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者从日本北部地区各粘胶纤维纺丝车间随机选取338名男工人。其中接触二硫化碳的工人有289名,另外49名没有明显的二硫化碳接触史作为对照组。接触组与对照组工人的平均年龄分別是42.1岁和43.3岁,接触时间为1—27年,平均10.8年。接触组289名工人工种不同,接触二硫化碳水平在20ppm(百万分之一毫克/立方米)以上者124人为H组;接触水平低于20ppm者127人为L组;其他38名工人接触二硫化碳水平不恒定。所有被检者双眼均充分散瞳,用直接眼底镜观查。如发现视网膜异常,进而作眼底彩色照像,  相似文献   

2.
致中心视力减退的视网膜前膜不同的名称有黄斑皱折、表层皱纹性视网膜病变,黄斑视网膜前纤维化、赛璐玢黄斑病变(cellophane maculopathy)等。这种纤维细胞的结构导致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扭曲变形,并可伴有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3.
二硫化碳用于工业生产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最早用于橡胶工业,近几十年来才用于粘胶丝工业。长期暴露在较低浓度的二硫化碳作业工人,可产生头痛、头晕、乏力、恶梦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候群,以及心悸、多汗、血压波动及震颤等植物神经机能紊乱。此外由周围神经炎所引起的四肢痛触觉异常,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同时眼部、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皆可受累而产生一系列  相似文献   

4.
二硫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早已被人们所发现。法国Delpech(1856)最早报告了二硫化碳中毒病例之后,不少学者进行了研究。堀田克稔(1958)曾报告在28~98mg/m~3时工人眼底改变,认为二硫化碳不仅是亲神经和血管毒物,而且主要是嗜血管组织的毒物。近年来有关二硫化碳引起心、肾及眼底血管方面的改变颇受国外不少学者的重视。对  相似文献   

5.
二硫化碳引起作业工人视网膜微动脉瘤,国内外早有报道。但近年来我国对二硫化碳接触者视网膜微动脉瘤发病情况的报道不一致。我们以1863名二硫化碳作业工人为观察组年龄17~50岁,工龄1~30年。选择同厂年龄性别相当的学校教师及部分管理人员173人为对照组。另选距该厂10公里以外的133人为外厂对照组。体检结果:观察组中视网膜微动脉瘤56例(3.00%)。对照组306人中检出视网膜微动脉瘤2例(0.65%),P<0.01。同时主要生产车间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长期接触二硫化碳作业工人的视野光敏感度的改变 ,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某化纤厂接触二硫化碳的作业工人 177人 ( 3 5 4眼 )及对照组 14 4人 ( 2 88眼 )用电脑视野计进行检查。结果 接触二硫化碳组中发现 41眼视野光敏感度下降 ,检出度 11 5 8%。对照组中发现 4眼视野光敏感度下降 ,检出率 1 3 9%。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χ2 =2 5 3 1,P <0 0 1)。结论 长期接触二硫化碳可引起视野光敏感度下降 ,应引起相关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二硫化碳是工业方面的重要溶剂,是一种全身性的毒物,其气体或液体均可被吸收而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各个器官。过去已知它是一种神经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大的亲和力,可以造成神经系统的损害。近年对它所造成的循环系统(包括大血管及微循环)和其它重要器官的损害作用引起广泛重视。日本二硫化碳中毒新诊断标准(1976)把肾脏或脑血管障碍伴有二硫化碳中毒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8.
二硫化碳引起的眼部病变早在1855年国外就有报导。近几年来、国内也有论述。慢性中毒可引起视神经炎、视网膜炎,以及视神经萎缩等。自60年代起,日本学者通过大规模的检查,发现长期接触二硫化碳的作业工人、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病和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和隐性糖尿病改变,并提出了二硫化碳性微血管病的概念。本文重点讨论接触较高浓度二硫化碳作业工人眼部症状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9岁,重庆某化工厂二硫化碳操作工。因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差20年伴视力减退10年。 患者从事二硫化碳作业已23年,工作环境二硫化碳浓度超过国家标准(52.3--735.8mg/m~3,国家标准10mg/m~3)。 全身检查血压,心、脑电图均正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0.3/0.1,红绿色盲,眼睑轻度震颤,屈光间质透明,角膜知觉大部分消失,瞳孔大小正常,对光反应迟钝,眼球  相似文献   

10.
长期接触二硫化碳作业工人(以下简称接触组)对色觉功能的影响,已经在职业病文献中早有记载,并且国外已有报道、但国内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探讨上述问题,作者于1982年对某化纤厂接触组工人进行了色觉功能的调查,共200人,另外还选择了其他不接触二硫化碳作业工人(以下称对照组)150人体为对照,现将调查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6769名汽车司机健康监护发现翼状胬肉发病率4.93%,明显高于我省眼病普查(2.16%),更高于人工照明、恒温、恒湿,固定风速的粘胶纤维生产工人(0.32%)。有随驾驶工龄增长发病率上升的情况。分析认为司机户外工作眼球结膜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刺激有关。根据海上渔民翼状胬肉发病率高及雪地可致雪盲的启示:驾驶员开车时由于各种路面的光反射,可能存在紫外线2次照射跟部的因素。另外他们睡眠不足,烟酒嗜好等也是翼状胬肉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二硫化碳对人体和眼的损害,早在1910年就有人报导,而在五十年代以后,二硫化碳作为一亲血管的毒物而更被人们所重视。由于视网膜的血管能直接被人看到,及近年来的视网膜血管荧光素造影的问世,眼科方面的变化在诊断二硫化碳职业中毒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根据目前我国现有的教科书和参考书来看,对二硫化碳急、慢性中毒的描述颇  相似文献   

13.
(二)动物实验: 1、实验Ⅰ——家兔亚急性二硫化碳中毒实验病理观察材料和方法:选择健康大耳白家兔20只,体重3000克左右,雌雄随机分配,为二组,一组为正常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上海某化工厂接触二硫化碳的工人进行眼部检查,和视网膜电流图的检查,从中观察视网膜血管的病变,视野缩小与正常者对视网膜电流图检查结果的关系。现将检查结果初步小结如下: 对象和方法 检查对象为某化工厂直接接触二硫化碳  相似文献   

15.
慢性二硫化碳中毒所致视网膜微动脉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22例慢性二硫化碳中毒工人进行了临床分析,发现91.43%的微动脉瘤发生在黄斑区周围。它的形成标志着微循环的损坏。微动脉瘤的形成与慢性中毒的时间有关。二硫化碳对人体的毒害作用,首先是损害神经系统,还是首先损害血管系统,目前尚无定论。对二硫化碳引起部分眼轮匝肌萎缩现象及黄斑区小血管走行变化值得观察。对不同浓度,接触时间长短不同,所引起眼底损害各异,提出了初步见解。并对预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924名二硫化碳作业工人在健康监护中发现视网膜微动脉瘤26例(2.81%),其中18例伴有血脂增高(69.23%)。在年龄轻、工龄短两组中视网膜微动脉瘤病例都伴有血脂增高。本文认为高血脂症可能是视网膜微动脉瘤形成的重要前提,对接触cs_2年青的作业工人发现视网膜微动脉瘤伴有血脂增高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卫生部颁发的“关于职业性慢性二硫化碳中毒的诊断及分级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眼科检查的三项标准:1.视功能(视力、视野)的损害;2.角膜知觉障碍;3.视网膜血管硬化。 关于视力、角膜知觉和视网膜血管硬化的诊断标准已为众所周知;有无中心视野损害也可从平面视野计查出。唯对周边视野有无肯定的损害以及损害的程度,缺少一个数  相似文献   

18.
角膜感觉受三叉神经第一分支支配,是人体感觉最敏锐的部位之一。二硫化碳作为一种亲血管亲神经的毒物,对其有较明显的影响,以往在二硫化碳作业工人健康普查中多采用棉絮法,但误差较大,受客观影响较多。因此,我们在包寅嘉等设计的基础上一“,改进设计了角膜知觉(压觉)测定仪,现将我们在检查中应用的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在健康普查中对某化纤厂长期接触二硫化碳作业的工人1249人(2498眼)作为接融组,男609人,女550人,年龄20~50岁,其中:20~30岁者328人,31~40岁者586人,41~50岁者325人。工龄2~36年,工龄小于10年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使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VEP P)早期诊断二硫化碳 (CS2 )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不同程度接触CS2 5年以上者 1 1 6人 (2 32眼 ) ,并以非接触者 32人 (64眼 )作对照组 ,检测P VEP,并根据接触的不同方式及浓度分组研究。比较各组VEP PP1 0 0 波波幅及潜伏时、潜时值差、波幅差值及A/L值。结果 每日长时间接触CS2 的中、低浓度组的VEP PP1 0 0 波波幅 (8.37±3 .2 0 ) μV及 (7.95± 3.34) μV ,较非接触组的 (9.64± 3.2 5) μV明显下降 (P <0 .0 5;P <0 .0 1 ) ,其A/L值降低。结论 VEP P有助于CS2 中毒性视网膜病变及视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中子与γ射线对石油测井工人晶状体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放射性物质也广泛用于油田测井,其中测井同位素以~(65)Zn、~(113)Sn、~(110)Ag、~(137)Cs、~(226)Ru和~(60)Co等,最为常用中子源以Am——Be(镅——铍)源,Po——Be(钋——铍)源,目前世界各油田还应用中子发生器产生的脉冲中子,美国应用锎源等。但应用最广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