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短期效果。方法59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59例患者均治疗成功,其中3例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各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2例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同期连续置入2个支架使血管基本恢复正常管径。支架成形术后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9±10)%降低到(11±7)%。结论颅外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短期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狭窄程度由术前(72.3±8.6)%下降到术后(11.6±7.2)%.所有患者在1周内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至1年,无一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5例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未发现支架移位.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群  段瑞 《现代医院》2010,10(11):100-102
目的本研究结合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近年来颈动脉支架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案。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59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出现的并发症,总结护理经验,提出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 59例患者共置入颈内动脉支架64枚,颈动脉支架64枚全部放置成功,技术成功率100%,但有4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占6.2%)。1例患者出现术后血压低,心率过慢,给予持续静滴阿托品及多巴胺1 w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肢体乏力加重,复查头颅MR见多发脑梗,考虑小栓子脱落;1例患者术中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给予尿激酶溶栓后完全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现术后颅内出血,脑疝死亡。结论对颈动脉狭窄接受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精心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术前心理护理、充分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基础,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心理护理安慰和医护配合是支架成功的保证,术后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以及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防止出现并发症的指导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11年7月,对5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所有病例均使用远端保护装置,全身肝素化下置入自膨支架治疗颈动脉分叉部狭窄。结果52例患者共置入54枚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造影显示支架形态良好;术后6个月采用颈动脉彩超复查,未发现病变血管再狭窄。结论颈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硬化狭窄疾病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狱窄经皮血管内成形及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及术后抗动脉硬化效果的远期疗效. [方法]31例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均应用保护伞采用自膨式支架经股动脉入路行PTAS,术后随访观察6-31个月. [结果]患者术前平均血管狭窄率82.92%,术后为10.22%,较术前明显下降,其中11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9例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改善,TIA患者未再出现症状发作;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随访期间脑缺血症状再发患者5例(脑供血不足3例,TIA1例,脑梗死1例),经过分析以上患者有治疗依从性差,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免疫异常情况存在,其余患者治疗依从性好,无卒中症状再发,TCD检查显示支架部位血管保持再通良好. [结论]PTAS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低创、有效的手段,术中应用保护伞可提高安全性,术后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并普罗布考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予以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狭窄程度由术前(72.3±8.6)%下降到术后(11.6±7.2)%。所有患者在1周内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至1年,无一例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5例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未发现支架移位。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 选择同时经彩超、MRA检查,并且至少1项检查发现有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45例TIA患者,再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按照北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内膜切除试验(NASCET)计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率.结果 以DSA诊断为金标准,45例TIA患者180条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分级,诊断的敏感度93.51%,特异度95.15%,准确度94.44%,Kappa=0.735;MRA诊断的敏感度92.21%,特异度94.17%,准确度93.33%,Kappa=0.681;彩超联合MRA诊断的敏感度97.40%,特异度99.03%,准确度98.33%,Kappa=0.872.结论 彩超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MRA,适用于人群初选检查;彩超联合MRA诊断颅外段颈动脉狭窄与DSA一致性较好,但不能完全取代DSA.  相似文献   

8.
姬会霞  管建  江卫萍 《现代保健》2010,(16):124-125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56例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总结临床经验。结果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实施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68枚,手术成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腔内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支架成形术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从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2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血管造影后实施经皮血管支架成形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200例患者椎基底动脉狭窄率从术前的(85.2±2.2)%降至(23.5±1.8)%,术后均未发生缺血性卒中;193例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7例遗留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均未出现支架移位和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在颅内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通过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应用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可显著改善患者缺血症状与脑卒中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全脑血管造影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64例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比较脑动脉颅内段、颅外段病变分布情况.结果 164例患者全脑血管造影检查阴性53例(32.32%),动脉硬化性改变23例(14.02%),血管狭窄或闭塞84例(51.22%),非动脉硬化性改变(烟雾病)4例(2.44%).颈内动脉系统TIA以颅内段血管狭窄为主,椎-基底动脉系统TIA以颅外段血管狭窄为主.结论 颅内段血管病变是颈内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颅外段血管病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