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有关出、凝血时间在临床应用被替代的情况及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如凝血 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等,通过它们与常规出凝规出凝血时间的比较,应找出其问题,解决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及血液离心时间对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实验依据。方法:分析标本中有无溶血、凝块、脂血及离心时间,不合格标本重新采集;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对前后两次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全部数据与标准测定结果进行配对比较分析。结果:标本发生溶血、出现凝块、脂血与离心时间不足,均影响检测结果,与重新采集标本检测结果配对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静脉采血及标本处置符合试验项目的要求,避免人为因素导致实验诊断数据误差,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正常儿童的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g)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的正常值及该值与患儿出血的关系。方法 应用ACL 2 0 0型全自动凝血仪及其配套试剂 ,检测 180例正常儿童凝血三项 ,12 3例出血性疾病患儿的凝血三项及凝血因子活动度。结果  180例正常儿童的PT :( 12 .1± 0 .5 )s,Fg :( 2 .5 3± 0 .13)g/L ,APTT :( 2 6 .3± 4.6 )s。PT >正常 3s,临床出血 33.3% ;PT >18s,临床出血为 94.1%。Fg在0 .44~ 1.5 g/L ,临床出血为48.0 % ;Fg在1.5~ 4.5 g/L ,临床出血与其他凝血因子减少有关 ;Fg >4.5 g/L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APTT在 35~ 40s,临床出血为14.2 % ,即为异常 ;APTT在 40~ 5 0s ,临床出血为 6 3.3% ;APTT >6 0s,临床出血为 80 .8%。结论 PT、APTT时间延长与凝血因子活性减低程度、临床出血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CA - 15 0 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bg)、凝血酶时间 (TT)的参数值。方法 随机选取每天术前检测的无血液病史者进行检测。结果  10 0 0名术前检测者PT时间 (11.72± 1.6 4 )秒 ,PR比值 1.0 0± 0 .16 ,INR国际标准比值 1.0 0± 0 .2 2 ;APTT (2 8.6 0± 8.6 )秒 ,Fbg(2 .94± 1.36 )g/L ,TT(16 .4 4± 5 .2 4 )秒。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PT、APTT、Fbg、TT的均值可作为临床凝血指标的参数值。  相似文献   

5.
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DIC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78例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孕妇和 2 6例典型DIC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 (PT )、部分促凝血活酶时间 (KPTT )、纤维蛋白原 (FB)及D -二聚体 (D .D)进行检测并与 15 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孕妇组的PT和KPT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DIC组的PT、FB、D .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均 <0 .0 1)。结论 在监测和诊断DIC过程中 ,测定FB和D .D水平对监测和诊断DIC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滴宝、思达高二种凝血试剂在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滴宝、思达高二种凝血试剂在思达高全自动凝血仪上同时对照115例临床样本进行APTT、PT检测.结果 滴宝试剂与思达高试剂测定值比较:APTT偏差4.6%r=0.7621,回归方程y=0.5566x 7.9940,无显著性差异(P>0.05).APTTR偏差4.4%r=0.7623,回归方程y=0.5583x 0.5962,无显著性差异(P>0.05).PT偏差0.97%r=0.9708,回归方程y=0.9551x 0.7459(P>0.05),PT-INR偏差5%r=0.9876,回归方程y=0.9283x 0.5336,(P>0.05),PTR偏差0.08%r=0.9853,回归方程y=0.9443x 0.0649,(P>0.05)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滴宝、思达高二种试剂均适用于临床检测APTT、PT.  相似文献   

7.
目前一般实验室凝血实验中最常用的检测项目主要为凝血酶原时间 (PT)、激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 (FIB)。这三种试验使用配套试剂与使用非配套试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如何 ?是否可用非配套试剂替代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EP9-文件[9] (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对比及偏差评估 -批准指南 )的标准 ,我们用两种凝血试剂对以上三个检测项目进行了比对实验和相关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1仪器 :进口半自动血凝仪1 .2试剂 :对比方法用试剂 ,包括校准物、质控物均为仪器配套 ;实验…  相似文献   

8.
凝血4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血栓与止血不仅涉及基础医学,还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开展凝血相关的实验项目检测对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凝血4项作为主要的凝血相关检测项目。凝血4项主要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及由其衍生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凝血4项可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与诊断,还可用于血栓前状态的检查,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 IC)的诊断,以及各种抗凝治疗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合成凝血因子减少,导致PT延长;②先天性外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乌苏瑞宁 (verussurinine, VSRN) 对家兔血液流变学和血凝时间参数及小鼠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以查明乌苏瑞宁是否为乌苏里藜芦总碱的抗栓活性成分。 方法 应用血液流变仪测定低切和高切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应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 (TT) 和复钙时间 (RT);应用鼠尾横切法和毛细玻璃管法分别测定出血、凝血时间。结果 家兔和小鼠 iv 4 种不同剂量的乌苏瑞宁导致家兔全血比黏度及血浆比黏度呈剂量依赖性降低;TT 和 RT 显著延长;小鼠出血、凝血时间明显延长。结论 乌苏瑞宁能够显著降低家兔血液黏度,延长家兔 TT 和 RT 以及小鼠出血、凝血时间。  相似文献   

10.
56例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建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80-358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德国美创MC-1000血凝仪,测定56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也存在差异(P<0.01)。结论:四项凝血指标可客观准确的的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血沉 (ESR)、血浆纤维蛋白 (Fb)、出血时间 (BT)、凝血时间 (CT)等 4项实验室检查 ,作为血液流变学性质变化的客观指标已见报道[1] 。本文应用这 4项实验室检查供临床用于观察低能量氢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现报道如下。1 对象及方法1.1 病人来源  16 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均符合CC MD 2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随机分组 ,其中 86例给ILIB治疗为治疗组 ;74例未作ILIB治疗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年龄在 17~ 4 2岁 ,平均 2 6 .96岁 ;体重、病期均无显著性差异 ,(…  相似文献   

12.
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凝血酶时间 (TT )及纤维蛋白原 (Fib)四项检测 ,常作为凝血相关指标被临床实验室采用。为评价其在肝炎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和使用价值 ,我们对 30 6例乙型肝炎 (以下简称乙肝 )患者联合检测 4项指标。1 材料和方法1.1 检测对象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0年 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乙肝患者30 6例 ,其中男 2 31例 ,女 75例 ;年龄 8~ 6 5岁 ,平均 35 .7岁。按 2 0 0 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分型 ,急性肝炎 15例 ;慢性轻度 82例 ,中度 74例 ,重度 48例 ;重型肝炎2 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实验因素或者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如溶血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APTT)的影响,改变和指导实验室检测及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方法 用半自动血凝仪仪器法(Sysmax CA-50)检测,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结果 标本溶血对检测的结果影响不大(血浆Hb<30g/L).溶血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无溶血与溶血组之间PT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不同溶血程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PTT无溶血组与溶血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溶血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 结论 对于凝血项目的 测定时,严格按标本采集的标准进行标本采集,避免溶血的发生,得到更加可靠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国产凝血试剂是否可以代替进口凝血试剂。方法按照EP9-A文件要求,试验中以德灵凝血试剂作为对比试剂,以国产太阳凝血试剂作为评价试剂,利用临床患者的血浆在CA-1500仪器上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Vtt)、纤维蛋白原(Fm)和凝血酶(TT)四个项目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及预期偏倚。结果太阳试剂PT、FIB、TT的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而APTT的偏倚不可接受。结论本次试验表明太阳的PT、FIB、TT试剂在CA-1500上可替代进口试剂,而APTT的试剂不可以。  相似文献   

15.
实验室内PT及APTT正常值范围的确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近几年来实验室内检查人体内、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两项重要指标,也是临床溶栓、抗凝治疗以及手术前的必要检查项目。对于以上两项指标,不少实验室在买进血凝仪后,没有针对本实验室的具体实验条件、实验人群等进行实验室内的正常参考值的确立,而是把教科书上的正常参考值直接作为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加以使用,这样做不仅不能反映病人真实的凝血机制情况,还会误导临床医生的治疗。为此,我们收集了200份来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临产孕妇凝血四指标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以充分了解孕妇体内凝血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30例临产孕妇的一般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30例身体体检合格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所有患者PT、APTT、FIB、TT,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P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B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TT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凝血四指标对孕妇体内的凝血情况进行检测对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大出血及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是判断机体止血和凝血系统病理变化、手术前筛查凝血系统和指导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指标.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该试验影响因素颇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主要针对标本离心时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国产凝血试剂是否可以代替进口凝血试剂.方法 按照EP9-A文件要求,试验中以德灵凝血试剂作为对比试剂,以国产太阳凝血试剂作为评价试剂,利用临床患者的血浆在CA-1500仪器上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Vtt)、纤维蛋白原(Fm)和凝血酶(TT)四个项目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及预期偏倚.结果 太阳试剂PT、FIB、TT的偏倚均在可接受范围,而APTT的偏倚不可接受.结论 本次试验表明太阳的PT、FIB、TT试剂在CA-1500上可替代进口试剂,而APTT的试剂不可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脑梗死患者的凝血酶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四项进行了检测,现小结与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150例脑梗死病人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我国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标准,由专人登记。其中男93例,年龄32~81岁,平均56.5岁,女57例,年龄33~81岁,平均56岁。1.2 仪器采用美国400CPLUS半自动血凝仪,使用山东省血栓病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的试剂盒。  相似文献   

20.
<正> 出血是慢性重症肝炎(CSH)常见的临床症状,可导致病人的死亡。其出血的原因之一是患者凝血机制的异常,我们通过对26例确诊为CSH的患者同时进行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KPTT)的观察,发现CSH患者PT及KPT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经统计学处理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提示CSH患者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均存在障碍。因此PT和KPTT均可作为CSH诊断的筛选指标之一。而且26例CSH患者PT和KPTT的平均延长幅度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