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胶质瘤DNA倍体特性、DI、SPF及PI值 ,探讨它们与胶质瘤级别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46例胶质瘤石蜡标本按级别分为Ⅰ级组 (15例 ) ,Ⅱ级组 (13例 ) ,Ⅲ~Ⅳ级组 (18例 ) ,10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技术 (FCM)检测其DNA含量、DI、SPF及PI值。结果 对照组均为二倍体 ;肿瘤组DNA异倍体率为 47 8% ;随着胶质瘤级别的增高 ,其DNA异倍体率、DI值、SPF值、PI值均增高。结论 DNA异倍体是恶性胶质瘤特征性标志 ;DI值 ,SPF值、PI值与胶质瘤的级别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DNA含量(DI)、合成期细胞比例(SPF)、增殖指数(PI)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98例新鲜食管癌组织细胞的DI、SPF、PI值,研究其和食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1)异倍体率、DI、SPF、PI等指标在以患者性别、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等病理特征为分组对象的各组间没有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食管组织淋巴结阳性组的SPF明显大于淋巴结阴性组(P=0.03)。结论 (1)食管组织一旦癌变后其细胞DNA的改变和临床分期等病理指标没有明显关系;(2)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食管癌组织合成期细胞比例(SPF)有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51例直径3cm以下直肠癌石蜡包埋瘤组织细胞DNA倍性。结果表明,Dukes A,B,C三期肿瘤二倍体发生率分别为83%、52%及21%。各期间二倍体瘤发生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非二倍体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高于二倍体癌组(P<0.01)。DNA倍体与组织学分级关系不明显(P>0.05)。二倍体癌病人术后5年及累计生存率均非常显著地高于非二倍体癌者(分别P<0.01)。本组结果提示,DNA倍性分析可为3cm以下直肠癌提供新的预后参数,并对其治疗可能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癌细胞DNA倍性,增殖活性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式细胞术(FCM)测定74倒胃癌细胞DNA倍性,S期细胞比率(SPF)和增殖指数(PI),以18例正常胃粘膜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胃癌组66.23%(49/74)检出异倍体,正常组均为二倍体,两者差异显著(P<0.01).而胃癌组SPF和PI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PF,PI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切端癌残留有关(P<0.01,P<0.05).异倍体胃癌患者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二倍体胃癌(P<0.05).年龄>55岁组的异倍体胃癌预后更差(P<0.05).SPF,PI与胃癌术后生存呈显著负相关(P<0.01).FCM胃癌细胞DNA倍性、增殖活性检测有助于胃癌恶性度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 DNA倍体、增殖指数对预后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基本治疗方法,改变分割次数放疗及化学治疗已成为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但是,已知的预后因素在预测鼻咽癌治疗结果时有较大的偏差,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鼻咽癌肿瘤细胞DNA含量及增殖指数,确定其能否成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方法:对1994年至1995年间205例石蜡包埋存档的鼻咽癌活检组织块进行DNA倍体。细胞增殖指标包括S-期细胞分数,G2/M期细胞分数及增殖细胞期分数的测定并与相应病人的临床参数及预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05例检测的标本中,117例肿瘤活检组织符合DNA流式细胞仪会议指南标准,其中35例(30%)为异倍体肿瘤,82例(70%)为二倍体肿瘤,DNA倍体及各增殖指数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T/N分期及临床分期无显著性相关,异倍体肿瘤的S期细胞分数及增殖期细胞分数显著高于二倍体肿瘤,5年无瘤生存率亦存在显著差异(43%verse 632%p=0.035)。低、中、高S期细胞分数组及增殖期细胞分数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81%,verse 61% vese21%;77% verse62%verse 33%,P=0.000及P=0.048),低、中、高G2/M期细胞分数组,5年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35%verse 58% verse 54%,P=0.8617)。结论:DNA倍体,S期细胞分数及增殖细胞分数为鼻咽癌治疗的预后指标,因此,连同临床,病理参数一起,可做为筛选出预后较差的鼻咽癌个体病人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2例大肠癌行肝瘤、交界和残端组织DNA倍体分析,以深讨倍体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肿瘤组织均为异倍体,残端组织为二倍体,少数病例残端组织学阴性,而DNA含量仍为异常值,S.G2、M(细胞周期)增高,细胞增殖活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DNA倍体和端粒酶活性与FIGO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盆腹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对45例上皮性卵巢癌进行全面准确的FIGO病理分期,通过流式细胞术对癌细胞进行DNA倍体检测,采用改进的银染TRAP法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与DNA倍体含量比较:G2与G3比较异倍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Ⅰ期 Ⅱ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比较:病理分级与端粒酶活性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二者存在正相关。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二者存在正相关。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比较:G2与G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期 Ⅱ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必须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期探查,其癌组织的DNA倍体、端粒酶活性与FIGO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盆腹腔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正相关。DNA异倍体和端粒酶阳性是判断卵巢癌恶性程度及其预后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胶质瘤DNA倍性、SPF及EGFR表达,探讨其与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相关性。方法:46例手术切除的脑胶质瘤作为实验组;10例正常脑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Strept-Avidin-Bion Complex)法检测EGFR蛋白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DNA含量及SPF。结果:对照组均为二倍体且无EGFR表达;胶质瘤I级组、Ⅱ级组、Ⅲ-Ⅳ级组DNA异倍体率分别为13.3%、46.2%、77.8%,I级组与Ⅲ-Ⅳ级组、Ⅱ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GFR阳性率分别为20.0%、69.2%和83.3%,I级组与Ⅱ级组、I级组与Ⅲ-Ⅳ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PF值随胶质瘤级别增高而升高,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GFR阳性胶质瘤DNA发生率及SPF值均明显高于EGFR阴性胶质瘤(P<0.05)。结论:DNA异倍体的发生、SPF值、EGFR阳性率与胶质瘤恶性级别正相关。EGFR表达与DNA异倍体及SPF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DNA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8例卵巢交界癌20例卵巢恶性肿瘤及4例正常卵巢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1)交界瘤非整倍体率为16%,恶性肿瘤非整倍体率为100%;(2)非整倍交界瘤与恶性肿瘤之间DI值,PI值,S期细胞比率无差异(P〉0.05),(3)DI〈1.21是判断交界瘤的客观指标,符合率87.93%,(4)DI值是唯一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46例大肠癌细胞进行DNA含量测定、增殖活性分析并研究二者病理形态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肠癌细胞DNA指数(DI)为0.81—1.97,非整倍体占76.1%,平均增殖指数(PI)为33.85%。PI随核分裂象增多而逐渐增大,二倍体肿瘤多分化较好,呈团块状生长且患者生存期较长。去除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后发现:DI和PI呈正相关关系,后者在二倍体及团缺状生长的肿瘤较低。因此,DI和PI可作为判断大肠癌恶性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并为反映癌生物学行为的组织学分型、核分裂象、生长方式和预后估计提供细胞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胃癌及癌前病变DNA含量与细胞增殖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DNA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240例胃癌、癌前病变及对照组的胃粘膜细胞DNA含量(DI)、倍体和细胞增殖活性(PI)。结果:DI在重度肠上皮化生、Ⅲ级不典型增生及胃癌显著增加;重度肠上皮化生20%出现异倍体,Ⅲ级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分别有52.17%与71.42%出现异倍体;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PI显著增高。81例癌前病变者随访2年,15例病理诊断证实癌变,其中11例为DNA异倍体,4例为DNA二倍体,PI值也相应较高。结论:DNA检测对胃癌早期诊断是很有价值的临床生物学指标,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14.
人脑胶质瘤c—myc基因的表达与其增殖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脑胶质瘤c┐myc基因的表达与其增殖活性的关系李峰浦佩玉王春艳彭琼关键词脑胶质瘤癌基因增殖活性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天津300052)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对肿瘤的病理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原癌基因的异常表... 相似文献
15.
大量研究表明 ,DNA倍体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临床病理特点密切相关[1] 。为了进一步探讨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 ,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 )对 5 6例直肠癌新鲜组织及距癌灶下缘 3、4cm正常组织的DNA指数 (DI)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实验材料为 1999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行Dixon手术切除的 5 6例直肠癌标本 ,5 6例患者中男性 3 0例 ,女性 2 6例 ,年龄2 3~ 76岁 ,中位年龄 5 2岁。临床病理分期依据我国大肠癌协作组 1984年制定的标准。DukesA期 11例 ,DukesB期 2 3例 ,DukesC期 14例 ,…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石蜡包埋的淋巴结组织材料,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了36例组织学已确诊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细胞倍体,并以5例慢性淋巴结炎为对照。按照NHL的Working Formulation的分类法:属低度恶性6例中的二倍体与非整倍体各3例。DNA指数均值为1.36±0.88。中度恶性11例中,二倍体5例,非整倍体6例,DNA指数均值为1.37±1.22。高度恶性19例,中二倍体1例,非整倍体18例,DNA指数均值1.80±1.02。经统计学处理:低度恶性比中度恶性P>0.05,无显著性差异,中度恶性与高度恶性P<0.05,有显著性差异。研究显示,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NHL的倍体,能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克服光镜观察之不足处,比较客观的揭示NHL的恶性度,它有利于临床治疗及观察预后。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11份乳腺肿块和95份肿块周围组织的DNA含量和细胞周期,对良恶性乳腺疾病的DNA倍性及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比较,以探讨其在肿瘤诊断上的价值。结果表明,乳腺癌的异倍体率高达78%,且以多倍体为主,占89.74%;18例乳腺增生症中有2例异倍体(11.11%),43例乳腺纤维腺瘤中有11例异倍体(25.58%),但乳腺良性疾病和其周围组织以及癌周组织中均未见多倍体。细胞周期分析发现,乳腺癌及其癌周组织的增殖活性(S期百分比或增殖指数PI)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及其周围组织。结果提示,多倍体或高增殖活性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DNA倍体分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DNA倍体分类在肿瘤患者预后方面的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术(FCM)对130例恶性肿瘤患者癌组织DNA含量进行检测,并分析了癌组织不同倍体类型与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患者DNA倍体类型不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期明显不同。DNA二倍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显著高于异倍体患者(P〈0.05)。在DNA异倍体患者中,从ND→T→AN→M,患者生存率逐渐下降,生存期逐渐缩短,而且ND、T与AN、M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M〈0.05)。结论:肿瘤患者癌细胞DNA倍体不同,预后也明显不同。从D、ND→T→AN→M肿瘤,患者预后越来越差。该结果为癌组织DNA倍体分类提供了预后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卵巢癌DNA倍体、p21及p53基因定量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荧光免疫技术,对39例卵巢癌组织的卵巢癌细胞和9例正常卵巢组织的卵巢细胞的染色体倍体、P21基因和p53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在卵巢癌组织中DNA的异倍体率、p21、p53基因蛋白产物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FCM定量测定卵巢癌细胞中的DNA倍体、p21及p53基因表达产物,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DNA倍体分析对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分析系统对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1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组织学分级,高分化(Ⅰ级)48例,中等分化(Ⅱ级)44例,低分化(Ⅲ级)28例;并进行DNA倍体分析,即2倍体(2C)、3-4倍体(3-4C)、非整倍体(aneuploid,AN)。结果120例乳腺癌患者Ⅰ级与Ⅱ级、Ⅱ级与Ⅲ级、Ⅰ级与Ⅲ级之间,除3-4倍体外,2倍体及AN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观察各级乳腺癌5年以上存活率与DNA倍体含量AN的出现率呈负相关,与2倍体的出现率呈正相关,与3-4倍体的出现率无相关意义。r=-0.9942,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DNA倍体分析对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