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玲玲 《新中医》2009,(8):103-103
1逆经张某,女,15岁,2007年5月6日初诊。主诉:自13岁月经初潮至今,经期常间断出现鼻出血,色深红,量一般不多,持续3~4天,至月经干净鼻出血会自行停止,下次行经又再发作。诉昨天下午月经来潮,经量较少,晚上出现鼻出血,安静休息后出血可自止,活动后会再次出血,每次出血量约5mL,因害怕再次出血,患者不愿上学,其母决定求治于中医。  相似文献   

2.
<正>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组成。主治气郁所致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病证。笔者临床用此方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泌尿系感染、排尿头痛、月经不调等,疗效显著,兹举验案4则。1 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孙某,女,56岁,2011年3月21日初诊。患2型糖尿病13年,1年前来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检查,确诊"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服用黛立新片、氟西汀药  相似文献   

3.
<正>越鞠丸又名芎术丸,出自《丹溪心法·卷三》[1],明代医家王绍隆称其“治郁之圣药也”。朱丹溪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故创此方。全方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5味药组成,主治“六郁”之证,即“气郁、血郁、痰郁、火郁、食郁、湿郁”。方中香附为君,朱丹溪谓“香附子,凡血气药必用之”,为疏肝理气解郁之要药,醋炙可增强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4.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出自《丹溪心法》,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组成。功能行气解郁,主治气、血、痰、火、湿、食等郁结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吞酸嘈杂、饮食不化、嗳气呕吐等症。笔者临床常以此方为主治疗痞证、失眠、郁证等疾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各等分组成。主治胸膈满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诸症,笔者宗其方义,变丸为汤,以此方加味,辨证用于多种疾病,均获满意疗效。 一、呃逆(膈肌痉挛) 李某某,男,41岁,工人,1984年9月2日就诊。患者3天前因恼怒而致呃逆,持续不断,入睡呃声稍停,醒后即呃,曾经服用654-2片及镇静剂,均乏效。行食道钡餐造影未见异常。余诊治  相似文献   

6.
越鞠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鞠丸载于《丹溪心法》,系朱震亨氏所创。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组成(原方为上药各等分,制成散剂或绿豆大水丸、每服2~3钱),是治疗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的常用良方。笔者临床上运用本方辨证加减,化裁煎服,获益匪浅。现择治验数则,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越鞠丸临床应用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组成 ,可通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证。笔者近几年来用此方治疗眩晕、呕吐、梅核气、胸痹、胁痛、痛经、月经不调等多种病证效果良好 ,特别对久治不愈者疗效更佳。眩晕眩晕多责之于阴虚、血少、精亏 ,虚证居多 ,亦有痰浊壅遏化火上蒙者 ,临床按气郁治疗不多 ,实际上此证并非少见。笔者对常规治疗久治不愈之眩晕用此方治疗 ,每每奏效。柳某 ,男性 ,52岁 ,1 996年 1 0月初诊。头晕胸闷 1 0年余 ,曾以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治疗而效果不佳。近 1个月诸症加重 ,头晕欲呕 ,时有胸闷…  相似文献   

8.
越鞠丸的临床应用山东省济宁市郊区中医院(272137)付振伟,王永林[关键词]越鞠丸,冠心病,慢性胃炎,顽固性口腔溃疡,低热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由川穹、苍术、香附、栀子、神曲5味药物组成,功能行气解郁。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气机郁滞诸病,每获良效,兹...  相似文献   

9.
<正>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由香附、川芎、山栀,苍术、神曲组成,善治胸膈闷满,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笔者近年来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疗效尚好。一、胸痹案李××,男,56岁,1982年6月20日初诊。患者近三年来前胸憋闷,时有绞痛,伴心悸气短,咳嗽背痛,脉弦数,舌胖淡,有散在瘀斑,苔黄腻。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全,西医诊断:冠心病。辨证:气血郁阻于胸中,胸阳不得宣泄,久则化湿化热,而致  相似文献   

10.
高社光,主任中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高老师从事临床40余载,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内科杂病,对越鞠丸的应用有独到之处。越鞠丸是治疗郁证的代表方剂,最早出现于《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中\"越鞠丸,  相似文献   

11.
刘丽涛 《新中医》2007,39(2):64-65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方由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枳壳、牛膝、川芎、赤芍、甘草、桔梗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用于治疗胸中瘀血,症见胸痛,舌暗红,脉弦或弦紧。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方由香附、栀子、苍术、神曲、川芎组成。具有行气活血,祛湿化痰,通治以气郁为首之气、血、痰、火、湿、食诸郁,症见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笔者临证常将两方合用,随症加减,治疗疑难杂症多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越鞠丸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鞠丸是朱震亨《丹溪心法》为治疗“六郁”之名方。六郁乃气郁、湿郁、痰郁、热郁、食郁、血郁也。郁者,结聚而不能发越,升降失常,气机不通,传化阻滞。朱震亨认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沸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笔者将本方加味应用于临床,常收到满意疗效,现举例报道如下。 l 慢性胃炎 患者王某,女,44岁。3年前因工作而致心情抑郁,而渐觉胃脘疼痛,于我院做胃镜,结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之后每于情志不舒而发作,证见胸膈痞闷,胃脘胀痛连肋,暖气,泛酸、纳呆,舌质淡红,苔白,脉弦分析其病因为气郁不舒,升降失职,运化失常,…  相似文献   

13.
越鞠丸为朱丹溪《丹溪心法》方,是通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剂,但凡六郁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胀疼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之症均可施治。笔者在临床中谨守肝脾郁结之病机,根据不同案例病因病机的特点,精于辨证,灵活遣方施药,推广新用于临床是证,收到满意效果,报告于下。自汗某男,52岁,2007年12月18日初诊。主诉:心烦汗出,入夜犹甚,历时2月。患者曾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及胆囊炎史4—5年,近两月来因单位裁员,竞聘待岗引发精神紧张,夜寐不实,蒸蒸汗出,面赤低热,气粗干呕,渴喜冷饮,胸胁胀痛,烦躁郁冒,大便干而排泄不爽。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腻。中医辨证属自汗,病机属肝郁气滞,里热迫蒸,治以疏肝解郁,清泄里热,消导畅中。方用越鞠丸合金铃子散加减:川芎10g,香附15g,神曲15g,生栀子6g,苍术6g,川楝子15g,元胡15g,制大黄15g,黄芩10g,青蒿15g,法半夏10g,火麻仁20g。投药3剂,腹中肠鸣,矢气频转,5剂后大便日行2次,自觉胃肠豁然,心平神安。自汗渐止,上方调整后再进7剂告愈。按该例患者年逾六八,时届更年期,既往患甲亢热,邪热在里则迫津外泄,故见燥烦郁冒,蒸蒸汗出,面赤气粗,津液初耗则口渴饮冷,大便...  相似文献   

14.
越鞠丸又名“芎术丸”,载于《丹溪心法》,方由香附、川芎、炒山栀、苍术、炒神曲组成。笔者将此方改为汤剂,随证加减治疗胆囊炎、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一、治疗胆囊炎王××,男,40岁,职员。1980年9月16日诊。病人平素易怒,常感胸闷、胁痛。一周前,突然右上腹疼痛,并向右肩胛下区放散。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胆囊炎。近日  相似文献   

15.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由川芎、香附、苍术、栀子、神曲组成,具有行气解郁、舒肝理脾之功。笔者用此方治疗产后、手术后腹胀及心下痞等每获良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越鞠丸是朱丹溪《丹溪心法》方,是通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之剂,但凡六郁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胀疼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之症均可施治。笔者在临床中谨守肝脾郁结之病机,根据不同案例病因病机的特点,精于辨证,灵活遣方施药,推广新用于“自汗”、“阳痿”、“痛经”、“胃脘痛”、“反胃”和“强中”,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消化系统疾病(食管疾病、消化不良、胃的疾病、肠的疾病、消化性溃疡、肝的疾病、胆的疾病、胰腺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综述越鞠丸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19.
刘海彦 《陕西中医》2008,29(7):898-898
1胃痛王某,男,42岁。2005年5月6日初诊。患“胃痛”10余年,时轻时重。现症:胃脘胀痛,连及两胁,嗳气吐酸,不思饮食,食则胀痛加重,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而虚。此乃肝郁气滞,横逆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阻滞,化源不足。治当疏肝理气止痛,健脾和胃养血,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炒枳壳、陈皮、佛手各10g,当归、白芍、茯苓、炒白术各12g,木香、甘草各6g。5剂水煎服。二诊时胀痛大减,其余诸症也明显好转,效不更方,原方再进5剂。3诊时胃痛消失,脉象缓,唯乏困,嘱其晨服逍遥丸8丸,晚服人参归脾丸9g1月。半年后随访,胃痛未再复发。按:该患者胃痛由肝郁气滞,横犯脾胃所致,治当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但由于肝体阴而用阳气常有余而血不足,及患病日久,气血亏损,故理气之药不宜太燥太烈,以免燥烈化火伤阴耗血。因此用药性平缓之柴胡、枳壳、陈皮、佛手、木香且量小,又用当归、白芍养血柔肝补肝体,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防肝克,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止痛,健脾和胃养血之功。2阳痿陈某,男,27岁。2003年8月6日初诊。诉“阳痿不起”1年余。证见阳痿不起,精神抑郁,面色灰暗,心烦失眠,乏困无力。饮食减少,舌淡红、苔薄,...  相似文献   

20.
李欣红 《河北中医》2012,34(9):1343-1344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第318条,原文如下:"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四逆散主方为:炙甘草、枳实、柴胡、白芍药。主治邪热内陷,传入阴经,阳气郁阻不能达于四肢而出现四肢逆冷之证。四逆散似乎并没有明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