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麻素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对照组给丹参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与体征及TED的变化和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旋颈试验记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有效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天麻素注射液配合颈椎牵引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主症及体征,明显提高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流速,且疗效确切,起效迅速。  相似文献   

2.
刘元梅 《光明中医》2009,24(7):1280-1281
观察阳和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5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9例采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对照组79例采用西药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见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两组治疗后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阳和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体征,提高椎动脉、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且见效迅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片及动脉血液流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颈椎X线片、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椎X线影像、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片中颈椎生理曲度、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改善明显,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4.
眩定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眩定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眩定汤及颈部按摩治疗,对照组应用西比灵治疗及颈部按摩治疗,1~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定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龙氏正骨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X线片及动脉血液流速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颈椎X线片、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颈椎X线影像、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X线片中颈椎生理曲度、棘突偏歪、寰枢关节紊乱及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液流速改善明显,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热敏灸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热敏灸疗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结合热敏灸疗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7.
周文扬  赵永锋  施建玲 《新中医》2015,47(6):125-127
目的 :观察川丹定眩汤配合药枕、牵引、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川丹定眩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药枕牵引和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2.5%、100%,对照组分别为47.5%、8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颈腰椎X线变化以腰颈曲改善最理想,其他各种移位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腰颈曲、椎-基底动脉供血与本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1)。结论:川丹定眩汤配合药枕、牵引和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川丹定眩汤配合药枕、牵引、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川丹定眩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药枕牵引和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2.5%、100%,对照组分别为47.5%、82.5%,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颈腰椎X线变化以腰颈曲改善最理想,其他各种移位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腰颈曲、椎-基底动脉供血与本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改善明显(P<0.01)。治疗后治疗组左、右椎动脉(LVA、R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升高(P<0.01)。结论:川丹定眩汤配合药枕、牵引和整脊运动调曲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吴皖 《湖北中医杂志》2011,33(10):22-24
目的观察活血止眩汤配合三步推拿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活血止眩汤配合三步推拿法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参数均有所改善,血浆ET含量均降低、CGRP含量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止眩汤配合三步推拿法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参数,调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ET、CGRP浓度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通络舒筋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交感型颈椎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将105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60)和对照组(n=45);对照组实施推拿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舒筋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椎动脉、基底动脉的收缩期末峰流速(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并评估联合组治疗安全性。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两组治疗前主要症状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头痛、眩晕、肩颈痛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头痛、眩晕、肩颈痛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明显增加(P0.05),联合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VS、V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服药期间及治疗结束后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络舒筋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相关症状,安全性、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配合调神定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观察组加用调神定眩汤。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椎动脉(35.68±7.12)cm/s、右椎动脉(35.97±7.64)cm/s、基底动脉(46.88±8.34)cm/s,对照组治疗后左椎动脉(30.88±5.72)cm/s、右椎动脉(32.26±4.89)cm/s、基底动脉(43.76±5.29)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1.34±0.34)分、中医症状评分(6.71±1.06)分,对照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2.64±1.05)分、中医症状评分(8.26±2.1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穴配合调神定眩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而对照组则给予西药氟桂利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血流动力学情况、颈椎动脉痉挛指数(RI)、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ADI)。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2,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在治疗后的VA、B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但是研究组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0、3.23,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后仅颈椎动脉痉挛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另外,在治疗后,研究组的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65、4.12,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和头痛等症状,改善颈椎动脉痉挛指数和寰枢关节的位移指数,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脊柱微调手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仙鹤决明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门诊及住院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12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手法结合仙鹤决明汤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坐位枕颌带牵引和西比灵胶囊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眩晕量表评分法和颈椎曲度值(弓弦距)测量获得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评分和颈椎曲度值比较,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眩晕症状评分和颈椎曲度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且症状改善指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配合仙鹤决明汤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静丽  袁宁华  曹秋彩 《新中医》2020,52(23):105-10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定眩止晕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98 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49 例。对照组给予定眩止晕汤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14 d 为 1 个疗程,治 疗 2 个疗程。比较 2 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基底动脉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 (PSV)、时间平均血流速度(TMFV),基底动脉、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7.96%,高于对照组的 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 组 TMFV 及 PSV 均增大 (P<0.05),PI 及 RI 均降低 (P<0.05);研究组 TMFV 及 PSV 均大于对照组 (P<0.05),PI 及 RI 均小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2 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大 (P< 0.05),研究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刺联合定眩止晕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加快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二藤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葛根二藤汤治疗,对照组服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两组均以两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相关参数以及症状体征积分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3%,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明显加快(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右椎动脉血管内径D明显变粗、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血流(TA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明显加快(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二藤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良好疗效,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平眩汤配合通络醒脑针刺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平眩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络醒脑针刺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及体征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平眩汤联合通络醒脑针刺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眩晕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杜氏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牵引、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男40例,女53例;年龄21~70岁,平均46.39岁。治疗组48例采用杜氏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牵引、电针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牵引配合电针治疗,7d、14d、21d后,分别观测两组患者主观症状(眩晕、颈肩痛、头痛等)、客观体征(Jackson’s试验、椎A扭曲试验、Spling’s试验)及TCD血流速度变化等指标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体征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下降,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杜氏理筋手法配合配合牵引、电针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患者易接受和配合,能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建议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推拿手法配合药物(颈椎活血胶囊)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方法将6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颈椎活血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用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治疗1疗程后统计分析量表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量表评分及RVA、LVA、BA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患者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结合我省陆剑挺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颈椎活血胶囊综合治疗在临床疗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方面能发挥手法与中药治疗相结合的优势,能为临床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热敏灸疗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西比灵治疗,治疗组给予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通过经颅彩色多普勒检查,并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改变情况.结果: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Vpeak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热敏灸疗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椎-基底动脉收缩期Vpeak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显著地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 的临床疗效。方 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 例气滞血瘀型CSR 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9 例。对照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 治疗,治疗组给予脊柱微调手法联合腹针疗法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椎 功能、疼痛、颈椎生理曲度及血液流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75.51% (P<0.05)。 2 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颈椎病临床评价量 表(CASCS) 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液流速、收缩峰值血液流速较治疗前升 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ASCS 评分、颈椎生理曲度 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液流速、收缩峰值血液流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疗法联合脊柱微 调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CSR 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颈椎不适症状,调节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益气聪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益气聪明汤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7%(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LVA、RVA、BA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聪明汤结合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较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脑血流变化改善显著,症状体征评分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