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躯体疼痛性亚健康是亚健康的一个临床亚型,目前尚未有一套针对性强、疗效显著的诊疗方法。躯体疼痛性亚健康发生的主要机理是"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根据经络具有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特点。提出循经推拿调治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思路:循经推拿通过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和调畅情志等途径,达到消除疼痛,治愈躯体疼痛性亚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背部循经推拿的方法调治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亚健康疲劳状态人群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口头及书面健康教育的方法,每周1次,共3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用背部循经推拿的调治方法,每次25~30 min,隔天1次,共10次。采用国际公认且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评疲劳型亚健康的5个主要症状程度评分。比较疲劳程度评分及症状改善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进入统计分析为47例,对照组45例。疲劳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比较,观察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改变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合疗效方面:观察组47例中,优良25例,有效19例,无效3例;对照组45例,优良4例,有效12例,无效2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背部循经推拿对亚健康疲劳状态具有理想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3.
晋松  苗润青  梁繁荣 《四川中医》2010,(11):116-117
亚健康是目前常见的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状态,患者常常感到疲乏无力、关节肌肉酸痛、失眠等症状。我们采取背俞穴杵针疗法调治该状态30例,取得一定疗效。该疗法运用杵针点叩、升降、开阖、运转等手法,以背俞穴为操作重点,作用于督脉和膀胱经,促进人体气血运行,畅通经脉,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背俞穴为主埋线调治亚健康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亚健康者在接受调治后和不予进行调治的差异。方法将67例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用背俞穴为主埋线调治的方法,并要求每天有步行30 m in的活动量;对照组33例不予任何调治,仅要求每天有步行30 m in的活动量。1月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愈显率76.5%,对照组总有效率69.7%,愈显率33.3%。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为主埋线调治亚健康疗效明显优于不进行调治者,说明有亚健康状态的人,要有治"未病"的观念,并积极予以调治,才能恢复至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5.
薄荷精油循经推拿调治社会应激性亚健康抑郁状态9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薄荷精油循经推拿对社会应激性亚健康抑郁状态的干预效应。方法:将200例社会应激性亚健康抑郁状态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采用薄荷精油背部循经推拿调治,对照组给予心理疏导。记录两组调治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记分。以亚健康抑郁状态主要症候群的改善情况判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实际进入结果分析分别为93例和90例,观察组调治前后HAMD-24记分分别为(18.25±6.82)与(3.24±1.27),调治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调治前后HAMD-24记分分别为(17.72±6.56)与(16.21±6.23),调治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调治后HAMD-24记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愈显率(70.97%,23.33%)与总有效率(94.62%,55.56%)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薄荷精油循背部经络推拿对社会应激性亚健康抑郁状态具有理想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推拿对亚健康状态调治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保健推拿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作用。方法将100例亚健康人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运用中医保健推拿进行调治,对照组采用亚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记录并比较2组调治前后亚健康躯体主要症状(疲劳感和失眠)记分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记分。结果观察组疲劳感和失眠及对照组的失眠症状记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治疗后观察组疲劳感和失眠症状积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2组均能改善亚健康状态90-项症状自评量表中的躯体化、抑郁和其他3个症状因子记分(P均0.01),但观察组人际敏感、焦虑、敌对、精神病性4个症状因子记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均0.01)。结论中医保健推拿能改善亚健康人群的主要躯体与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背部循经推拿手法对束缚应激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推拿组,后两组给予连续21 d束缚筒束缚,推拿组每天另给予背部循经推拿。观察实验过程中3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实验结束当天处死大鼠后取材并制作标本,组织病理切片观察3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学,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测海马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疲劳状态,正常组外观无明显变化,推拿组大鼠一般情况介于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正常组海马CA3区有大量排列规则整齐的锥体细胞,模型组锥体细胞数量减少,推拿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变化介于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正常组海马CA3区可见TUNEL阳性细胞,但数量较少,模型组及推拿组TUNEL阳性细胞散布于整个海马组织。结论:亚健康主要症状的出现可能与海马神经元凋亡密切相关,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是亚健康状态器质性改变的病理基础。背部循经推拿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降低亚健康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是背部循经推拿调治亚健康有效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对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防治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从推拿调理、防治亚健康状态等方面进行展开论述,认为推拿在亚健康状态的调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87-189
目的:观察背部循经推拿对亚健康模型大鼠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背部循经推拿调理亚健康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推拿干预组,后两组予束缚应激,推拿干预组予背部循经推拿。实验结束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 mRNA表达,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BDN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推拿干预组大鼠海马BDNF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背部循经推拿手法能上调亚健康模型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表达水平,这是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近10年来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概况,运用回顾文献的方法,通过查阅近10年来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文献,从推拿疗法对亚健康状态有效性临床研究概况、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具体操作部位与手法的选取以及推拿调治的时间与疗程等等方面,对近10年来推拿调治亚健康状态的临床概况进行了综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治未病对亚健康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符合亚健康标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加以中医治未病等综合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后进行生命质量量化评分比较。结果:干预组在干预前后亚健康状况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的健康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中医治未病能有效干预亚健康,改善个体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背部走罐治疗大学生亚健康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对30例亚健康大学生,采用针刺百会、关元、双侧足三里,背部督脉走罐,共治疗20 d,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亚健康状态自评表(SRSHS)测评,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30例中,治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治疗后SRSH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针灸配合背部走罐对大学生亚健康的心理因子调节作用最为显著,其次对躯体因子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而对社会功能因子影响不显著。结论针灸配合背部走罐对于改善和治疗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针灸治疗偏头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治疗组采用心理干预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针灸治疗。采用偏头痛诊断疗效评定标准、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分别对心理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疗效评定标准(TSSM)、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白评量表(S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增强针灸治疗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能提高其日常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亚健康人群症状学特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寻找亚健康状态的常见症状。方法以“亚健康人群中医基本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中1828例亚健康人群为样本,问卷中躯体、心理及个人禀赋方面的59个症状为症状学分析数据库,通过频数与均数分析、相关分析及判别分析对症状进行筛选,最后通过决策树分析考察亚健康人群的症状学特征。结果由59个变量中筛选得到26个变量为亚健康常见症状,进一步决策树分析得到睡眠不好、疲劳、咽干、眼睛酸胀、疼痛、心中空虚是与亚健康关系较大的症状。结论睡眠不好、疲劳、咽干、眼睛酸胀、疼痛、心中空虚是与亚健康关系较大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维  刘志顺  徐海蓉  刘元石 《针刺研究》2011,36(6):437-441,448
目的:研究针刺背腧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非穴点浅刺,治疗组给予针刺背俞穴(双侧心俞、脾俞、膏肓俞)治疗,两组均留针20min,1周治疗5次,治疗4周。应用Chadler疲劳量表、整体健康水平量表(SF-20)和患者满意度自评量表对疗效给予评价,并于治疗后3个月±7d内给予随访。结果:近期疗效:两组治疗后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SF-20得分仅在生理功能及总体健康得分上较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维度得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1);对照组满意率36.7%(22/60),治疗组66.4%(38/59),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较疗前均减少(P<0.01),说明治疗持续有效,且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满意率32.0%(16/50),治疗组62.3%(33/5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CFS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有一定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60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基础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以基础药物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亚健康人群一般特征的探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目的研究亚健康人群一般特征.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亚健康人群中发生频数及均数较高的症状:疲劳78.7%,睡眠质量差73.4%,健忘59.9%,疲劳在休息后不能缓解59.1%,咽干59.0%,头昏58.6%,眼睛干涩58.3%,眼睛酸胀57.8%,身体疼痛56.4%,早醒52.7%,入睡困难52.5%,易怒51.8%等;常见危险因素:缺乏休闲活动60.4%,缺乏体育锻炼58.0%,经常加班56.7%,空气污染56.2%,噪音51.3%等;亚健康人群中常见中医证候:脾气虚证10.2%,肝郁脾虚证10.1%,心脾两虚证9.7%,脾虚湿困证7.4%,气虚证4.2%等.结论亚健康人群一般特征以疲劳、睡眠障碍、健忘、口咽不适、头昏、眼睛疲劳、疼痛、情绪不稳为常见症状;加班、缺乏体育锻炼、居住环境污染等为常见危险因素;以脾气虚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脾虚湿困证、气虚证等为常见中医基本证候,为中医预防及干预亚健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针刺背俞穴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背部阳经透刺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观测,从而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0例符合慢性腰肌劳损诊断标准的患者,取腰背部痛点的督脉穴和相应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背俞穴从上而下采用沿皮循经透刺法针刺直至不痛处为止,再配合电针治疗,治疗30天。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McGill量表评分。结果:30例患者治愈率为23.3%,有效率为93.3%。经过治疗前后的对比,McGill疼痛问卷中VAS、疼痛指数、PPI各值均出现明显的变化( P<0.01)。结论:在慢性腰肌劳损治疗方面,背部阳经透方法确实有一定效果,显著地缓解了病患的腰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合刺激对亚健康大鼠模型耐疲劳能力及其血清SOD、MDA的影响.方法:采用游泳运动、睡眠剥夺和夹尾刺激等复合因素制造亚健康大鼠模型,检测动物体重、进食量、耐疲劳能力及血清SOD、MD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动物体重低于正常组,饮水量、进食量均明显少于正常组,5 min内不动时间明显多于正常组,血清SOD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MDA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复合因素造模法兼顾了亚健康的成因和表现,模型动物的宏观表现和微观指标均具备亚健康的基本特征,该造模方式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