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疟疾流行病学深圳地区疟疾基发流行主要传播媒介的调查豫南地区雷氏按蚊嘴人亚种地理分布与恶性疟 流行关系的调查福建省疟疾基发点的调查海南省不同流行程度疟区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一九八七年全国疟疾情况病原人红细胞膜血型搪蛋白A在恶性疟原虫入侵中的 受体作用人红细胞膜血型搪蛋白B对恶性疟原虫入侵 红细胞的影响该南和湘西北间日疟原虫的实脸感染比较广西间日疟原虫潜伏期和复发规律的实脸观察间日疟原虫寿命的观察间日疟原虫子抱子在大劣按蚊体内的寿命及活力约氏疟原虫红内期裂体增殖与配子体生成中的 某些形态特征媒介中华按蚊唾…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87年对居住在巴西东北部巴拉州和马托格罗索州的4个印第安部族进行寄生虫学与血清学调查,以确定那些住在丛林深处孤立且较原始的部族的疟疾是否以猴作为其贮存宿主。从390人中各抽取静脉血5ml,分离血清保存于液氮,回实验室后置于-70℃待检,厚薄血膜用吉氏液染色并镜检。感染了巴西疟原虫或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的费氏按蚊经解剖后获得子孢子,并从巴拉巴按蚊感染泰国间日疟病人获得子孢子作抗原;从感染的恶性疟或间日疟和巴西疟原虫的红细胞作抗  相似文献   

3.
用粗提的约氏疟裂殖子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 2/0瘤细胞融合,获得13株分泌抗约氏疟红内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这些McAb分别属于小鼠:IgG_1,IgG_(2a),IgG_(2b)及IgG_3亚类。据免疫荧光观察,13株McAb可分为4类:1.与红内期各发育阶段的原虫能出现荧光反应;2.针对晚期滋养体及裂殖体;3.抗裂殖体及裂殖子;4.单纯抗裂殖子。有5株McAb与人疟原虫发生荧光反应,其中4株只与恶性疟原虫交叉,M_(26-32)则不仅与恶性疟原虫且与间日疟原虫均有强的交叉反应,,表明约氏疟与人的两种疟原虫间有共同抗原,并提示恶性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间也有共同抗原。共同抗原在不同种间的分布和含量不尽相同。用未经固定的感染红细胞加McAb作间接荧光试验,在感染红细胞表面未观察到荧光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体内发育的差异。方法在我国间日疟流行区分别采集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病例的血样,采用体外人工膜饲感染系统在实验室同时体外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在感染后7~9 d和14 d分别解剖蚊胃和唾液腺,并检测蚊体内的卵囊和子孢子数。结果临床发作期间日疟原虫感染中华按蚊的卵囊阳性率和阳性蚊比率、子孢子阳性蚊比率和感染度均低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感染,临床发作期间日疟原虫感染嗜人按蚊的子孢子阳性率、阳性蚊比率和卵囊阳性蚊比率均低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感染,而子孢子感染度则高于间歇期疟原虫感染。结论临床发作期与间歇期间日疟原虫体外人工感染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卵囊和子孢子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恶性疟原虫与食蟹猴疟原虫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于1983年对五个不同类型疟区人群进行单次横向调查,同时以寄生虫学调查作对照。用平均每视野(10×40)含149.5个裂殖体的食蟹猴疟原虫抗原片与含124.4个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裂殖体的抗原片同时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检测疟疾抗体。血清学测定的结果与血检相一致,而恶性疟原虫抗原与食蟹猴疟原虫抗原测出的抗体阳性率与GMRT,分别与该地恶性疟与间日疟流行水平和传播强度呈正相关。表明在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地区,可以使用此两种抗原作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恶性疟与间日疟的流行状况。  相似文献   

6.
裂殖子表面抗原MSA-l和MSA-2是编码裂殖子表面抗原的多基因家簇.有大量的保守区和可变区.这个基因被认为与恶性疟原虫的入侵,保护性免疫和免疫逃避有关.研究表明该基因在高疟区、低疟区及在不同的疟疾季节性传播中表现出多态性1-3.为了解在云南不同疟疾流行区的恶性疟原虫中该基因的多态性特征,以便对云南省疟疾有深入的认识.进行了探索性调查.  相似文献   

7.
疟 疾 云南省 1991~ 2 0 0 0年疟疾监测报告 (1) :16……………… 安徽省间日疟流行区局部疫情回升的特点分析 (1) :19…… 恶性疟原虫海南分离株裂殖子表面蛋白 2真核  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英文 ) (1) :2 2……………………… 食蟹猴疟原虫实验感染恒河猴后原虫密度消长  的观察 (1) :2 6……………………………………………… 以持续发热、腰痛为表现的输入性疟疾 1例 (1) :3 4……… 疟疾诊断靶抗原的研究进展 (1) :61………………………… 国内流动人口疟疾流行及防治研究现状 (1) :64…………… 海南省不同疟区疟疾纵向…  相似文献   

8.
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我省疟疾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以中华按蚊为单一媒介的地区,间日疟发病率较低,而以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共存的地区,间日疟发病率则较高.为了解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性,我们在六合县程桥地区医院进行了此项观察.材料和方法1 实验蚊虫 用同日龄羽化后2d未经吸血的雌性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蚁为实验材料,两种蚊虫由本所养蛇室提供.2 病例选择 选择发作2次以上的间日疟志愿者,分别在病程的间歇期、发作期采10ml静脉血,用肝素抗凝.3 感染方法 采用人体胎盘膜体外膜饲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疟疾疫苗接种后是否阻断疟疾传播,需要先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疟原虫对媒介的传染性。本文报道在斯里兰卡以嵌斑按蚊感染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后从卵囊至子孢子发育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特异而快速的检测蚊体内疟原虫的方法。方法采用套式PCR方法,对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嗜人按蚊、感染恶性疟和混合感染间日疟与恶性疟的大劣按蚊以及流行季节现场捕获的中华按蚊体内的疟原虫进行检测。结果28批人工感染间日疟原虫的嗜人按蚊、2批人工感染恶性疟的大劣按蚊和1批混合感染间日疟与恶性疟的大劣按蚊的检测结果与镜检结果符合率为100%;589只现场捕获的中华按蚊中,发现间日疟原虫阳性2只,阳性率为0.34%。结论本方法能快速而敏感地检出蚊体内不同种疟原虫。  相似文献   

11.
寄生虫病各地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呀幻84安徽繁昌县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4)259疟疾流行病学豫南地区恶性疟流行特征分析(1)18广西雷氏按蚊嗜人亚种的分布及其传疟作用(2)104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使用两种不同疟原虫抗原进行疟疾 反复横向调查(2)1181986年全国疟疾情况(4)241病原间日疟原虫配子体对蚊媒的感染性与临床发作周 期的失系(i)5伯氏疟原虫对小鼠红系造血祖细胞作用的实验研 究(i)42一种简易的分离鼠约氏疟原虫方法(1) 53在大鼠体内产生夏氏疟原虫高配子体血症的初步 研究(1)55恶性疟原虫FCC102/Js株的建立(2)101间日疟原虫不同地理株…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华按蚊传播间日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报告了1973~1994年山东中华按蚊传播日间疟的系统研究结果,70年代暴发流行期间感染率为0.47%,病家蚊经饲养后解剖感染率为13.2%,实验观察人工感染蚊虫感染率为36.1%,其中腺子孢子阳性率为17%,胃部囊合阳性率为23.3%,鲁东半岛疟疾非暴发流行区与鲁西南易暴发流行区中华蚊按对间日疟原虫的易感染性无显著性差异,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发育的起点温度为14.9℃,有效积温为105.  相似文献   

13.
近 10 年来,每年省内有近千万外来流动人口,时常引起局部疟疾流行。1988~1997 年全省报告疟疾49 206例,疟疾年发病率在0.18% ~1.24% ;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95 328 例,平均每年检出9 533 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人占 53.3% ,本省居民占46.7% 。间日疟是广东当前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罕见输血感染三日疟。在 166 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9 种按蚊,其中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发现子孢子自然感染。嗜人按蚊的媒介能量调查显示,昆虫学接种率为 0.084~0.665 ,即在该区平均居住1.5~11.9 d 就可能感染疟疾。拟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防治疟疾及传疟媒介可获得良好效果,也是处理流动人口疟疾疫点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裂殖子侵入宿主红细胞的过程非常迅速,红细胞外的裂殖子在几分钟内就失去了侵袭能力,所以只有少数关于裂殖子侵袭红细胞的超微结构的研究。Dadda等(1969)首次报告鼠疟和鸡疟原虫裂殖子侵袭的观察结果,Bannister等(1975)描述了猴疟原虫裂殖子的侵袭过程。本文报导的是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在体外侵袭红细胞的第1个实例。  相似文献   

15.
1967~1969年在甘贝拉镇进行疟疾传播动力学的昆虫学研究,调查了媒介种群数量、季节分布、叮人习性、子孢子率和当地优势种生态。证实阿拉伯按蚊、致死按蚊和尼利按蚊是传疟媒介。居民疟原虫调查表明,1967~1969年子孢子攻击高峰后3个月,儿童(15岁以下)和成人(15岁以上)恶性疟原虫感染率分别为58%和35%,三日疟为16%和7%,卵形疟和间日疟很少见。恶性疟感染率以3~9岁儿童最高,15岁以上则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疟疾海岸”是疟疾的高发区 ,然而居住在此的美拉尼西亚人却很少受到疟原虫的感染。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其中的原因。疟疾是通过按蚊传播的。按蚊在吸血时把疟原虫子孢子注入到感染者的血液中。子孢子首先感染肝 ,在那里一个子孢子产生出数万个裂殖子 ,受感染的肝细胞最终会把裂殖子释放到血液中。裂殖子借助红细胞 (RBC)膜上的蛋白受体侵入RBC内 ,并引发疟疾严重的并发症。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医学专家库曼与他在巴 新和美国的同事合作发现 ,入侵RBC的疟原虫蛋白P是一种存在于疟原虫表面的 ,被称为RBC结合抗原1 4 0 (E…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胃酶抑素、胰凝乳蛋白酶抑素及亮肽素等蛋白酶抑制剂可抑制诺氏疟原虫裂殖子进入红细胞。作者曾证明,脑型疟疾患者发病初期的血清具有较高的疟原虫生长抑制活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疟疾患者血清蛋白酶抑制剂的含量与抑制体外恶性疟原虫生长作用的关系。对7名脑型疟和2名急性疟疾患者的研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广西中华按蚊对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敏感性的实验观察结果。以8例广西间日疟患者血离体感染8批中华按蚊和微小按蚊(对照),各批均感染成功。中华按蚊平均胃感染率59.8%,腺感染率12.8%,二者之比为4.7:1;而微小按蚊则分别为  相似文献   

19.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15个乡(镇),人口14.4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200~600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1988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辖 15 个乡(镇),人口 14.4 万,居民大多居住在海拔 200~600 m之间。清流县为疟疾流行区,20世纪50、60年代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主要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70 年代后仅有间日疟流行,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后曾发生3次暴发流行,经长期积级防治,于 1988 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为防止疟疾发病率回升,巩固灭疟成果,从 1989年起开展了疟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内容与方法1.1 病原学监测 对辖区内临床诊断疟疾,疑似疟疾,感冒和不明原因发热(下称“四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