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 5 6 71例麻醉后治疗室 (PACU)患者采用Roberta的PACU并发症指标模式 ,对循环和呼吸系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 7.3% (其中高血压占 4 7.2 % ,心动过缓占 2 3.5 % ) ;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 4 .6 % (其中低氧血症占 5 7.8% ) ;老年人组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 (18.6 % )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8.1% ,P <0 .0 1) ,ASAⅢ~Ⅳ级患者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36 .6 % )显著高于ASAⅠ~Ⅱ级患者 (14 .8% ,P <0 .0 1)。结果表明 ,高血压、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是PACU内循环、呼吸系统中主要的并发症 ,老年人和ASAⅢ~Ⅳ级患者循环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Roberta的麻醉后治疗室(PACU)并发症指标,对腹腔镜和剖腹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在PACU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呼吸和循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剖腹组;ASAⅢ级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SAⅠ、Ⅱ级患者,尤其是腹腔镜组;剖腹组疼痛的发生率高于腹腔镜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提示要对ASAⅢ级以上的患者尤其是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加强术中和术后的管理,严密监测,对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处理,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3种麻醉方法对小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儿482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3组:气管插管全麻(TI组)192例,喉罩插管全麻(LM组)122例,非插管全麻(FM组)168例。观察3组术后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麻醉方法与呼吸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明显的相关性。气管插管组术后的呼吸并发症明显高于喉罩组和非插管组,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麻可明显增加小儿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该院1998年至2004年麻醉恢复室(PACU)9623例成年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PACU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显示: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4.9%,其中循环系统为6.6%,呼吸系统为4.3%。老年(年龄≥65岁)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23.7%)显著高于非老年组(10.4%,P<0.01)。成人未发生并发症组在恢复室平均留置时间为67±27 min,发生并发症组平均留置时间为124±21 min,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异常在PACU内较常见,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双腔支气管与单腔气管插管两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对胸外科手术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的影响.方法胸外科手术患者(ASA Ⅱ~Ⅳ级)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30)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静吸全麻;B组(对照组)行单腔气管插管双肺通气全麻;术中分别观察麻醉效果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A组患者术中两肺隔离完善,病肺中的脓、血液及分泌物无扩散;气道干净,导管无阻塞;术野显露清楚.对照组术中导管阻塞及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高于A组,(P<0.01).两组患者术中SpO2,HR,B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配合胸外科手术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老年病人全麻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麻醉恢复室(PACU)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老年全麻病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结果:PACU收治的1700例全麻术后老年患者中20例需重新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1.2%。造成二次插管的主要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物残余作用(6例)、反流误吸(4例)和低温寒战(3例)等。结论:拔管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应以预防为主。围拔管期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手术部位及方式、麻醉用药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采取相应措施,可有效减少呼吸并发症及二次插管率。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治疗进展期肝癌患者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婧  佘守章  许学兵  许立新 《广东医学》2008,29(12):2058-2060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进展期肝癌的麻醉处理特点。方法 进展期肝癌患者183例(ASAⅡ~Ⅳ级),根据ASA分级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A组:ASA分级Ⅱ级(n=90),B组:ASA分级Ⅲ~Ⅳ级(n=93)。两组患者全部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芬太尼和维库溴铵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后行控制呼吸,持续吸入异氟醚,术中持续异丙酚1~4mg/(kg.h),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保持术中患者良好的肌松和完善的镇痛,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体温的稳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静吸复合全麻下完成HIFU治疗, 术中9例患者(4.5%)(A组5例,B组4例)血压升高,20例患者(10.9%)(A组5例,B组15例)心率明显增快,14例患者(7.7%)(A组1例,B组13例)低血压,异常情况发生率B组高于A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41.6±60.5) min和(146.9±63.7)min,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分别为A组(14.8±5.2) min、 (29.1±4.9) min 和B组(19.7±8.1) min、(34.2±10.8 )min,B组比A组时间延长,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 静吸复合全麻是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患者有效的麻醉方法,ASA Ⅱ级患者术中较为平稳,ASA Ⅲ~Ⅳ 级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 术后苏醒时间延迟,围术期应加强监测与调控以策安全。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肝肿瘤 麻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身插管麻醉与腰硬连麻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入选病例分为A组(全身插管麻醉,47例)和B组(腰硬联合麻醉,53例).观察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两组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A组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26.77%)显著高于B组(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对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循环及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成喉罩复合硬膜外麻醉(A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术后A组采用硬膜外腔镇痛,B组采用静脉镇痛。记录两组在入室全麻诱导前、诱导后、插(喉罩)管后、手术结束时拔(喉罩)管后的心率(HR)、血压(BP)变化,记录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中全麻药用量情况。结果 A组在麻醉诱导插(喉罩)管后、手术结束时拔(喉罩)管后的HR、BP变化与术前比较波动明显小于插管B组(P<0.05)。术后躁动发生率A组为6.6%,B组为26.7%(P<0.05)。术后48hA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较B组明显减少(P<0.05)。术中A组不用瑞芬太尼,B组麻醉维持采用靶控输注(TCI)瑞芬太尼。A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B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全身麻醉术中循环稳定,术中未用全麻药瑞芬太尼,术后苏醒质量高,术后并发症少,镇痛效果好,喉罩通气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兼具喉罩通气和硬膜外阻滞的优点,更适合于老年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郭瑞宏  耿志宇 《北京医学》2015,37(7):667-67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血液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 ~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on组),每组各65例.患者均以咪达唑仑0.03 mg/kg、丙泊酚1~2 mg/kg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3 ng/ml诱导,术中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Dex组在诱导前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0.5 μg/kg,术中以0.1~0.2 μg/(kg·h)持续输注.Con组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2组术后均采用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A).记录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和拔管期及恢复室(PACU)的血压(MAP)和心率(HR);术毕停药后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在PACU及术后24h的PCA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ex组丙泊酚诱导量[(1.1±0.2)mg/kg]和术中维持量[(4.1±0.7)mg/kg],小于Con组[(1.6±0.5)和(4.8±1.2)mg/kg],P< 0.01;术后24h吗啡的PCA按压次数小于Con组(P<0.05).Dex组插管后MAP的增加幅度小于Con组(9.5% vs.23.7%),Dex组气管插管前后的HR均低于Con组.在拔管后和PACU期间,Dex组MAP和HR均低于Con组(P<0.05).Dex组患者术中使用阿托品比率较高(P<0.05),PACU寒战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围术期血液动力学平稳,可减少术中丙泊酚和术后吗啡用量,减少术后寒战发生率,不影响术后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连续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高龄患者骨科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方法 212例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男100例,女112例,年龄75~106岁,ASAⅡ~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A组)和全麻组(GA组),每组106例。EA组静脉输注多巴胺1~2μg/(kg.min)同时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穿刺成功后注入2%利多卡因,调节麻醉平面相似文献   

12.
杨萍  邹小农  孙莉 《北京医学》2002,24(2):87-89
目的探讨减少老年危重患者麻醉诱导时循环波动的最佳用药方法.方法 75例65岁以上ASAⅢ~Ⅳ级择期肿瘤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异丙酚组(P组)、咪唑安定组(M组)和异丙酚复合咪唑安定组(P+M组),每组25例.比较三组麻醉前,诱导插管时,插管后1、3、5、10、15、20min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麻醉诱导时血压、心率不平稳发生率P组为44%(11例),M组为24%(6例),P+M组为12%(3例).结论复合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最小,提示对老年危重患者采取复合麻醉诱导可利用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减少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的程度,较单一用药更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剂量神经安定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2—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择期行全身麻醉(简称全麻)下非心脏手术且手术时间>2 h的老年患者170例,年龄范围为65~85岁,ASA分级为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其中试验组84例,对照组86例。术中行常规麻醉监测管理,手术结束前30 min,对试验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神经安定镇痛,即缓慢静脉注射小剂量1.25 mg氟哌利多和0.025 mg枸橼酸芬太尼;对照组患者缓慢静脉注射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内的谵妄发生情况、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PACU躁动发生情况、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对照组比试验组:29.1%比11.9%,P=0.008)、PACU躁动发生率(对照组比试验组:14.3%比38.4%,P<0.001)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照组比试验组:15.5%比40.7%,P<0.001)均显著降低,PACU停留时间[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亢患者外科治疗中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麻醉恢复74例甲亢患者全麻下行手术治疗后麻醉恢复室内留治时间,生命征情况,麻醉拮抗剂的使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4例患者经恢复室处治后平安返回病房,无死亡病例.1例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延迟(1.35%);23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31.08%):其中切口出血2例(2.7%);甲状腺危象2例(2.7%);呼吸困难2例(2.7%);躁动17例(22.97%).结论:甲亢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应建立专科病种的处理规范,避免病情复杂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PACU)病人全麻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全麻病人安全恢复.方法 分析我院麻醉恢复室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所接收的8232例全身麻醉后恢复病人的情况,其中男性47.1%,女性52.9%,平均年龄(40.4±20.5)岁(5d~82岁),平均停留时间43min(20~270min).结果 99.9%的病人平稳恢复后送回病房,1例病人转入ICU.PACU常见的并发症有循环不稳定(6.5%)、术后寒颤(5.2%)、低氧血症(5.1%)、术后躁动(2.2%)、术后恶心呕吐(2.1%)、苏醒延迟(0.5%)等.结论 术后1h最易出现麻醉并发症和意外,其发生的原因多数不是单一的,应综合分析,首先要祛除病因,原因不明的先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待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意识清醒,各种反射恢复正常才可安全返回病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试插管全麻复合连硬外阻滞在胃大部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预行胃大部切除、毕Ⅰ式吻合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分成实验组(全麻复合连硬外阻滞组)和对照组(全身麻醉组),每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全麻药用量、导管拔管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呈显著差异(P<0.05),其余3项结果对比呈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全麻复合连硬外阻滞用于胃大部切除术具有稳定血液动力学、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导管拔管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优点,是胃大部切除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效果.方法 28名ASAⅡ~Ⅲ级患者行32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采用深浅丛联合阻滞,观察围术期血液动力学指标变化,分流管放置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麻醉后血压和心率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它时点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颈动脉夹闭前后收缩压和心率的波动性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0.0%,低血压6.25%,心动过速28.1%,心动过缓6.25%,分流管放置率6.25%.患者满意率84.4%.无1例改用全麻,无严重围术期并发症.结论颈丛阻滞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单次插管剂量维库溴铵残余肌松与术中低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J  Ye WD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3):3074-3076
目的 研究单次插管剂量维库溴铵的术后残余肌松的发生率及其与术中低温的关系.方法 民航医学中心(民航总医院)麻醉科2009年7至12月80例只用单次插管剂量维库溴铵的全麻患者,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19 ~59岁.常规麻醉诱导维持,术中无肌松剂追加.术中鼻咽体温(T)<36℃为术中低温组(LBT组)否则为非术中低温组(NBT组).术毕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根据临床拔管指征拔除气管插管,拔管后即刻测定4个成串刺激比值(TOFr).结果 单次插管剂量维库溴铵残余肌松发生率为28.7%.LBT组37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发生术后残余肌松,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为43.2%.NBT组43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术后残余肌松,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为16.3%.LBT组与NBT组相比术后残余肌松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低温术后肌松残余的发生率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2156例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术后患者清醒时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为全麻患者术后清醒时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记录2156例全麻术后患者清醒时烦躁、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处理及护理体会.结果 有9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约4.42%,术后患者烦躁有54例,低氧血症(Sa02<90%)有26例,低血压5例,高血压4例,心律失常1例.结论 应密切观察全麻术后恢复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和血压,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有效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麻醉恢复室(PACU)气管拔管后再次插管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结果 PACU收治的7428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有9例需重新气管插管行呼吸机治疗,发生率为0.12%.造成二次气管插管的原因有呼吸道梗阻7例、麻醉药残余作用1例、低体温1例.结论 拔管期间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全麻用药、患者年龄及患者呼吸恢复情况等决定拔管时机,并及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做到拔管指证个体化,可有效减少恢复室二次气管插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