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比较改良麦氏截骨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58例,21例采用改良麦氏截骨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组),37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组).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等资料相比,P均>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内固定组与置换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64.3、62.6 min(P >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10、387 mL (P<0.05),手术费用分别为6 200、10 360元(P<0.05).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评分内固定组优6例、良11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5.0%,置换组分别为25、9、3例和91.8%,置换组优良率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 采用改良麦氏截骨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疗效均较好,但前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费用低,更适用于经济条件受限或其他原因不愿意接受关节置换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张化武  王栋  赵磊 《山东医药》2010,50(14):48-49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172例60岁以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三组,A组为全髋关节置换组(73例),B组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2例),C组为内固定治疗组(47例),分别采用相应手术方法治疗。术后随访17—67个月,平均35.3个月。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B、C组,但下地活动时间明显短于B、C组(P均〈0.05);A、B、C组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9.0%,82.7%,76.6%,A组高于B、C组,B组高于12组(P均〈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治疗术均为临床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措施,应该根据骨折类型、患者一般情况及经济条件综合评估,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种术式治疗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子冀 《山东医药》2009,49(22):53-54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单侧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97例老年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A组39例、B组27例和C组31例,A组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B组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C组行全髋置换术。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至下地时间长,B组均居中,C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下地时间短。根据Harris评分,A、B、C组优良率分别为69.2%、74.1%、83.9%,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此三种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对老年单侧新鲜股骨颈骨折,应结合患者年龄、Garden分型、骨折移位程度、患者一般情况及术者对术式的熟练程度等综合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高文 《山东医药》2013,(48):47-49
目的 对比分析双极半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采取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双极半关节置换.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术后3、6、12、24个月,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69±22) min、术中出血量(124±66) mL,B组分别为(122±56)min、(312±98) mL,P均<0.05.术后3个月时B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而术后6、12个月时二者评分无差别(P均>0.05),术后24个月A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B组(P<0.05).A组术后3 ~ 24个月疼痛评分持续降低,而B组术后疼痛评分维持在一个水平.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别.结论 与双极半关节置换术相比,稳定的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手术创伤小,远期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在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老年T2DM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中,对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 1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A)组与诺和锐30治疗(B)组,每组各80例.治疗前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 h血糖监测,观察平均血糖(MGB)、日内血糖最高值及最低值、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4.1~11.1 mmol/L时间占日内时间百分比(GTT%). 结果 (1)2组治疗3个月后,FPG、2hPG和HbA1c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2组间FPG、2 hPG和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MI低于B组(P<0.05);(2) CGMS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日内血糖最高值、LAGE低于B组[(9.8±2.0) vs (12.5±2.4) mmol/L;(5.2±1.2) vs (8.7±1.8)mmol/L,P<0.01],日内血糖最低值高于B组[(4.4±0.5)vs(4.0±0.7) mmol/L,P<0.05].A组GTT%高于B组[(86.6±5.4)%vs(75.1±7.3)%,P<0.01];(3)A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7.80%vs21.79%,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预混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作为起始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T2DM患者更安全、有效,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无明显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6.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全  田金凤  焦玉峰 《山东医药》2011,51(46):105-106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方法选取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5例,随机分为PFNA组43例和外固定组42例,分别采用骨折PFNA内固定术和外固定架固定术治疗。参照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PFNA组术后(8.9±2.7)周、外固定组(12.4±1.9)周骨折愈合(P〈0.05)。术后随访6~18个月,PFNA组Harris评分为(92.1±3.7)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9.7%;外固定组分别为(70.6±4.5)分和51.4%(P均〈0.05)。结论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THA治疗57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观察组)的临床资料,与既往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A)治疗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卧床时间等,同时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THA髋关节功能的临床特点.结果 观察组预后优良率71.9%,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如假体松动、假体中心性脱位、异位骨化、髋臼塌陷及假体端骨折的总发生率为10.5% (6/57),显著低于FHA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延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种髋关节置换术(即全髋关节置换术、单极和双极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12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全髋组52例、单极组32例和双极组44例,比较三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术后功能(Harris评分)、手术出血等情况。结果全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显著高于双极组和单极组(P0.05);全髋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双极组和单极组(P0.01),而术后疼痛率明显低于双极组和单极组(P0.05)。结论三种置换术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最好,双极次之,但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需考虑老年患者的全身一般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年龄≥60岁)股骨颈骨折患者99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进行分组,单号50例(50髋)为全髋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双号49例(49髋)为半髋组,行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半髋组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全髋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全髋组(P0.01);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双极式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确切,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接近,但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从而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老年人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995.5~2006.12我院收治的69例年龄在65~85岁以上移位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病例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随访12~96(平均40.3)个月;全髋置换组12~88(平均42.9)个月。结果按Harris评分标准,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优良率(77.4%)明显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50%)(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19.4%)明显低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47.1%)(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全髋关节置换的效果优于单纯的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瘦素浓度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的老年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02例为病例组及同期102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为对照组,记录围手术期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阿托品用量及麻黄碱用量等资料,抽取对照组健康体检时和病例组拔除气管插管时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瘦素浓度,在术前及术后第7天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评定认知功能。结果病例组血浆瘦素浓度(23.73±9.82)ng/ml较对照组(9.74±2.57)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24例(23.53%)。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浆瘦素浓度(33.82±13.71)ng/m1较非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63±5.18)ng/m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浓度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9,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浓度大于22.14ng/ml,预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灵敏度为79.17%,特异度为78.21%。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瘦素浓度显著升高,临床检测该指标有助于早期判断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排痰护理佐治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效果,寻求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有效的护理手段。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4月急诊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n=50)和排痰护理组(力=50),常规护理组患者仅仅采用常规护理,排痰护理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综合排痰护理,连续7d。于护理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排痰护理组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而常规护理组显效22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排痰护理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1);排痰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天数明显减少:喘息(3.07±0.43vs.5.35±0.75,P〈0.01)、肺部哮鸣音(3.02±0.42vs.5.05±0.71,P〈0.01)、胸闷(3.11±0.44vs.5.42±0.76,P〈0.01)、咳嗽(4.19±0.59vs.5.66±0.79,P〈0.05)。结论综合排痰护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有较显著的辅助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67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测量体质量,询问既往病史,并记录居住区域城乡分布、职业种类、饮食习惯、每日饮食摄入量、婚姻状况、睡眠状况、精神状态等一般情况.检测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谷丙转氨酶、血清肌酐等生化指标.按不同影响因素分组比较.结果 与老龄组比较,高龄老人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5.6±3.4) vs (38.2±3.2) g/L,P<0.01];与女性组相比,男性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 36.4±3.5) vs( 38.2± 3.2) g/L,P<0.01];与荤食组相比,素食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4.8±2.1)vs( 37.6±3.5) g/L,P< 0.01];与正常摄入组相比,低摄入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5.4±3.6) vs( 37.7±3.3) g/L,P<0.01];与合居组比较,独居(单身、丧偶)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35.6±3.4) vs( 37.9±3.3) g/L,P< 0.01];与睡眠良好组相比,失眠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 36.0±3.4) vs( 38.2±3.2) g/L,P<0.01];与精神状态良好组比较,焦虑或抑郁组血清白蛋白值较低[( 35.7±3.8) vs( 37.4±3.4) g/L,P<0.01];不同地区分布,城镇组与农村组相比以及不同职业间,体力劳动组与脑力劳动组相比血清白蛋白水平未见差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年龄成负相关(r=-0.196,P<0.01),与体质量(r=0.133,P<0.01)及总蛋白(r=0.282,P< 0.01)呈正相关.与谷丙转氨酶、肌酐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 老年人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饮食情况、每日饮食摄入量、婚姻状况、睡眠情况、精神状态等因素影响,并随年龄的增加降低,与体质量、总蛋白水平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52例老年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接受为期12 w的综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腹膜透析专科护理.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的焦虑得分在第12 w[(35.80±7.31)vs (49.48 ±6.74),P<0.01]、第24 w[(39.56±6.87) vs (49.48±6.74),P<0.01];抑郁得分在第12w[(17.52±5.12)vs(22.12±6.46),P<0.01]、第24w[(18.92±5.54)vs(22.12±6.46),P<0.01]降低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生活质量之情感状态得分在第12w[(69.60±15.43) vs (64.00±17.44),P<0.01]、第24w[(69.20±15.43) vs (64.00±17.44),P<0.01];肾病负担得分在第12w[(27.48±10.85)vs(19.00±9.11),P<0.01]、第24w[(24.23±8.74)vs(19.00±9.11),P<0.01];睡眠得分在第12w[(57.20±13.58) vs (49.00± 18.48),P<0.01]、第24 w[(55.90±13.63) vs (49.00±18.48),P<0.01]提高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咨询师参与指导的综合心理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评价二氧化碳(C02)为媒介的结肠镜检查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这是一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选取110例老年人,随机分为以空气为媒介的结肠镜组(n=55)和以CO2为媒介的结肠镜组(n=55)。通过腹痛和腹胀的问卷调查、腹部平片肠管积气程度、经皮CO2分压连续测定等结果,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CO2组平均插入时间短,且成功率高,与空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4.9)vs(9.0±3.7)min;P〈0.05];结肠镜检查后5,10,15,20min不同时间点进行的腹痛、腹胀的问卷调查评分中,C02组的评分明显低于空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min:(15.4±2.1)VS(63.5±13.5),10min:(5.1±1.3)vs(60.3±10.9),15min:(0.5±0.7)vs(58.6±11.6),20min:(0.0±O.7)vs(50.4±8.2);P〈0.01];C02组的肠管扩张程度评分明显低于空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5)vs(3.6±0.9);P〈0.05];结肠镜检查前、到达回盲部、退回至直肠、检查结束后10min4个时间点记录经皮呼气末CO2分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以空气为媒介的结肠镜比较,以CO2为媒介的结肠镜检查应用于老年人,安全可靠,并且具有痛苦小、操作时间短、耐受性好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结合量化评估方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前瞻性研究65岁以上的老年髋部手术患者(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入选病例161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围手术期综合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8例)。入院后每天采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并作为诊断谵妄发生及病程结束的依据。对确诊谵妄的患者,再进行谵妄严重程度(DRS)测评,记录首、末次DRS评分和谵妄持续时间。对综合干预组患者进行谵妄危险因素控制和预防性治疗,并根据上述评分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价,随时进行调整。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骨科处理方案。结果综合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80±2.15)d,少于对照组的(13.73±2.12)d(P〈0.01);谵妄发生率为12例(14.46%),低于对照组19例(24.36%,P〈0.01);谵妄严重程度为首次DRS评分17.33±3.31,低于对照组20.58±4.18(P〈0.05);谵妄持续平均时间为(2.08±1.08)d,少于对照组的(3.32±1.53)d(P〈0.05)。治疗后DRS评分,综合干预组为8.08±2.84,低于对照组11.05±3.31(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综合干预组DRS减分为9.25±2.18,对照组为9.25±2.18(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通过使用精神错乱鉴定方法诊断,DRS评价严重程度,并指导围手术期的治疗和危险因素控制,可有效降低谵妄的发生率,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减轻谵妄的严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对住院期间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从2009年1月到2010年8月间因初发AMI在首都医科大学电力教学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93例,根据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三分位数进行分组,A组:血糖水平处于最小三分位者(入院即刻血糖〈7.69mmol/L);B组:血糖水平处于中间三分位者(7.69mmol/L≤入院即刻血糖〈11.36mmol/L);C组:血糖水平处于最高三分位者(入院即刻血糖≥11.36mmol/L)。分析三组患者心功能情况。结果C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2.84±1.02)VS(1.81±0.67)和(2.12±0.96),P〈0.01]。B组和C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41.9%VS35.5%和9.7%,P〈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性别(OR=0.339,95%C10.122~0.938,P=0.037)、入院时心率(OR=1.034,95%CI1.006-1.062,P=0.018)、CK—MB峰值(OR=I.007,95%CI1.002-1.011,P=0.003)、入院即刻血糖(0R=1.117,95%CI1.035—1.208,P=0.005)是心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入院即刻高血糖是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较差心功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美乐托宁对睡眠剥夺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血压变化是否与睡眠改变有关。方法采用配对比较法,将人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45例)和对照组(B组,45例)],分别给予美乐托宁和长效硝苯地平治疗4周。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和睡眠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入选患者基线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血压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收缩压(mmHg):A组(140.66±13.43)比(168.52±8.98),P〈0.01,B组(140.69±13.22)比(168.07±10.48),P〈0.01;舒张压(mmHg):A组(91.26±7.71)比(109.75±7.07),P〈0.01,B组(92.14±12.05)比(108.41±8.34),P〈0.01],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时间比治疗前均明显延长[A组(6.18±1.31)h比(4.43±0.42)h,19〈0.01,B组(4.83±0.70)h比(4.51±0.31)h,P=0.015],但A组延长更加显著(P〈0.01)。A组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下降均与睡眠时间的延长相关(r=0.683,P〈0.01,r=0.612,P〈0.01),但B组仅舒张压的变化与睡眠时间的变化相关(r=0.303,P=0.045)。结论美乐托宁能显著降低睡眠剥夺相关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伴有睡眠时间的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515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370例)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组(145例);冠心病组患者再按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HbA1 c<7%组(282例)和 HbA1 c≥7%组(88例),按SYNTAX评分分为SYNTAX评分低危组(1-22分,181例)、中危组(23-32分,125例)及高危组(≥33分,64例)三个亚组,分析比较各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HbA1 c≥7%组冠心病患者的冠脉SYNTAX 评分显著高于HbA1 c<7%组[(25.6±9.97)分比(20.92±10.26)分, P<0.01]。SYNTAX评分高危组和中危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冠脉造影正常组、低危组[(8.74±0.83)分、(7.74±0.62)分比(5.12±0.49)分比(5.68±0.59)分],且低危组也显著高于正常组(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HbA1c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764,P<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YNTAX评分高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SYNTAX评分低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毗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IR大鼠肝组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及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HF)组30只和正常对照(Nc)组10只,其中HF组又分为高脂对照(HFN)亚组和毗格列酮(HFP)亚组,每组各15只。喂养12周后,HFP亚组给予吡格列酮灌胃2周,并测定大鼠体重、FPG、Fins、TG、TC、IS。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免疫沉淀技术检测肝组织PTP-1B及IRS-2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HFN亚组PTP-1B表达较NC组增高(P〈0.01),HFP亚组较HFN亚组降低(P〈0.01);免疫印迹:HFN、HFP亚组PTP-1B表达均高于NC组(P〈0.01或P〈0.05),且HFP亚组低于HFN亚组(P〈0.01);免疫沉淀:HFN亚组IRS-2磷酸化程度较NC组降低(P〈0.01),HFP亚组较HFN亚组增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能够改善IR,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TP-1B表达,从而使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IRS-2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