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性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ILI患者528例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60岁,=132)和非老年组(≤60岁,n=396)。比较两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生化学指标和治疗效果。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老年组中女性患者比例显著低于非老年组(58.3%vs 73.4%,P0.05)。导致DILI的药物中,中草药(含中成药)占首位,化学药物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和降压药多见。老年组患者治疗前的血清总蛋白[(62.8±7.6)vs(64.6±8.5)g/L]和白蛋白水平[(35.9±4.6)vs(38.0±5.2)g/L]显著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91.70%vs 97.0%,P0.05)。结论中草药(含中成药)是致老年患者DILI的主要药物,老年与中青年DILI患者的临床表现类似。中青年DILI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ARDS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收录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86例。所有入选患者记录APACHE II评分,血常规,常规生化检验,胆红素水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ROC analysis)综合分析胆红素水平对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诊断价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胆红素与脓毒症并发ARDS的危险度。结果: ARDS组中,死亡患者入科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水平(36.1±22.5 umol/L,10.9±11.2 umol/L,28.8±14.2umol/L)均高于存活患者(26.6±15.1 umol/L,8.9±5.2 umol/L,18.4±7.2 umol/L)(P总胆红素<0.05),死亡患者在诊断ARDS当天血清总胆红素明显高于存活组(46.8±18.3umol/L vs. 33.8±19.2 umol/L)(P<0.05)。诊断ARDS当天的总胆红素水平对于ARDS的诊断有中等程度的诊断价值(AUC=0.689,P=0.013)。在入ICU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每升高1mg/dL,ARDS发生风险增加51%(OR=1.51,P=0.031),死亡风险增加68%(OR= 1.68,P=0.012)。诊断ARDS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每升高1mg/dl,死亡风险增加167%(OR=2.67,P=0.008)。 结论:脓毒症患者中,胆红素水平与ARDS的发生以及病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发病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今后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同时行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介入诊治术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42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特点.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138例(32.32%),其中单支血管病变79例(占冠心病患者57.25%),双支血管病变37例(占冠心病患者26.81%),三支血管病变22例(占冠心病患者15.94%)(包括合并左主干病变4例).非冠心病组患者289例(67.68%),其中冠状动脉狭窄<50%的患者50例(11.71%),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239例(55.97%).冠心病组比非冠心病组年龄大[(60.62±9.66)岁vs.(55.12±11.42)岁,P<0.001],≥60岁的老年患者比例高(50.72%vs.32.53%,P<0.001),并发糖尿病(8.70% vs.2.77%,P=0.012)及脑血管病(19.57% vs.11.76%,P=0.038)的患者比例多,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病率高(26.81% vs.14.53%,P=0.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高[(5.41±2.94)g/L vs.(4.88±1.93)g/L,P=0.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冠心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10.33±3.55) ×10^9/Lvs.(9.55 ±3.17)×10^9/L,P=0.029]、肌酸激酶[(128.29±149.95)U/L vs.(98.92±102.05)U/L,P=0.038]及肌酸激酶同工酶[(13.90±9.91)U/L vs.(11.59±5.15)U/L,P=0.010]高,主动脉破口距左锁骨下动脉外缘更近[(15.92±22.98)mm vs.(24.74±29.78)mm,P=0.001],降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急性发病率高(66.09% vs.54.35%,P=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高血压患者比例及高血压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49,95%CI:1.024-1.075,P<0.001)、糖尿病史(OR=3.8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乳酸水平变化及与其预后的关系,以期为该病诊治及病情监测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武警总医院住院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老年人35例为对照组,应用乳酸氧化酶法分别测定老年肺部感染组、对照组血乳酸水平。结果肺部感染组老年人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3.68±1.43) vs (1.59±0.30)mmol/L,P<0.05];老年肺部感染组血乳酸异常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5.53% vs 5.70%,P<0.05);根据年龄将肺部感染患者分为60~70岁年龄组和>70岁年龄组,两者血乳酸水平比较,>7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60~70岁年龄组[(4.64±2.05) vs (3.06±0.87)mmol/L,P<0.05];根据预后将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5.31±0.88) vs (3.01±1.02)mmol/L,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血乳酸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其程度可能与其预后相关,可作为患者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5期(chronic kidney disease stage 5,CKD5期)行规律腹膜透析(腹透)的老年患者心脏瓣膜钙化(cardiac valve calcification,CVC)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稳定的接受规律腹透的60岁及以上CKD5期患者,采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测定血压,检测生化指标,评估患者的残肾功能和透析充分性,记录用药情况,使用心脏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者的心脏瓣膜钙化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VC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85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男性48例(56.5%),中位年龄67 (62~73)岁,中位透析龄21 (10~41)m,23例(27.1%)合并糖尿病.其中45例(52.9%)患者存在心脏瓣膜钙化.与心脏瓣膜无钙化(Non-Cardiac valve calcification,NCVC)的患者相比,CVC患者的年龄[72 (66.5~77.5)岁vs 63 (61.0~65.8)岁,P<0.01]较大;矫正钙[(2.4±0.2) mmol/L vs (2.3±0.2)mmol/L,P<0.05]、左室射血分数[(67.6士6.3)%vs(62±9.3)%,P<0.01]较高,前白蛋白[(329.1±74.6) g/L vs (372.7±80.4) g/L,P<0.05]较低,室间隔[(11.2±2.4) mm vs(10.3±1.3)mm,P<0.05]较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243,95%CI 1.122~1.377,P<0.01)是这些患者发生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前白蛋白(OR=0.992,95%CI 0.984~0.999,P<0.05)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CKD5期行规律腹透的老年患者心脏瓣膜钙化患病率较高.年龄是心脏瓣膜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前白蛋白是保护性因素.心脏多普勒超声操作简便、经济,易于临床推广,对老年腹透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有待更多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我院近3年来住院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特点及转归,为提高医师对该病的认识以及保证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115例DILI患者,回顾性分析了其临床资料。结果 引起DILI的主要药物为中药、抗生素药物、免疫抑制剂、循环系统用药和抗肿瘤药物,所占比例分别为20.9%、18.3%、13.0%、10.4%、8.7%;本组胆汁淤积型66例(57.4%),肝细胞型16例(13.9%),混合型33例(28.7%);发病时血清ALT水平为(151.2±56.8)U/L,AST为(136.5±25.4)U/L,ALP为(251.6±79.4)U/L,TBIL为(39.8±11.3)μmol/L,GGT为(101.5±28.8)U/L,经2~3 w治疗,分别降至(21.7±10.2)U/L、(39.3±8.3)U/L、(120.8±70.5)U/L、(15.2±9.4)μmol/L、(37.6±7.2)U/L;76例(66.1%)DILI患者完全恢复,25例(21.7%)患者病情基本恢复,10例(8.7%)患者肝功能指标反复, 4例(3.5%)因肝衰竭而死亡。结论 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繁多,中药、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等为主要的诱发药物,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后预后良好,但临床医生应注意用药安全,尽量避免或降低DI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CI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发生的关联性。方法 筛选并入组234例行冠状动脉药物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植入术的患者,并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分别收集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术后半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药物支架组(DES组)患者其术后胆红素水平较术前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18.0±4.9 umol/L VS 术前13.8±4.3 umol/L,P=0.000<0.05);(2)再狭窄组患者术前胆红素水平较非再狭窄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SR组11.4±2.7 umol/L VS 非ISR组 14.0±4.4 umol/L,P=0.005<0.05);(3)支架术后所升高的血清胆红素水平(total bilirubin,TBIL)与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和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两者相关(两者与TBIL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25和0.672,P值均小于0.05),而且与直接胆红素(DBIL)的相关性更大。结论 基础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支架术后ISR的发生呈负相关,其可能是ISR的保护性因素;支架术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升高主要以直接胆红素(DBIL)为主。  相似文献   

8.
背景:药物性肝损伤(DILI)是一类临床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目的:探讨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并确诊的DILI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并探讨临床特征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DILI患者51例,男女比例为1∶1.32,平均年龄(50.6±17.9)岁,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最高(43.1%)。肝细胞损伤型为主要肝损伤类型(84.3%)。引起DILI最常见的药物依次为中草药、心血管系统药以及激素和内分泌代谢药,分别占51.0%、19.6%和9.8%。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涵盖全身多个系统。DILI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亦缺乏特异性,5.9%的患者自身抗体阳性。大部分DILI患者预后较好,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21.6%和66.7%,死亡率为5.9%,死因均为肝衰竭。患者入院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结论:DILI好发于老年人群,中草药的不规范使用可能是导致其发生的重要因素。DILI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患者预后较好。入院时ALT、AST、TBIL、白蛋白水平和PT、INR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2DM肥胖患者焦虑状态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T2DM肥胖患者120例(O-T2DM组)及T2DM非肥胖患者(T2DM组)394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O-T2DM组标准化焦虑评分为(41.0±14.0)分、焦虑状态者40.0%,高于T2DM组(37.3±12.4)分和30.2%(P=0.005,0.045).与T2DM组比较,O-T2DM组年龄[(54.3±12.5) vs(58.9±10.9)岁],饮食控制差,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CKD)患病率高,血糖[FPG(8.8±3.0)vs(8.0±2.9)mmol/L、2 hPG(13.1±4.7)vs(11.6±4.6)mmol/L]、HbA1c[(8.2±1.8)%vs(7.6±1.7)%]、血压、TG均升高.T2DM肥胖患者标准化焦虑评分与年龄、DBP呈正相关(r=0.181、0.356,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PG及DBP升高是肥胖T2DM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肥胖患者年龄小,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高,血糖,BP、血脂、饮食控制差,焦虑状态更严重,FPG及DBP升高是T2DM肥胖患者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王新发  刘映霞 《肝脏》2016,(1):13-16
目的探讨中、西药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发病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规避药物引起肝损害提供依据。方法对第一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的328例患者进行RUCAM评分,将≥6分的274例患者纳入研究,比较中、西药DILI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风险因素。结果中、西药DILI的发生比率为1∶2.22,男女比率分别为1∶1.74和1∶0.77,抗结核药和何首乌分别是导致DILI最主要的西药和中药。中药引起DILI的患者中ALT、TBil、AST、GGT和ALP均高于西药组,其中ALT和TBi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8);住院天数、ALT、AST和ALP为DILI预后的影响因素。HBV感染是严重型DILI的危险因素(P=0.022)。结论中药使用过程中DILI发生率之高,甚至可引起比较严重的肝损害,需引起重视。初发病时的ALT、AST和ALP水平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患者预估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清胆红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2年9月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糖尿病肾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23例为研究对象,按eGFR分为肾小球高滤过组(133例)、肾功能正常组(194例)、肾功能轻度下降组(125例)、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71例).比较各组TBIL、DBIL、IBIL水平,并行相关因素分析,多组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肾小球高滤过组各胆红素水平较肾功能正常组水平均明显下降[分别为TBIL:(10.9±4.0)比(12.5 ±4.5)μmol/L、DBIL:(3.8±1.6)比(4.4±1.7) μmol/L、IBIL:(7.1 ±2.8)比(8.0±3.1)μmol/L,均P<0.05].肾功能中重度下降组TBIL、DBIL、IBIL水平较其他3组均明显下降(F=15.296、15.024、11.609,均P<0.05).在eGFR< 130 ml/min的人群中,eGFR的相关分析结果提示:eGFR与年龄、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307、-0.203、-0.149、-0.111,均P<0.05),与TBIL、DBIL、IBIL呈正相关(r=0.291、0.275、0.254,均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肾小球滤过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度值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间隔1~33周分别检测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肝硬度值,及血清ALT、AST、GGT、ALB、GLO和TBIL等。分析两次肝功能指标值、年龄等与对应肝硬度值的相关性及两次肝功能指标变化值、两次检测间隔时间等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的相关性。以肝硬度变化值为因变量,以肝功能指标变化值及年龄和两次检测间隔周数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两次检测的GGT、ALB、TBIL与DBIL水平与肝硬度值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年龄、两次检测AST、GGT、GLO、TBIL与DBIL变化值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80、0.503、0.536、0.369、0.341、0.497;P<0.05)。两次检测间隔时间与肝硬度变化值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肝硬度变化值=0.4982×GLO变化值+0.4621×DBIL变化值(F=15.108,P<0.001)。结论炎症程度影响肝脏硬度值,但难以通过AST等校正Fibroscan测量值的方式来准确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ATCI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应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部血管检测,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TCI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两组无差异。ATCI组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21%,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4%和59%。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对ATCI的发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早发冠心病的关系。方法:以19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年龄≤55岁)为研究对象,按照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早发冠心病组(76例)和正常对照组(120例),检测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早发冠心病组总胆红素[TBIL,(14.65±5.49)μmol/L比(12.78±4.35)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83±2.12)μmol/L比(3.11±1.83)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11.53±4.83)μmol/L比(9.07±4.16)μmol/L]均明显降低(P均〈0.05)。随胆红素水平降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多支病变组TBIL水平明显低于单支、双支病变组[(10.20±2.41)μmol/L比(13.81±4.38)μmol/L,(12.98±4.53)/μmol/L];IBIL水平明显低于单支病变组[(7.24±2.73)μmol/L比(10.30±3.36)μmol/L],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与冠心病危险性呈负相关(r=-0.476,P〈0.01)。结论:低血清胆红素可能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可以预测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因肺结核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导致的DILI患者76例,随机分为A组38例和B组38例,分别给予双环醇或双环醇联合NAC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或至肝功能正常。因本组患者被发现得早,肝功能损害较轻,未停止抗结核治疗。采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B组血清AST、ALT和GGT水平分别为(39.3±10.5)U/L、(35.9±32.5)U/L和(58.4±10.5)U/L,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75.4±14.6)U/L、(86.9±44.8)U/L和(95.8±14.5)U/L,P<0.05】;B组血清SOD水平为(83.5±8.0)U/L,显著高于A组【(74.5±7.3)U/L,P<0.05】,而血清MDA、IL-6和CRP水平分别为(5.0±0.8)μmol/L、(4.1±1.2)ng/L和(9.1±2.2)mg/L,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6.9±1.2)μmol/L、(6.8±2.4)ng/L和(14.5±3.7)mg/L,P<0.05】;在治疗过程中,B组与A组出现头晕、腹泻、皮疹、发热和恶性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8.4%对15.8%,P>0.05)。结论 应用NAC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DILI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促进血清肝功能指标的恢复,可能与抑制了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同时患者加用药物后也未明显增加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其长期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临床分型的变化及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 2018年8月~2019年8月入院临床诊断为肝细胞型DILI患者43例,在入院治疗2周后行肝穿活检,在病理学检查当日再次根据临床指标确定临床分型,观察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 43例临床诊断的肝细胞型DILI患者在肝穿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已显著降低,其R值较入院时也显著下降(19.6±13.6对3.29±3.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急性炎症型21例,炎症淤胆型22例;在入院时,急性炎症型与炎症淤胆型患者血清ALT、AST、TBIL、ALP和GG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急性炎症型患者R值显著小于炎症淤胆型(13.8±6.2对25.5±16.5,P=0.004),血清TBA水平显著低于炎症淤胆型(61.0±60.8 μmol/L对115.3±80.9μmol/L,P=0.017);入院时诊断为肝细胞型DILI的43例患者在肝穿时仅9例符合肝细胞型临床分型;经ROC曲线分析,以R值等于14.9为截断点,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708,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结论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分型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呈动态变化,入院时以较高的R值诊断胆汁淤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我院14个月内收治的痔血胶囊单药(主要成分为白鲜皮和苦参)致群发性肝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痔血胶囊相关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共30例,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CIOMS临床分型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女性(25例)明显多于男性(5例),占83.34%;平均潜伏期为(48.83±26.66)d;平均服药时间为(27.43±12.04)d;27例患者在停药后起病,平均(25.53±20.95)d;生化表现主要为ALT、AST、TBil、ALP及GGT异常。有2例嗜酸性粒细胞〉6%。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6例,胆汁淤积型1例,混合型3例,未分型10例。所有患者均康复。结论痔血胶囊成分复杂,其引起的肝损伤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推测痔血胶囊相关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患者对其中成分的特异质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腺苷蛋氨酸(SAMe)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梗阻性黄疸患者60例,依据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SAMe 1 g静脉滴注,两组均治疗7d,比较治疗前后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A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TF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治疗后浓度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ALB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AST、ALT、TBIL、DBIL、GGT、ALP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观察组以上肝功能指标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SAMe用于治疗梗阻性黄疸能促进患者肝蛋白质合成及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任淑君 《临床肺科杂志》2013,(11):2040-2042
目的 了解抗结核药物所致脂肪肝和DILI的发生机率与关系.方法 选取200例经结核病防治机构明确诊断为结核病病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血脂监测,治疗前及治疗完成时均行肝区CT扫描.结果 抗结核治疗后血清ALT、AS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P〈0.05).其中ALT 在治疗后的第1、2、3个月、AST在治疗后的第1、2、3、4个月升高最为明显(P〈0.01).TG、HDL-C、LDL-C、apo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P〈0.05).结论 肝细胞脂肪化病变为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抗结核治疗中脂肪肝形成则提示DILI已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患者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3例成人HPS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3例中,病因与感染相关17例(51.5%),与非感染相关8例(24.2%),另有8例(24.2%)未找到原发病。16例死亡,病死率为48.5%。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肝损伤,突出表现为LDH和AST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TBIL升高以DBIL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PA下降。但在死亡组和存活组间只有TBIL和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BIL(307.3±182.2)μmol/L vs(137.0±153.7)μmol/L,P=0.013;PA(44.5±18.8)%vs(64.9±19.1)%,P=0.004]。结论肝损伤是HPS常见的器官损害,肝损伤程度可能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