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第1期的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有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焦虑的时代》。时尚健康杂志社2004年调查了北京中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发现该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岁。从开着大奔、宝马,过着空中飞人的老板、金领阶层,到为一日三餐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似乎都在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工作压力,人们在焦虑中忙碌,在忙碌中焦虑。工作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占据时间最多的一个部分,我们不仅要问:你工作得快乐吗?我们还要问:怎样能让我们工作得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2.
老刘复诊记     
正"大夫,都一星期了还不见好,我这焦虑症是不是又重了?昨天我吃花生米时,手抖得厉害,很难夹起花生米,你说,我身体是不是出了问题?我以后会不会就生活不能自理了?还会大小便失禁……"说到这里,老刘声音里都带着哭腔,眼中闪着泪花。"你别着急,你看,你之前检查过身体,都是健康的,而你昨天夹不住花生米是因为手抖得厉害,而手抖是因为你的焦虑症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所  相似文献   

3.
胡萍 《校园心理》2005,3(7):36-38
生活中,有无数的人在渴望自己功成名就,荣华富贵,也有无数的人在身体力行,为这样的目标而奋斗,理所当然的,也有无数的人成功了,富有了。然而,就在他们富有和成功之后,他们的生活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严峻和复杂是他们用尽自己所有的经济智慧和致富思路也无法解决的,他们说:“我还需要为什么活着?”“我现在贫穷得只剩下钱了。”很多人说他们这是“做作”,是“标榜”,是“炫耀”。真是这样的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作秀”?为什么他们的话语这样无奈?这样的话语背后是否隐藏着什么不被人理解的心迹?有一种很常见的媒体评论:现在的大学校园不再神圣了,大学生们也不再纯洁了,女大学生坐台傍大款,男大学生投机发大财。学习不再是他们的主要生活,他们变得过于强调物质。是这样的吗?那再看看大学校园里,“郁闷”声一片。再问“郁闷?你们这么随心所欲还郁闷什么呀?”他们愕然,“我们做什么了?”“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们真的那样做了?”“那我们又该做什么?”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在按一种模式生活,这种生活模式的最终目标是:我要比别人更优秀,我的生活要比别人的更美好。我们在这种模式中低着头机械地生活,不能有任何的停顿,一旦停顿,我们就会茫然和困惑,毕竟,我们是会思想的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真正喜欢的生活是什么?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到底在为了什么而活着?很多时候,我们没有真正考虑过我们自己,也许是没有时间考虑,甚至人们不敢让自己的生活停顿,因为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害怕面对这些问题,更不愿意陷入这些问题纠缠不清。这样的结果就是,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感受富足带来的羡慕眼光,却无法体会真正“如我所愿”的人生快感。下面文章的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美丽、文静、成绩优秀的乖乖女。她从小听话、不爱吵闹、学习成绩优秀、一直在重点学校学习,考上大学,她也在按人们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生活着。按理说,她应该是满足的,也应该是成功的,但她对自己生活的感受更多地是艰难、压抑和沉闷。一次又一次她问自己: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我和别人不一样?我又该怎么办?我的生活该如何继续?她不断地探索自我,剖析自我,通过各种渠道,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心的虚弱和无助,最终,她认识了自己,她轻松地说,“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实的人。”她走出了心灵的困境,获得了自由和平衡。也许你的内心也是虚弱的,但这不全是你的过错,但如果你不愿认识自己,面对自己,那你就是懦弱的,对你自己来说,你是鲁莽的,是不负责的。所以,勇敢面对,清醒面对,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做一个给自己机会真正生活的人,这是每一个希望自己人生完整、轻松、真实的人需要走出的第一步——认识自我。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都十分留恋童年的快乐时光。喜欢回忆儿时的点点滴滴。我还见过已经上大学的女孩子,每年依然要过“六一”,当然是自己给自己庆祝节日。童年的快乐体验如此珍贵,如此重要,那么现在正养育着幼小孩子的父母们(包括教育工作者和其他相关人员)是否也意识到这一点呢?有多少父母时时刻刻将孩子的快乐放在首要(或者起码是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呢?我们是否需要认真探讨。怎样才能使孩子们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你将会看到年轻的母亲沉醉于女儿纯真、甜美的笑容。你也会看到幼儿教师为了孩子们的快乐所付出的心血。她们相信。为孩子创造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养育者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就像一首歌里所唱的“你快乐,于是我快乐”。  相似文献   

5.
正在平常忙碌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中,你是否变得焦虑且没有方向呢?工作是否遭遇瓶颈,障碍重重?是否因此陷入迷茫和焦虑,不知道该怎么改变?或者在某段时间内觉得自己浑浑噩噩,注意力无法集中?之所以会陷入到这种迷茫中,很多时候是因为你想要做得更好,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相似文献   

6.
畅想幸福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幸福,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幸福又是怎样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呢? 在日出日落的交替中,幸福随时都会环绕在你的身旁。与恋人牵手在花丛草地间,与妻子儿女散步在公园里,和老人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还有升迁、加薪、结婚、添人进口等等值得庆贺的事情。和那些比你不幸的人相比,你拥有健康的身体,你拥有良好的心情,这就是幸福。 一个人拥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一个顺心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空间,就会拥有一份好的心情,那就是幸福!真诚热爱胜过一切,发自内心地先爱自己,才  相似文献   

7.
正从我们出生那天起,就被灌输某种想法:你要努力上进,这样才能不断成功。而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则意味着获得更多的财富、地位、人脉、健康、子孙等等。同样的,当人们走进咨询室寻求帮助的时候,往往也带着类似的假设:我的困境源于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不够,我需要通过心理咨询来获得解决问题、消除烦恼的"灵丹妙药"。这样的期待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呢?我想接下来的案例会给你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8.
赵勇 《医学信息》2010,23(1):209-210
护理工作关系别人的生老病死,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和社会的安定。护理不仅是对病而且是对人,护理的任务不仅是治,还需要防.护理手段不仅是技术操作.还担负着身心.整体护理及社会性的防病、治病。因此护理工作的场所不仅在医院还需要扩大到社会。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及护理的更高更新的需求.我科于一九九八年成立了社区服务站为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人员上门服务.受到群众的欢迎。由于社区服务是以家庭为单位,所以使护理工作具有与医院内的护理服务不同的特点,工作环境不同,工作对象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工作条件不同、管理方法不同。正是由于社区服务中的护理工作不同于医院护理,所以对护理队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全面的熟练地掌握护理知识和技术.了解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更高的职业道德。用新的知识结构培训护理队伍,护士走向社会是医学、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护理服务有利于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便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使病人得到正确及时治疗及护理.社区护理服务,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有利于护理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要做好社区护理工作,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和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知识、努力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分析研究,不断的进取完善,从而满足社会对护理工作更高的要求。 总之.社区护理形式的出现,使护理工作有了新的内容:也是我国护理改革向前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每个护理工作都肩负这新世纪发展中国护理重任.坚定信心,一定能适应社会需求. 护理工作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涉及到千家万户的悲欢离合和社会的安定:护理不仅是对病而且对人,护理的任务不仅是治,还需要防,护理手段不仅是技术操作.还担负着身心整体护理及社会性的防病、治病.因此护理工作的场所不仅在医院,还需要扩大到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念与减压     
正可以试想一下,你的孩子在几分钟的时间里多次拒绝听你的话或是当你有重要的事情要出门的时候发现车坏了……当我们感到压力大了,大概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去缓解压力吧。有了这种想法,我们更倾向去躲避而不是去面对压力,然而这种想法和基于这种想法的种种行动真的能帮助我们改善压力吗?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又是怎样一次次地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与压力抗争,而后发现压力会  相似文献   

10.
1999年第1期的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有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焦虑的时代》。时尚健康杂志社2004年调查了北京中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发现该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岁。从开着大奔、宝马,过着空中飞人的老板、金领阶层,到为一日三餐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似乎都在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工作压力,人们在焦虑中忙碌,在忙碌中焦虑。工作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占据时间最多的一个部分,我们不仅要问:你工作得快乐吗?我们还要问:怎样能让我们工作得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1.
有人会每天为你送上一首赞美的小诗吗?有人会每天都给你以激励,让你的灵魂为之燃烧吗?假如真的会是这样,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沐浴在幸福的阳光里,我们的生命将多么地充实和快乐啊! 然而,人生的岁月,从来就不会像内心里的愿望那么完美,所以,许多人在现实面  相似文献   

12.
丧失,简单地说,就是失去曾经的拥有。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它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丧失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和改变?面对丧失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专家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3.
丧失,简单地说,就是失去曾经的拥有。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它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丧失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和改变?面对丧失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专家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1999年第1期的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有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焦虑的时代》。时尚健康杂志社2004年调查了北京中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发现该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岁。从开着大奔、宝马,过着空中飞人的老板、金领阶层,到为一日三餐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似乎都在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工作压力,人们在焦虑中忙碌,在忙碌中焦虑。工作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占据时间最多的一个部分,我们不仅要问:你工作得快乐吗?我们还要问:怎样能让我们工作得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丧失,简单地说,就是失去曾经的拥有。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它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丧失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和改变?面对丧失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专家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1999年第1期的美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上有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焦虑的时代》。时尚健康杂志社2004年调查了北京中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发现该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岁。从开着大奔、宝马,过着空中飞人的老板、金领阶层,到为一日三餐忙碌奔波的芸芸众生,似乎都在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工作压力,人们在焦虑中忙碌,在忙碌中焦虑。工作是人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占据时间最多的一个部分,我们不仅要问:你工作得快乐吗?我们还要问:怎样能让我们工作得快乐起来?  相似文献   

17.
丧失,简单地说,就是失去曾经的拥有。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它涵盖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丧失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和改变?面对丧失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专家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张秀华  唐晓英 《医学信息》2010,23(1):169-170
助产士工作中要承受来自助产士本身和工作环境的压力,助产士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用阳光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以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工作去,从而提高产科工作质量,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三定位     
董海原 《校园心理》2006,4(4):18-22
心理学倡导良好的适应性,追求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状态。然而,对于环境,我们能够认识到的非常局限;对自身,我们也不够了解,我们往往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在面对环境时,我们有时过于自信,有时又陷入自卑。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人生,我们需要不断地调整自我,来适应社会。但如何调整自我?如何在适应过程中既保持独立人格,又能与环境和谐统一?这是让人非常困惑的问题,尤其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这个问题是那么让人迷茫,让人手足无措。“人生三定位”的理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自我,调整自我的途径。这个理念的提出者是一个在生活中不断搏击的人,一个善解人意、谙于世事的人,他对人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他不仅用他的知识、他的理念为自己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重要的是他还帮助了无数的人。无数生活在他周围的人,因受到他的影响而变得积极,变得会做人,会生活。早在两千多年前,苏格拉底(Socrates)就提出了“认识你自己”,自此以后,人们对自我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这一理念的提出,可谓又是一种探索,一种进步。本期,我们尝试去领悟这一理念,希望更多的人从中受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感恩的力量     
时光飞逝,转眼就到了年末。当你在盘点这一年的收获时,心情是不是也很复杂?或遗憾,或满足,或悔恨……不管你此刻是什么样的心情,我希望你对已拥有的一切都能心怀感恩。人生就是一种体验,所有的忧伤和欢乐,都会让你的心灵更丰盈。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吧,因为,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看世界,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