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某高职校新生乙肝感染及疫苗接种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职校新生乙肝疫苗接种及HBV感染情况,为预防乙肝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高职校2007级新生2432人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问卷调查,同时用ELISA法检测每个新生的血清HBsAg和抗-HBs,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00%的新生接种过乙肝疫苗,城市学生接种率高于农村学生(p〈0.05),女生接种率高于男生(P〈0.05)。HBsAg阳性率2.34%,男生为5.34%,女生为1.06%,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3.28%,城市学生为0.68%,农村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p〈0.5)。抗-HBs阳性率为74.38%,女生抗HBs阳性率85.83%,男生为47.74%,女生抗-HBs阳性率高于男生(p〈0.05);城市学生抗-HBs阳性率92.80%,农村学生64.00%,城市学生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学生(p〈0.05)。结论高职校新生仍须注意乙肝预防;农村生源和男生抗-HBs阴性者为重点预防对象,接种乙肝疫苗为有效预防手段。  相似文献   

2.
崔京玉 《职业与健康》2009,25(9):970-971
目的了解珲春市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和抗-HBs水平,为学校制订防治乙型肝炎(乙肝)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126名中小学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2126名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为1.69%,其中朝鲜族学生阳性率高于汉族学生。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学生阳性率高于小学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s阳性率为55.69%,其中朝鲜族学生阳性率高于汉族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学生阳性率高于中学学生,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乙肝无免疫力的学生应给予乙肝全程免疫,抗.HBs弱阳性的给予一次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3.
2004年德州市部分中学新生乙型肝炎感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德州市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免疫水平,提供中学生乙肝防治措施的依据。[方法]2004年9~10月对11076名初、高中新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乙肝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为4.74%,其中城乡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生、初高中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Bs阳性率为61.34%,城乡学生、男女生、初高中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德州市中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率较低,抗-HBs阳性率较高,但传染性较强的“大三阳”、“小三阳”比例亦较高,仍应重视乙肝的监测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焦荣华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60-1461
目的了解某高职院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级2850名新生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某高职院校新生HBsAg阳性率为13.47%,农村、城市学生HBsAg阳性率分别17.83%、10.37%,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学生(P〈0.01),男生高于女生(P〈0.01)。HBVM有8种组合模式,其中主要为HBsAg+HBeAg+抗HBc+(35.94%);其次为HBsAg+抗HBe+抗HBc+(28.65%);单纯HBsAb占总检人数7.29%。结论乙肝防治工作中,注意HBsAg阳性感染者时不要忽视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对HBV易感者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并加强监测,必要时复种或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流行现状及趋势.不同性别争城乡学生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05—2008年入学新生的HI;V感染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4年HBsAg阳性率为6.3:1%,2008年阳性率高于其它各年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生HBsAg阳性率为8.54%.女生阳性率为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4,P〈0.01),来自城市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为4.91)%,采自农村学生的阳性率为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1.P〈0.01);HBsAg阳性者有11.43%出观ALT升高;HBsAg阳性者血清模式以大小三阳为主,分别占43.32%和38.57%。结论该大学新生的HBV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农村学生高于域市学生。应有针对性的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博白县1~6岁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情况。[方法]应用固相放射免疫法(SPRIA)对122名1~6岁儿童进行HBsAg和抗-HBs血清学调查。[结果]HBsAg阳性率2.46%,抗-HBs阳性率为54.92%,不同年龄组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博白县1~6岁儿童乙肝免疫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从1993年起每年随机抽查〈15岁40~50名儿童用ELISA检测接种后HgsAg、抗-HBs、抗-HBc。结果乙肝疫苗免疫后,儿童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为90.63%,0~15岁儿童的乙肝发病率明显下降。〈15岁儿童。保护1178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1.10%、71.14%、8.15%,未接种乙肝疫苗前的1993年抽样调查〈15岁儿童756人,HBsAg、抗-HBs、抗-HBc阳性率分别为3.17%、12.98%、10.05%,开展接种前后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0.52、624.00,P均〈0.01);加强免疫和未加强免疫儿童的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和保护性抗-HBs的阳性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35,t=4.51;P均〈0.01)。结论乙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加强免疫对维持较高抗-HBs水平阳性率和GMT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称乙肝疫苗)在临沂市中小学生中大规模接种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兰山区中小学各1所。小学1—6年级和中学初一到高三的6—18岁1829名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年后,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HBsAg、抗-HBc、抗-HBs。结果乙肝疫苗接种前后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66,P〈0.01);HBVM中,接种后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接种前(x^2=205.42,P〈0.01);接种前后HBsAg总感染率、抗-HBc总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小学生大规模接种的效果较好,低年龄组人群应为乙肝疫苗大规模接种的优选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现状,为制定乙肝高危人群的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7月,在广东省韶关南雄市、汕尾海丰县和云浮新兴县采取分层比例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43名基层医务人员作为样本,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雅培试剂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抗-HBc,应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基层医务人员1243人,男性486人,女性757人。HBV感染率为69.03%(858/1243),HBsAg阳性率为9.49%(118/1243)、抗-HBs阳性率为74.18%(922/1243),抗-HBc阳性率为58.81%(731/1243)。不同调查地区基层医务人员HBV感染率、HBsAg和抗一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男性的HBV感染率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75.31%、66.46%)高于女性(64.99%、53.90%)(P〈0.01);HBV感染率和抗-HBc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P〈0.01)。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医务人员,HBV感染率、HBsAg和抗-HBc阳性率低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医务人员(P〈0.01),而抗-HBs阳性率则高于未接种过乙肝疫苗和接种史不详的医务人员(P〈0.01)。结论广东省受调查基层医务人员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一般人群水平,而低于省内一般人群水平,且该人群年龄越高感染的机会越高。要控制医务人员乙肝流行,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并大力推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10.
咸宁学院1991-2000年新生HBsAg和ALT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掌握咸宁学院入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情况,为高校医疗保健和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调查对1991-2000年入学新生进行HBsAg(RPHA)和ALT(改良赖氏法)检测。结果 10年间4506名新生中HBsAg总阳性率为9.9%、ALT总异常率6.55%、HBsAg阳性伴有ALT异常率为0.80%;城镇新生HBsAg阳性率为8.8%,农村新生阳性率为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新生阳性率为11.4%,女性新生阳性率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7%,女性新生ALT异常率为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镇新生ALT异常率为5.49%,农村新生ALT异常率为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省内外新生ALT分别为6.97%和1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新生入学检测HBsAg和ALT,对做好大学生乙肝防治和医疗保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漯河市中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漯河市城乡初中、高中各3所共13108名学生,采用HBsAg全血胶体金试条法快速定性检测全血中的HBsAg.[结果]漯河市中学生HBsAg阳性率为2.96%.乡村学生高于城市学生,男生高于女生,高中生高于初中生.[结论]漯河市中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全国正常人群(9.75%).且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乙肝防治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学龄前儿童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2 542名广州市0~6岁HBsAg阴性儿童血清抗-HBs浓度。结果:CMIA检测广州市0~6岁儿童血清抗-HBs总体阳性率为94.34%,随着年龄增长,血清抗-HBs阳性率逐渐降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抗-HBs浓度亦逐渐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州市学龄前儿童乙肝免疫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但由于抗体的时效性,应定期检测血清抗-HBs浓度,及时复种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汕头市潮阳区中学生HBsAg和抗-HBs的阳性率情况,为在校内开展有效的免疫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胶体金快速诊断试剂检测HBsAg、抗-HBs.结果 共检测33 170名中学生,HBsAg总阳性率5.68%,抗-HBs总阳性率13.43%.男生HBsAg阳性率(5.80%)与女生HBsAg阳性率(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3,P>0.05);城区学生HBsAg阳性率为5.22%,明显低于农村学生的6.14%(X2=12.76,P<0.05);初中生HBsAg阳性率为5.29%,低于高中生的6.08%(X2=9.53,P<0.05).男生抗-HBs阳性率为13.6%,女生抗-HBs阳性率为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P>0.05);城区学生抗-HBs阳性率为18.18%,高于农村学生的8.75%(X2=633.42,P<0.05);高中生的抗-HBs阳性率为15.17%,高于初中生的11.69%(X2=85.94,P<0.05).结论 该区中学生HBV感染属低流行强度,提高未感染人群的乙型肝炎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是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不同地区与不同年级的学生HBsAg与抗-HBs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4.
2003年福建省部分1~10岁儿童血清HBsAg、抗-HBs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1-10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与免疫水平,为计划免疫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3年6-7月,在福建省不同类型的13个县(市),抽取1 338名1-10岁儿童血清,检测HBsAg和抗-HBs。[结果]检测1 338名儿童,HBsAg阳性的109人,阳性率为8.15%;抗-HBs阳性的777人,阳性率为58.07%。HBsAg阳性率男性为9.13%,女性为6.91%;抗-HBs阳性率男性为56.09%,女性为60.91%(P〉0.05);1-3岁儿童的HB-sAg阳性率明显较低(P〈0.01),而抗-HBs阳性率相对较高(P〈0.05);HBsAg阳性率接种乙肝疫苗者为7.27%,未接种者为12.54%(P〈0.01);抗-HBs阳性率接种者为64.20%,未接种者为44.22%(P〈0.01)。HBsAg阳性率山区为7.86%,沿海为8.40%(P〉0.05);抗-HBs阳性率山区为57.08%,沿海为58.97%(P〉0.05)。HBsAg阳性率城区为4.32%,农村为9.87%(P〈0.01);抗-HBs阳性率城区为70.43%,农村为52.49%(P〈0.01)。[结论]福建省1-10岁儿童HBsAg阳性率较高,应加强农村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中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情况,探讨在中学生重点人群中进行免疫等综合干预措施的必要性。方法选择一所有代表性的职业学校,对在校学生验血查HBsAg和抗-HBs(乙肝表面抗体)。结果学生HBsAg阳性携带率平均为1.70%,抗-HBs阳性率32.78%;HBsAg(-)学生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为71.60%,对全程接种疫苗的62名学生检测抗-HBs其阳转率为91.9%。结论对学生人群进行乙肝免疫等于预措施极为重要,在中小学应实施乙肝疫苗的强化接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常德市高考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对2003年3803名高考生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赖氏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常德市高考生的HBVM阳性率为28.08%,市区、乡镇高考生EIBVM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7.2l%、34.29%,乡镇明显高于市区(P〈0.01),无性别差异。HBVM有19种组合模式,HBsAg阳性率为4.60%,其中市区为4.47%、乡镇为5.36%,市区与乡镇无明显区别(P〉0.01);单纯HBsAb占总检人数16.83%。HBVM阳性学生与HBVM阴性学生ALT异常率分别为0.79%、0.07%,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乙肝防治工作中,注意HBsAg阳性感染者时不要忽视HBsAg阴性的HBV感染者,同时要注意对HBV感染者的肝功能保护。对HBV易感者应及时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本地区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中乙肝的流行情况,为全面控制乙肝流行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对永州市冷水滩区餐饮服务行业3 712名从业人员进行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检测。[结果]检测3712人,HBsAg阳性率为2.67%,16~20岁高于其他各组,外来人员高于本市常住人员,个体摊贩高于宾馆从业人员(P〈0.01或〈0.05);抗-HBs阳性率为50.46%,外来人员低于本市常住人员,个体摊贩低于宾馆和饭店从业人员(P〈0.01或〈0.05)。[结论]本区餐饮服务行业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较低,抗-HBs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中学生应对恐怖知识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文对山东省城乡中学生应对恐怖知识、技能及态度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其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采用问卷方法,对194名初中生和229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省会城市、农村中学生大多数知道9.11恐怖事件及对恐怖事件定义有较好理解,但除9.11恐怖事件外对其他形式的恐怖事件或可能的恐怖方法了解不够全面;农村初中生应对恐怖知识的知晓率平均为22.3%,远低于省会城市的43.7%;农村高中生应对恐怖知识的知晓率平均为43.5%,低于省会城市高中的51.8%;城乡中学生均认为应对恐怖事件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进行演示实践。结论在中学中开设反恐怖课程或讲座,增加他们的反恐知识和技能;尽快编写适合我国中学生使用的有关教材和制作录像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