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铜陵市区范围内查出224名智力低下患者,其中儿童88人,病因以生物医学为主,经分析感染中毒而引起的智低在0-14岁组中明显下降。71名已明确病因的智能低儿童中,出生前因素占1/2(49.3%),其中以染色体异常占首位(25.4%),产时因素占12.7%,出生后因素占38.0%,其中社会心理因素占11.3%。  相似文献   

2.
十年间我院共分娩33190例,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为70.08‰。,死亡率互83.76‰,占围产儿死亡总数的61.4%,低体重儿死亡率是正常足月儿死亡率的M.5倍,2623例低出生体重)种,早产低体重)儿占43.53%,A亡率为309.11%,是足月死亡率(87.10‰)的3.5倍,以上各组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死因顺位:早产及小村儿;畸形;母亲合并症;硬肿症;窒息移胎;胎盘因素;脐带因素。笔者认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率及加强生后监护是降低日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分析121例围产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16.42‰。其中死胎71例占58.68%,早期新生儿死亡41例占33.88%,死产9例占7.44%。畸形是引起围产儿死亡首要因素,共45例占37.19%。而畸形儿中,又以α-地中海贫血巴氏水肿胎儿(HbBart's水肿儿)最多共16例,占畸形的35.55%。本文指出畸形是围产儿致死的首要因素,影响优生。做好产前咨询和国产保健,开展产前诊断,都可以有效地预防畸形儿的出生,可以预测胎儿的健康情况,从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更好做到优生。  相似文献   

4.
分析47例骨髓穿刺干抽的临床和病理改变,干抽占同期1319例骨穿的3.6%。根据骨髓细胞的密度和间质纤维增殖的程度,把干抽的原因分为4类:高细胞伴间质细胞增多者19例(42.2%);间质细胞增多者14例(31.1%);高细胞者8例(17.8%)及低细胞者4例(8.9%)。主要疾病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5.5%),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7.0%),慢性白血病(14.9%),骨髓转移瘤(10.6  相似文献   

5.
p^53,p^21^WAF1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Zhang H  Lü F  Yue W  Yan H  Deng L  Wang S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0,29(5):328-33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p^53、p^21^WAF1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方法。共检测非小细胞肺癌147例,其中腺癌66例,鳞癌63例,腺鳞癌14例,大细胞癌4例。结果 p^53蛋白总阳性率为61.2%(90/147),腺癌为57.6%(38/66),鳞癌阳性率为63.5%(40/63),腺鳞癌为71.4%(10/14),大细胞癌2例阳性,p^21  相似文献   

6.
1991年广东省5401例婴儿死亡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广东省20个市78个县抽中275个调查点,资料按统一表格,统一标准,各市、县抽调医护人员统一培训方法,在全省全面、同时开展,同步进行1991年婴儿死亡率回顾性调查。结果:1991年共出生活产儿168728名,死亡5401例,死亡率为32.01%,其中在新生儿期死亡3720名,占婴儿期死亡数的68.88%。资料显示婴儿死亡率与城乡、经济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前三位死因依次是:城市为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肺炎。农村为肺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窒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分娩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分析45例剖宫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尸体检查和临床资料,按临床及病理诊断评价死因,并了解各相关因素构成。结果:剖宫产早期新生儿死亡占同期新生儿死亡的58.44%;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剖宫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各项死因构成分别为:早产儿占42.22%,羊水吸入综合征占13.33%,胎粪吸入综合短占11.11%,窒息占11.11%,畸胎占11.11%,其它占11.11%。死亡新生儿中不存在性别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不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唯一手段;加强高危妊娠管理,提高新生儿救治效果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用食蟹猴疟原虫B株子孢子感染的6只恒河猴,初发期虫血症自然消长曲线2只猴为双峰形、4只猴为多峰形。虫血症显著期(原虫密度≥2‰)最短者为13d,最长者为37d。在虫血症显著期供113批(1批/日)蚊(大劣按蚊或斯氏按蚊)血餐,获得感染好的蚊虫(卵囊均数=5-327.7,胃感染率=65-100%)58批、平均为9.7批。感染好的蚊批分布:双峰形的初峰期为14.29%(2/14),次峰期为85.71%(12/14);多峰形的初峰、次1和次2峰期分别为22.73%(10/44)、45.5%(20/44)和31.82%(14/44)。结果提示对蚊感染性较强的血餐时间主要分布在次1和次2峰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期与新生儿晚期的新生儿,其发病、转归、死亡特点,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供帮助。方法 对722例新生儿分两组,行比较分析。结果 新生儿早期540例(74.8%),其中治愈336例(62.2%),好转166例(30.7%),未愈25例(4.6%),死亡13例(2.4%),新生儿晚期182例(25.2%),其中治愈130例(71.4%),好转42例(23.1%),未愈10例(5.5%),提示发病为新生儿早期比新生儿晚期高;死亡率为新生儿早期比新生儿晚期高;而治愈率为新生儿早期比新生儿晚期低,与围生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围生胎儿的保健,及时抢救围生新生儿的疾病,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对这一高危人群的围产期管理提出可行性建议和措施。方法:对1991年1月-2000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妊娠肝病患者的围产儿死亡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我院肝病孕妇的围产儿死亡率为17.99‰,而且以死胎为主,占65.00%。围产儿死亡有性别差异,男性死亡率为21.64‰,显著高于女性死亡率10.11‰(P<0.01)。前后5年比较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下降(P>0.05),其中本市城区和郊区的围产儿死亡率有下降趋势,而外来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有上升趋势。母体患重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肝炎和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者,围产儿死因主要为妊高征和胎儿及新生儿窒息。母体HBV携带者围产儿死因主要为脐带因素、胎膜早破和窒息。结论:妊娠肝病可使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其导致围产儿死亡的根本原因是重症肝病引起的妊高征和胎儿宫内缺氧。外来人口、男性胜儿等是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加强对肝病孕妇特别是外来人口的孕期管理,积极治疗肝病,必要时尽早终止妊娠,提高产时处理及新生儿复苏水平是降低妊娠肝病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围产期及临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23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母孕期情况及新生儿临床特点。结果造成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有妊娠并发症(32.5%)、羊膜早破(26.2%)、多胎妊娠(14.9%)、原因不明(12.9%)。呼吸暂停、高胆红素血症、贫血、感染及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常见并发症。全组治愈率70.9%,死亡率21.8%。死亡主要原因是颅内出血、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及肺出血等。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及新生儿生命体征的监护,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将有助于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全国标准对我院自1996年1月-11月活产新生儿2268例分析,高危新生儿383例(16.9%),死亡18例(4.7%)。在高危因素中阿氏评分<7,出生体重<2500g、产时感染、先天畸形、产伤、出生体重<2500g评分>7,6项中分别例数为112(29.2%)、84(21.9%)、129(33.7%)、32(8.4%)、5(1.3%)和47(12.3%)。高危新生儿与母亲高危妊娠有密切关系,与产科因素也有重要关系。文中提出预防高危新生儿应从孕母抓起。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转运351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为研究危重新生儿转运对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围产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建立苏州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将苏州6县市30多家医院妇产科组成转运网络,对重危新生儿及高危产妇进行转运和产时监护。结果:我院一年半来转运危重新生儿351例体会。351例危重新生儿有80.5%在出生6h内得到的转运,另有25例因产妇有高危因素或胎儿宫内窘迫而提前通知到达,协助基层医院产科作好新生儿抢救工作。351例转运新生儿中以新生儿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由于危重新生儿在转运途中得到及时有效的监护和处理,本文351例新生儿不仅胡转运途中无一例死亡,而且入院后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也无1例死亡,抢救成功率达100%。结论:安全有效的转运工作能有效地降低危重新生儿死亡率和致残率。同时转运工作开展也能提高本地区整体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多胎妊娠的管理及效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日本的多胎妊娠的管理方法及其围产儿结局。方法:对东京妇子医科大学母子医疗中心建立(1984年10月)开始至1996年12月31日期间所有多胎妊娠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3年中该中心共分娩182对多胎其中双胎156,三胎20,四胎6全 平均脑龄分别为34.5、33.5、31.2周。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2055、1706及1284g;早产发生率分别为68%、85%及100%围产期死亡率分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988~1990年上海市出生缺陷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11.99‰,13.31‰及11.54‰,差别无显著性。发生缺陷顺位,前五位为肌肉骨骼系统、面耳颈部、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与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接病名分:其前10位为:唇腭裂、多指、先心病、唐氏综合征、马蹄内翻、单纯唇裂、足月睾丸未降、脑积水、无脑儿及多趾。这十种畸形占全部畸形的半数以上(58%).10个监测点中以南汇县出生缺陷发生率最高(16.26‰),嘉定县最低(7.56‰),但市区与郊县无显著性差别。男性缺陷发生率(14.23‰)显著高于女性(11.11‰)。多胎缺陷率(18.10‰)显著高于单胎(12.20‰)。低出生体重儿缺陷率(65.23‰)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9.88‰)。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分析本地区围产儿死亡原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提高围产保健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目的。方法本文对近三年来越秀区辖区内产科医院的国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统计。结果3年期间辖区内十一间产科医院的围产儿死亡病例共计1128例,围产死亡率平均为17.60‰,死胎占84.22%,死产占3.55%,早期新生儿死亡占12.23%,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为:胎儿畸形(占54.08%)、脐带因素(占17.02%),母体因素(占11.70%)、早产低体重儿(占7.53%)、胎盘因素(占4.60%)、新生儿重度窒息(占1.15%)。结论加强出生缺陷的监测,通过产前诊断尽早发现畸形,在28周前终止妊娠,从而减少围产儿死亡。做好产前保健,加强孕期监护,积极防治先兆早产,及时防治胎儿窘迫和妊娠并发症,提高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质量及复苏后治疗护理水平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产妇孕期被动吸烟与低出生体重症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分析母亲孕期被动吸烟与低出生体重的关系,采用群体匹配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999年3月-2000年4月间在沈阳市妇婴医院等14家医院分娩的非主动吸烟的产妇孕期被动吸烟情况与低出生体重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孕期被动吸烟可能是低出生体重危险因素,且孕期被动吸烟的时间与低出生体重发生存在剂量反应关系(x^2趋势=32.42;P<0.01)。在控制产女不良孕产史等因素后,被动吸烟孕妇分娩出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性为非被动吸烟孕妇的3.176倍(OR95%CI,1.868-5.401),且被动吸烟与孕妇文化程度对出生体重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指数为3.16)。  相似文献   

18.
胰腺癌组织中内分泌细胞及其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竹林  李永国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6):341-343,T068
42例胰腺癌嗜银和亲银染色发现19例45.2%含内分泌细胞(EC),其中EC阳性率≥50%4例;高分化腺癌EC阳性率(5/20例,25%)低于中、低分化腺癌(12/19例,63.2%)和粘液癌(2/2例,100%),组织学分级I级病例EC阳性率(5/18例,27.8%)低于Ⅲ级病例(7/8例,87.5%);EC阳性病例间质肥大细胞数明显高于EC阴性病例;发生转移病例EC阳性率(8/14例,57.1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统计分析210例围产儿死亡病例,结果死胎94例,死产18例,新生儿死亡98例。男性123例,女性82例,性别不清5例。死因顺序为:因缺氧死亡中脐带因素死亡55例,占69.62%。新生儿死亡中因早产低体重肺不成熟31例,占62%。因而提示早期诊断脐带异常及时处理,及积极预防早产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两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大学生成瘾物质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匿名问卷整群抽样法,对云南十所不同专业高校4189名(男2628人,女1561人)大学生进行了成瘾物质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中成瘾物质的使用较为普遍:吸烟率为男78.08%、女14.61%;男生中除21.92%未吸过外,33.33%为偶尔吸,12.44%为常吸,32.31%已成瘾。饮过酒男女分别为91.36%、64.06%;每月饮2~4次酒的男30.63%、女8%;危险饮酒率(日均摄入纯酒精60克以上)男1.56%、女0.32%。男生在烟酒滥用的发生率和使用频度上均显著高于女生(P<0.01),且随年级升高而上升。有50%和19.65%的大学生使用过止痛剂和镇静剂,在止痛剂的使用上女高于男(P<0.01)。有1.58%的大学生(男48人、女18人)尝试性使用过海洛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