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壶腹部探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 39例结合经十二指肠壶腹部探查所取得的效果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39例不明原因的胆总管下段狭窄及壶腹部狭窄者经探查证实 2 5例为壶腹部小结石 ,2例为炎性狭窄 ,12例为壶腹部周围癌。壶腹部结石及炎性狭窄病例行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术 ,成形长度一般为 1.5~2 .5cm ,以通过 8~ 9号Bake的探条为标准 ,必要时切开全长狭窄段。本组切开最长者达 4.5cm ,对于证实为恶性肿瘤者12例均行改良Child术。结论 :经十二指肠探查壶腹狭窄病例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存在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优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13~17岁.临床表现均为消化道出血症状.腹部隐痛、黑便,病史1~8个月.本文6例中结肠癌误诊为胃出血1例、十二指肠球部钩虫病误诊为贫血1例、结肠多发性息肉误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误诊为胆道蛔虫症1例、胃溃疡误诊为胆囊炎2例.择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胰腺和壶腹部肿瘤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17例,其中术中穿刺活检11例,B超或PTC导引下经皮穿刺活检6例。11/17例找到瘤细胞,6/17未找到瘤细胞。本组病例的确诊率为82.5%。本文叙述了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穿刺方法和涂片制作,并讨论了细针穿刺吸引细胞学检查对胰腺和壶腹部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壶腹部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有完整CT资料,经手术或胰胆管逆行造影(ERCP)活检病理证实的壶腹部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直接征象:35例中30例可见十二指肠降段,其中28例胆总管下段内软组织肿块可见"截断征",2例呈"杯口征"。(2)间接征象:26例可见胆总管下段及胰管扩张呈"双管征",胆囊扩大16例。(3)十二指肠近段扩张,肠管壁不规则增厚8例,胰头、钩突部侵犯11例,腹主动旁淋巴结增大6例,肝转移5例。(4)CT正确诊断30例,1例误诊为胰头癌;2例误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2例误诊为壶腹部炎症包块。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显示壶腹部癌的肿块,鉴别胆道梗阻的部位及性质,根据CT征象中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能明确诊断壶腹部癌。  相似文献   

5.
王小平 《美中医学》2005,2(3):20-21,19
目的探讨应用十二指肠镜对胆胰疾病的诊断意义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36例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末段炎性狭窄,胆胰癌致阻塞性黄疸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应用十二指肠镜对全组施行经内镜逆行胆管造影(ERCP),对17例胆总管结石施行取石术;14例胆总管末段炎性狭窄,5例胆胰壶腹部恶性肿瘤分别取石,狭窄部乳头切开,置引流管,置内支架等方法治疗,效果较好。结论对胆总管结石,胆总管末段炎性狭窄、壶腹部恶性肿瘤导致的阻塞性黄疸,尤其无条件手术的患者,应首先用十二指肠镜分别施行取石、乳头切开、置管引流、置内支架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例Vater壶腹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肝转移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因"上腹不适一年余"于2009年8月21日行胃镜提示十二指肠乳头隆起性病变,活检提示腺癌(中等分化)。后于2009年8月28日入院并行CT检查:肝内外胆管扩张明显,肝实质内未见其他异常密度灶,壶腹部见16 mm×11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其病因很多,有时诊断相当困难,尤其是基层医院医生临床经验不足,检查手段欠全面,容易误诊,笔者收集6例误诊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男4例,女2例。年龄13至17岁,临床表现均为消化道出血症状。腹部隐痛,黑便。病史最长8个月,最短1个月。本文6例中结肠癌误诊为胃出血1例,十二脂肠球部钩虫病误为贫血1例,结肠多发性息肉误诊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1例,十二指肠球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腺癌临床少见,因其症状缺乏特异性,故临床极易误诊。我院自1989年~1998年共发现2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腺癌被误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62岁。因间歇性上腹部隐痛10余年,加重伴黑便1周而来我院就诊。10余年来,间歇性上腹部隐痛无规律性,可自行缓解,近1周疼痛加重且伴有黑便,曾在当地医院经胃镜及临床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查体:慢性病容,贫血貌,巩膜及全身皮肤无黄染,上腹部压痛阳性,但未触及包块。电子胃镜下见十二指肠球部明显变形,于球部…  相似文献   

9.
经皮肝穿刺造影术(PTC)自20世纪70年代应用于临床,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由于导引设备的落后,穿刺较难成功或易出现并发症。2001年5月~2006年8月,我院在CT导引下行PTC共56例,检查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22~72岁,平均51岁。其中胆管结石患者25例,胆管癌16例,胆总管囊肿2例,胰腺癌10例,胆肠吻合口狭窄2例,胆总管狭窄1例。56例病人均有黄疸病史。1.2仪器设备GE Speed-Ⅱ双螺旋CT机及岛津500 MA胃肠机;术前备好行高压蒸汽灭菌PTC穿刺包,PTC穿刺包内用物包括…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65~1983年收治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118例,其中22例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基本上采用Child氏术式,并作一些改进,现对一些问题进行简要探讨。临床资料 1.一般资枓: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25~63岁,平均47岁。其中胰头癌6例,壶腹部癌12例,十二指肠淋巴肉瘤、十二指肠癌、胰岛细胞癌、胰腺囊腺癌各1例。 2.手术方式:Child氏式16例,胰一空肠对  相似文献   

11.
<正>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术(PT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胆系检查方法,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我科自1980年8月至1984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400例PTC检查,现就其造影表现,作一X线形态分析。一般资料本组男148例,女252例。年龄17~30岁61例,~50岁223例,~70岁116例。穿刺前口服、静脉系造影不显影或显影稀淡,经PTC检查及手术证实之病例中,胆管结石239例(60%),胆管炎伴粘连41例(10%),壶腹癌及胰头癌37例(9.25%),胆管蛔虫34例(8.5%),胆管癌10例(2.5%),胃癌转移至胆管、胰头癌伴胰腺管多发结石、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胆总管粘连、肝门区先天性狭窄各  相似文献   

12.
<正> 异位胰腺多发生于胃幽门部及十二指肠球部,临床诊断较困难,常误诊为溃疡病行胃大部切除,近年遇到4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23岁。上腹部阵发性疼痛5年,伴恶心呕吐,嗳气。反复发作、近一年  相似文献   

13.
壶腹部周围癌伴肝转移实施肝移植的报道极为少见.本文报道2例壶腹部周围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浸润胰头,1例胰头癌)伴肝内广泛转移的病人,在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Whipple手术)的同时实施肝移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2年来,我院收治胰头癌等壶腹周围癌发生误诊者共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38~66岁。院外误诊者11例,院内误诊者2例,最后经剖腹探查、切除病变脏器病理检查而确诊者9例(胰头癌5、壶腹癌1、总胆管癌2、旰管癌1),经纤维十二指肠镜与乳头活检确诊为乳头癌1例,经 B 型超声、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经皮肝胆管造影(ERCP/PTC)证实为肝外梗阻性黄疸,但病变部位尚不明确,结合临床诊断为壶腹周围癌3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分析:一、胰头癌、壶腹癌、总胆管癌、肝管癌误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10例,均为院外误诊.病史中具有以下特点:①绝大多数(9/10)均在40岁以上,且50岁以上者达6/10,不满40岁者仅1/10,男8/10,以高年男性占  相似文献   

15.
壶腹部周围癌伴肝转移实施肝移植的报道极为少见。本文报道2例壶腹部周围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浸润胰头,1例胰头癌)伴肝内广泛转移的病人,在行胰十二指肠根治术(W h ipp le手术)的同时实施肝移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一1.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0岁,2005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6.
目的:90%以上的家族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可发生上消化道腺瘤。除十二指肠和壶腹部癌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外,对于呈现低风险性的良性十二指肠腺瘤的家族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很少实施激进的外科手术(如壶腹部切除术)。方法:1995—2000年间,8例(5例女性)推测存在良性(壶腹部)腺瘤病灶的家族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接受壶腹部切除术(有冷冻切片),作者对这些病例进行了回顾性观察研究。其中6例患者在壶腹部切除手术前2~27年曾行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其余2例患者在接受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的同时行壶腹部切除术。结果:患者术后无死亡。住院时间为15±6.5d(…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和胰头癌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壶腹部癌是指肝胰壶腹周围2cm范围内的恶性肿瘤,包括肝胰壶腹本身、胆总管末段、乳头内胰管、毗邻十二指肠乳头的十二指肠降段的恶性肿瘤,通常也将胰头癌包括其中,又称壶腹部周围癌。近年来,随着新的腹部影像学、内镜和经皮穿刺检查技术的发展,壶腹部周围癌的发现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壶腹部癌与胰头癌手术治疗的方式仍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主,但两者的疗效有所差别,现将我院近十年收治病例的情况报道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十二怕壶腹部探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39例结合经十二指肠壶腹部探查所取得的效果,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9例不明原因的胆总管下段狭窄及壶腹部狭窄者经探证实25例为壶腹部小结石,2例为炎性狭窄,12例为壶腹部周围癌。壶胜利部结石及炎性狭窄病例行Oddis括约肌切开成形术,成形长度一般为1.5-2.5cm,以通过8-9号Bake的探条为标准,必要时切开全长狭窄段。本组切开最长者达4.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较复杂的手术,作者自1981年以来施此术16例,介绍诊断及手术治疗的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21~65岁。术后病理诊断壶腹腺癌7例,胰头癌4例,胰头炎性纤维包块2例,十二指肠腺癌、胆总管下端癌、十二指肠乳头腺癌各1例。无手术死亡。随访12例,11例1年后健在,1例术后8个月死于脑出血。2讨论2.1壶腹周围肿块的诊断壶腹周围癌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目前,由于诊断技术提高,对壶腹癌所包括的内容和范围,有新的认识和概念.其应指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乳头附近的肠粘膜、…  相似文献   

20.
李世光 《当代医学》2010,16(21):61-6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和胰头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5例壶腹部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20.0%,其中,胰漏1例、胆漏1例、胆道感染1例,经禁食、加强营养支持、保持引流通畅冲洗、抑制胰酶分泌、应用抗生素等保守治疗措施均得到有效控制。继续随访9~36个月,平均16个月;壶腹部癌的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胰头癌的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两者的生存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部癌的临床疗效优于胰头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