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小雨  戴小良 《中医药学刊》2005,23(10):1752-1754
医案,《辞源》中解释“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即今之病历,古称“脉案”,“诊籍”,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分类总结王行宽教授医案学术经验,旨在提示弘扬“医案”精髓,延续“案”中精华.  相似文献   

2.
医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铁涛 《新中医》2001,33(1):18-18
“医案” 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历代医案文献对中医学之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撰写医案是中医学的优良传统,是中医之特色,应该继续予以发扬。前些时,有人按西医之模式,认为临床总结要有多少病例,要设立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才有意义,从而否定中医之个案总结。但国外医学最近又重视疾病的个性化了。 我国之有“医案”,可追溯至汉代司马迁之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淳于意的25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医案中记录患者的姓名、地址、职业以及病理、辨证、治疗、预后等。可见中医之医案早在公元前一二百年已诞生了。二千…  相似文献   

3.
由于时代、地域、学科以及学术流派、知识结构、人格性情的不同,医案显示出多姿多彩的个性特征。干祖望教授临证医案无疑是最具个性、最值得深入研究的对象之一。其医案主体结构常常由诉(问诊)、查(包括舌苔脉象和专科检查等)、案(干老将其医案中的辨证分析部分单独称作“案”或“医案”)、方(处方)四个部分组成,本文引用干老医案,从八个方面浅析其特色。总之,干氏医案语言生动优美,结构领异标新,风格特立独行,思维明晰活跃。特别是在门诊带教现场即兴口述更为难得。  相似文献   

4.
中医很重视医案,故有“读书不如读案”之说。但是,相当一部份人还不太明确医案的重要意义,持不屑一顾的态度;也有的承认医案有参考作用和学术价值,一旦提起笔来写,总是得不到要领。笔者捧读一些医案后,常有美中不足之感,归纳起来多有下列五个方面的“缺少”。  相似文献   

5.
章次公先生(1903~1959),名成之,江苏镇江人,曾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是享有盛名的中医先辈。他对于祖国医学造诣颇深,在几十年的医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这在最近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章次公医案》(以下简称“医案”)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医案》是由章氏门人集体整理、朱良春执笔汇总。其稿件汇集后,朱氏曾嘱余协助修  相似文献   

6.
云南姚氏医学流派以“阴阳气血为整体,气化原理为辨证线索,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为学术特点,第五代传人姚贞白先生是云南姚氏医学集大成者,通过其临证医案集《姚贞白医案》中的“肠梗阻案”分析、探讨云南姚氏医学的学术思想和临证思维,以期对后世学习和传承名医学术思想并对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邹云翔教授博采众学,经验丰富,其临床心得体会和独到之处早已交流于世,影响颇大。《邹云翔医案选》更突出地反映了邹老的学术特色,是书搜集了“肾病”、“杂病”、“温病”和妇科验案共172个。其中有关肾病的治验尤为丰富,精选出的七十余例医案,实乃一部肾病治疗经验的专集,今就此谈谈我们的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8.
复习题     
一、填空题1《、柳选四家医案》的作者是:。2《、柳选四家医案》收录了四位医家的医案,其四种医案分别是医案、医案、医案、医案。3、本书治疗咳喘有一则医案,其处方“是六味丸加牛膝、车前、五味、肉桂”。此处方“兼两方之意,”此“两方”所指的两首方剂是:、。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章太炎氏曰:“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医案是治病记录精练而成,有理论,有法则,有方药,充分体现了医生在临诊时是如何掌握治疗规律、进行独立思考和辨证用药的。医案不仅对初学者富有指导性和启发性,就是在学术上也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除了少数用专著论述外,绝大多数是通过医案反映出他的独特的学  相似文献   

10.
蒋宝素治疗湿证特色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宝素先生为清代名医,学术渊博,著述宏富。《问斋医案》乃蒋氏集四十余年经验而成,书中所选医案,审证精细,理法圆通,方药配伍,颇多独到见解。爰就“湿证”门所列医案,试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医案”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其始于西汉淳于意之《诊籍》,后历代医家多有“医案”传世,加之诸子百家流派纷呈,百家争鸣,医案内容更加丰富。前人“医案”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学习研讨医案更好地学习前人经验,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对于继承,创新,弘扬祖国医学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鞠通临证特点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医案》是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毕生精力之所荟萃 ,充分体现了吴氏的学术渊源、思想和临证特点 ,笔者不揣浅陋 ,试作探讨 ,就正于师长同道。1 精研仲景学说 善用经方治病吴鞠通是温病大家 ,一般认为其学术渊源师承叶天士、薛生白。秦伯未先生说“天士、鞠通侧重温热”,又说吴鞠通“发愤治医 ,师法叶、薛”(《清代名医医案精华》) ,但吴氏精研《内经》和仲景学说 ,功底深厚 ,《医案》中用仲景方法的 ,并不少见。遗精之治 ,后世习用三才封髓丹、秘精丸、金锁固精丸、六味地黄丸等方剂 ,吴氏用仲景桂枝龙骨牡蛎汤而获良效 (《卷二·虚劳…  相似文献   

13.
李新伟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0):755-756
《针灸大成》,明代针灸学家杨继洲著,汇集明代之前经典著作及历代医家学说,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是针灸学历史上承上启下的经典之作。《针灸大成》卷八中“心邪癫狂门”,“心脾胃门”、“治症总要”及其后的“医案”中有零散的内容,记载了历代医家使用针灸等治疗精神疾病的学术理论和经验。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医案医话识     
医案医话是古今医家进行经验交流、传播学术、广泛应用的文体之一。其篇幅短小,文体活泼,有叙有议。它具有辨证论治的特色,能以记实手法反映中医各家学派的学术风格及医家的独到见解与经验。确切地说,医案、医话是两种概念,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其共同点是:二者均有论有例,往往是医案中有医话,医话中有医案,故一般常作为一个文体来论述。其不同之点是:医案以案例为主,记录详尽,论则画龙点睛,  相似文献   

15.
张聿青是清末著名临床医家,《张聿青医案》是其留下的唯一医学著作,书中医案记载详实,析理深入浅出,多有独到见解。本文通过对《张聿青医案》的研习,简要介绍张聿青先生的学术思想来源与学术特色,希冀有更多人领略到张氏的学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医案是医生诊断患者的记录,同时也是中医理论水平、技术能力以及医生医德医风的重要体现。医案注重医家的创新,强调辨证论治。医案不但记录中医学理法方药、辨证论治学术范式在临床中的综合运用,也真实反映中医学理论运用于实践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情况,因而被古今中医医生广泛采用,医案作为一种记录经验、传播学术的中医学术论文体裁,以其历史悠久,数量繁多,内涵丰富,成为中医学中独特的宝库。  相似文献   

17.
龙砂医学流派是重要的中医医学流派之一,其因悠久的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学术思想而备受关注。本文整理分析了龙砂医学流派著名医家在“遗精”医案中所体现的诊疗特色,其中《沈芊绿医案》《柳选四家医案》《张聿青医案》《朱少鸿医案》四家遗精案中用药特色鲜明,学术观点明确,故详加述之。《沈芊绿医案》治遗精善养阴、清泻、固涩、潜镇多法参合,用药偏于寒凉;《柳选四家医案》则多遵循张仲景之理法,治遗精从补肾阳和补肾阴两方面入手,常用六味地黄丸、八味肾气丸随证加减,变化无穷;《张聿青医案》治遗精善从脾胃入手,重在养后天以滋先天,并明确了湿热类遗精的诊断线索为“苔腻、小便不利、脉滑”;《朱少鸿医案》则重肝木,常使用达肝、养肝药点缀参入遗精案中,并重视遗精迁变至动风动血处置。本文总结龙砂名家治疗遗精的整体学术特点有:重视经方使用,善用膏方,继承丹溪相火学说以及注重遗精肾虚夹湿证的诊疗。  相似文献   

18.
杨建宇  李彦知  范竹雯  于峥  孙光荣 《光明中医》2011,26(11):2369-2373
中医医案是中医临证学术文献,是中医学独有文体之一。医案与病历有显著的区别以及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医案有提要、案体、按语3部分。名老中医医案的撰写,要对主诊者学术思想和临证思辨特点有深入的研究,通过医案的叙议,成为一个有机的、缜密的、连续的和精练的学术成果展示。医案的写作应兼具科学性、创新性、个性化、规范化的原则。医案的编辑在遵循科技文献编辑规范的前提下,应遵循医案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中医》2009,(10)
中医药是我国辉煌的文化遗产之一,历代名医医案是中医学宝库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学术精华,不断推动、丰富发展了中医学术研究。而当代名医的医案同样也蕴藏着丰富的学术精华,同样也可供当代和后世参考、研究、并作为临床工作的借鉴,鉴于此,我们拟将汇编《当代名医医案大全》。现面向全国征稿:①稿  相似文献   

20.
中医医案是医家学术思想、学术流派及诊疗特色的鲜活体现,对于传承中医学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盛增秀老师临证医案记叙严谨、结构规整,极具研究价值。医案撰写特色为理法方药环环相扣、标本虚实层层剖析、引证据典切中肯綮、融会古今师古不泥、评价疗效实事求是、文句精彩文白相生,对当今临床医生医案写作无不启迪。文中援引盛老临证医案数则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