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连和吴茱萸有效组分经不同配比后的体外抗幽门螺杆菌作用.方法:将黄连和吴茱萸分别提取得到黄连和吴茱萸的有效组分,采用体外抗幽门螺杆菌实验,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为指标,考察黄连和吴茱萸有效组分经7:0、6∶1、5∶2、4∶3、3∶4、2∶5、1∶6、0∶7比例配比后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结果:体外抗菌实验表明,黄连与吴茱萸有效组分以6∶1的比例配比应用的抗菌效果最好.随着黄连比例的逐渐降低,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的药液的最低浓度也逐渐升高,因此随着黄连在药液中比例的降低,其抗菌作用也降低.结论:黄连与吴茱萸有效组分以6∶1的比例配比应用的抗幽门螺杆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中3类组分的4个代表性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内酯、绿原酸,为萸黄连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采用HPLC-DAD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程序;体积流量:1 mL/min;检测波长:205、225、324 nm;柱温:25 ℃。结果 绿原酸、吴茱萸内酯均为水溶性成分,在吴茱萸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6.638、8.234 mg/g,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均为脂溶性成分,在吴茱萸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06、0.380 mg/g。结论 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中主要含有绿原酸、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成分,对这些成分进行测定,可为萸黄连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不同用量的吴茱萸炮制黄连对小檗碱的影响以及英黄连中吸收吴茱萸成分的情况。方法 以小檗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吴茱萸,10%,20%,30%,40%,50%英黄连中的成分含量。结果 黄连用吴茱萸炮制后小檗碱的含量减少,20%,30%英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较高;萸黄连中确实吸收了吴茱萸中的成分。结论 吴茱萸炮制黄连的用量以20%为宜。  相似文献   

4.
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参数,为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以两种生物碱总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结朵:甘草制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甘草用量6.25%,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9h。结论:本实验确定制吴茱萸的甘草用量为6.25%,与《上海市中药炮制规范》一致,为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分析方法合理、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5.
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为常用中药之一。其性热 ,味辛 ,苦 ;有小毒 ;主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 ,助阳止泻之功效。主要用于疼痛证 ;呕吐、呃逆证 ;泄泻证 ;口疮 ;湿疹等[1] 。其炮制方法历代有洗法、炒法、盐水炒、醋煮、酒煮、姜汁制、焙制、煨制、醋炒、黄连水炒、甘草水制等[2 ] 。经查阅历代文献 ,对其炮制的历史沿革、成分、药理、工艺与质量等综述报告如下。1 历史沿革吴茱萸的炮制始载于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金匮玉函经》 ,即洗法 ,其记述很不详尽与具体。南北朝刘宋时期《雷公炮炙论》载有盐水洗 :凡使…  相似文献   

6.
炮制方法:参照传统的炮制方法将吴茱萸加30倍热水(70℃)缓缓搅拌15min,滤过,依此方法反复操作7次,将各炮制阶段得到的吴茱萸冷冻干燥后备用。样品液的制备方法:称取吴茱萸粉末100mg,加100ml甲醇回流提取30min,提取液滤过后,置旋转蒸发器蒸发。残留物溶解在1Oml甲醇中,取10μ1供HPLC分析。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炮制前吴茱萸中羟基吴茱萸碱(1)为0.98%、吴茱萸碱(Ⅱ)为1.13%,吴茱萸次碱(Ⅲ)为1.34%,吴茱萸新碱evoearpine(Ⅳ)为1.65%。炮制后其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吴茱萸汁炮制对黄连抗炎药效和苦寒药性的影响。方法第一,抗炎实验动物模型,选择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法,将小鼠分为六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地塞米松组、生黄连组、疏毛萸连组、萸黄连组与石虎萸连组,其中,黄连各组口服给药,剂量控制6 g/kg,对照组予以同体积蒸馏水,地塞米松组腹腔注射30 mg/kg地塞米松,观察并比较小鼠耳片的肿胀情况。第二,药性实验,选择大鼠为试验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生黄连组以及3个黄连炮制品组,3 g/kg为给药剂量,对照组给予蒸馏水,持续14 d后,观察大鼠变化。结果 (1)黄连原药材与不同炮制品均可达到缓解小鼠耳肿胀程度的效果;(2) 14 d后,相比对照组,黄连各组大鼠饮水量、饮食量及体质量呈下降趋势。相比对照组,疏毛萸连组IL-2显著下降(P0.05),生黄连组TSH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吴茱萸汁炮制,对黄连抗炎药效并无明显影响,但是,可减轻黄连寒性。  相似文献   

8.
黄连与吴茱萸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连、吴茱萸为临床习用药对。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干燥根茎 ,性寒味苦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主要含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等多种生物碱。此外 ,尚含黄柏碱、阿魏酸等成分。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将近成熟果实 ,性热味辛苦 ,具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 ,燥湿等功效 ,主要成分有吴茱萸碱 ,吴茱萸素及吴茱萸烯等。1 药理作用黄连和吴茱萸具有相似或相近的药理作用 ,且各具特色 ,作为药对运用时 ,某些药理作用还可相互补充 ,两者都具有解热镇痛、抗菌抗病毒、抗溃疡、抗腹泻、抗凝血等作用。此外 ,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以萸黄连为分析对象,建立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中的多成分分析方法,阐述其“反制”炮制前后的物质基础差异,探讨萸黄连“反制”炮制的科学内涵。方法 首次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三重四极杆质谱(HPLC-ESI-MS)同时测定3批萸黄连饮片,以及其制剂3批香连丸、3批香连片中绿原酸、药根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8个主要活性成分的量。结果 在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中均能同时检测到黄连饮片和吴茱萸饮片中的多种成分,实验结果证明萸黄连饮片中加入了吴茱萸饮片中的多种成分。结论 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此方法符合测定要求,结果准确,对阐述萸黄连的物质基础和炮制机制以及萸黄连饮片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炮制对中药所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原药材经过炮制后 ,不仅可以提高疗效 ,减弱或除去毒副作用 ,而且还能便于服用和制剂。笔者现将炮制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生物碱类”、“甙类”药材所产生的影响简述如下。1 炮制对药物“四气五味”的影响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 ,炮制可以改变这种性能。如黄连本为大苦大寒之品 ,经过产温的姜汁炮制后 ,其苦寒之性大为降弱 ,这种制法是以热制寒 ,可以抑制其偏性 ,称之为“反制” ;若用胆汁制黄连 ,则更增强黄连苦寒之性 ,这种使寒者越寒的制法称这为“从制”。又如生甘草 ,药性偏凉 ,能清热解毒 ,用蜜…  相似文献   

11.
黄连吴茱萸组方对实验性高脂模型小鼠的降脂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应用对实验性高脂模型小鼠的降脂作用.方法:①选用健康雄性ICR种小鼠13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即空白组、对照组、给药组,除空白组25只外其余各组每组15只,用高脂乳剂造高脂模型;②选用健康雄性ICR种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用高脂乳剂造高脂模型;③选用健康雄性ICR种小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蛋黄乳剂所致高脂模型小鼠;用120%黄连水煎液,120%吴茱萸水煎液,90%黄:吴(1:1)水煎液、90%黄:吴(2:1)水煎液、90%黄:吴(6:1)水煎液,和西药辛伐他汀:5 mg/片分别灌胃给药.结果:黄连、吴茱萸和黄:吴(1:1)可以显著降低高脂小鼠的TG值;黄:吴(1:1)、黄:吴(2:1)、黄:吴(6:1)和黄连可以显著降低高脂小鼠的TC值.黄:吴(1:1)和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小鼠的降血脂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升高的TG、TC值.各组实验药物都可以降低升高的TC值;黄:吴(1:1)、黄连和辛伐他汀可以降低升高的TG值.结论:黄连:吴茱萸(1:1)的配伍比例在几种配伍中显示出最好的降脂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系统药理学方法,整合中医药大数据,探讨黄连-吴茱萸药对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platform for systematic pharmacology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SP)分别检索"黄连""吴茱萸"获得其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OB)、类药性(drug-likeness,DL)、Caco-2渗透率为指标筛选其活性成分,并通过文献检索补充不满足上述条件的黄连-吴茱萸药对活性成分或质量标志物;采用TCMSP、PharmMapper、GAD、TTD等数据库获取成分和胃肠道疾病相关靶标;运用生物学信息注释数据库(biological information annotation database,DAVID)对靶标进行通路注释和功能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标、疾病、通路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库和文本挖掘共筛选得到黄连-吴茱萸药对中与胃肠道疾病相关成分38个,涉及PTGS1、PTGS2、NOS2A、SLC64A、F2、MMP3等42个作用靶标,通过调控炎症性肠病、癌症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20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结论:黄连-吴茱萸药对治疗胃肠道疾病具有多通路、多靶点的特点,为该药对及其相关中药制剂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香连丸由黄连(吴茱萸制)、木香组成。我们研制的香连滴丸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滴丸通则要求,体外抗菌实验证明,香连滴丸与香连丸有相同的抗菌作用[1],而速度明显提高。为了保证本品的质量,对其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仪器与试药W...  相似文献   

14.
竹茹,为禾本科植物青杆竹、大头曲竹或淡竹的茎杆除去外皮后刮下的干燥中间层,味甘,性微寒,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能,临床常用姜制竹茹,是取生姜辛温之性,以缓和竹茹寒凉之偏,起增强竹茹温中化痰,降递止呕的作用。姜制竹茹的常用炮制法:取净竹茹,加姜汁拌匀,置锅内,文火炒至姜汁吸尽,取出晾干。因竹茹呈扭曲成团的丝条状或薄片状,体轻松,质柔软,有弹性,占有的空间体积大,用上法炮制时,存在几点不足:(1)炒时不易翻动,难以制得均匀,炮制质量不高。(2)操作时,人不离灶台,手不离锅铲,不断翻动,  相似文献   

15.
中药药性是中药的基本特征,是指导中药临床应用、解释中药治病原理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从中药药性的角度探讨药物炮制,将更有助于理解中药炮制的目的和作用,阐明炮制机制,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黄连是典型寒凉药,通过不同辅料炮制后,可使其寒凉之性发生变化,或以热制寒,或使寒者益寒。综合分析目前关于黄连炮制与药性相关的研究报道,从药性变化角度对黄连炮制进行探讨,以现代科学理论揭示中药药性与炮制的相关性,为深入阐明黄连炮制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同炮制工艺对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黄连的生品、酒制品、姜制品和吴茱萸制品中的盐酸小檗碱含量进行测定,为以后黄连炮制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流动相:乙腈∶水(磷酸盐溶液,磷酸调pH值,(28∶72v/v);测定波长:346nm;柱温:25℃;流速:1ml/min。结果炮制之后黄连中小檗碱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增加程度分别为姜黄连〉酒黄连〉吴萸连〉生黄连。结论这三种炮制方法所炮制出来的黄连,其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两个性质功能不同或相反的药物,互相配伍组成的对药称相对对药。今就相对对药临床增减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敬请指正。1 黄连吴茱萸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吴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二药伍用,辛开苦降,共奏清肝和胃之效,主治寒热错杂之证。“一冷一热,阴阳相济,最得制方之妙,而无偏胜之害”(李时珍语)。丹溪之左金丸,连、萸之比为6∶1,治吐酸;景岳之黄连丸,连、萸之比为1∶1,治便血。如热较甚者,多取黄连,少佐吴茱萸;反之寒甚者,则多用吴茱萸,少取黄连;若寒热等同,则二者各半为宜。寒热相配,临床应用最广。就黄连而…  相似文献   

18.
近年黄连在临床的应用上进行了许多研究,获得了辉煌的成绩。自1950年国内刘国声氏用100%黄连液在体外进行抗菌实验,证明黄连对多种之细菌有制菌作用,并且黄连经过高温高压不影响其制菌力。我们于1957年起将黄连煎剂作为外伤感染、痈、疖、脓肿、植皮等伤口的换药药品200余例,证明黄连确有预防感染和治疗急性炎症以及促进伤口早期愈  相似文献   

19.
蜂胶左金胃三联抗幽门螺杆菌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科学的证实蜂胶左金胃三联抗幽门螺杆菌(HP)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HP固体培养处方,琼脂倍比稀释法测定3种药物抑制HP的MIC;同时进行联合药敏实验以测定各药及分别组合后抑菌环大小比较、MIC测定;结果:黄连与吴茱萸联合应用对HP呈相加作用;黄连与蜂胶联合应用对HP呈协同作用;3联药联合应用对HP呈协同作用,表明蜂胶、黄连、吴茱萸3种药物联合应用后体外抗HP作用显著增强,且有量效依赖关系.结论:蜂胶左金胃三联抗HP体外抑菌有效.  相似文献   

20.
日本滋贺县制药和制药厂生产的液于1988年批准,同年上市。其组成为:每瓶(30m1)含黄连提取液0.6ml(相当于黄连600mg)、吴茱萸提取液0.1ml(相当于吴茱萸100mg)、苍术提取液0.6ml(相当于苍术600mg)、生姜提取液0.3ml(相当于生姜300m1)、陈皮提取物48mg(相当于陈皮240mg)、丁香酊剂0.1ml(相当于丁香30mg)、桂皮酊剂0.15m1(相当于桂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