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山莨菪碱对烧作病人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保护作用,60例烧伤病人,随机分成烧伤对照组(30例)和山莨菪碱治疗组(30例),两组病人分别于伤后1、5、10、21天取静脉血测定CEC、ET、NO、LDH、ALT及白细胞数,10名正常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线病人所测指标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组用药期间各指标值明显低于烧伤对照组,尤其用药后5天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说明山莨菪碱对烧伤病人血管内  相似文献   

2.
冻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冻伤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的研究李凤芝,颜培华,刘友梅,杨增仁,张是敬冻伤损伤时,由于冻—融过程的物理因素及一系列生化改变导致冻伤组织微循环及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已被证明[1]。笔者旨在观察冻伤大鼠的VEC某些功能的改变,为进一步阐明冻伤的发...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内皮细胞(EC)损伤及功能障碍所致的内皮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在冠心病(CHD)发病中的意义,观察了48例CHD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含量变化,并用卡托普利干预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显示:CHD患者外周血中NO低于正常,ET和CEC则明显高于正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证实CHD患者存在明显的内皮细胞损伤以及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外周血NO、ET及CEC的浓度变化可作为临床判断病情轻重的参考指标,卡托普利对于上述各指标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缺氧环境对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直接损伤及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培养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观察了精氨酸加压素对其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相关血管活性肽的调节作用,旨在探讨AVP等血管活性肽对VEC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及与高血压病发病的关系。结果表明:(1)10-7M的AVP作用后,VEC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10-7M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分别与10-7M的AVP共同作用后,VEC的MDA含量均减少,与AVP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此表明,AVP可能通过增强VEC脂质过氧化作用引起VEC损伤,与高血压病发病有一定关系。CGRP、SP对AVP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强压力波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释放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15只犬高速投射物致伤,检测致伤前后血浆ET、NO浓度,并用肠系膜血管内皮细胞(VEC)、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联合培养,体外检测强压力波致伤前后培养上清中的ET-1、NO浓度。结果 高速投射物致伤犬后血浆中的ET、NO浓度显著升高。联合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致伤后ET、NO浓度在致伤后10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观察伤后输注纤维结合蛋白(Fn)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用大鼠尾静脉损伤及左股骨粉碎性骨折模型,实验分Fn治疗组和等渗盐水对照组,Fn治疗组于伤后2小时,输注Fn1.7mg/100g体重.结果:输注Fn可使血浆Fn和腹腔巨噬细胞(P-Mψ)表面Fn水平增高、P-Mψ吞噬功能增强、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减少、内皮损伤区网格状支架增多、槽状结构变浅且有EC爬行现象.结论:伤后输注Fn促进损伤内皮的修复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内毒素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内毒素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以便对烧伤早期入血的内毒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作出初步评价。方法以培养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加入不同浓度内毒素,观察在不同时相点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变化,前列腺环素(PGI2)代谢产物6-酮-前列环素F1a(6-酮-PGF1a)含量和内皮细胞中的F-肌动蛋白丝(F-actin)含量与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LDH活性在内毒素达到0.4μg/ml并作用12小时后才有显著升高(P<0.05),而6-酮-PGF1a含量在各组内毒素损伤中变化均不显著。内皮细胞中F-actin含量在各组中均有明显下降(P<0.01),但程度略有不同,细胞形态也有相应变化。结论内毒素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VEC)须较大浓度(>0.4μg/ml),但在较低浓度下(0.1μg/ml)可直接引起内皮细胞的一些形态学变化和F-actin含量的变化,初步推测血管内皮细胞可能存在着与通常认识的内毒素—内毒素结合蛋白—CD14途径激活细胞不同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内皮依赖性舒缩因子的变化(李志斌,等.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21(4).249.)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和肺血管结构重建是缺氧性肺动脉高压(PH)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缺氧致肺血管内皮细胞(EC)损伤,影响EC...  相似文献   

10.
烧伤血清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微管吸吮技术测量了烧伤血清刺激后24h内中性粒细胞(PMN)与内皮细胞(EC)粘附力的变化,并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了务血清作用下介导PMN-E 的主要3个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和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以探讨PMN-EC粘附力的分子基础,发现PMN在烧伤血清刺激后与正常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间粘附力迅速上升,于1h达到饱和点,  相似文献   

11.
循环内皮细胞(CEC)是目前活体内唯一可以直接反映血管内皮损伤的指示物,其数量的多少表明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内皮素(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迄今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研究证实内皮细胞损伤是增加内皮素的一个重要机制。为此,我们观察了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循...  相似文献   

12.
内毒素致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中性粒细胞增加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观察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VEC)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ELAM-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转录水平的表达规律。方法:应用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结果:内毒素致伤后,肺小静脉、微静脉及毛细血管VEC首先出现ELAM-1mRNA的表达,高峰在给毒后3~6小时之间,其后逐渐减弱,24小时内基本消失,而肺VEC在轻微背景表达基础上呈现ICAM-1mRNA的表达增加是继ELAM-1mRNA的表达之后,增强高峰在12~24小时之间,其表达维持时间较长,24小时仍无减弱倾向。结论:肺血管床VEC这种ELAM-1和ICAM-1mRNA的相继表达提示了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肺血管床扣压大量中性粒细胞(PMN)并进而导致肺组织损伤过程的重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严重烧伤后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在早期脏器损害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30%Ⅲ度烧伤兔伤后血浆渗透压下降,CEC及ACE活性升高,血管内皮细胞明显形态学改变,表明伤后内皮细胞受损。缺氧、烧伤血清、TNF、内毒素、FPAB及活化粒细胞能损伤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30%Ⅲ度烧伤大鼠伤后血浆ET-1明显增多,ET-1、ETA、ETB、mRNA于心肺肝肾的表达,于伤后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的结果,均表明其明显增强。烧伤内皮素增加,不但使血管收缩,而且增加内皮细胞透性。采用细胞  相似文献   

14.
烧伤痂下水肿液对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痂下水肿液(STF)对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灌注内皮细胞(EC)单层通透性方法,测定内皮单层流出液速度(Jv)和滤过数(kf)及对蛋白质渗透压反射系数(б)的变化,观察10例烧伤病人早期痂下水肿液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单层通透性的影响,以及对HUVEC活力及形态的改变。结果 烧伤病人早期STF可导致体外培养的EC细胞活力降低、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增大,内皮单层kf、  相似文献   

15.
创伤后循环内皮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63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杨映波,王正国,林水金,冯素珍,简华刚关键词创伤;内皮细胞;损伤严重度评分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41循环内皮细胞(CEC)是目前在活体内唯一可以特异而直接地反映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强压力波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释放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15只犬高速投射物致伤,检测致伤前后血浆ET、NO浓度,并用肠系膜血管内皮细胞(VEC)、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联合培养,体外检测强压力波致伤前后培养上清中的的ET-1、NO浓度。结果高速投射物致伤犬后血浆中的ET、NO浓度显著升高。联合培养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致伤后ET、NO浓度在致伤后10分钟迅速升高,至6小时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且以ET升高更显著,持续时间更长。结论实验结果提示在血管应激反应过程中,血管组织可能通过局部自分泌、旁分泌方式,释放ET-1、NO调节局部血管舒缩功能。在高速投射物致伤的强压力波作用下,由于ET释放占优势,在血管出现以收缩为主的反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管内皮细胞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VEC)衬覆于血管内壁,构成血管通透性的主要屏障,能合成和分泌调节凝血-纤溶系统的物质、调节血管张力的因子以及细胞因子等在血管形成、创伤愈合及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1〕。目前,VEC受损已被视为创伤、休克、感染、心血管疾病、肿瘤和急性肺损伤等多种疾病和综合征发生、发展的病理基础〔2、3〕。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各种严重损伤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是机体对多种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反应。近来研究认为,内皮细胞(EC)不仅仅是被动的靶细胞,也是一种效应细胞,通过其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原低氧环境下血管内皮细胞(VEC)的损伤情况及功能变化;方法:对从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10人)与5380m(20人)高原第7天和年年的青年进行循环内皮细胞计数(CEC)、血浆内皮素-1(ET-1)和心钠素(ANP)含量测定,并与平原作对照。结果:在高原缺氧条件下,血浆CEC计ET-1、ANP含量明显高于平原(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P〈0.01)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血管内皮细胞(EC)多种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赖于其完整性的维持。EC损伤与众多疾病和病理过程有关,与创伤及其并发症关系密切。对EC损伤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与其有关的疾病、病理过程和创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用体外单细胞定量法研究中性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的粘附性。结果发现:脂多糖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均可诱导VEC粘附性迅速升高,12h后达高峰。TNF和LPS两者可导致PMN粘附性迅速升高,30min达高峰,以后基本保持该状态,IL-1则对PMN的粘附性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提示主要前炎性因子在导致PMN-VEC粘附性增高作用上有很高的一致性,但也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