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真裕 《广西医学》2008,30(1):96-97
脑梗死已成为当今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它不仅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也给患者产生精神上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我科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诊治脑梗死患者213例,合并抑郁76例(占35.9%),现对其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郎延梅 《吉林医学》2010,31(28):5050-5051
<正>脑梗死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类型,约占75%[1]。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已得到全世界的公认。脑卒中后伴抑郁称其为卒中后抑郁症(PSD)。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思维  相似文献   

3.
刘艳  余华峰 《北京医学》2004,26(3):147-149
目的 研究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测查。用t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计算发病率。结果 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为35%。影响抑郁发病的因素有女性、学历、家庭不和、非妻子护理、3种以上合并症、既往抑郁史、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前部病灶、病灶数目、神经功能缺损等。结论 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率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抑郁症发病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②方法对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分的4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析。③结果老年脑梗死抑郁与生活事件,尤其是与家庭生活事件有关。④结论心理社会因素是老年脑梗死抑郁症发病的重要高危因素,加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有助于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王菊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70-7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治疗。方法:采用Zung抑郁量表(SDS)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抑郁症筛查,按有无抑郁分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6例脑梗死患者中有41例发生抑郁,患病率32.5%。患病相关因素有社会交往、负性生活事件、偏瘫程度、病变部位。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脑卒中后应早期积极治疗减轻致残程度,加强家庭及社会支持对预防脑梗死后抑郁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秋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829-1830
脑梗死后各种心理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尤其是脑梗死后抑郁(PSD)。本文选择北京东城区青年湖社区脑梗死患者进行脑梗死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给予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手段,观察该手段对患者病症恢复的积极疗效以及临床可实施性。方法把2012年1—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1例患者划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病症恢复的结果以及决定对该病临床最佳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96.9%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53.9%的满意度对比,结果为前者护理满意度更为突出(P<0.05)。结论对并发抑郁症的脑梗死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从根本上改变不良情绪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对患者病症的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腔隙性脑梗死后抑郁(PSD)患者进行多种相关因素的研究,为PSD患者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用符合标准的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住院的所有初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其中抑郁患者为病例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38例患者中能够完成所有调查任务的123例,其中抑郁病患者43例。经分析筛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数量、基底节区病变3个因素为PSD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为PSD的保护因素。结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为PS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受较高水平教育为PSD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恢复期抑郁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AMD将88例初发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行脑卒中SSS和ADL。结果在88例脑梗死恢复期老年患者中抑郁发生率为42.1%,抑郁组SSS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P〈0.01),抑郁组ADL评分低于非抑郁组(P〈0.01),而病灶数量、部位在2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是老年脑梗死患者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依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梗死发病率也在不断地上升。老年人脑梗死患者有许多躯体症状,同时患者的精神症状,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等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2000年5月~2002年2月,我们对老年人脑梗死血管性抑郁的发生率及危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脑卒中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慧  康慧 《黑龙江医学》2011,35(8):564-565,575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在接受或不接受溶栓疗法的情况下,其脑卒中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和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本院1995~2010年间,收治的1 232例AMI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有14例(1.1%)在住院期间发生了脑卒中,年龄>60岁(OR 5.5;95%CI 2.8~10.9;P<0.001),收缩压>21.3 kPa(160 mmHg)(OR 3.7;95%CI 1.5~8.7;P<0.05),是AMI后并发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卒中是AMI的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入院时,年龄较大、高收缩压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冯敏  魏云  丁梅 《实用全科医学》2007,5(4):308-30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对105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及相关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多于女性,且发病部位多在基底节区。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史、卒中史为脑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发生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青老年脑梗死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青年和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将脑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45岁)和老年组(≥65岁),比较两组性别、病因及危险因素、梗死分型、神经系统功能评分、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青年组脑梗死男性占82.4%,老年组男性占56.7%.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为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吸烟为青年、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失眠、偏头痛、风湿性心脏病、超重、外伤为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糖尿病、饮酒为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青年脑梗死不仅与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有关,而且与失眠、偏头痛、风心病、超重、外伤、口服避孕药有关,青年脑梗死病情轻、病程短,并发症少,预后相对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脑梗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分析32例确诊颅脑外伤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相应的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为重型脑外伤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出现脑梗死,其中治愈5例,好转9例,死亡18例。结论重型脑外伤患者容易并发脑梗死,病死率极高,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人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青年脑梗死的发生,提高青年脑梗死的治愈率,降低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方法:通过对1997~2002年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04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主要与其职业、体重、高胆固醇和不良嗜好有关(如吸烟和饮酒)。结论:青年人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除与老年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其共同点外,还与其吸烟、饮酒、家族史、感染、职业、体重和不良嗜好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磷脂抗体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磷脂抗体在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学的地位与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心磷脂抗体的检测采用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高血压、中风家族史、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及心磷脂抗体在两组之间(P〈0.05),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其中高血压、中风家族史、吸烟史与中青年脑梗死关系密切(OR〉1,且OR95%Cl不包括1),心磷脂抗体、高胆固醇血症在中青年脑梗死发病中作用小(OR〉1,但OR95%CI包括1)。结论:心磷脂抗体尚不能认为是中青年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该院收治的房颤相关性脑梗死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及非房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特征及入院时的相关检查指标,对房颤引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房颤相关性脑梗死的发生率14.2%,其中有10例口服阿司匹林治疗,余患者未进行任何干预;②房颤组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及合并肺部感染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房颤组;③房颤组年龄﹑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及NIHSS评分高于非房颤组;④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高血压﹑空腹血糖高﹑NIHSS评分﹑合并肺部感染是影响房颤引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影响房颤相关性脑梗死的发生,年龄﹑高血压﹑高血糖﹑NIHSS评分﹑合并肺部感染是影响房颤相关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耿涛 《黑龙江医学》2011,35(6):432-433
目的 对比青年与老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青年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7-01~2009-12间,住院的青年脑梗死患者(<45岁)13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60岁)426例,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嗜烟酒、高血脂、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老年患者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昆明市儿童医院2009年9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36例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年龄从4个月~11岁,受伤原因包括高处坠落伤、车祸伤和重物击打伤。所有患儿均在伤后1周内确诊。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恢复良好11例,轻度残疾16例,重度残疾5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结论儿童外伤性大面积脑梗塞是严重的脑外伤并发症,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75岁以上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25例75岁以上住院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血压、血糖、心电图变化等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回顾分析,并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结果75岁以上高龄急性脑梗死男性病死率大于女性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血糖高、心电图异常、血白细胞高、有意识障碍、完全性肢瘫、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既往有中风史、高脂血症、大面积脑梗死均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男性,入院时血糖升高、有心电图异常、血白细胞升高、早期有意识障碍、完全性肢瘫、合并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高脂血症、大面积脑梗死,既往有中风史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