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条件下有机溶剂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对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normal human epidermal keratinocyte,NHEK)的毒性作用。方法用0.25%的胰蛋白酶经冷温两步消化皮肤,分离得到NHEK,进行体外无血清培养;根据中性红吸附试验测定的NR50结果,确定TCE染毒剂量。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反映其对细胞膜的损害,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反映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TCE可引起NHEK细胞活力剂量依赖性降低,TCE对NHEK的NR50值为4.525 mmol/L(3.922~5.128 mmol/L);NHEK细胞用0.125,0.250,0.500,1.000,2.000 mmol/L的TCE处理1,2,3,4 h后,LDH的释放显示明显的时间-剂量-反应关系;同样剂量的TCE处理NHEK,4 h后可引起MDA含量呈浓度依赖性增加(最低浓度为0.500 mmol/L),SOD活力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最低浓度为0.250 mmol/L),与空白对照和溶剂对照组相比较,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有机溶剂三氯乙烯可通过脂质过氧化和氧化应激作用对人角质形成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机溶剂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四氯乙烯(perchloroethylene,PCE)对体外培养的皮肤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的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方法利用中性红吸附(neutral red uptake,NRU)实验确定TCE和PCE对人KC的中性红半数吸收浓度(50%neutral red uptake,NR50),并根据此确定染毒浓度。分别使用2.0、1.0、0.5、0.25、0.125 mmol/L的TCE或0.8、0.4、0.2、0.1、0.05 mmol/L的PCE对体外培养的人KC染毒4 h,利用MDA、SOD和ROS试剂盒测定细胞中MDA、SOD和ROS水平。结果TCE、PCE对人KC的NR50分别为4.53 mmol/L和2.16 mmol/L。经不同浓度TCE、PCE作用4 h后,细胞内MDA水平和ROS水平随TCE或PCE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存在浓度-反应关系。结论TCE、PCE对人KC有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染毒对L-02肝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TCE不同浓度(0、0.125、0.25、0.5、1.0、2.0mmol/L)和1.0mmol/LTCE不同染毒时间(0、1、2、6、12、24h)染毒肝细胞。按试剂盒说明检测细胞培养液中NO浓度;提取肝细胞RNA,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肝细胞iNOS mRNA相对表达量。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E染毒肝细胞后培养液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不同浓度TCE染毒肝细胞24h后,各染毒组和对照组比较,NO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用同一浓度TCE(1.0mmol/L)染毒不同时间,≥2h染毒时间引起NO合成和iNOS mRNA表达水平升高。TCE各剂量组染毒后ALT、AST和LDH高于对照组。[结论]TCE染毒肝细胞可诱导肝细胞iNOS mRNA表达水平升高和NO合成增加,并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提示TCE的肝细胞损害作用可能与NO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氯乙烯(TCE)对皮肤细胞的毒性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0.125、0.500和2.000mmol/L)TCE处理体外分离培养的正常人角质形成细胞(KC),同时设培养基对照组和体积分数为1%的丙酮对照组,然后:(1)分别进行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试验和ATP酶活力测定来检测细胞毒性和线粒体的代谢变化;(2)采用罗丹明123染色方法,借助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3)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形态学的改变。结果TCE染毒后,细胞活力随着时间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而减小,线粒体酶活力抑制率增加,ATP酶活力减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从染毒开始到8h迅速下降2.000mmol/LTCE染毒8h后Rh123荧光强度(8.20±0.66)与对照组(18.73±0.4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h以后则变化不大,12和24h Rh123荧光强度与8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膜电位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电镜下可见,TCE处理组线粒体出现肿胀,空泡变性,基质减少,部分嵴消失,对照组线粒体结构完整,基质分布均匀,可见线粒体嵴。结论TCE可以导致KC线粒体功能和形态发生明显改变,这些变化在TCE诱导的KC毒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与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承藩  沈彤  朱启星 《卫生研究》2005,34(4):499-501
一氧化氮(NO)是一种自由基,也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和病理功能的信使分子。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种组织之中,在皮肤、心、脑、肝和免疫调节等病理和生理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NO能双向调节角质形成细胞(KC)的凋亡,对许多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然而该调节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将综述NO对KC凋亡的双向调节机制研究进展以及一些与NO调节失调相关的皮肤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氯乙烯(TCE)对角质形成细胞(KC)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以及银杏叶提取物(GBE)的保护作用,为预防三氯乙烯皮肤损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以不同浓度TCE处理8h,GBE保护实验则以不同浓度GBE预处理2h后再进行TCE染毒,采用罗丹明123(Rh123)和碘化丙啶(PI)双染色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Rh123荧光强度为18.73±0.45,正常和早期凋亡细胞分别占(77.10±2.08)%和(12.33±1.39)%;2.0mmol/LTCE染毒组Rh123荧光强度下降到8.20±0.66(与空白对照相比,P<0.01),正常和早期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1.90±0.56)%和(65.33±1.45)%(与空白对照相比,均P<0.01)。10mg/L的GBE预处理对2.0mmol/LTCE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即显示有保护作用,Rh123荧光强度为13.80±0.92,正常细胞占(40.90±2.10)%,早期凋亡细胞占(32.10±1.25)%(与2.0mmol/LTCE染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GBE浓度的增大,保护作用渐强,100mg/L的GBE达到完全的保护作用,上述3项指标分别为18.57±0.57,(76.57±2.67)%和(11.63±1.07)%(与2.0mmol/LTCE染毒组相比,P<0.01,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E可以剂量依赖性地诱导KC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使细胞进入凋亡状态;GBE预处理能有效预防TCE所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并可降低KC凋亡。研究结果提示GBE可能用作预防三氯乙烯皮肤损伤的有效保护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氯乙烯(TCE)诱导离体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KC)Caspase-3活力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TCE诱导KC凋亡的可能信号通路.方法 以不同浓度(0.125、0.250、0.500、1.000、2.000 mmol/L)TCE对离体分离培养的KC分别染毒至4、8、12、24 h;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预处理组,先用100 μmol/L Z-DEVD-FMK预处理细胞1 h,然后再用2.000 mmol/L TCE染毒12 h.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力变化,借助Annexin-V/PI双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TCE染毒4 h,各TCE剂量组Caspase-3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染毒8 h,1.000 mmol/LTCE组Caspase-3活力和2.000 mmol/LTCE组Caspase-3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CE染毒12 h和24 h,各TCE剂量组Caspase-3活力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各TCE剂量组,在TCE浓度达到0.250 mmol/L以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明显呈剂量-效应关系.Z-DEVD-FMK预处理组,与2.000 mmol/L TCE组比较,Caspase-3活力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得到抑制(P<0.01),而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 在TCE诱导离体培养的KC凋亡中,Caspase-3的活化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 ,TCE )、四氯乙烯(perchloroethylene ,PCE )和二氯乙烯(dichloroethylene ,DCE)对人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 ,KC)的细胞毒性作用以及其时间 剂量 效应关系。方法 利用中性红吸收(neutralreduptake ,NRU)试验测定TCE、PCE和DCE对人KC的中性红半数吸收浓度(5 0 %neutralreduptake ,NR50 ) ,用乳酸脱氢酶(lactatedehydrogenase ,LDH)释放试验研究三者对人KC细胞毒作用,并探讨其时间 剂量 效应关系。结果 TCE、PCE和DCE对人KC的NR50 分别4 .5 3mmol/L、2 . 16mmol/L和5 . 5 7mmol/L ,LDH释放试验表明三者对人角质形成细胞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且具有时间 剂量 效应关系。结论 TCE、PCE和DCE都对人KC具有细胞毒性,且PCE >TCE >DCE。这可能与三者对人KC的细胞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三氯乙烯(TCE)对人角质形成细胞(KC)一氧化氮(NO)合成以及细胞活力的影响,探讨三氯乙烯引起皮肤细胞毒性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以0.125、0.25、0.5、1.0、2.0 mmol/L浓度的TCE染毒4 h,另以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100 μmol/L预处理细胞30 min后再行TCE处理,分别于染毒后12 h、24 h、48 h、72 h时检测细胞上清中NO的含量,MTT法观察细胞活力.结果 低剂量的TCE不引起NO含量改变(与溶剂对照比较,P>0.05),0.5、1.0、2.0 mmol/L浓度的TCE染毒组NO含量分别在染毒后的24 h、48 h和72 h开始升高(P<0.05),对应的细胞活力则相应下降(P<0.05);AG预处理的0.5、1.0和2.0 mmol/L TCE染毒组在处理48 h后NO含量开始下降(与对应的TCE染毒组比较,P<0.05),且回复到正常溶剂对照水平(P>0.05),其所对应的细胞活力逐步回升(与对应的TCE染毒组比较,P<0.05).结论 TCE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人KC产生NO,而过量的NO可能介导了TCE的KC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砷酸钠(NaAsO2)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后,细胞内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对生长至80%融合的HaCaT细胞株,分别加入0.0、2.5、5.0、10.0和20.0 μmol/L的NaAsO2作用24 h.用紫外速率直接法测定细胞内CAT的活力;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AT的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0 μmol/L以上的NaAsO2可明显降低CAT的活力,且呈剂量-反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电泳结果可见,5.0 μmol/L以上的NaAsO2作用于细胞后CAT/β-actin吸光度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RT-PCR电泳结果一致.结论 NaAsO2可降低HaCaT内CAT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抑制细胞内CAT活力.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在冷应激性高血压形成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在冷应激性高血压(CIH)中的变化情况。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2周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5±1)℃和寒冷暴露组(4±1)℃,每天暴露4 h,持续6周,每周测量2次大鼠的血压和心率。每组又分为3个小组,分别在暴露第2、4、6周处死,观察其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心肌匀浆NO和NOS水平的变化。结果(1)暴露组大鼠血压从第2周开始明显升高[(94.16±3.81)mm Hg],与对照组[(88.77±4.45) 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血压继续升高,至第6周达到最高,暴露组[(116.78±3.79)mm ng]与对照组[(86.19±2.79)mm Hg]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大鼠血压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变化不明显。(2)随着血压升高,大鼠血浆SOD活力下降,从第2周持续到第6周,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DA的水平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NOS活力从第2周开始降低,至第4周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到第6周;心肌NO含量有所降低,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寒冷暴露能诱发大鼠CIH模型,随着血压升高,氧化应激水平增强,而NO含量和NOS活力降低,提示NO、NOS参与了CIH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光气急性吸入对机体抗氧化酶活力以及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 利用三光气在N ,N 二甲基甲酰胺作用下分解生成光气的方法 ,设对照组采用SD大鼠进行动态恒量染毒 ,2h后处死实验动物 ,取肺组织测定湿干比 ,取全血、血清和肝组织分别测定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GST)、过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 Px)、NO、NOS活力和总蛋白含量。结果 染毒组实验动物的肺湿干比明显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血清和肝组织匀浆的GST活力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血清和肝组织中SOD、全血CAT以及全血、血清、肝组织GSH Px活力明显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血清和肝组织匀浆NO含量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NOS活力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大鼠光气急性吸入可以明显改变机体抗氧化酶系的活力 ,并且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急性肝损伤 ,而这种损伤与活性氧密切相关 ,但多种抗氧化酶活力的升高却提示抗氧化治疗非光气急性中毒救治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染矽尘大鼠血浆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染矽尘不同时点大鼠血浆NO (一氧化氮 )、NOS (一氧化氮合酶 )的变化。方法 采用析因分析的研究设计进行实验 ;气管注射染尘方法建立动物模型 ;称量法测定脏器系数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NO水平 ;NOS催化L Arg法测定血浆NOS活性。结果 在染尘后第 30天时 ,实验组血浆NO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其他时点差异没有显著性 ,但有升高趋势 ;在染尘后第 2 1、 30、 60天时 ,实验组血浆NOS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控制时间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血浆NO水平和血浆NOS活力为负相关 (r=- 0 367,P =0 0 2 8)。结论 矽尘可导致大鼠血浆NO水平升高和血浆NOS活力的降低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冠心病 (CHD)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水平差异以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浆中NO含量和NOS的活力 ,所得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在本研究条件下 ,冠心病患者血浆NO含量为 (2 17.0 5± 15 3.31)μmol/L,NOS活力为 (14 .0 9± 7.14 )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14 0 .6 9± 90 .96 ) μmol/L、(7.75±3.79)U/m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吸烟和饮酒是血浆NOS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是血浆NO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血浆NO和NOS与冠心病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与炎症及败血症休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NO)和其他细胞因子是炎症和败血症休克中重要的细胞内信使和分子标志物。重症炎症可引发败血症休克,损害组织线粒体。败血症休克分子机制之一就是由于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mtNOS)持续催化NO生成,导致过量过氧化亚硝酸阴离子(ONOO_)产生,使线粒体功能异常,肌肉收缩功能减弱。在炎症和败血症休克过程中脏器的化学发光(其发射光在440~600nm)与自发光不同,很可能由于NO和ONOO_与其他化学物质反应,形成自由基时所激发的。因此,用表面化学发光法监测原位炎症和氧化应激,是非常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铅对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活力及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23  
目的 通过研究铅对大鼠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及表达的影响。分析海马不同亚区NOS活力变化与铅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影响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饮水加20、200、2000μg/ml醋酸铅(PbAc)方法染毒3个月后,用Y-迷宫法测试大鼠神经行为的改变;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液与海马中铅的含量;用NADPH-黄递酶(NADPH-d)组化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NOS的活力及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7.
给大鼠腹腔注射染毒硫酸镍1.25mg/ks、2.5mg/kg、5.0mg/kg,每日1次,连续2周。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Ni含量;酶法检测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结果显示硫酸镍腹腔注射染毒后脑组织中镍含量显著增多,使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增强的同时引起一氧化氮(NO)含量的升高。提示镍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一氧化氮(NO)过量合成而致中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8.
袁荣  王晨虹  唐雪莲  邓瑛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0):2836-2839
目的:探讨孕鼠子宫胎盘缺血后胎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山莨菪碱(654-2)对其的影响。方法:利用子宫动脉钳夹法对妊娠第17天孕鼠实施单侧子宫动脉缺血手术,制成孕鼠子宫动脉缺血模型。缺血组孕鼠的另一侧子宫动脉不钳夹,相应为正常对照组。将孕鼠随机分为654-2治疗组和非654-2治疗组。对654-2治疗组,自取下血管夹后24 h(即妊娠第18天)始,每间隔24 h向其腹腔内注射654-2(1 mg/kg.d),连续注射3天;非654-2治疗组不作注射。于妊娠第21天,对所有孕鼠行剖宫产术,所获胎鼠迅速断头处死。测定胎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①缺血组胎鼠脑NO、NOS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的测定值(P<0.01);②对于正常组,654-2宫内干预与否,胎鼠脑NO、NOS的测定值无显著差别(P>0.05);③对于缺血组,654-2宫内干预胎鼠脑NO、NOS均显著低于654-2宫内未干预者(P<0.05)。结论:宫内缺血缺氧后胎鼠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显著增高,NO和NOS可能是H IE病理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山莨菪碱对于宫内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