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血管成像(MRA)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磁共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CT、常规MRI、DWI和MRA检查。结果 48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常规T2WI、FLAIR及DWI阳性率分别为0、16.7%、37.5%和100%,MRA显示靶血管正常4例,动脉硬化36例,狭窄16例,闭塞8例。结论 DWI联合MRA能够准确显示责任病灶及靶血管受累情况,为超急性期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区域TIA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大脑中动脉(MCA)区域TIA进行解剖性定位,评价磁共振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方法对32例TIA患者,在发作1.5h~7d内行头部MRI、DWI、MRA检查,对DWI图像上的高信号与T2WI像、MRA、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对照研究。结果2例DWI正常,但MRA颅内大脑中动脉闭塞,病变血管与临床症状相一致。12例DWI正常,MRA仅轻度狭窄或正常。3例DWI有高信号,T2WI无相应病灶为超早期脑梗死,其中MRA1例动脉硬化样改变,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病灶与体征相符。15例DWI有高信号、T2WI有相应病灶,2例为早期脑梗死、1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其中MRA8例颅内大血管轻到中度狭窄,2例严重狭窄。MRI显示20例(62.5%)存在多发陈旧腔隙性梗死灶。对于TIA患者发作时MRA相应病变进行χ2四格表精确检验,DWI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MRA大血管病变是TIA预后形成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TIA患者行MRI、DWI、MRA检查,能及时发现超早期脑梗死,还能对新发腔隙性脑梗死准确定位,科学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治疗。MRA可提供1.2级大血管的供血状态,指导后续的2级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D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A(磁共振血管成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DWI和MRA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6例患者在DWI病灶均显示为高信号。MRA显示:142例患者发现颅内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狭窄的动脉分布为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前动脉、三级分支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48例腔隙性脑梗死发现血管狭窄或闭塞,且有16例发展成进展性脑梗死,34例腔隙性脑梗死在MRA上未见明显血管狭窄和闭塞,仅1例发生进展性脑梗死。结论急性脑梗死DWI检出阳性率100%,MRA检查最常受累的是大脑中动脉。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所处解剖区的供血大动脉易发生狭窄,且容易出现进展性卒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成年人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成年人烟雾病患者进行DSA和MRI、MRA检查.结果 DSA检查显示20例患者均有颈内动脉系统末端狭窄或闭塞及脑基底部烟雾状血管网形成.MRI显示11例为缺血性病变,9例为颅内出血性病变.MRA显示20例患者均有脑动脉狭窄或闭塞,16例(80%)见丘脑-基底节区有烟雾状的异常血管网,异常血管网检出率与DSA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RA可以显示成年烟雾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及脑内异常血管网,且无创伤性,对成年人烟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超早期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一弥散成像(DWI)不匹配对预测缺血半暗带的价值。方法选择在发病6h内完成MRA、DWI及灌注成像(PWI)检查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MRA—DWI桓Ⅱ体女不匹配定义为MRA示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DWI的梗死体积〈25ml;MRA—DWI梗Ⅱ部&不匹配定义为M1段闭塞,DWI的梗死部位评分(以Alberta梗死早期CT评分评价)≥7。结果共入选78例患者,MRA—DWI梗死体积不匹配预测:PWI—DWI不匹配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仅为46%。MRA—DWI梗Ⅱ部&不匹配预测:PWI—DWI不匹配的特异度为100%,灵敏度为42.9%。结论AIS超早期MRA.DWI不匹配预测缺血半暗带有很高的特异度,可作为筛选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0T MRI多序列成像并MRA在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飞利浦Achieva3.0TX-series磁共振扫描仪对23例AVM患者行MRI多序列平扫及MRA成像,并对1例患者行增强MRA成像。结果 23例患者中,9例AVM病灶位于左侧大脑半球,另11个AVM病灶位于右侧大脑半球;左右小脑半球各1例,1例位于大脑大静脉池。MRI多序列上,AVM表现为乱线团样异常血管流空信号,供血动脉及粗大引流静脉显示清楚,病灶内陈旧出血及胶质增生伴随小血管呈混杂信号改变。MRA及CE-MRA脑内血管尤其是畸形的异常血管团及供血和引流血管显示完美。结论 3.0T磁共振其多序列MRI并结合MRA成像,可较完美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解剖关系,同时由于其简便快速,显示脑血管病变客观,对临床确诊和治疗AVM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超早期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结局及预测结局的因素。方法选择超早期(发病6 h内)完成急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且MRA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1例,收集其临床及影像学数据,在MRI检查前完成NIHSS评分,随访发病后24 h的NIHSS评分及3个月时mRS评分。结果31例患者中28例MRI弥散加权成像(DWI)提示梗死灶,治疗后24 h时NIHSS显著改善者17例,3个月随访mRS0-2分者28例,未发现预测结局的因素。结论超早期MRA无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大部分DWI可见责任梗死灶,即使未溶栓,大多数患者临床结局也较好。  相似文献   

8.
颈部血管彩超、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5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VBI的50例患者(经头颅MRI、颈椎MRI排除颅内新发的脑梗死病灶及椎动脉受骨源性机械压迫的因素),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其中30例行椎动脉MRA检查。结果:(1)50例颈部彩超检查中,31例(62%)异常,分别显示椎动脉扭曲、变细、闭塞,动脉硬化或斑块形成。(2)30例MRA检查中,15例(50%0异常,分别显示不同程度的椎动脉变细、扭曲、局限性狭窄或闭塞。结论:颈部彩超对于显示椎动脉壁硬化、动脉血管内附壁血栓与椎动脉内径有独特优势,MRA可显示椎动脉的狭窄,在椎动脉整体形态的显示上占优势,可为VBI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烟雾病的MRI和MR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动脉成像(MRA)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全部行MRI和MRA(3D-TOF法)检查,其中10例进行了DSA检查。结果MRI上脑实质内均出现异常信号,其中脑梗死8例,脑出血7例,脑萎缩3例,脑软化4例,8例患者在基底节区有血管流空现象。MRA均良好显示病变血管狭窄或闭塞,呈多支受累,与DSA所见相似。结论MRI结合MRA是诊断烟雾病的无创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影像学检查对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像学检查对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以TIA后90 d内是否发生脑梗死作为短期预后指标,分析76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检查结果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结果 本组DWI异常33例(43.4%),MRA显示颅内动脉病变31例(40.8%),DWI及MRA 均异常19例(25%);90 d内12例(15.8%)发生脑梗死,脑梗死发生率在DWI异常者中(10例,30.3%)显著高于DWI正常者(2例,4.7%)(P<0.05);MRA异常者(9例,29%)显著高于MRA正常者(3例,6.7%)(P<0.05).DWI及MRA 均异常者(8例,42.1%)极显著高于影像学检查正常者(1例,3.2%)(P<0.01).结论 DWI和MRA检查有助于判断TIA患者短期预后,发现高危患者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常规MR技术作对比。评价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52例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的患者行DWI,快速自旋回波T2WI,FLAIR及3DTOF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对所有病例的病变部位均按神经解剖进行准确定位并与患者的症状,体征相联系。结果 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在DWI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在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低于对侧相应的区域。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病灶的ADC值显著下降,rADC值也明显下降。平均下降约59.12%。而在慢性期ADC值明显升高,甚至较正常组织还高,平均升高达20.3%。结论 DWI对6h症状起病的急性卒中的诊断明显高于传统MRI,DWI可以在超急期发现缺血病灶,早于常规T2WI及FLAR序列图像。DWI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及评价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和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方法 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10例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5例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接受FLAIR和DWI检查,评价病变的显示范围、边界、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度、检出病灶的数目及病灶的大小。结果 FLAIR和DWI对病变的显示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对比均优于常规T2W,除小脑梗死外,发病时间<24h的,以DWI对病变显示更佳;>24h的,FALIR及DWI显示病灶大小无明显差异。结论 FLAIR和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均优于常规T2W序列,发病时间<24h的,以DWI显示病灶最好,对靠近颅底的急性病变,FLAIR要优于DWI。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和MRI-DWI在心源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89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的首次和治疗中复查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首次影像学检查表现:单发47例,多发42例。C T检查57例,超急性期2例,急性期21例,亚急性期34例;M RI-DWI检查32例,超急性期15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7例。多呈片状、斑片状分布于皮质或(和)皮质下区,CT呈低密度灶,T2 WI呈高信号,DWI呈异常高信号,范围较 T2 WI大。大梗死灶(面积>3 cm2)55个,小梗死灶(1.5~3.0 cm2)42个,腔隙性梗死灶(<1.5 cm2)63个。(2)栓塞的血管分布:颈内动脉系统受累73例,其中大脑前动脉18例,大脑中动脉55例;椎基底动脉系受累11例,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同时受累5例。(3)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像表现:72例治疗中复查检出出血性脑梗死34例,1~3 d检出5例,3~7 d 9例,7~14 d 17例,14 d以上3例;影像表现为在片状梗死区内斑点、片状,血肿样出血灶或多处皮质区梗死灶内出血征象,斑点片状28例,血肿样6例,中心型10例,边缘型19例,混合型5例。结论 C T和M RI能够为心源性脑梗死的诊断、随访复查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直接可靠的影像学依据,DWI比CT与常规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治疗决策的确立中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磁敏感加权像(SWI)、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颈椎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0-01—2015-12我院行颈椎手术、临床确诊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37例和急性脑出血14例,采用GE 1.5T磁共振,全部行常规横断位T1WI、T2WI、FLAIR、SWI(磁敏感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所得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7例颈椎术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常规MRI序列2例未检出;DWI序列全部检出,其信号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影;SWI表现为等信号,出血继发性转化时,其信号成斑片样低信号影。14例颈椎术后急性脑出血期患者,常规序列、DWI序列1例未检出;SWI全部检出。DWI序列表现为血肿中心呈低信号影,周围环绕稍高信号的水肿区;SWI序列表现为血肿中心区均匀片样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水肿区。结论 DWI、SWI较常规颅脑MRI序列可及早、准确的检出早期颈椎手术后并发的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并根据其影像表现不同,行快速诊断及鉴别,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亚急性期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SWI检查,根据图像分析结果比较不同扫描序列所显示的梗死灶内出血灶数目及其阳性检出率;测量SWI序列出血最大层面出血灶面积和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并行相关分析;观察SWI序列对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显示程度,以及梗死灶以外区域微出血灶的诊断敏感性。结果20例患者SWI序列均显示梗死灶内出血,两名医师共诊断43个出血灶,其中SWI序列显示42个、T1WI序列25个、DWI序列15个、T2WI序列12个;SWI序列阳性检出率与T1WI、T2WI、DWI序列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516,P=0.000)。T2WI序列梗死灶最大层面的梗死灶面积为(18.08±12.47)cm^2,SWI为(5.02±6.27)cm^2,梗死灶面积与出血灶范围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62,P=0.010)。其中,13例患者SWI序列检出梗死灶以外区域的微出血灶;12例显示梗死灶内小静脉血管分支减少和(或)变细,6例血管增多、增粗和(或)扭曲。结论SWI序列对出血性脑梗死病灶内出血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和DWI序列,并能显示梗死灶内静脉血管的变化及梗死灶以外区域的微出血灶,可作为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MRI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4例、6-24h14例、1-7d8例)进行常规MRI(T,flair,T2WI,T2flair)检查以及DWI检查,并由计算机算出表观扩散系数(ADC)图.结果:发病<6h的4例患者常规MRI未见异常;DWI均出现高信号;ADC均为低信号.发病6h-7d的22例患者MRI T2 WI均为高/稍高信号,T1 flair均为低/稍低信号;DWI均为高信号;ADC均为低信号.结论:DWI能在超早期显示急性脑梗死的病灶,对急性脑梗死有着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我院2003~2004年间急性、亚急性脑梗塞病16例患者的MRI弥散加权成像(DW1)的表现,与 T2WI及T2WI FLAIR序列进行比较,并对感兴趣区进行ADC(表观弥散系数)值测量,推测梗塞灶的面积。方法:急性、亚急性脑梗塞病例16例,其中4例为4小时内检查发现,行急诊溶栓;8例为24小时内检查;2例为3天后一周内检查发现。临床表现12例为脑卒中症状,另外,1例为术后甲状腺危象患者抢救成功后检杳发现脑梗塞病灶,2例颈椎病症状、1例病人以急性心梗入院,入院后检查有亚急性脑梗塞灶。结果:诊断急性、亚急性梗塞病灶24个,基底节区5个,放射冠区4 个,半卵圆中心区2个,小脑半球3个,脑干4个,同时或分别累及颞顶枕叶共6例。其中5名患者为多次发生梗塞,通过 DWI确定责任病灶7个。在放射冠区、小脑、及枕叶病灶明显,基底节区部分病灶显示欠佳,可能与病灶面积较小有关。 T2WI发现病灶5个,T2WI Flair发现病灶6个。TIWI显示病灶数为0个,结论:DWI对诊断急性脑梗塞以及鉴别新旧脑梗塞、确定责任病灶上有较高价值;ADC值的测量对诊断及推断缺血区面积有参考意义;而不同b值(弥散梯度因子)对诊断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以双耳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患者,探讨其病灶分布特点及血管形态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例以双耳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患者行头MR(包括T1WI、T2WI、DWI、MRA)、TCD、BAEP检查。结果 3例患者均为后循环多灶性梗死,最常累及的部位是小脑、脑桥,均有双侧椎动脉或基底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双侧内听动脉均受累。结论以双耳听力下降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均符合多灶性后循环缺血的特点,血管形态异常是其重要病理基础和致病因素,预后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MRI、MRA对急性CO中毒的诊断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临床确诊的急性CO中毒患者的头颅MRI、MRA资料。结果MRI异常表现为双侧苍白球、双侧侧脑室周围、脑干、脑叶为主的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18.33%急性CO中毒患者伴发脑梗死,DWI为高信号,ADC为低信号。结论急性CO中毒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检查,头颅MRI、MRA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