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复配合针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康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急性期患者87例,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组44例、常规药物对照组43例,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分别评定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Barthal指数、Fugl-Meyer评分(FMA)。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Barthal指数、FMA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家良 《中国康复》2007,22(5):321-322
目的:观察针刺分期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220例,均有一侧肢体偏瘫,随机分为A、B2组各110例,均按急性脑血管病的常规处理,并配合康复训练。A组在此基础上依据患者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给予分期针刺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ADL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痉挛程度评定,A组均优于B组(P<0.05或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同时增加分期针刺疗法,可以明显缩短急性脑卒中患者联休克期,减轻痉挛,减少误用综合征,对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分别选取患侧前臂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干分布区域的3个点配合常规穴位针刺;训练组综合应用运动及作业疗法;综合组则采用2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Lindmark手功能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针刺组及训练组比较,综合组手功能评分上升更显著(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干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电刺激组及综合组各40例。3组均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电刺激组加用电刺激治疗,综合组联合以上两种方法治疗。采用洼田饮水实验、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进行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及2周后,3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且各时间点综合组评分更低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P〈0.01),针刺组与电刺激组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及2周后,3组吞咽困难亚量表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上升趋势(P〈0.01),且各时间点综合组评分更高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P〈0.01),针刺组与电刺激组评分各时间点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3组临床疗效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针刺组及电刺激组(P〈0.01),针刺组与电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结合低频电刺激法明显提高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成3组,训练组33例,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并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中药组31例,应用中药水蛭干粉及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综合组34例,在训练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组疗法。对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d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AD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0.01)。结论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韶关市粤北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98例随机分成3组,训练组33例,采用运动再学习疗法并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中药组31例,应用中药水蛭干粉及血栓通活血化瘀治疗;综合组34例,在训练组基础上结合中药组疗法。对每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3d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的评定。结果3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有显著性差异(P&;lt;0.01),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均明显改善(P&;lt;0.05),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AD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lt;0.05~0.01)。结论强调半蹲位平衡及控制的早期康复训练,结合中药活血化瘀综合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董氏奇穴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上肢肌张力的改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5例,分别接受抗痉挛药配合康复训练、董氏奇穴针刺、董氏奇穴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CSS总分、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CSS总分改善程度C组优于B组和A组(P0.05)。结论董氏奇穴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中年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中年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同时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6周。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效果,自编调查表统计患者对疾病恢复的信心、对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及肌力恢复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干预6周末观察组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对康复训练的主动性有效率及对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肌力恢复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年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联合综合心理干预具有增效作用,有利于患者尽快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主动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均按常规治疗,并及时进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4周为1个疗程。比较各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减轻(P<0.05),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分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 12 0例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组、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 ,每组 60例。治疗前后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与MB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式Fn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修订的巴氏指数评分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 ,治疗组基本治愈和显著进步的占 75 % ,对照组 41 7% ,2组间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对照组出现肩手综合征 4例 ,治疗组无。治疗组行走时伴偏瘫步态者少于对照组。结论针灸与康复训练结合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合适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脑卒中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二穴。并以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临床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2穴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进而缩短患者的恢复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比较康复训练、针刺治疗以及康复结合针刺疗法这三种不同康复方案的疗效,为脑卒中后康复探索一个较为合适的方案。 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205例分为康复结合针刺治疗组(综合组)72例、针刺治疗组(针刺组)69例和康复训练组(康复组)64例。3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内科治疗,康复组增加康复训练,针刺组增加针刺治疗, 综合组增加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以及治疗结束4周后(随访时)在单盲状态下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量表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并采用成本-效果分析及增量分析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NDS和F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和随访时,3组患者的NDS和FC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的NDS评分改善程度较康复组和针刺组均有显著进步(P<0.05);随访时,综合组患者的FCA评分改善程度与针刺组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所用各项费用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患者NDS评分每降低1分,综合组所需总费用为1933.9元,针刺组为2902.6元,康复组为2668.6元,综合组与针刺组和康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FCA评分每增加1分,所需各项费用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康复训练与针刺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案较单独使用康复训练或针刺治疗更经济更有效。  相似文献   

13.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李华高 《中国康复》2004,19(5):288-289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分别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综合组)与单纯头针治疗(单纯组),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的FMA及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综合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头针治疗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欣  李金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0):2315-2316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早期药物及心理干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秦皇岛市脑血管病医院2007-06/2009-06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卒中后抑郁患者59例,随机分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实验组早期给予抗抑郁药及心理干预治疗,1个月后用HAMD-17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后抑郁的早期抗抑郁药及心理干预治疗,可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与计算机辅助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脑卒中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常规组各15例,综合组采用电针加计算机辅助语言康复训练,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配合语言训练,治疗前后按“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定语言功能。结果:治疗20d后,2组语言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综合组优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电针与计算机辅助语言康复训练不失为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一种良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训练对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在出院时随机分成家庭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n=35),出院后家庭康复训练组给予规范康复训练,对照组自行功能训练。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1,2,3个月对2组进行评定,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神经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法评定ADL能力。结果经过3个月家庭康复训练,2组的Barthel指数和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家庭康复训练组患者的ADL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出院后家庭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DL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赛乐特(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7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加用赛乐特)和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8周后观察抑郁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HAMD评分及S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赛乐特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轻到中度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80例轻到中度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均接受神经内科的系统治疗、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前和卒中后3月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评估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硬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评分无差别(p〉0.05),卒中后3月研究组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作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8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各44例。单纯组分为1、2、3小组分别选用药物、针刺及康复训练;综合组则3种方法联合治疗。结果:经过20d治疗,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的治疗方法。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采用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150例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针刺康复组各50例,分别采用针刺治疗、康复训练治疗、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梗死灶体积、中风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指标改善情况。结果:针刺康复组总有效率98%,高于针刺组84%及康复组82%;在缩小梗死灶体积、降低中风评分和神经缺损程度积分方面,针刺康复组显著优于针刺组、康复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显著,可作为脑梗死偏瘫较佳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