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H_(50)的定义是以最适浓度的溶血素使5×10~8SRBC致敏,在7.5ml容积中,37℃下发生50%溶血所需补体的量定为一个CH_(50)单位.CH_(50)测定法是一种有关补体的功能试验,能精确、敏感的测出实际上真能  相似文献   

2.
对于总补体活性的测定,目前一般仍沿用比较简便的50%溶血法,并以补体价CH_(50)来表示。我组在1974年冬采用CH_(50)方法测定250例健康人(献血员)血液中总补体含量,经过统计学方法处理,正常值为202单位/毫升,标准差37.58。并用同样方法在1975年春至1976年夏,对634例自身免疫病及其他免疫病、肝病、肾  相似文献   

3.
补体不仅有自身稳定的保护作用,还可引起免疫性病理损伤。其测定方法有总补体活性溶血试验(CH_(50))和补体成分(C_3、C_4、C_(19)等)测定两种。本文就目前补体检测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1 流行性出血热(EHF) 谭永兰等系统地观察EHF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发现总补体及C_3的降低和回升与病程、病情密切相关。CH_(50)、C_3持续显著低下者均处病程极期,若长期不能回升,则预后不良。故可作为观察病情、预测病程的指标。倪传源等测定73例EHF患者补体介导的溶解免疫复合物能力(CRA),CH_(50)、APCH_(50)、C_3、C_4、CIC,结果轻症组和重症组CRA在  相似文献   

4.
对109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血清C_4、C_3及经典途径总补体50%溶血活性等的检测,发现:(1)各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C_4水平均较正常人降低,提示乙型肝炎有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其激活程度,慢性活动性肝炎大于急性肝炎和慢性迁延性肝炎;(2)反映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程度,C_4较CH_(50)为优;(3)研究肝炎的补体激活情况,C_4亦较C_3为优。  相似文献   

5.
我们观察了1982年3月至1983年2月住院的61例临床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清补体的改变,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6例,按“实用内科学”分型:轻型2例,中型43例,重型12例,危重型4例。共作血清CH_(50)、C_4溶血活性及C_3测定74例次,并对同期住院的急性肾炎4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及肝硬化14例,局部或全身炎症和感染患者16例作血清补体测定。另检测供血员20人的血清补体作为对照。以上合计作血清补体检测166例次。  相似文献   

6.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我们于1985年5月对该病患者进行了15项免疫指标的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对象选择: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均排除躯体器质性疾病。其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16~53岁(平均29.3岁)。对照组140例,系献血员和健康体检人员,其中男74例,女66例,年龄20~50岁(平均29.7岁)。二、项目与方法:1.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用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检测。标准品由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免疫科提供。2.补体系统:传统途径(CP)溶血活性(CH_(50))测定用试管法。旁路途径(AP)溶血活性(AP-H_(50))用未致敏家兔红细胞法。C_3、C_4及B因子用单  相似文献   

7.
小鼠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测定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针对现有补体溶血活性测定方法不适宜测定小鼠血清补体的缺点,构建一种血清用量少、灵敏度高的小鼠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测定的新方法。方法选用具有代表性的3个小鼠品系KM、BALB/c和C57BL/6小鼠的血清补体作为测定材料,以兔红细胞为溶血靶细胞,利用眼镜蛇毒因子(CVF)特异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的特点,构建和优化小鼠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测定的方法,并采用该方法测定两种抗补体蛋白对小鼠体内血清补体活性的影响。结果以CVF作为激活剂成功构建了测定小鼠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的微量新方法。3个品系小鼠的血清在5~20μl的范围内即可分别达到合适的溶血度。该方法明显减少了血清用量,并能有效提高溶血度。结论基于CVF特异激活补体替代途径的特点而构建的小鼠血清补体替代途径溶血活性测定新方法,血清用量少、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适用于测定小鼠血清补体的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8.
刘蜀安  蔡臻林  杨刚 《贵州医药》2005,29(12):1121-1122
补体系统是人和某些动物种属在长期的种系进化过程中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之一,同时也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效应。补体系统及其单个成分的活性与含量,在参与机体的各种生理、病理状态中发挥重要的生物学效应。检测补体的单个成分及补体的活性测定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评价,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等均有重要作用。补体活性及含量测定一般采用血清标本,可否用血浆标本进行测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用30例志愿者不同抗凝方法抗凝的血液标本,检测其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旁路途径溶血活性(AP—H50)、C4活性与含量、B因子(BF)活性与含量、C3含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叶下珠的抗补体活性及活性成分。方法以活性筛选跟踪为向导,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方法对叶下珠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3)C-NMR波谱法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测定其抑制补体的活性及可能的机制。结果筛选出叶下珠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为抗补体活性部位,从中分离得到2个抗补体活性成分,经鉴定为柯里拉京和鞣花酸。乙酸乙酯部位和2个化合物均明显抑制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其IC50分别为53.77、176.54、102.23 mg·L~(-1),但对补体旁路途径溶血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乙酸乙酯部位和2个化合物干扰了补体经典途径成分C1、C2、C4形成C3转化酶。结论叶下珠的多酚组分是其主要的抗补体活性成分,其机制与这些组分影响经典途径C3转化酶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遗传性肾炎即Alports综合征或先天性遗传性血尿,特征为家族性肾病、神经性耳聋、先天性眼异常(包括白内障、球形或锥形晶体、眼球震颤和高度近视)。女病人的肾病变一般较轻,男病人病情多严重,常于40岁前死于尿毒症。此外,抗链球菌溶血素O,血清补体CH_(50),C_3活力测定均正常。本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云南孟加拉眼镜蛇毒高活性抗补体因子的体外溶血活性。方法 采用由豚鼠血清、豚鼠红细胞和该抗补体因子组成的体外溶血体系 ,对其溶血活性、溶血活性稳定性以及多种二价金属离子、EDTA对其溶血活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 该抗补体因子溶血活性的比活力为 1 391KU·g- 1 ,其溶血活性对温度、酸碱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1、2、5mmol·L- 1 的Ca2 + 、Mg2 + 、Mn2 + 能促进抗补体因子的溶血活性 ,1、2mmol·L- 1 的Zn2 + 、Co2 + 能促进抗补体因子的溶血活性 ,而 5mmol·L- 1 的Zn2 + 、Co2 + 则抑制抗补体因子的溶血活性 ,Cu2 + 在 1、2、5mmol·L- 1 时则强烈抑制抗补体因子的溶血活性 ,EDTA能强烈抑制抗补体因子的溶血活性。结论 云南孟加拉眼镜蛇毒高活性抗补体因子具有一定的溶血活性 ,并且具有较好的温度耐受性及酸碱稳定性。多种二价金属离子及EDTA能促进或抑制这种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12.
李强  佟丽  谢扬 《中国药房》2012,(15):1348-1350
目的:研究过山枫多糖的体外抗补体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分离过山枫多糖;通过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含量;红外光谱确定其多糖结构;将过山枫多糖分别与补体溶血试验中的各要素混合,作用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其他组分,观测体系的溶血情况,探讨其对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作用。结果:分离获得桔红色过山枫多糖,其多糖含量为58.3%。红外光谱显示过山枫多糖主要由α-吡喃糖构成,含有α-D-Glcp。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过山枫多糖与补体预先混合能降低体系的溶血,其半数溶血浓度(CH50)为302μg.mL-1,低于肝素的CH50值699μg.mL-1。结论:过山枫多糖具有抗补体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补体干预方式对脂多糖(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进一步认识补体在LPS致ALI中的作用,并探讨补体不同成分在ALI中的作用。方法造模前将抗补体蛋白眼镜蛇毒因子(CVF)和Atrase A分别给予对应组别的大鼠,抑制补体。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LPS(5 mg.kg-1),造成ALI模型。在给予LPS后1、6、12 h采集标本,分别测定血清补体溶血活性、肺含水量、肺组织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细胞数、蛋白含量以及TNF-α和P-selectin的含量,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检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两种抗补体蛋白对LPS致大鼠ALI的保护作用。结果在LPS致ALI的早期伴随有明显的血清补体活性下降。模型组的血清补体活性在给予LPS后的1 h内下降了47%。采用Atrase A抑制了50%补体活性的实验组其MPO、TNF-α、P-selectin水平未上调。完全去除补体活性的CVF组其MPO活力在1 h时与正常对照组相当,在6、12 h时则上升至与模型组相当,而TNF-α和P-selectin水平则介于模型组和正常组之间。病理切片检查表明两种抗补体蛋白均能有效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其中Atrase A明显优于CVF。结论补体明确参与了LPS致ALI的病理过程。采用抗补体干预能减轻ALI炎症和相关病理损伤,但两种抗补体蛋白的保护作用有明显区别。采用CVF完全去除补体C3、C5-C9仅在ALI早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而仅部分抑制了补体活性的Atrase A则明显优于CVF,提示Atrase A作用的补体成分可能在ALI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习惯性流产患者血清抑制补体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习惯性流产患者血清抑制补体活性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将经典补体溶血实验进行改进 ,在原有反应体系中加入习惯性流产患者血清 ,测定并计算血清抑制补体活性的百分抑制率 (Inhibition% ) ,以反映该血清抑制补体科学研究性的程度。结果 有习惯性流产史的非妊娠妇女血清抗补体百分抑制率Inhibition % [(9.7± 2 .9) % ]低于正常对照经产非妊娠妇女 [(13± 3 ) % ] ,两者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结论 习惯性流产患者抗补体作用较弱 ,可能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免疫学病因之一 ,并提出可否采用脐血输注治疗习惯性流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育龄妇女、正常妊娠妇女及习惯性流产患者血清中抗补体活性的水平 ,借以分析血清抗补体活性与妊娠的相关性。方法 以经典的补体溶血实验方法为基础 ,在原有反应系统中加入不同人群的血清 ,依据溶血率的变化来判断人血清抗补体活性的水平是否与妊娠有关。以补体被抑制的百分率表示抗补体活性。结果  1 2 0份血清标本中 ,全部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 ,其中正常孕妇血清抗补体百分抑制率均值为(62± 8) %明显高于正常育龄妇女的 [(44± 1 0 ) % ,P <0 0 1 ] ;妊早期孕妇血清抗补体百分抑制率为 (75± 9) % ,明显高于妊中期 [(61± 7) % ,P <0 0 5]和妊晚期 [(54± 5) % ,P <0 0 1 ] ;习惯性流产组的血清抗补体百分抑制率为(2 1± 4) % ,明显低于对照组 (44± 1 0 ) %。结论 妊娠期妇女血清具有较强的抗补体活性可以保护胎儿免受补体被相关因子激活后引起的对胎儿细胞的损害 ,从而保证胎儿正常发育 ;习惯性流产的发生可能与患者血清中的抗补体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与验证六味地黄方活性组分的抗补体作用,并研究其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 人恶性黑素瘤细胞A375用DMEM/F12高糖培养基培养,分为细胞对照、六味地黄苷糖LW-AFC、寡糖组分CA-30、多糖组分LWB-B和糖苷组分LWD-b组(终浓度均为100 mg·L-1),培养6 h后用L1000技术采集细胞转录组数据,采用Cosine相似度算法和特征方向法对各组转录组数据进行相似性比对和差异表达分析,采用基因富集分析算法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测定补体通路基因C3和C5 m RNA表达。采用基于补体经典途径的溶血活性实验测定相对溶血率,观察LWAFC,CA-30,LWB-B和LWD-b(终浓度均为1,10和100 mg·L-1)及LWD-b中各主要成分莫诺苷、芍药苷、獐牙菜苷、马钱苷、马钱苷酸和丹皮酚原苷(终浓度均为1和100μmol·L-1)的抗补体活性。采用补体成分(C1q,C2,C3,C4,C5和C9)缺失血清法测定LWD-b的补体作用靶点。结果 转录组数...  相似文献   

17.
发形霞水母毒素溶血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形霞水母毒素(Cyanea capillata full venom,CFV)的体外溶血活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超声破碎法分离得到CFV,测定其半数溶血分数(HU50),探讨温度、pH、放置时间对溶血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不同动物红细胞对溶血活性的敏感性.结果 CFV溶血活性的HU50为5.82 μg·mL-1;溶血活性对温度和pH变化耐受性差,在40℃和pH 8.0时有最大溶血活性;25℃和37℃放置12 h CFV溶血活性迅速下降至18.6%和17.4%;对不同动物红细胞敏感性差异较大,其中以家犬红细胞最为敏感.结论 CFV有显著的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18.
补体系统作为重要的免疫组分之一 ,对机体的防御机能、免疫功能的调节以及免疫病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正常机体内具有严密的调控机制 ,维持补体系统的自稳状态 ,抗补体活性便是其中的一种。血清抗补体活性的高低通常用血清对补体所介导的溶血实验的抑制程度来表示 ,由于通常所采用的 CH1 0 0 的方法测定补体活性时 [1 ] ,不能精确反应补体活性的微细变化 ,而 CH50 的操作过程又过于复杂 ,国外学者已进行的一些研究 ,由于试验方法的不灵敏或不统一造成研究结果的不一致 [2 ,3] ,从而掩盖了可能存在的临床意义。因而如何建立一种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硫代甲酸盐有机锡类成盐化合物溴化1-甲基-1-苄基-4-(((三苯基锡基)硫)硫代甲酰基)哌嗪-1-铵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抗菌活性。方法急性毒性试验检测LD50,溶血素测定法测定体液免疫功能,纸片扩散法、倍比稀释法检测其抗菌活性。结果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测得LD50为93.7 mg/kg,可信限为(100.98±8.66)mg/kg,可信限率为8.58%,小于10%,表明实验方法准确度高,数据可靠性高;溶血素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中、高3个剂量组的半数溶血值(half value of hemolysin,HC50)显著较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及3个剂量组均较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此药有提高体液免疫的效果;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此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伤寒杆菌均显示抑菌作用,其中对伤寒杆菌抑制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为0.31 mg/m L。结论溴化1-甲基-1-苄基-4-(((三苯基锡基)硫)硫代甲酰基)哌嗪-1-铵为中度毒性药物,有体液免疫调节作用,且随剂量增加作用降低,对所测菌株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烙铁头蛇毒中筛选分离抗补体活性蛋白,并对其部分生物学活性开展研究,以了解其在蛇伤中的病理生理作用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蛋白层析技术分离纯化抗补体活性蛋白,测定其分子量、等电点、抗补体作用、多种蛋白水解酶活性、水肿活性及出血活性。结果从烙铁头蛇毒中分离纯化出一个抗补体活性蛋白TMAC-1,表观分子量约为25ku,等电点为9.0。TMAC-1能够抑制补体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的溶血,预孵条件下,其IC50分别为62、29mg·L-1;不预孵条件下,其IC50为263、246mg·L-1。TMAC-1能够裂解C3、C5,但裂解产物不能诱导内皮细胞P-selectin的表达。TMAC-1能依次降解纤维蛋白原的Aα、Bβ、γ链,该活性能被EDTA、1,10-phenanthroline、EGTA完全抑制,不受PMSF、SBTI的抑制。TMAC-1具有水肿活性和微弱的偶氮酪蛋白水解活性,没有精氨酸酯酶水解活性和皮下出血活性。结论 TMAC-1是一个非出血性的金属蛋白酶,它可通过酶切补体特定成分抑制补体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