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金明秀教授认为,活动期骨关节炎以实证为多,病因病机为毒邪侵袭或损伤经络,致经脉痹阻而导致骨痹.本病多以毒邪为患,治以解毒排毒之法,方用四妙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临床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全面总结中医学有关“毒邪”的证治理论.方法:收集相关“毒邪”理论及“毒邪”致病的文献资料,归纳“毒邪”历史源流,探讨“毒邪”致病的证治规律.结果:“毒邪”可归为“邪盛为毒”与“邪蕴为毒”二说,长于“外毒”而短于“内毒”.从“毒邪”辨治来看,对于诸多顽疾的认识与治疗亦有所创新.结论:近代医家对“毒邪”颇有创新,主张“邪盛为毒”,倡导“毒分内外”,其中“内毒”为患,既为病变之所生,亦为病变之始因,但其毒理未详,尤当深究.  相似文献   

3.
论毒邪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4.
脑为清窍,不容毒侵,侵之染之,有损元神,元神失控,发为癫痫.毒邪致痫,有内外毒之分:"外毒"包括物理与化学因素毒物、寄生虫毒、药物聚毒、湿热疫毒;"内毒"包括痰瘀内阻、血败脑腐、气机不利酿为毒,风火逆乱、灼伤脉络、升降失宜酿为毒;此外,禀赋不足、脾运不健、湿浊内聚酿为毒,胎产不当、胞元受损、形败难救酿为毒.临床治之多以解毒治痫之法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论毒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邪是一类重要的致病因素,既可由外侵入,又可由内而生。具有凶猛暴烈、急骤善变、易攻脏腑、性多火热等致病特点。按传统的“三因”理论进行概括,有一定的局限性,从病因学角度对毒邪进行系统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病因理论、预防和治疗毒邪所致病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毒邪为中医病因学说之一。近年来 ,由于临床实践的发展和现代病理机制研究的深入 ,使得对传统毒邪的认识得以深化和拓展 ,并逐渐成为现代病因学与治疗学研究中新的视点与热点。现将近年来毒邪研究相关文献概述如下。1 毒邪的概念毒的本意是指毒草 ,《说文解字》释 :“毒 ,厚也 ,害人之草。”在古代医药典籍中 ,毒具有多重含义 ,或言病邪 ,或言病证 ,或言药物 ,或言治疗等。就病因学而言 ,毒是指病邪。传统毒邪是指六淫之甚及六淫之外的一些特殊致病物质 ,如“风气相搏 ,变成热毒”及疫疠之毒、蛇毒等。随着现代医家对毒邪认识的深化 ,毒邪…  相似文献   

7.
胡嘉格  曹宇博  张哲 《中医学报》2020,35(8):1685-1690
应用解毒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目前临床还是以益气活血为基本治疗,运用解毒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数据样本较少,中医证候类型地域集中较为明显,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其次,解毒药物不只有解毒功效,目前关于解毒药的应用仅局限于常规的几味中药,对于多数解毒中药还缺乏相关作用机制的实验探讨,今后的研究应结合临床和实验研究同步进行;最后由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急危重症,还需要广大临床医生更全面更深入地探求运用解毒方药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防治疗措施,力求为患者提供最准确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毒邪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毒邪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及治病特点。SIRS的中医病机至今不明确,通过对文献及其临床表现特点的分析认为与毒邪致病的特征相似,成为SIRS从毒邪论治的理论及临床依据;SIRS毒邪的形成具有邪实和正虚两方面,不可偏废;另外,SIRS毒邪的致病还具有损伤脏腑,肺和肠胃最易受损和易损血脉经络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9.
"先安未受邪之地"思想在顽痹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安未受邪之地"思想在顽痹临床论治同样具有深远意义.顾护常人之脾胃,并于患者肝肾、脾胃脏腑亏损相关症状出现早期,予辛温苦燥之品祛风、散寒、除湿调补脾胃,益肝肾有早晚之别,早期重"补阳",稳定期及后期则以"滋阴"为主.治疗中利湿活血防痰瘀互结,减缓关节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外感热病是人体感受时行病毒或疫毒之邪而产生的一类临床上极为常见的疾病。属祖国医学温病学的范畴,然而其致病原因历代医家的认识和说法却不尽一致,早在《皇帝内经》中就有从毒邪进行辨证论治的记录。毒邪的含义在中医学中非常广泛,而将毒邪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尤其至清代温病学,关于毒邪致病已较为系统的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1.
论中医毒邪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王永炎院士为首的老一辈专家将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作用的清开灵注射液应用于缺血性中风病急危重症的救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现代研究发现,脑缺血发生后出现的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毒性氧自由基、酸中毒、花生四烯酸等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神经细胞的凋亡,而清开灵注射液在不同环节、不同程度上阻抑了上述具有“毒”性效应的级联反应因子,这就促使我们对中风病病因病理深入思考。1997年王永炎在“关于提高脑血管疾病疗效难点的思考”一文[1]中,明确提出了毒邪的概念:“毒,何谓也,我们认为主要是…  相似文献   

12.
“毒邪”致病极为广泛、多样,与传统的“六淫”“七情”等病因相互协同在发病中起着关健的作用。正确认识这一点,对于丰富中医病因理论和一些疑难病中医治疗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毒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邪作为一种致病因素具有强烈的致病性及治病特点。SIRS的中医病机至今不明确,通过对文献及其临床表现特点的分析认为与毒邪致病的特征相似,成为SIRS从毒邪论治的理论及临床依据;SIRS毒邪的形成具有邪实和正虚两方面,不可偏废;另外,SIRS毒邪的致病还具有损伤脏腑,肺和肠胃最易受损和易损血脉经络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从六淫邪气论毒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邪气发病",《医学源流论》说:"凡人之所苦,谓之病;所以致此病者,谓之因."说明引发疾病的致病因素便是"邪气",简称"邪".  相似文献   

15.
毒邪可伏蕴为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毒邪、伏邪的特点出发,结合痫病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认为痫病属于"伏气"杂病,其伏邪为毒,风、痰、火、瘀凝成毒,五脏失调化生毒,毒邪内伏脑络,深潜伏藏,蕴聚胶结,引发痫病,并是痫病间歇发作、缠绵难愈的病理基础,进而提出"疗痫祛毒调与化"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祖国医学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随着对于"毒邪致癌"机理认识的深入,解毒类中药在恶性肿瘤治疗方剂中的配伍应用日益广泛。根据初步统计,在治疗常见恶性肿瘤方剂中配伍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者达30%以上[1],在治疗原发性肝癌方剂中配伍使用攻毒祛邪类中药者近40%[2]。  相似文献   

17.
毒邪是反应性关节炎发生的重要条件,且始终贯穿整个病理过程。其中先天禀赋不足,内生虚毒是引起反应性关节炎的内因;外感毒邪是导致反应性关节炎发病的先决条件;痰瘀互结而成内生之毒,是反应性关节炎的继发改变。在防治反应性关节炎的临床实践中,需遵循解毒邪原则,做到:1首辨毒邪;2次辨病期;3三辨正邪偏胜。  相似文献   

18.
魏中海教授首次提出"虚邪伏络"的病机理论,并用于指导痹病的辨证论治。他认为,人体脏气衰弱,外邪侵袭,深伏于体内,痹阻经络,积聚成邪,遇外因而诱发,形成迁延难愈、反复发作之痹病,故"虚邪伏络"是慢性痹病的基本病机。在"虚邪伏络"的理论中,正气亏虚为本,伏邪痹络为标;正虚有肝、脾、肾之分,络痹有气滞、痰凝、血瘀之别;脏虚和伏络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魏中海教授主张"扶正祛邪,蠲痹通络"是痹病的基本治则,扶正重视肝、脾、肾,通络顾及气、痰、瘀。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毒邪致病理论在干燥综合征的认识和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研究.对干燥综合征毒邪致病学说的中医观点和现代学研究进行总结,探讨了中医毒邪致病理论与现代医学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的联系,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治疗与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风病毒邪论   总被引:42,自引:8,他引:42  
中风病是多种内外病因不断积累和正衰积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致病因素的不断积累,诸邪丛生,久积之邪,必化为毒;各种毒邪大量停留,滞于血脉、经络,碍于脑窍、心神,引起中风病的发生.因而,在致病因素积累的基础上,积毒和积损是中风病理演变过程的两个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