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0 毫秒
1.
目的为国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和提升煤炭企业尘肺病防治工作,降低尘肺病的发生。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资料研究、抽检等方法,对华北、东北、华东、西南4个地区的5个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共有47对矿井)、14个地方国有煤矿以及26个乡镇煤矿职业病防治现状进行研究。结果 5个国有重点煤炭集团综采工作面和机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平均分别为66.8、65.5 mg/m3,尘肺病平均发病工龄为21.5 a。尘肺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1.6岁,在职职工平均尘肺病检出率为6.6%,离退休人员尘肺病平均检出率为13.7%;11个地方国有煤矿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总粉尘浓度为64.17 mg/m3,超标10.7倍,采煤工作面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为16.08 mg/m3,超标4.6倍,尘肺病平均发病工龄18.5 a,Ⅰ期尘肺平均发病年龄43.8岁,尘肺病检出率7.4%;26个乡镇煤矿尘肺病的检出率7.5%,平均发病工龄6.8 a。结论煤炭企业尘肺病危害较严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尘肺病防治体系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川南小型民营煤矿企业矿工的健康现况,分析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提出保护其健康的对策。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结合职业卫生现况调查,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要求,对1314名煤矿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结果此次体检人数中肺功能检查正常为75.2%,高仟伏胸片检查正常为79.8%,尘肺病诊断人数占体检人数的2.06%,尘肺病发病高峰在接触矽尘10~20年间。结论预防川南小型煤矿尘肺病发病的重点是控制粉尘浓度,只有降低粉尘浓度,才是降低川南小型煤矿尘肺病发病率唯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某5省煤矿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某5个省煤矿的职业健康监护情况,分析全国煤矿的职业危害的监护状况.方法 在2007年7月到2007年10月期间,我们对5个省的15个国有重点煤矿,16个地方国有煤矿和24个乡镇煤矿进行了调查,收集其近年来的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国有重点煤矿体检率高于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P<0.001),经济发达省份高于经济落后省份(P<0.001).结论 全国煤矿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为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8~2002年该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监测平均合格率90.8%。5a间各类职业病观察对象检出率平均为1.56%,听力损伤人数呈上升趋势;各种职业病累计新发病例83例,尘肺病和急性职业中毒居前2位。结论 朝阳区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与工人职业健康受检率最低,应加强该区尤其是乡镇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健康监护工作,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交通警察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交通警察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健康状况,我们连续2年春秋季节,对某市四个交通路口进行环境监测,并对交警(外勤警占65.76%)进行健康监护。环境测定显示:车流量平均1413辆/时,噪声Leq日均值84.63dB(A),超过国家建议标准20.89%;飘尘浓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铅尘含量等,各测点均超过大气环境质量三级标准,平均超标1.29倍。69.8%的交警认为车流噪声和交通废气是危及健康的主要因素,体检结果表明:肌肉骨骼疾患、高血压、听力损伤及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超标的检出率,外勤警均明显高于内勤警;血铅均值和平均听阈,交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勤警发生高频听力损伤的概率是对照人群的1.97倍,显示职业因素已对交警健康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6.
黄林  戚虹  胡永超  徐蓉芳  史文晋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00-2401
目的了解乐山市煤炭企业退休职工职业健康监护和尘肺病发生现状。方法依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和GBZ 70—2002《尘肺病诊断标准》,参照GB 5906—2000《尘肺病诊断标准片》,对2000-2007年乐山市煤炭企业来乐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进行检查的退休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和尘肺病诊断。结果2000-2007年进行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的退休矿工共计765名,离岗职业健康检查率不足2%,明显低于全国(9.4%)和乐山市(4.63%)煤炭企业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率。受检的765名退休矿工中,尘肺病281例,发生率36.73%,明显高于乐山市(3.18%)煤炭企业在岗职工的尘肺病发生率。结论乐山市煤炭企业退休职工的职业健康监护严承缺失,尘肺病发生情况严峻,应加强卫生监督,使退休矿工的健康得到合法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宝山区汽车4S店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与浓度(强度)及其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现状。[方法]按照维修规模分层随机抽样,对4S店维修保养车间粉尘、噪声、毒物、高温进行监测,对4S店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S店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为13.3%;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率为8.5%;除油漆稀释岗位的2个苯监测点超标外,其余岗位毒物浓度均未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车间内电焊烟尘、其他粉尘、砂轮磨尘浓度及焊接岗位电焊弧光强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汽车4S店维修车辆过程中有较多的岗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而目前4S店的职业卫生管理尚处于空白阶段。需制定相关行业规范,采取严格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型家具制造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该区32家家具制造企业人员构成、生产班次、工艺流程、有毒原材料使用情况、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和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调查;对各企业工作场所存在的粉尘、苯系化合物和噪声进行检测、评价;对335名粉尘、苯系化合物和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粉尘作业工人体检未发现尘肺病表现,肺通气功能障碍检出率为4.3%;苯系化合物作业工人神经衰弱综合征检出率12.9%;血象异常检出率14.9%;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65.6%,且作业工龄〈5a阳性检出率较高。工作场所检测超标情况和职业健康检查阳性结果一致。结论该区中小型家具制造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有效的工程防护是预防职业健康损害的关键措施,应将作业工龄〈5a的工人作为重点人群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在超标作业环境中操作必须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镇江市电焊作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掌握镇江市电焊行业职业病危害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8年镇江市有电焊行业的企业监测资料及1914人次(共923人)电焊作业人员健康监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作业场所中共有17.4%的电焊烟尘样品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其中电焊烟尘最高浓度达51.9mg/m^3。健康监护资料显示,心电图异常698人次,占心电图检查总人次的39.0%;胸片异常378人次,占摄片总人次的21.5%,发现疑似电焊工尘肺病人74人次,占摄片总人次的4.2%,摄片时已确诊的电焊工尘肺病人共计36人次,占摄片总人次的2.1%,新诊断出电焊工尘肺50例,检出率为5.8%。结论该市电焊作业危害严重,已直接损害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应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吉林市各类企业职业危害现状,为地方政府的有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2002年6~8月,在吉林市辖区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国有、民营、乡镇、合资企业合计50家,调查职业危害现状和防护情况。[结果]生产性有害因素作业点检测合格率为32.5%~81.4%,国有企业最高,合资、民营企业最低;生产性有害因素防护设施设置率与使用率分别为21.0%~100.0%和80.0%~88.2%,国有企业最高,民营、乡镇企业最低;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为33.3%~93.8%,合资和国有企业较高;作业人员健康监护率为70、O%,国有企业为78.3%,乡镇企业未进行健康监护。1991~2002年全市共发现各种职业病10273例,其中尘肺9396例,职业中毒和其他职业病877例。[结论]吉林市职业病防治工作存在许多问题,民营、乡镇企业尤其严重,应大力加大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河源市18家石英砂企业粉尘危害现状的调查,了解河源市石英砂加工行业粉尘危害现状,为石英砂行业的粉尘危害防治提供依据及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已完成职业病危害申报的18家石英砂企业,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和现场粉尘浓度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SiO2)含量检测。结果①总粉尘检测85个作业点,粉尘浓度范围为0.23—207.6mg/m^3,平均值为13.47mg/m^3,超标率高达81.2%,最高超限倍数达415.2倍;②抽取的18个游离SiO2样品中,粉尘中游离Si02含量全部超过80%,其范围在83.21%~98.83%,均值为92.5%。结论河源市石英砂加工行业粉尘危害严重,游离SiO2含量高,用人单位及政府应加强粉尘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王丹  王静  刘创建 《职业与健康》2013,(19):2468-2471
目的识别、分析某石油专用管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危害程度,评价其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企业控制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保护劳动者健康和改进职业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法、现场调查法和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检测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和分析。结果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苯、甲苯、二甲苯、铬、噪声、高温、紫外辐射和x射线。经检测,1个电焊岗位的电焊烟尘浓度超标,其他化学性有害因素的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40个岗位的噪声检测结果中有23个岗位噪声强度超标,超标率为57.5%,其中超过90dB(A)的岗位达11个。结论该企业噪声危害较为严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仍需改进。因此,结合该企业现有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指导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某露天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徽  刘淑波  王伟  向涵  王攀 《职业与健康》2007,23(5):336-337
目的了解露天矿职业卫生现状,明确职业卫生工作重点。方法对云南省某露天煤矿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现状、生产方式、防尘措施进行现场调查,对作业现场粉尘、噪声、苯、锰及其化合物进行检测,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工人进行健康检查。结果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人员设置及各项管理制度较健全,健康监护管理工作较规范。作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使用不够规范。筛分厂防尘设施废弃且噪声危害较大。煤破碎及给煤机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严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现有除尘设备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除尘需要。卸煤栈桥煤尘危害较为严重,个体岗位和定点检测煤尘浓度均严重超标,如:采煤作业现场7个个体煤尘检测岗位,粉尘浓度不合格岗位为4个,总尘最大CTWA为7.39mg/m^3、尘呼最大ctwa为4.67mg/m^3)。连续工艺的采煤现场斗轮机观察、指挥、受料机观察、转载机观察4个岗位煤尘CTWA超标。职业健康检查未检出尘肺病例。结论①矿区基础设施及开采挖掘设备较先进,但防尘设施已不能满足目前生产除尘需求。②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不全面,作业工人缺乏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③职业卫生管理缺乏力度,部分作业人员上岗时不坚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4.
汪润华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55-2456,2459
目的了解某公司(冶金大型国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0年对该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结果生产环境有害因素监测总合格率为87.87%;其中粉尘合格率为86.09%,毒物合格率为99.38%,噪声合格率为76.88%,辐射热合格率为93.75%。结论该厂职业病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较高,但职业病危害仍然存在,在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同时,还应加强健康监护工作,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陈冰霞  龚利强 《职业与健康》2014,(14):1973-1975
目的了解常熟市模特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为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相关标准规范对作业场所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及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7家模特生产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树脂粉尘、滑石粉尘、混苯、苯乙烯。树脂粉尘空气浓度合格率为52.8%,滑石粉尘合格率为26.0%;混苯合格率为100.0%,苯乙烯合格率为75.8%。经统计学分析,壳体成形和修补岗位的苯乙烯浓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0,P〈0.05),壳体成型岗位苯乙烯浓度合格率偏低,危害较重。结论树脂粉尘、滑石粉尘、苯乙烯超标率较高。壳体成型、切边修磨等岗位存在较严重的职业危害。模特生产企业职业卫生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监护和加强防护措施和工艺改造。  相似文献   

16.
杜伟佳  黄敏之 《职业与健康》2009,25(13):1359-1361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广州市玻璃制品、宝石加工行业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情况,加强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广州市6个区玻璃制品宝石加工企业28家,检测其工作环境中粉尘、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并对企业进行职业病防治管理工作调查。结果防尘口罩和耳塞佩戴率:玻璃制品行业分别为12.03%和34.44%,宝石加工企业分别为37.50%和44.55%。企业工作场所总尘浓度超标以玻璃行业为主,TWA平均超标率24.62%,STEL平均超标率26.83%,均以SiO2浓度在10%~50%为主;噪声超标率:玻璃及宝石行业分别为59.6%和58.3%。结论应加强玻璃制品及宝石加工行业的职业卫生培训工作和工作环境职业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同时督促企业尽快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云浮市采石场职业病防治现状,为预防和控制采石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对该市采石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并对各采石场主要生产岗位进行总粉尘浓度(重量法)、粉尘中二氧化硅含量(焦磷酸质量法)和噪声强度的检测。结果该市采石场工作岗位生产过程中,总粉尘浓度PC-TWA在0.6-16.6mg/m^3之间,PC—STEL在0.6~24.0mg/m^3之间;SiO2含量在1.2%-99.4%之间;噪声强度在58.6~103.7dB(A)之间。总粉尘浓度52.9%、噪声强度66.5%超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市采石场职业病防治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防护设施、设备不足,劳动者个人防护意识低,存在职业卫生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8.
刘顺银 《职业与健康》2005,21(4):509-510
目的探讨破产国有煤矿职业病普复查管理对策,作好破产国有煤矿职工安置工作。方法回顾调查2001年义马煤业集团破产煤矿(宜洛煤矿)职业病普复查和职业病诊断工作。结果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率为65.06%,尘肺(观察期以上)患者复查率为68.26%,尘肺病检出率为6.93%,尘肺病发病率为3.41%。结论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使职工认识破产前职业健康检查的意义,积极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同时破产国有煤矿也要明确表示,不参加职业健康检查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定立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9.
刘仁祜  张东风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405-1406
目的对某兽药厂洛克沙胂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情况结合国家有关的职业卫生标准及其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生产线存在生产性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合格率分别为92.1%、100.0%和86.2%。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预案不健全,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配套不完全。结论该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抽滤、发离、胂化、硝化、胂酸化工序的砷化氢泄漏。在通风、防毒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事故防范应急救援等方面还需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某环氧模塑料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情况,提出合理的防护措施,提高该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水平。方法对该生产环氧模塑料产品的电子企业开展基本职业卫生情况、职业卫生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及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情况等调查,收集企业2012年工作场所中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数据和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Excel 2003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录入,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较健全,管理的实施尚不到位。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矽尘、酚醛树脂粉尘)、化学毒物(丙酮、环氧树脂)、物理因素(噪声)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中噪声岗位超标率为43.7%,粉尘(总尘)超标率为36.4%,矽尘(呼尘)超标率为37.5%。部分作业场所设置了防尘、防毒设施。503名工人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中,检出X线胸片和电测听异常共143人(28.43%),其中胸片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预成型、配料和包装岗位,电测听异常人员主要集中在球磨、配料、预成型、挤出等岗位,有26人属于职业性噪声聋观察对象。讨论该企业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发生职业病的风险较高,应采取综合防护措施,有效保护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