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社会,观念刷新,“人过三十不学艺”这句古话已无人推崇。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改善,人寿的延长,如今的30岁左右年纪确实不算什么,只是一个小青年,顶多是“九十点钟的太阳”,人生的路还很长。但不少人对老年人不宜再做什么却是认同的。其实,这样的观念同样需要转变。  相似文献   

2.
老友聚在一起,常有人感叹,要是能再年轻20岁,哪怕是10岁,我就如何如何。似乎现在老了,干什么都晚了。其实,人生路上的早与晚,只是时间排列顺序的先后而已。今天对于昨天,是晚了一天,可对于明天不又早了一天吗?如果不抓住今天,等到了明天再回头来埋怨今天,那只能留下晚而又晚的遗憾。  相似文献   

3.
我教了近50年书,退休以后又从事老年工作,参加了一些国际、国内的老年学会议。出于专业本能,我关心起老年人的居住问题来。  相似文献   

4.
时下,“颐养天年”是人们对老人的祝颂话,也是报刊上流行的广告语,人们以此来祝愿老人欢度晚年。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颐养”不仅是老人晚年的良好心愿,也是社会敬老的应有责任。它说明了我国社会的安定祥和及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反映出现代老年人的养生意识和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颐养天年”是时下人们对老人的祝颂语,以此来祝愿老人欢度晚年。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颐养”不仅是老人晚年的良好心愿,也是社会敬老的应有氛围。它说明了我国社会的安定祥和及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反映出现代老年人的养生意识和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花开花落,结果落果,大自然永恒的规律将一茬又一茬的人推向了晚年的生活。那么老年人拥有哪些“资本”,才能坦然自若、幸福安逸地过好晚年生活呢?  相似文献   

7.
乐享晚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曾记得背包提囊奔走于沪泰之间,曾记得在车船上度过生日……转眼间年近古稀,已真正步入老年人的行列了。人到老年,退归林下,含饴弄孙,人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个年龄段不管在家中,或是出远门,常常受到别人的尊敬。几次从县城回乡途中,年轻人热情地给我让座、代我买票……但我觉得,我们老人不能倚  相似文献   

8.
未进入晚年的人大多难以体会晚年的艰难与障碍,身体上的衰老、疾病,家庭的空巢、寂寥,生活的单调、程式化,在内心造成的影响直接影响了老人的状态。许多70岁老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他们遭遇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张安民 《长寿》2003,(11):47-47
创造“第二人生”!这是近年日本老人提出的行动口号。这个行动口号提得好。日本老人创造“第二人生”是有个过程的。根据日本最新的人口统计,2000年日本男女寿命均列世界第一,其中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4.6岁,男性为77.72岁。但是,政府规定的退休年龄还是60岁。以前日本老人把退休以后的空闲时间叫“额外人生”,靠子女或自己工作时的积蓄来保障。后来日本人生活观念变了,退休后并不在家闲着,而是寻找新的职业,退而不休,创造“第二人生”。日本政府也鼓励老人们这样做,在全国建立了许多“银色工作中心”,帮助成千上万的老人找到了工作。如今的日…  相似文献   

10.
尤福贵 《长寿》2007,(11):16-16
时下,有些老年人说:“人老了,生活能凑合就凑合吧,没有必要讲究了。”这话说得不妥,这样做更是不对的。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情况下.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注意讲究,追求美,也完全有条件搞好一点。如果有条件和能力把生活搞好一点而不设法搞好,那对养生养老是不利的,甚至会影响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11.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这话不假。可让我颇感无奈的是家里只有我和老伴,老伴又不轻易开口,一句话能说清的,绝不多吐一个字。而儿女们不到节假日是难得回家的。  相似文献   

12.
苏静 《长寿》2004,(5):21-21
养生有没有秘诀?世间流传的有短篇心得,有洋洋数十万言的养生大著。其实,养生秘诀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一个“适”字。  相似文献   

13.
李昂 《大众健康》2006,(9):70-70
意大利“新老人”最明显的亮点是:基本上摈弃了老年人传统的无所事事、在家颐养天年的消极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相比也并无太大的区别。他们不满足于安度晚年,而是继续从事退休前的事业,有些则干脆尝试某项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全新的事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老人养生需要方方面面的注意事项,其中注意培养生活中的七趣就是一个很好的养生法则。情趣哲人云:多情人不老,这话是说老年人应有一个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基础,在人的感情深处,一旦产生情趣,精神就饱满,心  相似文献   

15.
小非 《现代养生》2011,(3):45-48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 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歌中唱的那样:“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立门户的子女,很少去父母那里走动,甚至对老人不予理睬实施“冷暴力”,痛苦不堪的老人想要维权,又因相关法律不够具体,而难以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6.
虽说"最美不过夕阳红",但辛苦了一辈子,一旦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很多老人会经历一段心理"真空期"。其表现就是整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习惯了几十年忙忙碌碌的生活,退休之后该如何给自己的晚年生活重新定位,这是每个退休或将近退休的老年人应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提到婆婆的突然拜访,不知道你是不是会和我一样,在脑子里浮现出这样一段场景——晚上7点,匆忙赶回家,上楼的时候差点撞在一个人身上,那个人坐在行李袋上,等了太久,几乎睡着了。等她一开口,你就惊出一身冷汗来:那悄无声息远道而来的人,原来是你远在千里之外的婆婆。事先没有通一点音讯,她老人家就来了……  相似文献   

18.
从贫困年代走过来的老人,长期以来养成了俭朴的习惯,在他们的意识中,有一种牢不可破的观念:奢侈浪费可耻,奢侈浪费危险。这是一种特定生存环境下的特定观念。所以,一些老人在节日期间,即使是变质的剩饭剩菜也不愿扔;子女带他们到饭馆吃饭,  相似文献   

19.
几级台阶、一个单元门、严密的防盗窗、儿女的阻拦……现在任何一道“安全防护栏”都可能成为一道屏障,将老年人与外界隔绝开来。这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非常不利。家人应该多关心老人,让老人多交朋友,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0.
"老有所乐"是老年人生活的需求,也是我的选择。1991年退休后,为充实晚年生活,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发挥晚年余热,我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