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志刚  陈静 《吉林医学》2011,(6):1088-1090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入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100例,根据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两组:LVH和非LVH组,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共三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各时段(日间、夜间和24h)的血压标准差作为BPV。研究LVH与BPV的相关性。结果:LVH组LVMI与收缩压BPV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伴LVH与收缩压BPV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昼夜节律、血压负荷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对67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根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血压平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测定左室质量指数.结果 ①LVH组较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均显著增高;②无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变异均显著高于无LVH组;③LVH组的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负荷和舒张压负荷显著高于无LVH组,尤其是夜间血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P<0.001);④正常对照组和无LVH组的非杓型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而这两组和LVH组之间非杓型检出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负荷值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密切,并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有重要的预测和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负荷、血压变异性和血压夜间下降率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对未治疗的EH患者96例和正常血压者50例进行心脏超声及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分为LVH组和无LVH组.分析LVH组、非LVH组和正常对照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血压平均值、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系数和夜间血压下降率等参数的统计学差异.结果 与非LVH组比较,LVH组24 小时、白昼、夜间的平均收缩压及夜间的平均舒张压、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小时收缩压负荷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非LVH组和LVH组收缩压、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降低和夜间心率升高,但只有LVH组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平均收缩压、24小时收缩压负荷和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增加是LVH的预测因素.24小时收缩压负荷大于50%和(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夜间下降率均小于10%的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左心室肥厚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左室肥厚(LVH)的关系,为临床决策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患者90例,行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根据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EH伴LVH组(n=37)、EH不伴LVH组(n=23)和对照组(n=30),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和LVMI的相关性。结果:(1)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收缩压负荷和LVMI,EH伴LVH组EH不伴LVH组对照组;(2)LVMI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结论: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水平、脉压、血压变异性和夜间血压负荷呈正相关,与夜间血压下降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发生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115例入选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将患者分为晨峰组(53例)和非晨峰组(62例)进行血生化测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晨峰组(MBPS)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d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24 h平均脉压(24hPP)均高于非晨峰组(NMBPS),P<0.05;MBPS组的LVMI显著高于NMBPS组[(135±27)g/m2和(112±27)g/m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有晨峰现象者更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与左心室肥厚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2 例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
动图、肾功能检测,根据监测结果分为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正常和升高组及杓型血压组、非杓型血压组,比较各组超声心动
图各参数及肾功能的变化。比较左心室肥厚(LVH)组和非LVH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结果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升
高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心肌质量(LVM)均明显高于24 h、白昼、夜间平均血压正常组;24 h、夜间平
均血压升高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高于24 h、夜间平均血压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非杓型血压组左心室舒
张末期内径(LVDd)、LVM、LVMI 较杓型组略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LVH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及夜
间平均收缩压(nSBP)均明显高于非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尿蛋白与24 h平均血压的两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显示,尿蛋白与24 h SBP 呈正相关( r= 0.443,P =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夜间血压,尤其是收缩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及
肾功能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科素亚对原发性高血压及左心室肥厚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科素亚降压效果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方法选取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科素亚50-100mg/d。分别通过彩色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和谷峰比值(T/P)。结果科素亚治疗6mo后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各项指标、LVM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结论科素亚能平稳降低血压,并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及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患者150例,按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对照组和2型糖尿病组,每组75例.治疗后通过比较两组血压、血压变异性(采用血压标准差表示)及NGAL和KIM-1水平,以有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iury,AKI)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组首诊3月后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白昼收缩压、非杓型节律的比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KIM-1浓度及AKI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AKI保护因素(OR=0.834),糖尿病是AKI的危险因素(OR=3.237).结论 糖尿病能明显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改变,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是AKI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血压变异与左室肥厚和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2 86例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按 2 4小时平均压 (MBP) <110mmHg和≥ 110mmHg分为两组 ,再按脉压 (PP)≤ 5 3mmHg ,5 4~ 99mmHg ,≥ 110mmHg分为 3个亚组 ;根据左室重量指数 (LVMI)将所有病例分为左室肥厚 (LVH)组和无LVH组 ,并对动态血压各参数与LVMI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随着PP增加 ,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0 1) ;PP相同MBP分别为 <110mmHg与≥ 110mmHg两组比较 ,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均无明显差异 ,而MBP≥ 110mmHg组 2 4小时白昼与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 <110mmHg组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LVH组 2 4小时、白昼和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 2 4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显著高于无LVH组 (P <0 0 1和P <0 0 5 ) ;所有病例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 ;白昼收缩压变异明显大于夜间收缩压变异 (P <0 0 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血压变异与左室肥厚、心电图异常密切相关 ,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电图最深S波(SD)、QT间期离散度(QTc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血压变异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4例为研究对象,据其是否合并LVH分为LVH组(n=173)和非LVH组(n=131)。比较两组SD、QTcd、血压变异性以及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D、QTc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血压变异性、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LVH组SD、QTcd明显高于非LVH组(P<0.05);LVH组24h SCV、24h DCV、dSCV、dDCV、nSCV和nDCV均明显高于非LVH组(P<0.05);LVH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LVH组(P<0.05);SD、QTc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24h SCV、24h DCV、dSCV、dDCV、nSCV、nDCV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SD、QTcd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NT-proBNP均呈明显正相关(P<...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血压变异性特点及其对左室肥厚、颈动脉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根据Hcy水平分为高血压组(血Hcy≤10μmol/L),H型高血压组(血Hcy> 10μmol/L)。比较两组间的动态血压、左室肥厚、颈动脉硬化情况。结果:H型高血压组24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高于高血压组(P <0. 05),H型高血压组24h收缩压变异性、日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高于高血压组(P <0. 05)。H型高血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肥厚(LVH)检出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硬化检出率均高于高血压组患者。结论:高Hcy血症增加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促进左室肥厚、颈动脉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病变与血压变异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的64名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病变组和无颈动脉病变组,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分析两组间全天24 h收缩压变异、24 h舒张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白昼舒张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变异、夜间舒张压变异的差异。结果:颈动脉病变组24 h收缩压变异、24 h舒张压变异、白昼收缩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变异、夜间舒张压变异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病变组(14.09±2.67 vs 8.88±1.19,12.42±3.08 vs 10.22±2.80,11.71±3.20 vs 8.44±1.80,11.40±10.70 vs 6.82±2.65,10.52±3.50 vs 8.29±2.62;P<0.01或P<0.05)。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病变与血压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68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85.4±5.0)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动态血压监测,按Devereux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将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n=74)和非左室肥厚组(n=94),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和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以LVMI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左室肥厚组的高血压病程、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尿酸、平均收缩压(24 h、白天、夜间)、脉压和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非杓型血压节律者分别为56.7%和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脂、平均舒张压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LVMI依次与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空腹胰岛素密切相关(R2=0.511,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多种因素相关,有效控制白天和夜间的收缩压,降低血压变异性和胰岛素抵抗,可能对改善左室肥厚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究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选取行高血压治疗的314例患者,其中H型高血压患者179例(观察组),非H型高血压患者135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白昼、夜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n SSD),白昼、夜间舒张压标准差(d DSD、n DSD),从而找出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特点。结果:H型高血压患者全天平均收缩压标准压,白昼、夜晚收缩压标准差,白昼舒张压标准差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夜晚舒张压标准差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非H型高血压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组,并选取同时期收治的10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将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分为高24 h SBPCV组(n=48)和低24 h SBPCV组(n=56)。观察各组患者血压变异情况、左心室肥厚以及血压昼夜节律类型分布情况,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高24 h SBPCV组的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收缩压变异系数、舒张压变异系数均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依次为(17.6±4.2)mm Hg(1 mm Hg=0.133 k Pa)比(14.1±3.4)mm Hg、(12.2±2.8)mm Hg,(13.2±2.7)mm Hg比(11.3±2.2)mm Hg、(9.7±1.9)mm Hg,(16.3±3.1)mm Hg比(13.8±2.1)mm Hg、(11.9±1.6)mm Hg,(12.8±2.4)mm Hg比(10.7±2.5)mm Hg、(9.5±2.2)mm Hg,(13.5±2.9)mm Hg比(11.2±3.6)mm Hg、(9.8±3.2)mm Hg,(11.9±2.4)mm Hg比(10.7±2.9)mm Hg、(9.3±2.6)mm Hg,(14.1±2.5)%比(10.4±1.7)%、(8.2±1.8)%,(10.4±1.9)%比(9.3±1.5)%、(8.1±1.3)%](P<0.05),低24 h SBPCV组各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高24 h SBPCV组患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左心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24 h SBPCV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24 h SBPCV组患者非杓型比例高于低24 h SBPCV组和对照组(P<0.05),而低24 h SBPCV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较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性,且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日渐增多,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随着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简称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与LV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497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367例及LVH组13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指标、24 h动态血压,分析上述指标与LVMI的相关性和LV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三酰甘油(TG)、入院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24 hSBP、24 hDBP、24 h脉压(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I与SBP、DBP、CSBP、CDBP、中心动脉脉压(CPP)、24 hSBP、24 hDBP、24 hP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LVH与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射血分数(EF)、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8例。运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11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白昼及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及hs-CRP,分析血压变异性与EF及hs-CRP的关系。结果 (1)hs-CRP升高组较hs-CRP正常组各时段血压变异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心功能不全组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血清hs-CRP水平与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呈正相关;LVEF与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压变异性增大的过程中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且血压变异性指标与hs-CRP呈正相关性。血压变异性与LVEF具有相关性,二者呈负相关,即LVEF降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128例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被分为左室肥厚组49例和非左室肥厚组79例,经体检排除高脂血症、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测定其动态血压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比较左室肥厚组24 h收缩压、24 h脉压、日间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收缩压负荷、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5);而24 h舒张压、日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24 h舒张压负荷值变化不明显(P>0.05),差异无显著性。左室肥厚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小于10%(非杓型高血压),占75%;非左室肥厚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大于10%而小于20%(杓型高血压),占79.4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夜间舒张压下降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参数对左室肥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非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进行分析,探讨非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00例诊断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非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对入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PB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并分析两组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冠状动脉S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r=0.075)、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r=0.090)、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r=0.628)、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r=0.708)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且血压变异性随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的增加而增加。患者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均与SSS值之间呈正相关(回归系数B分别为0.028,0.033,P0.05)。结论血压变异性与非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是冠心病的一项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基于时间药理学的降压药物给药方案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开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2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1周后加用坎地沙坦酯片,两种药物均在每日上午8:00服用;观察组亦服用非洛地平和坎地沙坦酯片,两种药物根据患者24 h动态血压,比较两组血压水平的变化、平均血压的变化情况和血压变异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方案均能降低24 h舒张压、白天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和24 h收缩压、白天收缩压、夜间收缩压,但观察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但白昼平均收缩压和白昼平均舒张压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夜间收缩压和夜间舒张压10%比例高于对照组,但白昼收缩压和白昼舒张压10%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选用基于时间药理学的降压药物给药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改善了血压变异情况,其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