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喻燕 《黑龙江医学》2017,(12):1215-12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方法将2016-01—2017-06间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纳入35例。对照组采用0.6~0.8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采用0.9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颅内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0.6~0.8 mg/kg或0.9 mg/k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相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颅内出血发生率低,死亡率低,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rt-PA 0.9 mg/kg(最大剂量90 mg)治疗,先静脉注射10%(1 min),其余剂量连续静脉滴注,60 min滴完;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300 mg;分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扎格雷钠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给予rt-P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振宇  汪咏秋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0):1190-1191
溶栓治疗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治疗的首选方法。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在发病6 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适应证者应行溶栓治疗,推荐药物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对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静脉内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彤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8):82-8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用法。方法选取北京世纪坛医院2007年1月-2012年6月以急性脑梗死入院进行动脉溶栓血管再通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4例),试验组患者继续使用r-tPA达最高批准剂量(22 mg),对照组则停止溶栓。对入选患者进行为期90 d的随诊,收集其在该时间段内是否发生继发性脑出血、血管再闭塞等不良反应,并进行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结果治疗后24 h试验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72±4.80)分比(6.24±4.80)分,P=0.041]。在治疗后90 d时,试验组mRS评分预后良好者较对照组增多(87.7%比72.7%,P=0.022)。结论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血管再通后继续使用r-tPA直到22 mg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与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入院时及溶栓后24h、7d、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进行评分。结果:溶栓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1例和恶化1例,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3例和恶化2例,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的20.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优于尿激酶,但未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严斌  杨建军  宋雪丹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5):455-455,467
目的比较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采用r-tPA溶栓治疗的2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动脉溶栓组(12例)和静脉溶栓组(12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动脉溶栓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静脉组(83.3% vs 41.7%,P〈0.05),动脉溶栓组治疗有效率优于静脉组(91.7% vs 50%,P〈0.05)。结论治疗急性脑梗动脉溶栓相比于静脉溶栓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近、远期疗效及药物有效安全剂量。方法将ACI 65例分为两组:溶栓组29例实施rtPA0.8 mg/kg溶栓治疗;对照组36例实施抗血小板药物及常规治疗。比较溶栓治疗效果,分析不同时间窗的近、远期疗效。结果溶栓组6h内溶栓治疗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h内溶栓组差异更显著(P〈0.01),3~6 h溶栓组治疗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 h组基线分值分别与对照组和3 h内溶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 h时间窗内使用rtPA0.8 mg/kg静脉溶栓治疗ACI可改善患者预后,3 h内溶栓预后更好,3~6 h的时间窗尚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基层医院不应该轻易放弃溶栓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发病时间6 h内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发病<6?h ACI患者160例,按照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意愿分组,观察组采取rt-PA+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rt-PA动脉溶栓,每组8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h、7?d、3个月NIHSS评分、ADL评分,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结果 两组不同时间点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有差异(P?<0.05),两组的NIHSS评分和ADL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P?<0.05)。观察组血管再通率为100%(完全再通76例,部分再通5例),对照组血管再通率为95%(完全再通62例,部分再通14例,未通4例),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仅2例再发脑梗死,未出现死亡病例,对照组术后12例再发脑梗死,且4例因脑梗死伴脑疝死亡,两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发病6?h内采取rt-PA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可提高溶栓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安全性良好。但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及术前准备耗时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延长溶栓处理时间,抵消早期动脉溶栓的优势,建议视患者病情制订个体化溶栓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月-2022年7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血浆黏度、血管内皮素-1、D-二聚体,统计两组治疗后血管通畅程度、靶血管再通情况及出血相关并发症。结果:治疗后14 d,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血浆黏度、血管内皮素-1、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血管通畅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靶血管再通率(90.0%)高于对照组(62.5%)(P<0.05)。观察组出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给予rt-PA,可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2003年9月-2005年2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在43-65岁之间。  相似文献   

12.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调脂稳定斑块、抗脑缺血。同时控制血压和血糖等;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rt—PA静脉溶栓,剂量为0.9mg/kg,最大剂量90mg。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失(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Barthal指数(BI)评分,并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预后。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90d,NIHSS评分由(11.85±1.30)分下降为(8.92±4.53)分,改良Rankin评分临床转归良好7例(35%);脑出血1例,症状性出血转化率5%;死亡2例,病死率10%。研究组患者治疗后90d,NIHSS评分由(11.80±2.23)分下降为(5.38±3.77)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8);改良Rankin评分临床转归良好16例(53%);出血转化8例,其中1例为症状性出血转化,症状性出血转化率为3%;死亡3例,病死率10%。结论: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可以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例,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各12例,溶栓组采用rtPA 0.8mg/kg静脉溶栓,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控制并发症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h、24h、7d、30d NIHSS评分,以及治疗后90d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结果 随访90d溶栓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可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早期恢复,改善90d的预后,治疗时间越早,溶栓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5例从发病至给药时间<4.5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从发病至给药时间<3 h,且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患者24例(A组),发病至给药时间3~4.5 h,且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患者30例(B组),发病至给药时间<4.5 h未溶栓而常规治疗患者21例(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 三个时间点分析比较其NIHSS 评分,并在治疗后7 d对3组的临床疗效、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A组、B组治疗后24 h、7 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3.38,均P<0.05),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3.42,均P<0.05);A组、B组治疗后24 h、7 d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99,均P<0.05)。A组、B组治疗后7 d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1.667、11.286,P<0.05),但A组、B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8,P>0.05)。A组、B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780、4.989,P<0.05),但A组、B组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6,P>0.05)。B组的颅内出血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81,P<0.05)。 结论 发病3~4.5 h和<3 h进行rt-PA溶栓临床疗效均显著,但时间窗的延长可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但死亡风险未增加,对发病4.5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当积极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剂量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为随机、前瞻性试验 ,入选病人随机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 5 0mg组和 10 0mg组 ,比较其疗效和近期并发症。结果 :组的年龄、梗塞部位、性别等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冠脉再通率rt -PA10 0mg组 (77% )高于 5 0mg组 (6 8.8% ) ,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10 0mg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 5 0mg组 (p <0 .0 5 )。 4周时室壁瘤形成、心衰、死亡、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别 (p >0 .0 5 )。结论 :应用rt -PA5 0mg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快速、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超早期静脉溶检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8例发病〈6h的ACI患者给予rt-PA(0.6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30min、24h、14d及3个月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HSS)评分,以及溶栓后3个月给予修订的RanRin评分(mRS)和日常生活能力Barehal指数(BI)评分,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3个月时NIHSS≤1分者29例,mRS0~1分者35例,BI95-100分者32例。脑出血发生率:〈36h3例,36~72h1例。3个月内死亡5例。结论ACI发病6h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及甘露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先于2min内静注10%,余量60min内静滴[1]。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2组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评价溶栓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7.5%,溶栓后合并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牙龈出血5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牙龈出血3例。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时间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3小时以内静脉溶栓治疗再发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6例发病3小时以内的再发性脑梗死患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14d及90d时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前及溶栓后90d给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评价其疗效;同时临床观察其安全性。结果:溶栓后各时间点NIHSS评分较溶栓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90d时BI评分较溶栓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出血3例,其中1例死亡。结论再发性脑梗死3小时以内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患者进行rt-PA溶栓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21例符合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rt-PA溶栓治疗,临床症状整体有好转,溶栓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改善,于24h后观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有2例出现继发脑出血;有2例分别死于脑出血和脑疝。结论 rt-PA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选择,严格掌握溶栓指征,可以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我科于2000年5月至2002年8月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3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