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指导胃癌术中淋巴结的清扫。方法回顾2006年1月~2008年12月于笔者所在科室行胃癌根治术患者244例,男性184例(75.4%),女性60例(24.6%),平均年龄58.3(29~85)岁。收集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NLR=4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高NLR组及低NLR组。收集患者术中切除淋巴结数,计算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按清扫总数是否>15枚分为≥15枚组及<15枚组。按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及术中淋巴结清扫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率(度),NLR≥4组高于NLR<4组。淋巴结转移≥N1,NLR≥4的患者比例明显较高,淋巴结分期增高(P<0.05)。NLR均值高,肿瘤直径≥4cm,BorrmannⅢ、Ⅳ型患者增加。术中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前NLR均值偏高者大于偏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NLR对患者术前淋巴结分期有提示作用,可做为术前淋巴结分期的补充并对术中淋巴结清扫有指导意义,可做为术前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和清扫数量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回顾分析86例进展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6例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75.6%。T2和T3、T4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4.5%、88.6%。BorrmannⅠ、Ⅱ型为54%,BorrmannⅢ、Ⅳ型为91.8%。病灶直径小于5.0cm组为60.1%,≥5.0cm组为87.5%。各组淋巴结中以第3组转移率最高为52.2%,其他依次为第4、6、7、8、5组淋巴结。结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淋巴结多限于N1及N2;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局限型;浸润浆膜层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浆膜下组;病灶大于或等于5.0cm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小于5.0cm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SCT)检测进展期胃癌(AGC)的大体分型和浸润情况,探讨MSCT和胃镜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82例经过手术证实的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前行腹部MSCT扫描检查。观察胃癌大体Borrmann分型,并和胃镜比较;在增强扫描下,观察癌肿在胃壁内外浸润(T分期),周围淋巴结肿大转移(N分期),周围的脏器侵犯(M分期)。结果82例AGC中:MSCT诊断BorrmannⅠ型19例,BorrmannⅡ型23例,Bor- rmannⅢ型31例,BorrmannⅣ型9例。T分期诊断准确率78%;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2.9%;M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4%。胃镜诊断结果:BorrmannⅠ型19例,BorrmannⅡ、Ⅲ型共57例,BorrmannⅣ型6例。结论在Borrmann分型上MSCT优于胃镜,尤其对于BorrmannⅡ型与BorrmannⅢ型胃癌的鉴别、以及BorrmannⅣ型胃癌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胃镜;胃癌造成邻近侵犯黏连和周围淋巴结和脏器转移情况的判定方面,MSCT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情况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细胞角蛋白CK检测阴性淋巴结。结果  4 6例胃癌患者周围阴性淋巴结 6 2 4枚 ,4例患者 8枚淋巴结发现CK阳性细胞。弥漫型胃癌微转移率 (5 0 % )明显高于肠型胃癌 (4 76 % ) ,2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分期、浸润深度、部位、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预后无关。结论  (1)胃癌周围阴性淋巴结存在微转移灶 ,为准确的临床分期和制定辅助治疗方案提供可能 ;(2 )微转移与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NR)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55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255例患者共计检出淋巴结2 952枚;转移淋巴结490枚;清扫的淋巴结检出数≥12枚与<12枚的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8.7%和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LNR的Ⅲ期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结检出数对Ⅲ期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明显。LNR是影响Ⅲ期结直肠癌的预后的重要因素,用其评估患者预后有效补充了TNM分期不足。  相似文献   

6.
段青云  贾暮云  张雄  张存宝  蒋峰  冯红杰  朱旌 《浙江医学》2013,(24):2170-2172,2175
目的探讨下颌牙龈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点,为选择合理的颈淋巴结清扫术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下颔牙龈癌患者42例,依据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标准分期,分析不同分期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依据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1991年公布的颈部淋巴结Level分区法,计数常规病理检查不同分区的阳性淋巴结数。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颈部不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差异。,结果T1期9例,T2期16例,T3期6例,T4期11例;15例患者共47枚淋巴结出现转移,主要发生在LevelⅠ、Ⅱ和Ⅲ区。Ⅰ区淋巴结转移率13.33%(22/165),Ⅱ区淋巴结转移率12.40%(16/129),Ⅲ区淋巴结转移率7.03%(9/128),Ⅳ区和V区无淋巴结转移;Ⅰ、Ⅱ和Ⅲ区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分期患者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T3、T4期患者转移率明显高于T3、T2期患者;除T1期与T2期、T1期与T3期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期患者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下颔牙龈癌颈部转移主要发生在Ⅰ、Ⅱ和Ⅲ区,若无明确的Ⅳ、Ⅴ区转移证据。无需同期行Ⅳ、Ⅴ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分析不同清扫范围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型及其他临床资料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分析不同清扫范围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淋巴结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关(P>0.05);肿瘤直径越大、Borrmann分型、TNM分期越高及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P<0.05);D2淋巴结清扫术在淋巴结转移率及3年、5年存活率方面均优于D1、D3清扫术(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的大小、Borrmann分型、TNM分期、分化程度密切相关。由于D2根治术较D1、D3根治术在预后有明显优势,且D3根治术损伤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胃癌D2根治术清扫范围较为合理,D3根治术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宇  周岩冰 《齐鲁医学杂志》2007,22(4):309-311,314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通过对435例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资料回顾性的研究,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BorrmannⅠ、Ⅱ、Ⅲ、Ⅳ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75%、61.27%、72.54%和88.89%(χ^2=18.25,P〈0.01);T1、T2、T3、T4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69%、36.84%、75.52%、88.24%(χ^2=102.73,P〈0.01);高、中、低分化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3.77%、34.38%和71.86%,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11%和71.87%;直径〈3.0cm、3.0~5.0cm和〉5.0cm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为26.72%、71.22%和81.67%(χ^2=97.09,P〈0.01)。435例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为63.68%。不同分组淋巴结转移与胃癌所在部位有关,上部和中部以No3组最常见,下部以No6组最常见,其次为No3组。结论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形态、分化及浸润深度有关;胃癌中淋巴结转移率第一站最高为No3、No6组,第二站为No7、No8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病理分期及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6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病理分期及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其5年无瘤生存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病理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余3期患者达76.6%,其余3期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相同分期内Ⅰ、Ⅱ、Ⅲ期患者清扫淋巴结数量大于15枚时生存率显著提高(P<0.05),Ⅳ期患者影响较小。结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时,病理Ⅰ期患者生存率较高,其余3期需综合考虑各类因素。Ⅰ、Ⅱ、Ⅲ期患者清扫淋巴结应保证数量,而Ⅳ期患者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时清扫第14v组淋巴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5月52例采用D2根治术治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14v组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为未转移组(n=30),14v组淋巴结转移患者为转移组(n=22)。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存活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过2年的随访,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组2年后仅存活8例(36.4%),而未转移组患者两年后存活22例(73.3%),未转移组患者的2年存活率明显高于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7,P〈0.01)。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52例进展期胃癌的原发灶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分期、浸润深度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部位、淋巴结分期是影响其第14v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采用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应将v14组淋巴结清扫干净,这将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进展期中上部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与微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82例接受全胃切除D2根治术的进展期中上部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分析脾门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的临床病理高危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共检及150枚脾门淋巴结,其中18例发生转移(21.9%),常规病理学检测阴性的64例患者中有21例出现微转移(32.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TNM分期、Borrmann分型、肿瘤横向部位是脾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而T分期、肿瘤横向部位是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上部进展期胃癌脾门淋巴结转移及微转移发生率较高,Borrmann分型、TNM分期、肿瘤横向部位、T分期是脾门淋巴结总体转移的高危因素,含有以上临床病理特征者建议常规行脾门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orrmann IV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整群选取并回顾性探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0—2010年220例Borrmann IV型胃癌的临床资料,将年龄、性别、家族史、手术切除率、周围脏器侵犯、浆膜受侵、腹膜种植、肝脏转移、腹水、术后并发症、病理类型、pTNM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与同期其他Borrmann分型胃癌对比。比较Borrmann IV型胃癌在同期胃癌中的构成比。临床病理参数的对比用χ2检验;生存状况的比较采用寿命表法。结果Borrmann IV型胃癌和其他Borrmann分型胃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非Bor-rmann IV型胃癌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44%、38%,而Borrmann IV型胃癌仅有24%、11%、1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orrmann IV型胃癌呈现高恶性度的生物学特点:分化不良、淋巴结转移率高、容易出现腹膜转移、浆膜受侵,周围脏器侵犯严重,pTNM分期晚,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3.
126例进展期胃痛、贲门癌行包括第16组和纵隔下部食管周围淋巴结清扫的扩大根治术,结果发现,20.6%患者第16组淋巴结转移阳性,19.1%患者纵隔下部食管周围淋巴结转移阳性。认为对肿瘤长径>7cm,病理分化不良,浆膜受侵犯、BorrmannⅡ、Ⅲ型、N1和N2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以及食管受浸润范围>1.1cm的进展期胃底、贲门癌,应选择施行包括纵限下部食省周围淋巴结在内的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通过对50例进展期胃窦癌患者行D2根治术,检测No.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No.6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肿瘤直径及肿瘤分化程度,然后统计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上述其他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术前CT检查的准确率。结果:术前CT检查发现No.14v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2%,假阴性率为12%。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2%。No.6淋巴结转移阳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24%,No.6淋巴结转移阴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3%。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No.6淋巴结转移、肿浸润深度、肿瘤TNM分期及肿瘤直径有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CT对No.14v组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不高,进展期胃窦癌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No.6淋巴结转移阳性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高。  相似文献   

15.
胃癌病灶周围注射超微活性炭对淋巴结的显色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uang GJ  Chen ZQ  Zhang YL  Zhang QH  Liu Y  Qian LP  Chen J  Ni QX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4):2070-2072
目的观察胃癌病灶周围注射超微活性炭后局部淋巴结的黑染效果,指导胃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方法43例胃癌患者术前或术中肿瘤周围注射超微活性炭,82例胃癌未接受注射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其清扫淋巴结的数目、黑染淋巴结数、淋巴结黑染与注射活性炭时间的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观察副作用的发生。结果活性炭组每例患者清扫的淋巴结数(34枚±13枚)明显高于对照组(16枚±9枚),主要是清扫的N2淋巴结数明显最多(25枚±9枚∶8枚±4枚);活性炭组黑染度为603%,N1淋巴结的黑染度(713%)高于N2(563%);局部组织内注射超微活性炭,2d后淋巴结的黑染效果才较满意;黑染淋巴结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68%)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33%)及对照组(184%);局部组织注射超微活性炭未见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肿瘤周围局部注射超微活性炭是一种有效、易行和安全的方法,对胃癌淋巴结清扫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检肺段及亚段淋巴结对肺癌病理分期准确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N  Yan S  Zheng QF  Lü C  Wang YZ  Wang J  Y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7):1873-1876
目的 探讨肺段及亚段淋巴结在肺癌手术中的阳性检出率及对病理分期的影响.方法 此项前瞻性研究入选自2007年2月至2008年2月北京肿瘤医院胸外二科收治的90例肺癌手术切除病例,分别进行肺门(10组)、叶间(11组)、肺叶(12组)、肺段(13组)及亚段(14组)淋巴结分站检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全组淋巴结清扫中位数29(11~50)枚,纵隔淋巴结清扫中位数17(6~35)枚,10~14组淋巴结清扫中位数12(2~26)枚,13~14组淋巴结清扫中位数4(1~17)枚.全组中10组、11组、12组、13+14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2%、6.7%、23.3%和38.9%.(2)全组中无淋巴结转移(NO)患者42例,肺门及肺内淋巴结转移(N1)27例(其中12例仅出现13~14组转移,15例为10~12组转移或与13~14组转移并存).如果13~14组淋巴结漏检,NO期诊断准确率仅77.8%(42/54),而N1期漏诊率达44.4%(12/27).(3)33例≤3 cm的外周型肺癌中,如果仅行肿瘤所在段的肺段切除术,12~13组漏检率达12.1%(4/33).如果行更小范围的楔形切除术,12~14组淋巴结漏检率达到18.2%(6/33).结论 肺段及亚段淋巴结在肺癌转移过程中占据相当的比例,需要进行这两组淋巴结的分检以提高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此外,局限性的肺切除术应严格指征,并规范第一站淋巴结的清扫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 N0梨状窝癌同侧及对侧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的规律及特点。方法选取2008-05~2014-06在我院行c N0梨状窝癌手术的60例梨状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分为内侧壁癌组、外侧壁癌组及内外侧壁均受侵犯组。三组患者均行双侧Ⅱ、Ⅲ、Ⅳ区颈清扫,对比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术后复发、颈部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情况。结果 1三组患者通过术后病理检查,共40例发现颈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6.7%,其中A组16例,B组16例,C组8例。40例转移颈淋巴结主要集中于颈部Ⅱ、Ⅲ区,其中Ⅱ区21例,Ⅲ区16例,仅3例(7.5%)位于颈部Ⅳ区;2内侧壁癌组复发率(清扫后二次复发)、转移率(未清扫区转移)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1%,83.3%和5.6%,外侧壁癌组为11.1%,88.9%和0,内外侧壁癌组为12.5%,75.0%和12.5%。结论 c N0梨状窝癌患癌位置对淋巴结隐匿性转移情况具有直接影响,内侧壁癌患者双侧均可能存在隐匿性转移淋巴结。颈部Ⅱ、Ⅲ区证实为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可能性最大的区域,c N0患者无需行Ⅳ区颈清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的T分期、病理类型、肿瘤原发部位的关系,探讨NSCLC术后放疗靶区的合理勾画.方法 回顾性分析335例Ⅲa(N2)NSCLC行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335个病人共清扫5976个淋巴结,阳性为1970个,转移率为28.7%.原发肿瘤T1,T2,T3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9.2%,33.2%,41.8%;腺癌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鳞癌.中央型与周围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53.6%,22.4%;原发肿瘤部位不同,易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区域不同:左上肺癌最易出现4L,5,6,7,10,11区,左下肺易出现5,7,9,10,11区;右上肺易出现1R,2R,3,4,10,11区;右中肺易出现2R,3,7,10,11区;右下肺易出现2R,3,7,9,10,11区.发生跳跃式N2转移107例(31.9%),其中上叶肺癌多出现上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下叶肺癌及右中叶肺癌则可出现上、下纵隔跳跃式淋巴结转移.结论 Ⅲa(N2)期NSCLC胸内淋巴结转移与肿瘤T分期、病理类型、原发部位有关,术后放疗临床靶区范围要根据肿瘤的原发部位选择高危淋巴结引流区进行预防照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在腋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通过体检或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59例,行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结合Ⅲ组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42例,其中41例腋下淋巴结阳性,伴有Ⅲ组淋巴结阳性者13例,3年远处转移率为9.5%,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4%;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17例,3年远处转移率为35.3%,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3.5%,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总生存率为92.9%,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为88.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者,行Ⅲ组淋巴结清扫可提高腋窝淋巴结清扫彻底性,并对术后的合理治疗和提高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95例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Borrmann Ⅳ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 195例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57.5%,3年生存率为23.2%,5年生存率为13.6%,中位生存时间为15.2个月,95%CI12.4~17.7个月。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清扫与Borrmann Ⅳ型胃癌的预后无明显相关性,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肿瘤大小、胃部切除范围、TNM分期、切缘残留、淋巴管癌栓、根治度与Borrmann Ⅳ型胃癌的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胃部切除范围、淋巴管癌栓、切缘残留是影响Borrmann Ⅳ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orrmann Ⅳ型胃癌的恶性程度较高,患者预后情况较差,因此应及早治疗,杜绝切缘残留,尽可能行全胃切除,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