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自1985年3月至1990年8月,手术治疗单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6例。所有病例的肺动脉收缩压≥12kPa(90mmHg),主肺动脉与体动脉收缩压比值(P_p/P_(?))≥1.00。手术死亡率6.25%。本文就术前状况和手术危险性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估法。认力右下肺动脉直径同胸廓横径比率(RIPA/T)、肺、体循环阻力比(R_p/R_s)、肺、体循环血量比(Q_p/Q_s)、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血氧饱合度(SaO_2)是估计手术危险性的主要参数。同时简单介绍了一种新的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相似文献   

2.
外科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4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自1990年1月~1997年11月期间,144例室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外科治疗结果。方法 全组病例术前均经心导管检查确诊,P_n/P_s(0.81±0.09),R_n(9.41±5.37)wood。在体外循环下行室缺修补术。结果 手术死亡14例,死亡率9.7%。术前P_p/Ps≥0.8和R_p≥10wood,死亡率达28.6%;存活者中超声检查估测S_pPA>50mmHg的有32例;1例术后发展成艾森曼格综合征。结论术前P_p/Ps≥0.8和/或R_p≥10wood的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者手术风险显著增大;婴幼儿室缺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应尽早手术;术后应重视肺动脉高压危象的防治;心内测压管置入对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老年住院患者拟诊肺动脉高压的现患率和可能的危险因素. 方法 1093例老年住院患者,年龄60~100岁,平均为(80.8±9.8)岁,常规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肺动脉收缩压≥40 mm Hg(1 mm Hg=0.133 kPa)诊断为肺动脉高压,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和检验数据.结果 115例老年住院患者被诊断为肺动脉高压,老年住院患者肺动脉高压的现患率为10.5%,年龄85~100岁组肺动脉高压现患率为16.4%,高于其他年龄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85,95%CI:1.025~1.148,P=0.005)、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OR=3.954,95% CI:1.812~8.627,P=0.001)、右心室内径(OR=1.271,95% CI:1.112~1.452,P=0.000)和左心房内径(OR=1.100,95% CI:l.013~1.194,P=0.023)为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肺动脉压的危险因素. 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较高,肺动脉高压更易发生在85岁及以上、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及右心室、左心房增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价二尖瓣狭窄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时二尖瓣口面积(MVA)计算的可靠性,我们对27例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了左、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用Gorlin公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oppler)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计算MVA。结果:当肺动脉收缩压(PASP)<8kPa时,肺动脉楔压(PAWP)能正确反映左房压,两者计算之MVA相关性良好(r=0.92);当PASP≥8kPa时,PAWP则明显高于左房压(P<0.01),两者计算之MVA相关性差(r=0.58),此时,Doppler及2DE测得之MVA与左房压计算之MVA相关性较好。提示肺动脉压显著升高时,用PAWP计算MVA不可靠。  相似文献   

5.
高危病例施行Fontan术后并发症较多和死亡率较高,原因多为低心排伴高中心静脉压。作者施行Fontan术时在体静脉与肺静脉回流腔间留置房间隔缺损或开窗,取得满意结果。方法 1988年9月~1991年4月间对10例有两项以上危险因素者作此手术。年龄9个月~33岁。其中三尖瓣闭锁与功能性单心室各5例。危险因素:肺血管阻力>3wood单位,左室舒张末压>1.33kPa(10mmHg),左室射血分数<40%,肺动脉发育不良或严重变形,肺动脉压>2.39kPa(18mmHg),中度房室瓣返流和年龄太小(18个月)或太大(33岁)。手术方法为常规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6.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由多种原因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压升高的一种恶性心肺疾病,诊断标准主要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25 mmHg(1 mmHg=0.133kPa)。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和遗传性肺动脉高压(heritable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HPAH)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基因遗传突变与IPAH和HPAH发病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诊断性治疗及远期随访结果,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性治疗体会。方法: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65例,分别给与选择性扩张肺动脉药物治疗,以不吸氧状态下末梢氧饱和度稳定在95%以上为主要标准,判断手术指征。结果:手术54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手术期死亡1例,无远期死亡,11例不具备手术条件,继续药物治疗。随访12~36个月,平均肺动脉压力低于40 mmHg(1 mmHg=0.133 kPa)。未手术患者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通过药物对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可以对肺动脉高压性质做出准确的判断,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终末期心力衰竭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移植后围术期及远期预后.方法:回顾959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肺动脉收缩压(PASP)水平分为PASP<40 mmHg组(n=441,1 mmHg=0.133 kPa)、40 mmHg≤PASP<50 mmHg组(n=211)和PASP≥50 mmHg组(n=3...  相似文献   

9.
肺动脉高压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瓣膜病变预后不佳的因素,即使是在二尖瓣手术以后。但近15年一些研究显示肺动脉高压不是换瓣的反指证,虽然它的危险性较大,但是术后许多患者肺动脉压和肺小动脉阻力可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为进一步明确这一问题,本文对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的二尖瓣病患者在二尖瓣置换术的情况作了回顾研究。 1972年至1987年间,年龄31~75岁、肺动脉平均压≥6.7kPa的43例患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其中23例为男性。病因为:风湿性1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腱索断裂  相似文献   

10.
<正>肺动脉高压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心肺系统疾病,1891年,首次发现于右心室肥厚的患者尸检标本中,1951年,首次采用“肺动脉高压”一词以区分肺动脉压增高导致的右心力衰竭竭和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右心力衰竭。最新的临床指南将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定义为静息时平均肺动脉压≥20mmHg(1mmHg=0.133kPa),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PVR)≥3Wood单位。  相似文献   

11.
<正>Int Heart J,2019,60(4):836-844.肺高血压定义为右心导管检查(right heart catheterization,RHC)评估的静息时平均肺动脉压≥25 mm Hg(1 mm Hg=0.133 kPa)。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推导的肺动脉收缩压(Doppler echocardiography-derived 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sPAPECHO)或三尖瓣反流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12.
肺动脉高压是指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5 mm Hg(1 mm Hg=0.133 3 kPa)或者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 mm Hg。随着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针对细胞增生和血管重塑的治疗大大改善了肺动脉高压的预后。现就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8):728-732
正肺高血压是一种以肺动脉阻力进行性升高(平均肺动脉压≥20 mm Hg, 1 mm Hg=0.133 kPa)为主要临床特征,以肺血管重构为主要病理改变,以右心衰竭为最终结局的肺血管增生性疾病,肺高血压的形成主要与基因表达异常(如骨形成蛋白Ⅱ型受体基因及前列腺素Ⅰ合酶基因)、肺血管收缩舒张失调、肺动脉内皮细胞(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 PAECs)  相似文献   

14.
正1概述近年来,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IPAH)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IPAH属于毛细血管肺高血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既没有家族病史,也没有一个确定的危险因素,被定义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平均肺动脉压力≥25mm Hg(1mm Hg=0.133kPa)  相似文献   

15.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163例CHF患者临床、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的预后价值,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平均随访29个月,心脏性死亡59例,其中猝死34例,泵衰竭死亡19例,心肌梗死死亡6例;多因素分析示,平均主动脉压、平均肺动脉压和QTc是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率分析示,平均主动脉压≤12kPa,平均肺动脉压≥3.33kPa,QTc≥440ms,射血分数≤25%及有束支阻滞者,生存率显著降低。结论:低血压、QTc延长及伴肺动脉高压者预后不良,治疗中应防止过度降压和延长心肌复极。  相似文献   

16.
30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临床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报告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TE)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结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连续30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的手术要点、围术期处理以及近中期结果。结果:共行PTE术30例,男24例,女6例,平均年龄45.7岁,平均病史48.0个月。术前心功能为纽约心功能协会分级标准(NYHA)Ⅳ级者12例,Ⅲ级者18例。手术均在深低温间断停循环下完成肺动脉血栓及机化内膜剥脱术。围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3.3%)。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13.3%),再灌注肺水肿7例(23.3%),肺内出血1例(3.3%)。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91.1 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95.1 min,平均停体外循环时间47.7 min。术后平均拔除气管插管时间85.1 h。肺动脉收缩压由术前的91.4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术后的48.3 mmHg、动脉血氧分压由56.2 mmHg升至88.9 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由0.90升至0.97(P均<0.01-0.05),均有显著改善。随访26例,平均随访时间36.8个月,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22例,Ⅱ级3例,Ⅲ级1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PTE术是治疗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手段,其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病例,彻底剥离肺动脉血栓和机化内膜,正确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新近报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时,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增高。1990年1~9月期间,在随诊的1200例HIV阳性的人群中,对74例有心肺损害症状者进行了支气管镜(68例)和(或)超声心动图(12例)检查。用连续多普勒超声技术证实6例(8.1%)有肺动脉高压,右室收缩压升高,超过右房压7.73±1.07(6.53~8.80)kPa。其中男1例(为同性恋者),女5例(均为静脉用毒品者),年龄24~37岁,平均30±5岁。5例有肺动脉高压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二尖瓣替换术后人工瓣膜不匹配(Patient-prosthesis mismatch,PPM)的发生情况,及PPM对患者术后肺动脉收缩压及心房纤颤(房颤)射频消融术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狭窄合并关闭不全的患者29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6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53±11.7)岁,均为持续性房颤心律。手术方法为二尖瓣人工瓣膜替换术加Cox-mazeⅢ°房颤射频消融术,使用的人工瓣膜包括机械瓣22例,生物瓣7例。术后计算瓣膜有效开口面积(EOA)和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指数(IndexedEOA,EOAI),并测定肺动脉收缩压。将EOAI≤1.2cm2/mm2定义为瓣膜不匹配,肺动脉收缩压≥40mmHg(1mmHg=0.133kPa)定义为肺动脉高压。结果:无手术及随访期死亡。随访12~36个月,平均(21.3±7.6)个月。29例患者中17例手术后有效瓣口面积(EOAI)≤1.2cm2/mm2,PPM发生率为58.6%,无PPM(Non-PPM)12例。PPM组与Non-PPM组相比,术后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下降为(51.4±9.8)mmHg及(35±6.7)mmHg(P0.01);术后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比例分别64.7%(11/17)及33.3%(4/12),P0.01;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分别为35.3%(6/17)及25%(3/12),P0.05;左心房经线分别减少到(50.7±11.2)mm及(42±10.4)mm,P0.05。结论:风湿性二尖瓣替换术后PPM的现象较为常见。二尖瓣位PPM对患者术后持续的肺动脉高压及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院1980~1989年收治1647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资科1647例高血压病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根据入院时血压测值,将高血压分四型:Ⅰ型(118例,占7.2%),单纯收缩压(SP)升高,即SP≥21.3kPa(160mmHg),舒张压(DP)<12.0kPa(90mmHg),Ⅱ型(867例,占52.6%),以SP升高力主,SP≥21.3kPa,DP≥12.0kPa,脉压≥9.3kPa;Ⅲ型(226例,占13.7%),单纯DP升高,即SP<21.3kPa,DP≥12.0kPa;Ⅳ型(430例,占26.5%),SP和DP成比例升高,脉压<9.3kPa。男  相似文献   

20.
在重度肺动脉狭窄、法乐氏四联症(F4)及其它应做右室流出道肺动脉成形手术的患者中,手术本身很成功,但对于肺动脉返流(PR)与运动量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作者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准确地溯量肺动脉返流指数并做有关临床研究.病例组为31例在右室——肺动脉成形术后有PR 患者,年龄均>6岁,无残余分流和右室流出道压力阶差>2.7kPa,也无主动脉、二尖瓣返流者。对照组17例,平均年龄12岁.PR 者分轻中重三组,轻度组5例 F_4,4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均来跨瓣成形。中度组6例 F_4,3例肺动脉重度多处狭窄、1例右室双出口.重度组8例均为 F_4,均行跨瓣补片。结果:对照组与病例组(4例未达到要求被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