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毅  高霞  黄光荣 《河北医学》2013,19(7):1003-1006
目的:分析卵巢上皮癌患者在肿瘤减灭术后采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到本院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的68例卵巢上皮癌患者按随机数字平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B组采用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化疗,观察比较两组化疗效果。结果:A、B组化疗1个周期后总缓解率分别为64.71%、70.59%,两组总缓解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B组化疗3个周期后总缓解率分别为70.59%、91.18%,B组总缓解率高于A组(P〈0.05);A、B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67.64%、79.41%,两组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B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9.5±3.2)个月、(40.1±2.9)个月,两组平均生存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B组严重毒副反应发生率少于A组(P〈0.05)。结论:对于卵巢上皮癌患者在疗效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后给予奈达铂联合紫杉醇化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4g,,J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脑屏障开放后超选择性颅内动脉介入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甘露醇导管化疗组、导管化疗组和全脑放疗组。甘露醇导管化疗组用股动脉插管技术超选择性的向肿瘤供养动脉后分别依次灌注20%甘露醇、卡铂和吉西他滨化疗药物;导管化疗组仅依次灌注卡铂和吉西他滨;治疗1个月后与全脑放疗组根据疗效判断标准比较三组的疗效,并通过电话随访判断比较三组的生存率。结果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甘露醇导管化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明显高于导管化疗组的50.00%和全脑化疗组的16.67%。三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生存率比较示甘露醇导管化疗组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56.67%、23.33%、6.67%,与导管化疗组和全脑放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位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甘露醇开放血脑屏障后颅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药物可经导管直接进入肿瘤供养动脉,迅速杀死肿瘤细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35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前检查排除有远处转移,根据手术后化疗方式不同分为术中置泵的置泵组)和术中未置泵的对照组)。所有直肠癌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置泵组术中行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化疗泵植入术,术后行区域靶向灌注化疗联合全身化疗6个疗程。对照组术后仅行全身静脉化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1、3、5年生存率等指标。结果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无手术及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置泵组和对照组局部复发率(4.10% vs 15.52%)、远处转移率(10.14% vs 2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1年生存率(100.00% vs 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而3年(77.50% vs 58.68%)和 5年生存率(72.46% vs 5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选择性髂内动脉区域靶向灌注化疗作为直肠癌根治术后的一种有效辅助治疗模式,较术中未置泵化疗明显减少了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且提高了3年和 5年的生存率。这为直肠癌术后综合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能超声聚焦刀(HIFU)联合动脉灌注化疗(健择+氟尿嘧啶)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4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23例)HIFU联合动脉动脉灌注化疗;B组(20例)单纯动脉灌注化疗。结果A组有效率60.9%,B组为35.0%;A组临床受益率73.9%,B组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U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胰腺癌有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研究术前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和全身静脉化疗在治疗Ⅲ期乳腺癌的疗效,探讨术前辅助化疗的最佳方法。方法60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术前行尺动脉插管乳腺区域灌注化疗30例(动脉组),术前全身静脉化疗30例(静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组织学疗效、对化疗的毒副反应,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和无病存活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脉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7%,明显高于静脉组的46.7%(P〈0.05);动脉组组织学特效+显效率为86.7%,明显高于静脉组的56.7%(P〈0.05)。动脉组患者恶心、呕吐等化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较静脉组低(P〈0.05)。两组术后3年生存率和无病存活率相似(P〉0.05)。结论术前尺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是治疗Ⅲ期乳腺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Ⅲ期乳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减轻患者化疗的毒副反应;它的近期疗效优于术前全身静脉化疗。  相似文献   

6.
姬统理  王小平  闵婕  李刚 《医学争鸣》2003,24(5):475-476
目的:通过病例对比,研究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手术化疗对改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生存率的影响。方法: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62例A组(32例)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B组(30例)术后行辅助化疗,结果:中位生存时间A组29mo,B组27mo,A组1a生存率81.2%(26/32),2a生存率46.8%(15/32),3a生存率37.5%(12/32);B组分别为83.3%(25/30),46.6%(14/30)和33.3%(10/30),A、B组相应指标比较,均无显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术后1,2和3a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收集1996年1月-2006年1月外科治疗4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同期肝转移灶切除组(A组)22例;肝转移灶未切除组(B组)20例,其中6例行肝动脉化疗泵灌注化疗,14例行介入治疗。结果:A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54.6%、27.3%;B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70.0%,3年和5年生存率为0。两组术后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性肝转移患者同期肝转移灶切除预后较好,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25 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晚期胸腺癌的近期评价。方法分析35例经病理细胞学证实Ⅲ~Ⅳ胸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手段不同,分为两组:A组18例,采用125 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NP方案);B组17例,采用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结果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RR)分别为66.7%和47.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83.3%和64.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组治疗后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QOL)升高值分别为(12.22±4.67)、(6.12±1.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组治疗后 Karnofsky 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KPS)提高率分别为66.7%、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25I粒子植入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晚期胸腺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复发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肝癌复发患者分为介入治疗组与再次手术组,各30例。介入治疗组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再次手术组行传统肝叶局限性切除或非规则肝叶切除术,随访观察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4周时甲胎蛋白(AF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P <0.01);介入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67%,再次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1年、3年生存率:介入治疗组分别为46.67%、16.67%,再次手术组分别为63.33%、3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复发与再次手术治疗效果相近,3年内生存率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巨块型肝癌的有效综合治疗手段,方法:67例巨块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4例,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氩氦刀经皮冷冻并同时瘤内无水乙醇注射(PEI)治疗,B组33例给予单纯TACE治疗,两组对比观察近期疗效。结果:A组病人1,2年生存率分别为82.35%(28/34),61.76%(21/34);B组病人1,2年生存率分别为60.61%(20/33),48.085(16/33)。两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氩氦刀经皮冷冻同时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明显于单纯TACE,是目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巨块型肝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立体定向同期放、化疗与手术后化疗生存期的差异。方法98例ⅢA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同期放、化疗组(A组)42例应用立体定向全身伽玛刀放疗同期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手术后化疗组(B组)56例进行手术治疗,术后3—4周开始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结果A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6.19%、45.24%、23.81%,中位生存期23.4月;B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2.14%、51.79%、37.50%,中位生存期29.5月。两组比较B组生存率优于A组,但1、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中位生存期延长6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立体定向同期放、化疗比较,对ⅢA期NSCLC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辅助治疗方法对局部晚期ⅠB2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经盆腔检查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ⅠB2ⅡB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农垦中心医院收治的经盆腔检查和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ⅠB2B期的宫颈癌患者85例,根据术前辅助治疗情况分为两组:A组(43例)接受术前盆腔外照射放疗,放疗结束后2ⅡB期的宫颈癌患者85例,根据术前辅助治疗情况分为两组:A组(43例)接受术前盆腔外照射放疗,放疗结束后23周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术;B组(42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33周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术;B组(42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化疗结束后34周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宫颈癌根治术。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79.1%vs 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显著低于B组[(0.38±0.08)L vs(0.45±0.09)L]、[(19.49±5.45)g vs(29.91±8.67)g](P<0.05)。A组术后盆腔淋巴转移率低于B组[(9.30%、0、30.23%、6.98%)vs(21.43%、4.76%、50%、21.43%)](P<0.05)。A组术后1、3年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23.3%、48.8%)vs(38.1%、61.9%)](P<0.05);A组3年生存率高于B组[(83.7%)vs(73.8%)](P<0.05)。结论术前盆腔外照射放疗的疗效确切,术中出血量少,且具有更低的复发率和更高的生存率,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不同术式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进行治疗并比较其疗效。方法:68例(71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照就诊顺序以双盲法随机分为A组34例(35眼)和B组34例(36眼),A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B组采用青白联合手术,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眼压和视力,并注意随访观察两组并发症情况和疗效。结果:A组有效率97.14%,B组有效率97.22%,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idit z=4.264,P=0.089);术后两组患者眼压、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有好转(P〈0.05),且A组眼压(15.74±6.85)mm Hg明显高于B组(12.65±4.74)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0.29±0.18)D明显低于B组(0.71±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并发症5眼(14.28%),B组出现并发症6眼(16.67%),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 P=0.091)。结论: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可选择联合手术,以提高患者术后视力,保证手术疗效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紫杉醇+顺铂(TP)与紫杉醇+卡铂(TC)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Ⅱb~Ⅳa期93例宫颈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根治性放疗。根据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紫杉醇+顺铂联合3周化疗方案44例;B组:紫杉醇+卡铂联合3周化疗方案49例。 A、B组均采用根治性放疗(体外放疗+腔内后装治疗),每周放疗5次。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A组近期有效率为91%,B组近期有效率为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 A、B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5.9%和6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2.3%和49.0%,3年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3.6%和12.2%,3年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4.1%和38.8%,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肾功能损害、周围神经毒性和肌肉关节痛A组明显较B组重(P〈0.05)。结论:TP与TC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相当,但TC方案不良反应明显减轻,更易被患者接受,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及对顺铂耐受性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步放疗、化疗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观察组(A组)32例用DF方案化疗,同时行根治性放疗;对照组(B组)32例行单纯放疗。结果观察组CR为93.75%,PR为6.25%,3年总生存率为65.63%。3年无瘤生存率为53.13%。对照组CR为81.25%,PR为18.75%,3年总生存率为43.75%。3年无瘤生存率为3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2组相近,全部患者均可耐受。结论同期放疗、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疗效肯定,应用方便,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 or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SABR)与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关于 SBRT与手术治疗早期 NSCLC的相关文献,采取双人平行评价的方法对收集的文献进行评价,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应用统计软件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筛查后共纳入4项回顾性研究,均为英文文献,共1265个患者,其中手术治疗914例(手术组),SBRT351例(SBRT组),根据研究内容将两组生存率分为 A、B、C 3组进行 Meta分析,4项研究综合评价2种治疗方法生存率作为 A组,2项研究两组病例进行了1∶1配对,两组在年龄、合并症评分及肿瘤分期等因素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为 B组;另外2项研究对两组病例也进行了1∶1配对,但两组在年龄、合并症及肺功能等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手术组优于 SBRT组,为 C组。A组:1、2、3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0.00001),手术组优于 SBRT组;B组:1、2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35;P =0.29),3年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手术组优于 SBRT组;C组:1、2、3年总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0.00001),手术组优于 SBRT组。2项研究中两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6,P =0.19)。结论由于两组间存在年龄、肺功能及合并症等方面的差异,不能明确得出手术组优于 SBRT组的结论,但两组间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无差异,两组疗效的比较还需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和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1例连续三节段及以上病变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22例采取长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A组);29例采取分节段单个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其他椎间盘单独切除内固定术(B组),即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应用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率,复查X片比较两组植骨融合率、颈椎椎间高度、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组间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随访内固定均未发生松动、脱落、断裂,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5),但术后随访角度丢失率A组高于B组(P<0.05)。A组有1例术后1年出现钛网下沉。两组植骨融合率于术后6个月时均为100%,但B组至术后3个月已达骨性融合,A组有4例至术后6个月时达骨性融合。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相对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颈椎前中柱结构破坏少,同时能够长时间维持颈椎曲度和椎间高度,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EEP术联合α-干扰素栓对宫颈糜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宫颈糜烂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三组:LEEP术治疗组(A组),α-干扰素栓治疗组(B组),LEEP术联合α-干扰素栓治疗组(C组),每组各70例。治疗后2、4、6、8周进行随访,治疗8周后判定其疗效,观察比较各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阴道出血时间和糜烂面愈合时间。结果A、B、C三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75.4%和97.2%,三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C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A、B两组(9.6±4.2vs16.2±5.1,17.3±6.4;P〈0.01)。C组糜烂面愈合时间优于其他两组(5.5±2.3VS8.9±5.3,9.4±5.8;P〈0.01)。但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三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LEEP术联合α-干扰素栓治疗宫颈糜烂是一种高效、安全、副作用小的理想治疗方法,具有较广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对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6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48例,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吉西他滨化疗;B组58例,在A组放化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中药。观察两组上消化道反应、腹泻、腹痛、骨髓抑制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通过疗效评价法观察近期有效率,分析患者的1、2年生存率。结果:(1)B组上消化道反应、腹泻、腹痛、骨髓抑制及生活质量较A组明显改善(P〈0.05);(2)A、B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6.3%(27/48)、67.2%(39/5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2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36.8%、16.6%,B组分别为75.3%、28.2%,总体生存率比较,B组优于A组(χ^2=9.205,P=0.002)。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减轻放化疗所致的消化道反应,提高临床有效率,延长患者1、2年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