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浆D-二聚体联合肺螺旋CT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肺螺旋CT联合检查在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确诊的67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研究组(A组),另选71例非肺栓塞患者为对照组(B组),两组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所有患者均先行D-二聚体测定,随后即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两组的D-二聚体测定值和CTPA表现进行分析,比较其敏感性、特异性和最后诊断。结果 A组D-二聚体(500μg/L58例,(500μg/L9例;阳性率(敏感性)和阴性率分别为(58/67)87%和(9/67)13%。71例非肺栓塞患者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与阴性率(即特异性)分别为61%和39%,两组阴性率(分别为13%和39%)比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67例PTE患者CTPA检查呈阳性表现者59例,阳性率为88%。71例非肺栓塞组患者CTPA检查呈阳性结果者4例,67例呈阴性,阴性率(即特异性)9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7例PTE经D-二聚体和CTPA联合检查诊断者59例(88%)。结论 D-二聚体阳性或阴性不能诊断或排除肺栓塞,低特异性的D-二聚体和CTPA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PTE的诊断正确率,可作为PTE诊断的一线检测,是诊断肺栓塞的主要方法,对降低医疗成本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48例考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采用统计学方法检验,同时与下肢顺行静脉造影结果对照,并对作为诊断性实验指标的临界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正常对照组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组D-二聚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将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500ng/ml作为判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界标准,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诊断评价指标如下: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5%、阴性预期值为100%、诊断准确率为85%。结论:D-二聚体含量检测可作为排除DVT的首选筛查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目前排除静脉血栓栓塞的床旁D-二聚体检测的诊断准确性的证据进行评价。设计利用双变量回归检验变异来源,系统评价关于床旁D-二聚体检测的准确性的相关研究,并对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估。数据来源发表于1995年1月至2008年9月,并且于Medline和Embase中可检索到的关于床旁D-二聚体检测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报告。评价方法纳入荟萃分析的研究需满足如下条件:对床旁D-二聚体检测与预先定义的静脉血栓栓塞的D-二聚体参考标准进行比较,人选患者为连续门诊病例,并且能够以此构建2×2表格。结果共有23项研究报告(病例总数为13959例,平均年龄为38—65岁,静脉血栓栓塞发病率为4%~51%)纳入荟萃分析。这些研究报告了两种床旁D-二聚体定性检测方法(SimpliREDD-二聚体(n=12)和Clearview Simplify D-二聚体(n=7))和两种床旁D-二聚体定量检测方法(CardiacD-二聚体(n=4)和Triage D-二聚体(n=2))。总体敏感性处于0.85(95%可信区间为0.78~0.90)至0.96(0.91~0.98)之间;总体特异性处于0.48(0.33~0.62)至0.74(0.96~0.78)之间。CardiacD-二聚体和TriageD-二聚体这两种定量检测方法评分最佳。结论在可疑静脉血栓栓塞的门诊患者中,床旁D-二聚体检测能够提供重要信息并指导治疗,在低风险患者(即临床决策规则评分较低的患者)中的价值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血浆D二聚体联合PAI-1诊断COPD合并PTE的ROC曲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COPD合并PIE组和COPD组患者血浆PAI-1、DD含量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PAI-1、DD诊断COPD合并PTE时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同时计算其阳性率。结果COPD合并PTE组PAI-1、DD水平明显高于COPD组以98.5ng/L、1.85mg/L为阳性界点,PAI-1、DD两者联合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为87.6%,特异性为85.6%,两者联合检测敏感、特异性明显高于PAI-1或DD单项(P〈0.05)。结论PAI-1、DD及两者联合检测对于COPD合并PTE的有诊断价值,尤其是联合检测对COPD合并PTE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D-二聚体阴性的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初诊D-二聚体阴性11例患者的发病时间、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及CT肺动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心动图、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发病时间为(11.5±7.8) d。10例有危险因素,1例未发现明显危险因素。Wells量表积分显示1例患病概率为不太可能,10例患病概率为很可能。6例经超声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心动图1例发现附壁血栓,10例见不同程度肺动脉压升高。CTPA见主肺动脉及肺段动脉栓塞。11例患者均经抗凝治疗,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对于临床可疑PTE的患者,不能仅仅依靠D-二聚体检测去筛选,应综合危险因素、临床量表、超声检查等结果进行分析,必要时可进行CTPA等确诊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30例肺栓塞临床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PTE)患者资料,探讨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0年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30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PTE患者常伴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创伤和(或)骨折、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检查可提示PTE;超声心动图对PTE有诊断作用;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是确诊PTE的可靠方法.结论 PTE是心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对有症状的高危患者应及早行CTPA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D-二聚体预测四肢骨折术后血栓性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何伟民  张晓龙 《上海医学》2004,27(8):575-577
目的 探讨D-二聚体预测四肢骨折术后血栓性疾病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2年12月1日~2003年6月30日住院的85例四肢新鲜骨折患者进行术前血浆D-二聚体检测,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结果D-二聚体阳性和阴性患者的术后血栓性疾病发生率分别为34.6%(9/26例)和1.7%(1/59例)。D-二聚体阳性预测血栓性疾病的特异性为34.6%,敏感性为90.0%;D-二聚体阴性预测值为98.3%(95%可信区间为95.01~100.00%)。结论四肢骨折患者D-二聚体阳性的特异性较差,预测血栓性疾病的意义不大;D-二聚体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四肢骨折术后并发血栓性疾病具有临床价值。术前检测D-二聚体是一种安全、价廉及非侵入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肺动脉栓塞简称肺栓塞,是临床常见而危险的疾病,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经纤维蛋白溶解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它的生成和增高反映了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证明多种疾病均可使D-二聚体升高,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血栓栓塞症的敏感度极高,几乎达100%,而且分析简便、快捷、经济,但特异性较低。结合其他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检测率。  相似文献   

9.
背景:门诊的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疑似患者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而DVT漏诊有可能会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由于许多患者都可能患有DVT,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诊断流程。 目的:某些DVT诊断研究采用临床预测法(含/不含D-二聚体检测)来研究DVT的发病率,对这些试验进行系统回顾。资料来源:检索1999年至2004年7月MEDLINE收录的英、法文研究,查阅所有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选取:入选研究均前瞻性地纳入了连续、非选择性DVT疑似患者,而且在行D-二聚体检测或诊断性影像学检查前均采用了临床预测法。所有研究均提供充分信息,可以计算出DVT的发生率,估算出三种临床概率(低、中、高)中的至少一种。患者随访时间至少为3个月。除非临床模型中包含有既往DVT,否则凡纳入了有DVT既往史患者的研究一律除外。数据提取:由两名审核人员分别对3种临床概率中DVT的发生率、D-二聚体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及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s,LRs)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核及整理。对各项研究中的D-二聚体数据进行汇总,对高敏/低特异性检测法以及中敏/中特异性检测法进行分析。 数据综合:在入选的14项研究中患者数超过8000例,这些研究均采用1种临床预测法。其中有11项在诊断过程中检测了D-二聚体水平。临床DVT低、中、高危患者实际发生率分别为5.0%(95%CI,4.0%~8.0%)、17%(95%CI,13%~23%)和53%(95%CI,44%~61%),DVT的总发生率为19%(95%CI,16%~23%)。对所有研究进行汇总后发现,低危组D-二聚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LRs分别为88%(95%CI,81%~92%)、72%(95%CI,65%~78%)和0.18%(95%CI,0.12%~0.18%),中危组D-二聚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LRs分别为90%(95%CI,80%~95%)、58%(95%CI,49%~67%)和0.19%(95%CI,0.11%~0.32%),高危组D-二聚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阴性LRs分别为92%(95%CI,85%~96%)、45%(95%CI,37%~52%)和0.16%(95%CI,0.09%~0.30%)。低危组采用高敏法和中敏法测得D-二聚体正常时的LRs分别为0.10(95%CI,0.03~0.37)和0.20(95%CI,0.12~0.31),中危组采用高敏法和中敏法测得D-二聚体正常时的LRs分别为0.20(95%CI,0.01~0.21)和0.23(95%CI,0.13~0.39),高危组采用高敏法和中敏法测得D-二聚体正常时的LRs分别为0.07(95%CI,0.03~0.18)和0.15(95%CI,0.10~0.38)。 结论:在实施诊断性检查之前行临床概率评估可增加DVT诊断的准确性。预测法确定的临床DVT低危患者实际发生率低于5%。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低危患者无需接受超声检查即可除外DVT的诊断。对于临床DVT高危患者而言,D-二聚体检测结果将不影响其最终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0.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方法及评价(附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石继红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6):1363-1364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PTE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83·8%),胸痛(67·6%),咳嗽(51·4%),低氧血症(62·2%),低血压(37·8%);行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定性、增强CT扫描等检查,其中D-二聚体定性阳性者占91·9%,定量>500μg/L者占89·2%;误诊35·1%。结论呼吸困难、气促、胸痛、咳嗽、低氧血症为PTE的主要临床表现,门诊、急诊医师提高诊断意识及掌握诊断方法是避免PTE被误诊、漏诊的关键,增强螺旋CT应列为首选检查,D-二聚体检测、心电图及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对PTE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提高对肺血栓拴塞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将1998年7月~2003年12月间确诊的66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血栓栓塞症病人近年明显增加。61~70岁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所占的比例最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TE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慢性心肺疾患、外科手术、创伤及骨折和恶性肿瘤也是PTE的主要危险因素。院内院外误、漏诊达57.6%。66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中,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者占91.2%,D—二聚体(D-Dimer)≥0.5mg/L占89.5%,超声心动图呈典型改变者占70%,肺灌注扫描诊断肺血栓栓塞症阳性率96.3%,CT肺血管造影(CTPA)阳性率95.4%。结论: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表现多样,常因症状无特异性,临床易出现误诊、误治;PTE发病率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应加强关注其临床特征并综合加以分析。血气分析、D—二聚体、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作为方便快捷的筛选指标,CTPA、肺灌注扫描显像等无创性检查对诊断PTE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红阳  刘飒  高爱丽  李琳  戈艳蕾  李球兵  郭霞 《重庆医学》2012,41(28):2968-2969
目的分析比较早期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临床高度疑诊肺栓塞患者100例,根据CT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分为PTE组(60例)与对照组非PTE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情况。结果 PTE组呼吸困难、P2亢进、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均高于非PTE组。且PTE组D-二聚体阳性、SⅠQⅢTⅢ、右心室增大、肺动脉高压、下肢深静脉血栓显著高于非PTE组(P<0.05)。结论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D-二聚体阳性、肺动脉高压征、下肢静脉血栓是诊断PTE的重要线索,同时具备这些临床特征,应尽快完成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及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缩短诊断时间,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与超声联合检测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65例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第7 天行D-二聚体检测与下肢静脉超声检查,将D-二聚体浓度≥1 000 μg/L视为阳性,对D-二聚体阳性而超声阴性患者重复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均行X线下肢静脉造影.结果 X线下肢静脉造影共检出47例患者为DVT,血浆D-二聚体浓度检测DVT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80.5%;超声检查DVT敏感性为80.9%,特异性为100.0%;若两者相结合敏感性可高达91.5%,特异性为100.0%.超声检查中央型DVT敏感性为95.2%,检查周围型DVT敏感性为81.3%.结论 D-二聚体与超声相结合诊断下肢DVT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髋部骨折患者常规筛查DVT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微小RNA-483-3p(miR-483-3p)联合D-二聚体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DVT患者30例为血栓组,选取同期住院非DVT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及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483-3p表达量及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统计分析miR-483-3p和血浆D-二聚体分别对DVT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率,以及两者联合对DVT诊断的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血栓组患者单个核细胞miR-483-3p表达和血浆D-二聚体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DVT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示,miR-483-3p联合D-二聚体诊断DVT敏感度为96.63%、特异度为90.00%,AUC为0.9382.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iR-483-3p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的应用,为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以利及早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两间教学医院近10年来确诊PTE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于2000年至2009年间,被确诊为该病的住院患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有94.4%(117/124例)存在致病危险因素,常见的因素为年龄≥40岁(92.7%)、卧床≥3天(41.9%)、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3.1%)、高血压(21.8%)、手术(20.2%)、恶性肿瘤(19.4%)、外伤(骨折)(16.9%);同时存在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占62.9%。PT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气促79例(63.7%)、呼吸困难36例(29%)、胸痛29例(23.4%),咯血13例(10.5%)。常见体征为呼吸加快73例(58.9%)、心率>100次/分66例(53.2%)。辅助血气分析、D-二聚体、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对PTE的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和筛查。CT肺血管造影(CTPA)和核素肺灌注/通气显像(V/Q)对PTE的确诊率高,前者更可成为一线检查方法。予溶栓+抗凝治疗PTE较单纯抗凝治疗效果好,两者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总死亡率为35.3%。结论:遵循警觉PTE存在的致病危险因素,细致掌握具有一定特点的临床表现,及时应用D-二聚体、CTPA等相关诊断技术,可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并可及早干预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5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5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15例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中,突发呼吸困难和呼吸困难加重13例,晕厥3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典型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1例,长时间制动4例,手术患者2例,口服避孕药1例。化验检查D-二聚体>500μg/L及血气分析低血氧饱和度者15例,肺动脉增强CT造影(CTPA)异常15例,溶栓治疗13例,抗凝治疗2例,症状改善不明显2例。结论: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生与长期肢体制动、口服避孕药等有关,临床表现多样,典型三联症不多见,心电图及血气分析异常特异性差,肺动脉增强CT造影为确诊首选诊断方法。诊断及时及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简化版Wells评分、修订版Geneva评分和D-二聚体(DD)水平在恶性肿瘤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PTE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疑似诊断为PTE并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的14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CTPA结果将72例恶性肿瘤并发PTE患者作为PTE组,7...  相似文献   

18.
Jin Y  Xing H  Wang XB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78-2280
目的探讨D-二聚体测定在血栓性疾病诊断及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定量检测170名健康体检者、156例急性脑梗死、38例深静脉血栓和1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深静脉血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阳性率分别为59.3%、100.0%、61.7%,均高于健康对照组(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溶栓治疗后各组治疗有效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短时间内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栓性疾病多伴有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其测定有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血浆D-二聚体检测对反映血栓性疾病溶栓疗效有一定意义,可作为观察溶栓药物用量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9.
V/Q显像、SCTPA和血浆D-二聚体分析在PE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 V/Q)显像、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 SCTPA)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分析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高度疑诊PE的86例住院患者,分别行肺V/Q显像、SCTPA和血浆D-二聚体分析以及相关检查,以最终临床诊断为依据,分别评价3种检查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对PE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86例高度疑诊病例经上述各项检查确诊PE42例。肺V,Q显像、SCTPA、血浆D-二聚体分析诊断PE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36/42)、79.5%(35/44)、82.6%(71/86);81%(34/42)、86.4%(38/44)、83.7%(72/86);90.5%(38/42)、59.1%(26/44)、74.4%(64/86),联合应用3种检查方法,则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可分别提高到95.2%(40/42)、88.6%(39/44)、91.9%(79/86)。结论将高特异性的SCTPA与高敏感度的肺V/Q显像和血浆D-二聚体分析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临床诊断PE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徐慧芬  谭杏珍 《包头医学》2012,36(4):209-211
目的:讨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点、诊断,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78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易患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咯血、晕厥等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早期表现,而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者同时出现占8%。辅助检查情况:动脉血气分析:低氧血症(78%)、心电图出现SIQIIITIII(8%)、血浆D2聚体阳性(100%)、心脏彩超:右心室扩大(26%)、下肢深静脉彩超阳性(21%)、肺血管CT肺动脉造影(CTPA):肺栓塞征象(85%)。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漏诊,血气分析和血浆D2聚体检测可作为初筛手段,心电图及胸片检查可提供早期早期诊断依据,CTPA可作为确诊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诊断肺栓塞者,应尽早给予抗凝溶栓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