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胆囊切除术的普遍开展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逐渐普及,医源性胆管损伤似有增多趋势。我院1974~1996年间发生6例,现结合文献对如何防范胆管损伤及损伤胆管的修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治现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由于损伤情况复杂多变,处理有时极为困难和棘手,加之临床表现上缺乏特异性,除术中明确诊断及时作出处理外,术后一般很难早期识别,而其预后又因延期诊断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根据损伤的类型、程度和部位的不同,处理方式也各有不同。因此,设法作出及早正确的诊断,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充分掌握胆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加强胆管损伤的预防,是降低胆管损伤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分析11例胆管医源性损伤的原因,行再手术治疗的时机、术式以及结果,认为对于胆管缺损较多、较大,而行胆管修补、断端吻合确有困难者,采用胆肠Roux-Y吻合加长期内置支撑管是有价值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提高防治医源性胆管损伤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处理1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疗效。结果:18例不同类型的胆管损伤,采用“个体化”方式治疗,全部治愈,无手术死亡,结论: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是当前胆道外科重要课题,预防的关键措施是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严格技术管理,胆管损伤的早期合理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决定性因素,按照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1979年 2月~ 1999年 6月 ,我院在行胆管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 19例 ,本文对手术治疗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及术后随访 ,现将损伤原因及防治措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19例 ,男 9例 ,女 10例 ;年龄 32~ 6 8岁 ,平均 48岁。原发病 :胆囊结石 4例 ,慢性胆囊炎 1例 ,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 9例 ,胆囊息肉 1例 ,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并胆管炎 4例。 19例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麻醉效果不满意 7例。单纯胆囊切除 14例 ,胆总管探查、T形管引流、胆囊切除 5例。损伤部位 :胆总管 10例 ,肝总管 6例 ,左右肝管汇合部 2例 ,右肝… 相似文献
6.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普及,胆管损伤发生率约在0.19%~0.7%,开腹手术约为0.4%。发生原因主要有肝门和Calot三角解剖不清、胆囊炎症、解剖变异、电凝使用不当、技术失误、术中出血等。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胆管外科学组编写的《胆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指南》(2008版)进行损伤分型及损伤部位的确定。对于术中即时发现的损伤,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并应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肝胆外科医师进行处理。术后因胆漏或梗阻性黄疸而确诊,处理时间与远期效果关系密切。术后胆漏者,若引流通畅,影像学检查腹腔内无胆汁潴留,应观察治疗。胆漏3个月未能愈合或后期引起胆管瘢痕狭窄者,不适合内镜或介入治疗时,应行胆管修复手术。胆汁性腹膜炎,原则上应行胆管及腹腔引流,3个月后,再考虑行胆管修复治疗。梗阻性黄疸待胆管扩张后再行修复手术。后期胆管损伤的处理,根据胆管损伤的部位和类型,应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包括微创内镜和介入治疗。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和督导是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7月至2009年9月1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有关临床资料.胆管损伤按Bismuth分型:Ⅰ型5例,Ⅱ型9例,Ⅲ型0例,Ⅳ型2例,Ⅴ型0例.治疗措施:胆管空肠Roux-en Y吻合加胆管内支撑引流6例,胆管缝合未置T管内支撑引流2例,胆管缝合置T管内支撑引流3例,用脐静脉修补置T管内支撑引流1例,用胆囊管修补置T管内支撑引流2例,单纯腹腔引流2例.结果:随访3月~12年.效果优良11例,占68.8%(11/16);效果差5例,占31.2%(5/16).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早期发现和适当治疗效果较好,延迟发现和治疗不当效果较差.胆管缝合修补置T管内支撑引流和胆肠Roux-en Y吻合加胆管内支撑引流是疗效较好的早期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医源性胆管损伤是胆道手术中一种严重的并发症 ,处理难度较大。本院自 1985~ 1999年间收治 5例不同胆管损伤病人 ,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女 ,5 8岁。患者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而行胆囊切除术。术中分离胆囊动脉时 ,引起出血 ,反复缝扎。术后 3d开始巩膜黄染 ,逐渐加重 ,小便浓茶色 ,大便呈陶土色 ,无寒战高热。血清胆红素明显增高 ,GPT、GOT基本正常。术后半月行B超检查提示胆管扩张。术后第 2 0天再次剖腹探查 ,发现胆管上段扩张 ,下段被缝扎闭锁。术中行胆管空肠Roux en Y侧侧吻合术。术后恢复满意 ,痊愈出院。随访 … 相似文献
9.
10.
本院于 1981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作者以本院及外院会诊共收治医源性胆道损伤 2 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2 5~ 65岁 ,均为行胆囊切除时损伤胆管 ,其中 8例术中及时发现 ,6例行胆总管对端吻合 ,T管支撑引流术 ,半年后拔管均治愈 ,随访3~ 2 0年 ,无不适 ;1例行肝总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另 1例因胆管缺损 3cm无法行对端吻合 ,将肝圆韧带修补代替胆总管 ,T管支撑 1年 ,拔管后随访 4年情况良好。术后发现 12例 ,大多为外院转入或出诊处理的病人 ,其中 8例行胆肠Roux en Y吻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诊治方法,降低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12月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12例发病后12h内完成手术的患者为A组,以发病24h后完成治疗的12例患者为B组,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发生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常见原因和诊治方法,比较不同时期治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6.5±2.7)d,治疗费用为(21590.5±859.6)元,B组分别为(24.2±4.1)d和(35421.2±1462.2)元,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57、157.629,P〈0.05)。A组患者术后1d和出院时SAS评分分别为(49.20±12.04)分和(34.15±4.82)分;B组分别为(58.20±19.37)分和(42.50±17.2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16.420、13.424,P〈0.05)。A组患者术后1d和出院时SDS评分分别为(46.42±11.66)分和(30.42±8.99)分,B组分别为(55.48±11.67)分和(40.17±10.63)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学意义(t=15.897、17.690,P〈0.05)。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胆道损伤,可有效避免二次手术对患者的伤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09年5月我院30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情况及相关处理方法。结果:全部患者通过修补后T管引流、胆管端端吻合并T管引流及胆肠Roux—en—Y吻合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结论:正确、合理的外科手术及内镜下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是治疗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14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证实胆管损伤17例。损伤的临床分型;按损伤部位分为胆总管Ⅰ-型、肝总管Ⅱ-型、胆总管与肝总管汇合部Ⅲ-型、左右肝管Ⅳ-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22例、Ⅳ-型4例。按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线形1-亚型、横断形2-亚型、缺损形3-亚型,1-亚型4例、2-亚型5例、3-亚型22例。按病程分为术中至术后72h以内发现为A期,72h以后至术后3个月为B期,大于3个月为C期,A期21例、B期7列、C期3例。手术方式;胆肠内引流20例,胆管修复+腹腔引流+“T”管或胆管支架管引流术8例,胆管端端吻合3例。早期手术1次手术19例,中期2次手术10例,晚期2次手术2例。术后随访28例,失访3例,随访率28/31。1例术后2个月出现胆管吻合口狭窄黄疸再次手术改行胆肠内引流,2例偶有轻度的畏寒、发热,考虑为反流性胆管炎、经药物治疗可以缓解。其余病人均能胜任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胆囊切除应重视胆管解剖变异、把握手术时机、尽量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胆囊切除后检查胆囊管与肝总管、胆总管的交汇处的连续性,同时检查胆囊标本、有无双管开口,肝门有无异常胆管开口和胆汁流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于术中发现1、2-亚型胆管损伤、应优先考虑胆管修复和支架引流,同时加以有效的腹腔引流。对于3-亚型胆管损伤无论损伤部位、损伤分期,以内引流为首选。医源性胆管损伤处理取决于其分期和损伤的严重程度。胆管损伤胆管狭窄的最佳处理时间尚无定论。我们认为早期手术有利于胆管重建和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仅行缺损修补及Winslow孔引流3例;修补后加T管支撑引流5例;胆总管端端吻合加T管支撑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2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4例。术后8例感染患者经抗感染、保肝及全身支持治疗后痊愈;13例带管者T管于术后6~12月顺利拔出,2例后期再次出现胆道狭窄,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治愈。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ERCP联合腹腔镜对于预防困难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的作用。方法分析收治的579例困难胆囊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两镜联合治疗组282例(联合组)和常规开腹手术组297例(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发生率、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结果两镜联合治疗组280例顺利完成LC,2例中转开腹;联合组与常规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5.7±26.5)ml和(142.1±22.6)min(P〈0.001)、术中出血量为(35.2±11.6)ml和(81.5±19.2)min(P〈0.001)、住院时间为(6.5±1.2)d和(10.2±2.8)d(P〈0.001)、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为(2.9±2.1)d和(5.2±2.7)d(P〈0.001),联合组术后无胆瘘发生。结论 ERCP联合腹腔镜可以减少困难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医源性胆道损伤首次处理与再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医源笥胆道损伤首次处理常见错误。方法 对1990-2001年以来笔者参与处理的院内院外25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病例分析。结果 术中发现损伤者16例,术后发现者9例。首次处理情况:未处理裂口3例,裂口缝合4例,肝胆管端端吻合3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6例,肝胆管空肠吻合9例。平均每例手术次数3.3次,死亡3例,其余22例,随访最短时间1年,最长3年,效果良好者10例,效果一般者8例,效果差者4例。结论 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时,术者由于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影响,选择处理方式常带有侥幸性和盲目性,常见错误有:不重视胆道修复技术,不重视手术方式的选择,不重视支撑管的作用,不重视引流。 相似文献
17.
18.
腹腔镜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2849例LC术术中胆管损伤的35例(0.28%)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5例胆管损伤,术中发现29例(82.86%)。损伤类型为:高位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横断7例,右肝管横断4例、电灼伤2例,肝总管电灼伤4例,胆囊管拔断1例,胆囊管与胆总管交汇处撕裂4例,迷走肝管及副肝管损伤10例。结论:腹腔镜下胆管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注重胆囊Calot三角区的操作技巧及复杂胆囊的对策,可大大减少胆管损伤的发生;对于胆管损伤应争取术中尽早发现,适时恰当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与防治。方法主要诊断方法为B超、瘘管造影、MRCP和ERCP检查。术中确诊后行胆管对端吻合或胆管空肠Roux-Y型吻合术。结果本组6例行胆管对端吻合,效果最好;17例行胆肠吻合,其中7例效果较好,5例偶有腹痛,2例反复发生胆管炎,1例死亡。结论应重视医源性胆管损伤,合适处理是避免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经验教训,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治疗与预防。方法对14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均由肝外胆管手术所致,其中完全横断4例,部分撕裂5例,电钩烧伤2例,迷走胆管瘘2例,胆囊管残端瘘1例。13例患者术中发生胆管损伤,其中3例立即行胆管重建,5例立即行胆管修复,5例行单纯引流;1例术中未发现胆管损伤,损伤后3 d行胆管重建。本组死亡2例,病死率为14.3%,其余患者随访未见异常。结论胆管损伤多为医源性所致,围术期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目前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