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总结27例婴幼儿在深低温停循环(DHCA)下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与管理。 方法 选用单一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辅以异氟醚吸入的方法及特殊的体外循环(CPB)降温、升温方法。 结果 麻醉方法平稳,CPB运转良好,DHCA均在安全时限内,无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 结论 提示此麻醉的关键在于稳定循环、有效的心肌保护及脑保护、平稳彻底的升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深低温停循环心脏手术200例曹鼎方,等。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3;9(3)200例年龄29天~3岁,体重3.1~12kg的婴幼儿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术。转流中血细胞压积稀释至0.15~0.20。停循环时直肠温度降至20℃,停循环时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及医疗事业的发展,开展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首先要建立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1979年我们开展了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1983年又进一步开展了婴幼儿深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占出生新生儿的7‰。每年我国约有10~15万先心病患儿出生,其中1/3为危重和复杂者,如不及时治疗将夭折于婴幼儿甚至新生儿早期。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目前90%以上的先心病均能治疗,但对其中一些复杂性先心病的治疗效果不佳,故国际上将新生儿、幼婴儿期的复杂危重先心病的治疗作为90年代的一个新  相似文献   

5.
本院自1985年5月至1991年5月在27例婴幼儿心内直视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效果满意。其优点为心脏弛缓,术野无血及插管、暴露良好。  相似文献   

6.
7.
深低温停循环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DHCA)在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中的脑保护效果及对围手术期肾功能、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74例术中应用DHCA的复杂先心患儿,并与同期应用常规体外循环患儿进行对照。所有病例均采用Stockert-Ⅲ型体外循环机转流,Dedico-901膜肺,红细胞及血浆预充,建立体外循环后肛温降到30℃时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心肌停搏液。继续降温至鼻咽温18~20℃,肛温18~21℃,停循环时先停止动脉血泵的灌注,麻醉医生鼓肺、外科医生挤压肝区使体内血液回流入贮血室。钳夹动静脉输血管后氧合器自身循环。DHCA期间患儿头部冰敷。恢复体外循环后低温转流后再开始血流复温,并加入20%甘露醇、甲基强的松龙等。其中降温过程采用pH稳态,维持和复温过程采用α稳态分析,采用常规加改良超滤。结果除术后第3天肾功能、腹透例数、引流量外,其他神经系统、凝血系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婴幼儿复杂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选择合适的血气管理模式,适当的控制降温和复温过程,维持较高的红细胞压积,改良超滤的应用等进一步改善DHCA脑保护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是成熟的脑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46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的观察,探讨本麻醉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病儿入手术室后以芬太尼10μg/kg,咪唑安定0.1mg/kg,万可松0.1mg/kg静脉诱导麻醉.10kg以下小儿经鼻气管插管.无明显肺疾病小儿用IPPV(间歇正压通气).对存在不同程度肺高压的小儿PCV(压力控制通气).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辅以0.5%~2.0%安(异)氟醚和40%笑气.连续监测患者直肠温度、鼻咽温.围术期视心功能酌情经微量泵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结果146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男68例,女98例.年龄5天~9岁;体重3.08~32kg.疾病种类房间隔缺损(ASD)20例,室间隔缺损(VSD)60例,法洛四联症(TOF)24例,右室双出口(DORV)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TAPVC)3例,完全房室通道(CAVC)7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2例,单心室(SA,LRCPA)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3例,其他复合畸形19例.无一例麻醉死亡,转流时间为20~300min.结论本方法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和麻醉技术操作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146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的观察,探讨本麻醉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病儿人手术室后以芬太尼10μg/kg,咪唑安定0.1mg/kg,万可松0.1mg/kg静脉诱导麻醉。10kg以下小儿经鼻气管插管。无明显肺疾病小儿用IPPV(间歇正压通气)。对存在不同程度肺高压的小儿PCV(压力控制通气)。麻醉维持: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辅以0.5%~2.0%安(异)氟醚和40%笑气。连续监测患者直肠温度、鼻咽温。围术期视心功能酌情经微量泵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结果 146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中,男68例,女98例。年龄5天~9岁;体重3.08~32kg。疾病种类:房间隔缺损(ASD)20例,室间隔缺损(VSD)60例,法洛四联症(TOF)24例,右室双出口(DORV)7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TAVVC)3例,完全房室通道(CAVC)7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CAVSD)2例,单心室(SA,LRCPA)3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3例,其他复合畸形19例。无一例麻醉死亡,转流时间为20~300min。结论 本方法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和麻醉技术操作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谷春红 《沈阳医学》2004,24(2):55-56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心脏手术成功率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对146例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施行的具体麻醉方法、用药剂量和操作步骤。结果无一例麻醉死亡,麻醉中心律失常2例,手术意外剪破心室大出血1例。结论此方法在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和技术操作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1.
黄洪  叶宁 《广西医学》2005,27(8):1207-1209
新生儿及婴儿心脏小,术野暴露困难,其心肌组织发育尚未成熟,手术操作动作过大或轻微的失误,易引发组织的损伤。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可提供一个静止、无血和无障碍的手术野,便于在婴幼儿的小心腔内进行复杂畸形的修复。此法可明显缩短体外循环的转流时间,DHCA可明显改善心肌保护,减少邻近器官和非冠脉侧支循环血引起的心肌复温。自Lewis和Taufic于1953年在DHCA下手术治愈1例5岁心房缺损患儿以来,DHCA在心脏外科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至20世纪70年代由于体外循环技术的发展,体外循环降温停循环技术逐渐问世,且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深低温停循环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心脏大血管手术22例,分析术前、术中,巡回、器械护士的工作要点.结果 死亡4例,放弃治疗1例,随访16例健康,1例需生活护理.围手术期无因护理原因死亡病例.结论 深低温停循环手术难度大,需要手术室护理人员更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熟练的配合技术,更灵活的应变能力,确保手术的顺利与成功.  相似文献   

13.
14.
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对22例原发疾病主要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降主动脉瘤累及弓部患者实施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其中8例行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1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升主动脉+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2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2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升主动脉替换+部分主动脉弓替换术,8例行升主动脉替换+全弓替换术+象鼻技术(支架象鼻6例),1例行主动脉左半弓+降主动脉置换.4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13.6%.死亡原因:1例手术前夹层已经破裂,心脏压塞,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脏停跳,复苏同时手术,手术后严重右心衰,手术后16 h死亡;1例手术后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后3 d死亡;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未醒并发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手术后39 d死亡.手术后并发症:出血2次开胸3例;延迟苏醒3例;肾功能衰竭2例.结论 主动脉弓部病变需根据手术前不同的原发病和病变累及的范围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包括半弓、全弓和全弓+象鼻手术;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选择性脑灌注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脑保护方法 ,有利于降低主动脉弓部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深低温停循环下的脑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梅  刘晓军  潘玉春 《医学综述》1999,5(6):268-270
<正>近20年来,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病死率显著下降,而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并发症相比之下就显得极为重要。深低温停循环技术(DHCA)是在治疗儿童复杂心血管畸形手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体外循环(CPB)方法。近年来有关DHCA术后CNS特别是脑并发症的研究报道亦渐增多。兹对脑损伤的机制及脑保护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及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手段。方法 在新生儿及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内直视手术中采用深低温停循环的方法。结果 16例患儿治愈,2例死亡。结论 新生儿及婴儿的心内直视手术应用深低温停循环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主动脉瘤是心血管系统的严重疾病,麻醉和手术风险很大。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多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易引起血流动力学紊乱,术中还需要保护各重要器官,故对麻醉的要求较高。我院2010年施行了  相似文献   

18.
深低温停循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低温停循环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5例深低温停循环情况下施行动脉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深低温停循环并上腔静脉逆行灌注时间分别为28,32,52,108,123min,前4例在复温后心脏自动复跳,术后无明显神经并发症或肾功能衰竭;第5例复温后反复室颤而难以建立自主循环,术毕使用离心泵左心辅助返回ICU,术后死亡。术中失血量800~2600ml,术中输入异体血500~2000ml、自体洗涤红细胞200~800ml、冷沉淀4~10u、机采血小板共4u。输液1250~1750ml,尿量200~600ml,体外循环超滤量800~1600ml。结论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夹层瘤手术的麻醉应着重强调术前准备、麻醉诱导平稳、循环功能的稳定、心脑等多脏器系统的保护和机体内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基底动脉瘤手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技术(DHCA)的应用和围术期的麻醉管理.方法根据7例深低温停循环下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手术中脑氧饱和度(rS02)以及体温、心电图等监测指标的变化,调控围术期的管理措施,以期维护术中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氧供需平衡;并观察、记录术后患者的转归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即使在深低温的条件下,停循环也可使rS02明显降低,恢复循环后可逐渐得以改善.低流量灌注与停循环相比较,前者可使脑氧供需平衡得以更好的维持.本组7例患者术后未出现停循环所致全脑缺氧的情况,尽管有3例患者死亡.结论DHCA辅以相应的脑保护措施和监测手段可有效的应用于颅内巨大基底动脉瘤的手术,而在避免全脑缺氧的同时,降低局部血管损伤的发生率也是改善手术预后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20.
部分颅内动脉瘤因瘤体巨大或位置特殊,或反复出血,常规麻醉和手术易致瘤体破裂、出血而危及病人的生命。深低温停循环可同时提供低温和控制性降压,为完成这类手术提供了技术保障。国外一些医学中心已有深低温停循环颅内动脉瘤钳闭术的文献报道,但国内尚未见报道。2002年3月14日,我院成功完成了1例深低温停循环颅内动脉瘤钳闭术。现将有关麻醉的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