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坐骨神经痛是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畴。笔近年来自拟治痹通络汤治疗坐骨神经痛5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坐骨神经痛是由风、寒、湿等邪气侵袭人体致脉络不通,经气痹阻而引发,属中医"痹证"范畴.  相似文献   

3.
通痹散治疗坐骨神经痛385例党双营(河南省三门峡市人民医院472000)主题词坐骨神经痛/中医药疗法,通痹散,/治疗应用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笔者自1984年以来采用“通痹散”外敷治疗坐骨神经痛385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4.
热痹是痹证的一个类型,以患处红肿热痛为特点,根据临床不同表现,分四型辨治。祛风清热通络宣痹为主要治法,配用调养气血滋补肝肾,强筋壮骨药物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痹证论治     
痹者,闭也。外邪侵袭人体,气血闭阻不通,运行不畅而致肢体、关节、筋骨、肌肉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久之能引起功能障碍,甚至肢体变形。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炎、痛风、功能性关节酸痛、原发性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皆属痹证范畴。根据本病的属性及证候表现,临床分为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两大类。  相似文献   

6.
痹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临床上极为常见的一种多发病.痹者,闭也,有阻塞不通之意,正如张景岳氏所谓:“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其病具有反复性、发作性和渐进性的特点,临床上表现极为顽固,故日人,丹波元简谓:“……痹病所指极广,故加字,明其麻痹之痹.”根据痹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诸多表现,现代医学中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等病,均属本病之范畴.如顾伯华氏为主编的《实用中医外科学》,即将痹证按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论治.  相似文献   

7.
吴鞠通对痹证的认识和治疗独具一格。痹证寒湿固有,热湿尤多,病机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而为热痹、湿热痹。吴氏遵循治疗温病的思想,对热痹、湿热痹重在清利,创立治痹之主方加减木防己汤,并主张宣通肺气,通利下焦,湿热具化,经络畅通。  相似文献   

8.
程氏蠲痹汤薰洗治疗坐骨神经痛63例段安乐李勇王宜丽(河南省洛阳铜加工厂医院,河南471039)主题词%程氏蠲痹汤/治疗应用坐骨神经痛/中医药疗法中药薰洗疗法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病,并以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者居多。笔者运用程氏蠲痹汤为主,采用外用...  相似文献   

9.
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1]。痹证首见于《内经》"肢节痛""骨痛""手臂痛""脚下痛""腰股痛"等。《素问.痹论》载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相似文献   

10.
卫振华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8):710+732-710,732
痹证是指由于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肿胀、痠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药治疗痹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痹证的粗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坐骨神经痛属祖国医学痹证范围,主要症见腰以下掣痛,痛则髀股连结下肢,甚则不能转侧,久则可致下肢肌肉萎缩。笔者临证以来,经治数十例,多为脾肾阳虚,水湿失运,湿邪寒化,流注下肢,痹阻经络所致。此病一般多见采用活络祛风,辛温走窜之品为治,致使患者耗血损气,反致病情加重,往往经治年余,甚则数年罔效,甚至形成  相似文献   

12.
痹证是以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针对痹证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古代医家拟定了疏风散寒、燥湿清热等治疗总则。“治行痹者,散风为主……治痛痹者,散寒为主……治着痹者,利湿为主”[1]。然痹者闭也,经络闭塞,气血凝滞,血脉不通,不通则痛,故痛是痹...  相似文献   

13.
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范畴。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气乘虚内袭 ,邪气侵袭人体流注经络致气血凝滞 ,久而成痹。风胜者为行痹 ,其临床表现 :关节、肌肉疼痛 ,游走不定 ,遇寒痛增 ;湿胜者为痛痹 ,其表现 :肢体困重 ,肌肤麻木不仁、肿胀、邪留经络 ;郁而化热者为热痹 ,其表现 :关节红肿、灼热疼痛 ,常兼身热。中医治疗须进行辩证施治 ,护理方面则要辩证施护 ,并且要注意八纲辩证 ,分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按不同病证进行辩证施护 ,给予适当的处置 ,治疗痹证除注意全身症状外 ,更要注意局部的改变。临床上每个病证的表现不单纯…  相似文献   

14.
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筋痹"或"风痹"范畴,主要是沿坐骨神经通路有疼痛、痉挛、酸困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常由腰椎间盘突出症、增生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炎等所致.根据疼痛特点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因本病易反复发作,故治疗较为棘手.近4年来,医者用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45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鞠通论治湿热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的记载始见于《内经》 ,其论痹的专篇《素问·痹论》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类型、演变规律都有阐述。《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已有了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治痹的专方。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痹证论》除了对风痹、湿痹、寒痹加以论述外 ,还对热痹的因、症、治作了概括 ;清代尤在泾《金匮翼·热痹》专论热痹 :“热痹者 ,闭热于内也 ,……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感风寒湿邪客气 ,热为寒郁 ,气不得通 ,久之寒亦化热。”清代温病学说兴起 ,对热痹的认识亦随之加深 ,特别是湿热病理论和证治的系统化 ,湿热痹作为湿热病的一类病…  相似文献   

16.
探讨应用宣壅通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应用宣壅通痹汤加减进行治疗。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5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对照组。该组患者应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0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7.44%)高于对照组患者(67.86%),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患者(21.43%),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宣壅通痹汤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在讲“痹证”病证一课的过程中,对痹证的分类问题有点不成熟的想法,现叙述如下。古代医家对痹证的分类固属繁多,而目前的中医院校的《中医内科学》教课书中对痹证的分类也不一致。如全国试用教材中将痹证分为风寒湿痹和热痹两个证型,我院的教材则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及痰瘀痹阻三个证型。前者是从病邪的寒热属性着眼,后  相似文献   

18.
浅议"治湿热痹从少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痹证有寒热之分,但受<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而为痹"的影响,世人多以风寒湿论痹,从湿热论痹者少.但也有些医家认识到热邪或湿热邪气在痹证中的致病作用,如张子和<儒门事亲>中强调:"痹病以热为源,风寒为兼,三气合而为痹";清代吴鞠通也认为痹证中"寒湿固有,热湿尤多",其病因为"湿聚热蒸,蕴于经络".  相似文献   

19.
风湿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范畴。“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仲不利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痹证”临床有风寒湿痹与热痹的不同,风寒湿痹以关节疼痛为主,但局部无红肿灼热之象,其中以关节酸痛游走不定为行痹。  相似文献   

20.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属中医学“痹证”的范畴,现在把“痹证”也称为“痹病”。“痹”有“闭”的意思,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古代医籍中有关“风湿”、“历节”、“痛风”、“鹤膝风”等病的描述也与本病相似,同属于“痹证”的范畴。痹病是人体的正气不足,感受外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肿胀、重着、麻木、酸楚、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僵直、畸形的一种疾病。一、病因病机中医认为RA的主要病因:①感受外邪,是本病发生的外在因素。感受外邪主要是感受自然界的风、寒、湿、热等邪气,直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