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20株细菌性痢疾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结梅  郭琍  张庆业 《药品评价》2006,3(1):40-41,48
目的 了解2004年来广东省细菌性痢疾的菌谱及耐药性。方法 分析20株痢疾杆菌的菌谱及对27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 头孢他定、呋喃妥因的敏感率最高达100%,其次是多粘菌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为95%,这些药在缓解临床症状细菌学转阴率有较好疗效。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100%,其次是利福平、磺胺甲基异嗯唑,这些药的耐药菌株的产生呈上升趋势。结论 近年来痢疾杆菌耐药菌株发生变迁,治疗应选用高效抗生素联合应用,并保证足够的疗程,以减少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菌谱变迁,及时提供医院内流行菌株及其耐药性变迁信息。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对我院5年来住院患者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95%,其中常见的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属、埃希氏菌属、假单胞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结论 G^+球菌有逐年上升再次成为感染优势病原菌的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流行日趋严重;肠杆菌与不动杆菌感染日趋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痢疾是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目前,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仍居我国肠道传染病之首,且其菌型复杂,流行菌群不断交替演变,耐药菌株不断发生,常呈多重耐药,给痢疾的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定期对志贺菌的菌型分布和耐药性进行检测,以指导临床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意义重大。为进一步了解志贺菌群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本文对2005--2007年就诊于山东省聊城市第二医院的腹泻患者培养分离的志贺菌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及耐药性变迁情况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昆明地区儿童志贺菌感染菌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病死率。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检测的11 173例患儿粪便培养标本,通过诊断凝集血清分型并培养鉴定细菌菌型,采用K-B纸片法对志贺菌进行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使用WHONET 5.4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11 173例标本共培养分离出志贺菌属147株(1.32%)。2008年至2011年分别检出志贺菌22株(0.99%)、31株(1.08%)、43株(1.43%)和51株(1.64%),检出率逐年上升。分离出的志贺菌分型显示福氏志贺菌占80.3%(F2a、F2b、F4c分别占61.9%、14.3%、4.1%),宋内志贺菌占15.8%,鲍氏志贺菌占2.6%,痢疾志贺菌占1.3%。药敏分析发现志贺菌对氨苄西林普遍耐药,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0.7%、68.7%和63.9%),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3.6%和25.9%)。志贺菌存在较严重的多重耐药现象,最常见为针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多重耐药(51%),其次为针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的多重耐药(43%)。结论:小儿细菌性痢疾志贺菌具有较高的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性,特别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较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故应加强监测本地区志贺菌耐药情况以有效地控制耐药株的播散流行和产酶株的蔓延。  相似文献   

5.
黄良竹  黄玉红 《海峡药学》2000,12(3):119-120
对1992年元月至1999年12月本院门诊及传染科住院的患儿的粪便培养分离所得阳性结果按年份及常用药物敏感程度进行分析。发现痢疾杆菌对经往临床常用的痢特灵、庆大霉素、氨苄要、氧哌嗪、氯霉素、SMZCO等抗生素的药敏率逐年下降,有的已几乎全部耐药;而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氟哌酯、头孢哌酮等药物,已有相当比较的耐药,且部分患儿所感染的菌株对多处抗生素产生耐药。而环丙氟哌酸、复达新、菌必治、氨美汀等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江门市细菌性痢疾菌型情况及药敏特点.方法对江门市中心医院43例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培养,根据形态及生化反应进行分离,并作血清学鉴定.采用K-B纸片法对氨苄西林、痢特灵、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氟嗪酸十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①43株痢疾杆菌中福氏志贺氏菌38株,占88.37%;宋内氏志贺氏菌3株,占6.98%;鲍氏志贺氏菌2株,占4.65%.②10种药物中痢疾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93.02%;痢特灵为62.79%;氟哌酸为60.47%;复方新诺明为58.14%;庆大霉素为34.88%;丁胺卡那霉素为30.23%;头孢唑林为23.26%;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均为16.28%;氟嗪酸为6.98%.结论对怀疑细菌性痢疾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之前,经验性治疗时,应首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嗪酸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这样可缩短病程及排菌期,防止不适当的应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质粒的形成与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金葡菌耐药率的变迁。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3年住院患者共352株金葡菌药敏数据,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MRSA分离率较高,并呈逐年增高趋势。金葡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呈高度耐药,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迅速上升,由1999年的18.6%上升到2003年的75.0%。结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大量应用,抗菌药物使用方法的不合理,对药敏实验重视不够以经验用药代替靶向用药等是金葡球菌耐药性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沙门菌在本地区流行的主要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对临床分离的沙门菌84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和耐药分析。结果84株沙门菌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45株,占53.6%;乙型副伤寒沙门菌4株,占4.7%;丙型副伤寒沙门菌4株,占4.7%;伤寒沙门菌14株,占16.7%;非伤寒沙门菌17株,占20.3%。沙门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达、亚胺培南无耐药株。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三代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本地区沙门菌感染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沙门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有不同程度增加,临床应依药敏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江门市细菌性痢疾菌型情况及药敏特点。方法 对江门市中心医院43例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培养,根据形态及生化反应进行分离,并作血清学鉴定。采用K-B纸片法对氨苄西林、痢特灵、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氟嗪酸十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①43株痢疾杆菌中福氏志贺氏菌38株,占88.37%;宋内氏志贫氏菌3株,占6.98%;鲍氏志贺氏菌2株,占4.65%。②10种药物中痢疾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达93.02%;痢特灵为62.79%;氟哌酸为60.47%;复方新诺明为58.14%;庆大霉素为34.88%;丁胺卡那霉素为30.23%;头孢唑林为23.26%;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均为16.28%;氟嗪酸为6.98%。结论 对怀疑细菌性痢疾的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之前,经验性治疗时,应首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嗪酸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这样可缩短病程及排菌期,防止不适当的应用抗生素造成的耐药质粒的形成与扩散。  相似文献   

10.
医院高耐药性致病菌的耐药谱及3年变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研究获知我院具有高耐药率,高交叉耐药率的致病菌,如不动村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NRCNS),D肠球菌的耐药谱及3年耐药性变迁。方法:收集本院1995年7月 ̄1998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细菌2288株,按双歧索引法鉴定菌种,用抗菌药敏纸片及HZ-定量细菌药敏测试板,按美国质量标准委员会(NCCLS)1995、1997年标准判断结果。结果:5种致病菌对临床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近4年来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的变化。方法 菌株鉴定使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对我院近4年来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谱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类G和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90%以上;耐药率上升速度快的是喹诺酮类药物和氨基糖甙类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亚胺培南。4年都维持在10%左右。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严重,亚胺培南的体外抗菌活性强,可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12.
1993~1995年7月~9月,我科共收治急性菌痢464例,经便培养痢疾杆菌阳性者52例,现将其菌型、药敏及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男32例,女:30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6月~2岁2例,2~3岁32例,4~7岁18例,平均年龄为4.5岁。发病季节7~8月41例,9月份11例。 二、临床表现:绝大多数有饮食不洁史,起病较急,潜伏期数小时~2天,具体表现见表1。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1.1对象儿科1998年1月~2001年7月住院及门诊大便培养确诊细菌性痢疾患儿,共49例,均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散发病例,无中毒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本院2008~2009年感染病菌的构成及耐药菌谱的变迁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本院2008、2009年2个年度680例所感染的病原体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病人数为68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手术伤口,有267例,占39.3%;其次为呼吸道感染,为236例,占34.7%,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04例,占15.3%,下呼吸道感染132例,占19.4%;泌尿道感染例数为67例,占9.9%;骨关节和生殖器感染例数为45例,占6.6%;皮肤软组织感染为33例,占4.9%;其他感染例数为32例,占4.7%。结论:近2年来,本院感染病原菌的主要部位是手术伤口和呼吸道,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应该加强对这两种部位感染的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耐药菌株出现的较为关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5月 1 3日~ 6月 1 3日 ,西藏扎囊县部分中小学校发生了以腹泻、发热为主症状的痢疾暴发流行。在国家联合调查组的共同努力下 ,查明了疫情的性质和范围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疫情 ,对分离的 1 6株痢疾志贺氏杆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及耐药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菌株来源为扎囊县 2 0 0 3年 5月 1 3日~ 6月 8日数所中小学细菌性痢疾流行期间的 1 6株志贺氏痢疾杆菌。1 2 分离培养与鉴定按细菌检验常规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凡生化特性符合痢疾杆菌者 ,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志贺氏菌属血清 (4…  相似文献   

16.
时花  杨晓云  周瑞  诸宏伟 《安徽医药》2013,34(5):571-573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腹泻细菌谱的改变和耐药性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股泻患儿大便培养阳性分离菌株设为A组,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分离菌株设为B组,比较2组细菌谱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共分离菌株10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G+)149株(14.24%),革兰阴性菌(G-)860株(82.22%),念珠菌37株(3.54%);主要菌株及构成比(%):大肠埃希菌65.68%、肠球菌12.24%、克雷伯杆菌4.78%、肠杆菌3.73%。B组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A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增加。结论小儿消化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并有逐渐增长趋势;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痢疾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明德  林萍 《医药导报》2006,25(1):50-51
综述细菌性痢疾耐药菌株的发生及其机制,论述当前细菌性痢疾耐药菌株耐药情况,提出预防细菌性痢疾耐药的策施.  相似文献   

18.
205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点,探讨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方法:常规细菌培养分离,采用VITEK-AM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05株大肠埃希菌从尿中分离出92株(44.8%)。对头孢类的耐药率为5.6 ̄76.32%对合成青霉素类为60 ̄87.23%;在12种抗生素中,对5种以上耐药的菌株有140株;耐环丙沙星83株,并且至少4种药物。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统感染的首位细菌临床应重视它的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19.
大肠埃希菌耐药谱六年动态观察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动态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从2002年1月~2007年12月间临床样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所分离出的679株大肠埃希菌,占革兰阴性菌的18.6%;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耐药率低于30%的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除了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外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性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本地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有显著性变化,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动态监测其耐药谱变化,是防止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率攀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医院耐药菌分布特征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我院耐药菌株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临床早期制定治疗方案、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以765例患者共984株耐药菌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病历做回顾性调查,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率的差异。结果:耐药菌株的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分布于下呼吸道、生殖泌尿道;耐药菌在夏季分布比例最大;耐药菌在高龄患者分布比例最大。医院常见革兰阴性耐药菌呈多重耐药性。结论:医院耐药菌主要分布于夏、春两季,且多分布于高龄患者,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以下呼吸道、生殖泌尿道最为多见。医院耐药菌感染尤其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为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