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目的 对黑水县在黑热病流行中止近40年后的复燃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展防治。方法 调查黑热病传播媒介的分布及密度,调查保虫宿主家犬的利什曼原虫感染,宣传黑防知识和加强现症病人的管理。结果 1995—2001年共发生黑热病32例,发病主要集中在黑水河下游沿河河坝或坡地;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当地有广泛分布的传播媒介一中华白蛉,有主要的传染源一内脏利什曼病病犬的存在。结论 黑水县目前具备黑热病流行的条件;通过宣传黑防知识,宣传禁养家犬,采取查、灭病犬等措施,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成效,阻止了疫势的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黑热病流行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黑热病流行动态分析,提示在山丘地区黑热病流行因素复杂,犬利什曼病是主要传染源。当犬利什曼病发病较低时,不一定引起人类发病,即使发病也是散在的。犬利什曼病感染率升高时,病人可随之上升,局部爆发流行。白蛉的密度与黑热病关系密切。白蛉的孳生繁殖受海拔高度的制约,海拔1200米以下和2300米以上,即使有白蛉,密度很低,也无病人。外来人员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黑热病流行现状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黑热病流行和防治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全省黑热病流行与防治现状,为制订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治病历记录;查阅网上黑热病疫情报告和核实病例;了解各流行县2003-2005年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结果在2003-2005年全省黑热病共发病126例,其中流行区发病88例,主要以九寨沟县和黑水县居多,占流行区发病的86·36%;随着流行区饲养犬只的增加,发病呈上升和扩散态势,以九寨沟县最为明显。非流行区发病38例,各年发病数高低与流行区基本一致。结论四川省黑热病呈回升趋势,各流行区应给予高度重视,及时采取大面积灭犬或查灭病犬和禁养家犬措施;加强联防,防止病犬转移,尽快有效控制黑热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地震灾害后黑热病流行动态和防治现状,为制定灾后黑热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地震前、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黑热病病历资料和网络直报疫情报告,核实后进行资料处理;了解各受灾黑热病疫区发病和防治措施实施情况。结果全省黑热病病例地震前的2006、2007年分别发病49和78例;地震灾害的2008年发病56例,发病数较地震前有所减少;2009年发病62例;2010年发病65例,其中疫区居民和非疫区流动人群各发病28、37例,分别比2009年下降13.85%和上升19.36%。2010年汶川县居民发病4例,省内和省外非疫区流动人员在当地感染发病9和3例,当地居民和流动人口发病出现回升。结论地震灾后疫区当年居民发病人数有所减少,其后2年局部疫区居民和流动人口发病人数增多,存在黑热病局部暴发风险,应加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并掌握新疆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血清学方法,选择该乡历年来有黑热病报告的1,4,18和20村,开展黑热病流行现况调查.结果 4个行政村共调查2 045人,患病率为0.44%(9/2 045).单抗抑制ELISA方法共检测1 853人,阳性率17.27%(320/1 853).利什曼素皮内试验1 480人,阳性率为33.85%(501/1 480).结论 通过调查,喀什市伯什克然木乡黑热病流行形势依然严重,流行趋势没有改变,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遏止黑热病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007—2012年新疆喀什市黑热病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描述黑热病流行现状并提出可行的防控措施。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的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发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目前喀什市黑热病发病呈散发水平,男女性别比例1.16∶1,发病年龄以20岁以下青少年为主,发病110例,占67.07%,尤其是10岁以下儿童,发病71例,占43.29%;发病病例中农民52例,占31.71%,其次为学生50例,占30.49%,散居儿童49例,占29.88%,家庭及待业9例,占5.49%,其他1例,占0.61%;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伯什克然木乡和浩罕乡,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特征。结论为防止喀什市黑热病死灰复燃,应进行黑热病的长期防治工作,结合流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疆黑热病防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新疆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 ,形成了不同于国内其它地方的内脏利什曼病 (黑热病 )。根据地理景观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黑热病。即人源型黑热病、荒漠型黑热病和砾漠型黑热病。我们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人源型黑热病而制定的。后两型黑热病为自然疫源性疾病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手段。同时在克拉玛依地区还存在皮肤利什曼病。因此 ,从全国黑热病的流行范围和问题的复杂性来看 ,主要问题还在新疆。1 人源型黑热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绿洲 (包括喀什周围各县及阿图什 )是我区人源型黑热病的重点流行区 ,也是我国黑热病的主要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995-2008年黑热病的流行状况、防治工作及成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黑热病疫情,确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结果全州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中期开展了大面积喷洒灭蛉和普查、普治的综合性防治工作,1983-1994年,连续11年没有黑热病疫情报告。2005-2008年仅对黑热病的传播媒介采取控制措施,发病人数由防治前的15例下降至2007年的6例。结论在人源型黑热病流行区,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灭蛉和普查、普治黑热病患者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犬源性黑热病流行区的防治措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四川省的黑热病流行区属犬源性黑热病流行区,主要的传染源是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病犬,传播媒介是野生野栖习性的中华白蛉。通常情况下,黑热病为低度流行状态,呈散在、点状发病。当疫区的养犬数量增加并伴随家犬的感染率上升时,则会改变这种状态,引发局部的或大范围的黑热病暴发流行。在多年的黑热病防治工作中,为遏制疫情的迅速上升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汶川县30年黑热病的流行情况、防治工作及成效进行分析总结。方法统计黑热病疫情,确定疫点和疫区范围,开展相应的防治工作。结果1972~1986年这一阶段黑热病为散在发病,防治主要针对疫点灭犬灭蛉,保持了疫情的稳定。1987~1990年发病成倍上升,形成大范围的暴发流行,采取大规模的彻底灭犬和3~5年禁养家犬,有效控制了暴发流行,1997~2002年每年仅发病o~2例。发病率下降了98.33%。结论在犬源性黑热病流行区,病犬是主要的传染源,灭犬是控制黑热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1998年WHO再次指出“遏制结核病行动刻不容缓”。近年来,黑水县结核病患者登记处于较高水平,随着抗结核药物的广泛应用,可能产生耐药和多耐药患者,对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构成一定威胁,给结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为了解本地区肺结核患病情况,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2004—2005年诊治的肺结核患者及高发病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双流县 2 0世纪 5 0至 80年代曾呈现 4次疟疾发病高峰 ,经积极防治和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灌溉农业 ,减少冬水田面积后 ,取得了连续 1 4年疟疾持续下降和近 7年无本地病例的成效。1 基本情况双流县为成都市的近郊县 ,距市区 1 6 km,面积1 0 5 3km2 ,人口 85 4 2 93人。 2 6个乡镇中 ,平坝区 9个乡 ,4 1 882 6人 ,传疟媒介为中华按蚊 ;浅丘陵区 1 7个乡 ,4 35 4 6 7人 ,主要传疟媒介为嗜人按蚊。由于有都江堰自流灌溉工程作保证 ,稻田实施水旱轮作率达 97.0 2 %以上。2 按蚊密度和叮人率1 988年 5~ 1 0月在丘陵区公兴乡每月 1次调查 35顶蚊帐…  相似文献   

14.
理县位于四川省盆地西北边缘的高山峡谷地带,海拔1420~3600m,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贯穿全境。全县管辖13个乡镇,人口44409人,居民以羌、藏民族为主。理县是四川省的黑热病老疫区,属于犬源性流行区类型,早在1943年侯宝璋前往理县调查,便证实当地流行黑热病。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大力防治,流行终止了很长时间,1958-1987年没有黑热病疫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玉溪市疟疾高发区疟疾流行和防治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 ,现场调研及资料查询等方法。结果 96%以上的疟疾在元江、新平两县。元江县的疟疾发病数以江边的大水平和东峨乡为高 ,发病率则以该县境内的 3个农场为高 ;新平县的发病数和发病率均以沿江边分布的水塘、嘎洒、腰街、漠沙乡为高。提示这些乡镇应作为防治重点。鉴于村民户外露宿、治疗不正规等现状 ,应加强对村民的防疟知识教育 ,提高基层医生的疟防技能 ,并进行法制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飞龙、严沟两个村血吸虫病的流行现状.方法 4~65 岁村民均采用粪孵法和EI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及ELISA检测血吸虫抗体三种方法检查,在两个村的钉螺易孳生场所进行了钉螺调查.结果粪孵共计1 312人,阳性率8.92%,飞龙感染率15.45%明显高于严沟.EIA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共计1 526人,阳性率37.09%,ELI SA检测共计1 523人,阳性率39.66%.压检17 416只钉螺,未查到阳性钉螺.结论该地区血吸虫人群感染率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北川县黑热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北川县黑热病的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的仿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在白草河流域曾有发病的乡及相邻的两个乡进行人群黑热病普查、家犬利什曼原虫感染调查;开展了病人线索调查和媒介白蛉的分布调查。结果共普查村民1847人,未查到黑热病现症病人。检查家犬56只,发现rk39试纸条阳性犬2只。病人线索调查共发现临床表现与黑热病相似的可疑病人11例,但有标本可查的仅4例,其中1例证实为黑热病。仅在白草河流域发现中华白蛉,最高密度17只/人工小时,从上游至下游白蛉密度依次降低。白蛉的生态习性为野生野栖。结论白草河流域存在黑热病的传播媒介中华白蛉与传染源病犬,显示该流域具备黑热病流行的环节和条件。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制约,该流域的媒介密度和家犬的感染率均较低,这可能是当地黑热病发病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疟疾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市疟疾防治工作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综合防治的原则 ,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经长期不懈努力 ,取得较好效果 ,疟疾发病率近几年一直控制在 0 .2 /万以下。为了使疟疾防治工作深入发展 ,对我市疟疾现状分析如下 :1 发病情况全市 1 996~ 1 998年疫情报告的疟疾病人依次为1 1 4、1 2 0、62例 ,合计 2 96例 ,均为间日疟。其中本地感染的疟疾 2 2 7例 ,外地感染输入疟疾 69例。本地感染的疟疾发病率依次为 0 .1 7/万 ( 88例 )、0 .1 8/万 ( 93例 )、0 .0 9/万( 46例 )。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依次为0 .0 7% ( 48/ 6691 0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省黑水县利什曼病流行区家犬的利什曼原虫感染现状,并比较PCR和ELISA检测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的效能.方法 2009年5月在犬源型利什曼病疫区四川省黑水县随机选取的无内脏利什曼病现症的家犬,采集静脉血,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利什曼原虫特异性抗体,用两组PCR引物RV1、RV2和K13A、K13B检测血样中利什曼原虫特异DNA,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PCR法检测抗凝静脉血阳性检出率为30.47%(32/105),ELISA法检测血清阳性检出率为19.05%(20/105).结论 四川省黑水县存在大量的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犬,PCR是检测无症状感染较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