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初病湿热在经”探讨运用解毒通利方辨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理论依据。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关键阶段,逆转该阶段具有重要意义。引起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毒属于湿热疫毒,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可从清热利湿角度、湿热阶段论治。解毒通利方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剂,可有效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探讨乙型肝炎的病机,认为"污秽之血"是乙型肝炎发病的基础,湿热毒盛是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和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病机要素,疏泄失常是乙型肝炎的病机环节,肝血瘀阻是乙型肝炎的病机关键,脏腑虚损是乙型肝炎病机的发展趋势。指出本病临床虽可有寒热实的不同见证,但总以因实致虚、虚实夹杂为特点。因此临证应遵《内经》"谨守病机"之旨,以求获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病人如果住院,医生一般都会叫你查检一下“两对半”。“两对半”检查是乙型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检查的简称,实际上乙型肝炎抗原—抗体有三对半,只不过在血清中只能查到两对半,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乙型肝炎e抗原—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这5项检测指标是检测乙型肝炎的重要依据。因此病人若被告知是  相似文献   

4.
李波  魏嵋 《湖南中医杂志》2012,28(1):111-113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呈世界性分布,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如治疗不当,其产生的肝硬化、肝癌等后遗症危害更大.因此,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但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上有独特的优势,其中辨证论治是其精髓.  相似文献   

5.
从五行人体质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我国为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据统计,我国有6亿多人曾患有乙型肝炎。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可演变为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有护肝、抗病毒、调节免疫等,但疗效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第九大引起死亡的疾病 ,属常见的慢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 ,目前治疗乙型肝炎 ,西医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兼用免疫调节剂 ,确切疗效不明显。而中医治疗乙型肝炎却取得显著疗效。我们通过30年的临床实践总结体会如下。1 湿热疫毒为发病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 ,据媒体报道 ,全球约有 3.5亿乙型肝炎患者 ,而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 ,据全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占总人数的 10 % ,其中 1/4左右将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 ,每年死于与乙肝相关疾病者约 6 0万人。由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多数患者是急性期住院治疗 ,病情基本稳定后即出院回家休养 ,患者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俗话说 :“三分治七分养” ,因此 ,乙肝患者的家庭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1 家庭护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别值得重视乙肝患者的休息 休息是肝炎…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约有三千万乙型肝炎患者,且大部分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最常见致病因素。在全世界,慢性乙型肝炎位于死亡原因第9位,可见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目前,现代医学对慢性乙型肝炎并无特效治疗方法及药物,众多患者寄希望于中医药,而中医...  相似文献   

9.
浅析慢性乙型肝炎的调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朝霞  沈燕  包燕飞 《河北中医》2004,26(2):145-145
清除和杀灭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是治疗乙型肝炎的关键。但是,目前世界上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和药物能彻底清除和杀灭乙型肝炎病毒。面对现代医学对乙型肝炎病毒尚无良策的现实,对乙型肝炎患者来说,无论是不管不问、无所谓,还是急于求成、到处乱投医,都是十分不妥的。正确的药物治疗,配合适宜的调护十分重要,缺一不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现状及辨证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的慢性化进程,而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疾病发展过程又是目前困扰医学界尤其是临床医生的一个很大的难题.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在为攻克乙肝这个医学难题而不懈地努力着,到目前为止西医学解决了乙型肝炎的病因、诊断和预防等多方面问题,但对乙型肝炎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尚无可靠疗效的西药,中医学总结了几千年来中国历代医家治疗肝病的经验,运用传统中医学理论采用临床四诊所得资料经辨证论治治疗该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但也存在临床辨证证型多、证型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理论认为湿热是病毒性乙型肝炎发生和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根据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我们从1999年4月至11月间对本院106例乙型肝炎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使用美国AmpliSensor-DNA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乙型肝炎病毒DNA定量测定,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进行了检测,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HBV)含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尤其是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诊断湿热的客观指标,用以指导中医临床论治.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临床上常见传染病,此类病人病情迁延不愈,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危害极大。慢性乙型肝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黄疽”、“胁痛”、“肝瘟”、“积聚”等范畴。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中西医结合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为了提高疗效,除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外,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研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再论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上海市名中医王灵台教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具特色的方法之一。经过20多年长期、反复的临床实践及深入研究,明确补肾为主的方药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法。并从理论基础、病位、病性、治疗等方面论述了补肾法为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肝脏发生炎症及肝细胞坏死持续6个月以上称为慢性肝炎,它是一个临床和病理学的综合征[1]。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该病59例,取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肝脏疾病。中医药在临床辨证及对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但复杂的病证关系依然制约了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本文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证机制出发,分别从基因、蛋白、代谢及表观遗传学水平阐述了慢性乙型肝炎“病”的分子机制及“证”的生物物质基础,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精确治疗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林军 《河北中医》2004,26(4):302-304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长期不能清除所致的肝脏病变,是当今世界常见的难治病之一。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感染率较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约10%,男性多于女性,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迅速,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冯及 《时珍国医国药》2000,11(9):F003-F003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 ,也是长期困扰医界的一大难题 ,治疗比较困难。先父冯克锦先生是地方名医 ,从医 5 0多年 ,擅长肝胆病的诊治 ,特别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有独到的见解和确切的疗效 ,治愈率比较高。兹总结如下 ,以供参考。1 审证求因 ,注重正虚和痰瘀西医认为 ,乙型肝炎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所致 ,而中医则主要责之于湿毒 ,并且不管乙型肝炎的病理如何变化 ,总不离湿。先父认为 ,慢性乙型肝炎多由急性乙型肝炎久治不愈 ,迁延反复而致 ,病程较长 ,病情复杂 ,究其因 ,既要抓住湿邪这个关键 ,又要注重正虚和痰瘀。“邪之所凑 ,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大数据为基础,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方法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应用结构化电子病历采集2002年至2013年1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住院信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结果研究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下为主;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症状中,乏力所占比重最高,为65.50%;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是慢性乙型肝炎两大主要中医证型,所占比重最大分别为占53.41%、28.33%。结论基于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可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是中医临床科研一大平台,体现了临床科研一体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下简称HBsAg;过去曾称乙型肝炎相关抗原、澳大利亚抗原即HAA)的检查普遍开展,在人群中查出不少HBsAg阳性者。HBsAg不但是乙型肝炎的病因,而且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由于HBsAg持续存在,也是造成乙型肝炎多次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伏邪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的阐述,结合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及HBV感染的自然病程,提出伏邪潜藏、正邪消长是慢性乙型肝炎的基本病机,并提出运用伏邪论治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