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育夫妇约占已婚育龄夫妇的10%~15%,其中30%是由男性因素引起的[1].每10个男性中就有一个因为严重少精子症或无精子症需要寻求不育专家的帮助.因精子发生障碍所致的少精子症和无精子症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但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对于少精子症尤其是无精子症男性患者来说,供精是唯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该治疗方法对男性不育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并往往引起社会家庭伦理道德方面的巨大争议.1992年比利时Palermo[2]等使用单精子卵细胞浆内注射(ICSI)进行辅助受精获得成功,并分娩健康活婴儿.ICSI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得过去用传统方法不能治疗的男性不育症患者有了生育的可能,为男性因素引起不育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突破,目前已成为治疗少精子症、阻塞性无精子症和一些非阻塞性无精子症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外泌体在肿瘤、细胞、生理病理等多病种、多层次、多角度都有了初步的研究,并取得相应的成果,为疾病的明确诊断、预防及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外泌体作为细胞分泌的囊泡,介导细胞之间信号的传导并起关键作用,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骨细胞的生成、活性调节及凋亡密切相关,对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外泌体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其在人体生理病理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及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感染、严重外伤和烧伤之后,机体有一个突出的代谢反应──蛋白质从骨骼肌转向肝内、刺激糖异生和蛋白质合成。起初认为这种反应是应急激素所致。但近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即白介素1、2、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是这些反应的重要介质。已知TNF能诱导肝急相蛋白合成,给大鼠长期输入TNF能使肝细胞明显增加。作者用重200g雄性Wistar大鼠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并于TPN液中加入人重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与再生肝细胞共培养时结肠癌细胞增生潜能的改变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人结肠痛细胞株SW480,与70%肝切除大鼠模型术后24 h采用原位胶原酶灌流法分离获得有活性的再生肝细胞以不同比例混合进行体外培养;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率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培养24、72、96和120 h的增生反应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变化.结果 1:1和1:10比例共培养组结肠癌细胞增生反应增强,3H-TdR掺人率从培养第72 h开始增加,至第120 h呈持续增加趋势(P<0.05),EGFR和IGF-1R从第24 h开始表达增强,且表达水平呈时间效应关系,c-met表达无明显变化;10:1比例共培养组结肠癌细胞增生情况、3种受体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与再生肝细胞共培养可增强结肠癌细胞EGFR、IGF-1R的表达,方式可能来自于肝细胞内的生长信号通过旁分泌机制增强结肠癌细胞EGFR和IGF-1R的表达,从而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生反应.  相似文献   

5.
凋亡在肝细胞分离、培养、移植及移植后普遍存在,肝细胞凋亡是影响肝细胞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着重综述了有关肝细胞移植中肝细胞凋亡的机制、凋亡的检测及肝细胞移植中凋亡防治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6.
凋亡在肝细胞分离、培养、移植及移植后普遍存在,肝细胞凋亡是影响肝细胞移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着重综述了有关肝细胞移植中肝细胞凋亡的机制、凋亡的检测及肝细胞移植中凋亡防治的现状及进展。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和实验的研究,以期治疗各种肝病。笔者就肝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移植方法、移植细胞的选择、移植部位、排斥反应及存在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及其最新研究进展。方法对有关肝细胞移植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肝细胞移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与临床运用,出现了以基因修饰细胞作为种子细胞,结合高分子材料的皮下移植、包囊化预处理等新技术与新进展。结论随着肝细胞移植研究的深入以及基因技术和高分子材料的运用,肝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治疗急、慢性肝病的方法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肝内十分少见的良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其起源于肝实质细胞,也有学者认为起源于肝始祖细胞[1],女性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2].目前对该病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诊断都有一定困难,故临床上极易误诊,导致不恰当的治疗.本文就HC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高度异质性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外泌体是肝细胞癌肿瘤微环境中的重要组成之一,是一种富含蛋白质、核酸等物质的膜性囊泡,直径40~160 nm,能在细胞间进行信号传递。肝细胞癌来源的外泌体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信息调控作用对肝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产生重大影响。近几年外泌体在肝细胞癌的检测、治疗、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人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微环境中产生并分化发育为成熟T淋巴细胞的相关环节和影响因素,涉及到人体外微环境的建立,包括模仿胸腺微环境的培养体系、无胸腺组织的培养体系;与T细胞分化有关的细胞因子的研究;T细胞在体外的分化过程;T细胞分化研究的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人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微环境中产生并分化发育为成熟T淋巴细胞的相关环节和影响因素,涉及到人体外微环境的建立,包括模仿胸腺微环境的培养体系、无胸腺组织的培养体系;与T细胞分化有关的细胞因子的研究;T细胞在体外的分化过程;T细胞分化研究的应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建立结肠癌细胞与肝细胞三维共培养模型,将结肠癌细胞系Colon-26细胞培养在共培养系统上层,肝细胞培养在下层。实验分为3组:(1)Colon-26细胞与小鼠的肝细胞共培养(肝细胞组)。(2)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纤维细胞组)。(3)Colon-26细胞单独培养(对照组)。观察肝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增殖的影响,以及共培养液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肝细胞组的Colon-26细胞移行能力分别比纤维细胞组和对照组增强(t1=6.296,P=0.000;t2=5.322,P=0.000),Colon-26细胞增殖能力在肝细胞组亦分别比另两组增强(t1=3.905,P=0.005;t2=3.719,P=0.006)。肝细胞组的共培养液中EGF浓度明显升高(z=3.077,P=0.002)。结论在体外能建立结肠癌细胞与肝细胞的三维共培养模型。体外肝细胞能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和增殖。  相似文献   

14.
在骨代谢过程中,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破骨细胞吸收旧骨,一旦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基质形成和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失衡,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等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产生。因此,不同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模拟体内环境的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体外共培养模型,以进行骨代谢相关疾病的研究。间接式共培养是通过物理方式将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分隔,使二者可以进行细胞间的交流而不接触,可以针对单一的细胞进行分析,在药物筛选及研究方面,具有高通量和经济便捷等独特的优势,本文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间接共培养技术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因汗腺毁损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基本丧失,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对于修复汗腺功能的研究较多,然而人体汗腺发育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Wnt/β连环蛋白、外胚叶发育不全/外胚叶发育不全受体/核因子κB、音猬因子、叉头框转录因子等信号通路彼此级联共同影响汗腺发育,并且已有研究报道可以利用级联信...  相似文献   

16.
肝细胞癌在全世界的肿瘤发病率排第6位,死亡率排第3位[1]。从20世纪50~60年代的肝脏解剖研究到70~80年代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的筛查,再到现今以手术切除为主(包括肝移植)的肝癌外科治疗手段的广泛应用,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肝癌外科治疗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  相似文献   

17.
肝细胞癌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肝细胞癌的基因治疗的两个要点即基因转移系统和基因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肝细胞癌的溶瘤病毒、诱导细胞凋亡、基因前药系统、干扰RNA技术以及基因免疫治疗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肝细胞癌(简称肝癌)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癌动物模型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目前常见的肝癌动物模型主要有自发型动物模型、诱发型动物模型、基因修饰型动物模型、移植型动物模型和人源化动物模型5种,各种动物模型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学变化各不相同,肝癌动物模型的选择具体取决于研究的类型及目的。结论 各种肝癌动物模型各有其优缺点,研究者应根据自身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动物模型,以达到预期实验目的,从而使更多肝癌动物模型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最终这些研究成果能被真正运用于肝癌的诊断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过去10年中,HCC的发病率呈现着显著增加趋势。手术切除、肝移植或射频消融等根治性治疗仅适用于不到30%的病例。索拉非尼是晚期HCC患者一线治疗药物,但伴随着高频率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总生存率未见明显提高。而近年来随着对肝脏组织免疫微环境的研究深入,免疫疗法正在成为全球晚期HCC治疗的新标准。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相比,具有更高的客观反应率和更少的副作用,免疫治疗剂可能会从标准的一线治疗中取代索拉非尼。笔者就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肝细胞癌的治疗水平虽有一定的提高,但总体疗效仍不明显。肝细胞癌发生的细胞学机制不十分清楚,近期对于肝细胞癌干细胞的研究成果有望对此进行合理解释。目前认为肝细胞癌可能不仅是一种基因病,而且是一种干细胞病。本文就肝细胞癌干细胞的来源、表面标记特征、研究现状及其尚需解决的难题进行综述,以期对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