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生素的广泛、不规范使用使得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在对细菌抗生素耐药机制的研究中,了解其生化机理尤为重要。本文对耐药菌灭活酶,靶位结构的改变、主动外排、摄取减少,形成生物被膜,建立新代谢途径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的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单环β -内酰胺类、第 4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及β -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使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取得长足进展 ,但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在临床上亦日渐突出 ,多重耐药株的出现 ,医院内感染的增多 ,增添了临床治疗难度。革兰阴性菌对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 :灭活酶或钝化酶的产生 ;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 ;与抗生素结合靶位的改变 ;主动外排系统及生物胶膜等 ,其中 ,β -内酰胺酶 ( BLA)是革兰阴性菌对β -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革兰阴性菌对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停用头孢噻吩、青霉素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停用抗生素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在经验性用药中停用高耐药的头孢噻吩、青霉素 G1年 ,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噻吩、青霉素 G及其他抗生素耐药性的变化。结果 停用头孢噻吩、青霉素G1年后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两药的耐药率分别由 98%降至 89% (P <0 .0 5 )、96 %降至 77% (P <0 .0 1)。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在经验性用药中停用高耐药的抗生素 ,对降低细菌耐药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细菌耐药性产生后 ,其消失是很缓慢的。  相似文献   

4.
53株临床分离肺炎球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炎球菌对青霉素和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将肺炎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53株肺炎球菌,以微量板倍比衡释法测定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肺炎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度为37.7%,耐药率为62.3%,除万古霉素外,肺炎球菌对其他各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耐药,耐药率为5.7%-100%,许多菌株为多重耐药。结论:E为球菌对青霉素和其他抗菌药耐药性增加,必须对每一分离菌株必须作药敏测量,避免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5.
耐药菌株的变迁和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从广谱抗生素问世以来 ,很多严重感染被控制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但仍有患者死于细菌性感染。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改变 ,如原发病、手术、肿瘤、器官移植等 ;另一方面是细菌发生变异 ,产生各种酶 ,对抗生素不敏感或破坏抗生素 ,也就是产生了耐药性。机体的情况是客观存在无法改变的 ,关键是细菌的耐药性严重地影响了临床的治疗效果 ,如何控制耐药性的产生是当务之急。一、细菌的耐药菌株的变迁[1 ]1 .原发性 (遗传性 ) :细菌的耐药性是由于遗传性发生改变及经过选择过程产生的 ,遗传性变异可能是由染色体控制的 ,或非染…  相似文献   

6.
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军  王翎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2):148-149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有: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如B-内酰胺酶,氨基糖甙类钝化酶等;抗生素的渗透障碍或因主动外排泵使抗生素无法进入细胞内达到作用靶位产生抗菌效能;靶位改变,染色体突变和耐药质粒均可改变抗生素作用的靶位;代谢途径的改变等。与肺炎克雷伯杆菌相关的β-内酰胺酶主要有由染色体介导的头孢菌素水解酶(Amp-C酶)、质粒介导的TEM和SHV酶及其衍生物组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羧苄青霉素酶、邻氯青霉素酶(OXA酶)和非金属碳青霉烯酶。这些β-内酰胺酶中以ESBLs的产生在肺炎克雷伯杆菌中最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日趋严重。淋球菌耐药机制主要有染色体介导的低水平耐药,质粒介导的高水平耐药。质粒是染色体外的DNA,淋球菌质粒可分别按分子量和耐药性分类。青霉素的质粒耐药由非洲型3.4MDa和亚洲型4.7MDa质粒介导;对四环素耐药由25.2MDa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则只有染色体介导。多重耐药机制主要是细菌的外排系统起作用。在世界范围内淋球菌耐青霉素、四环素、喹诺酮的状况十分严重。对头孢三嗪、大观霉素仍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李建华  宋丰贵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0):1264-1267
随着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上升迅速.研究发现,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机制主要为靶位改变及主动外排,两者均为染色体介导.近年发现与两者完全不同的质粒介导耐药机制,且越来越多的临床菌株得以证实.本文主要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及如何采取相应对抗防御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感染,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根除治疗的不断应用,H.pylori抗生素耐药率也不断增高,导致根除疗效不断下降.在众多导致耐药根除失败的原因中,H.pylori菌体自身的某些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H.pylori可以通过产生灭活抗生素的灭活酶、改变药物作用的结合靶位、阻止氧化还原电位的电子传递、影响抗菌药物渗透屏障与主动外排机制、改变细菌自身代谢状态等途径耐药.明确H.pylori产生耐药的机制,有助于针对性的研发新药,从而有效地根除H.pylori.本文就目前报道与抗生素耐药有关的H.pylori菌体因素及其耐药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的现状、耐药与流行状况。探讨产新型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与基因分型。方法细菌的药敏试验采用K-B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检测分别采用双纸片确证试验和三维试验;基因分型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法。结果60株阴沟肠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分别为23株和32株,产新型β-内酰胺酶株14株。RAPD将60株阴沟肠杆菌分为7种株型。其中Ⅰ、Ⅱ型、Ⅲ型占68.3%,是主要的流行株。产新型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对11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为21.3%~100%。结论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对不同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不同产酶类型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产新型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出现与流行是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与高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迎接β-内酰胺酶的挑战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Chen M  Wang H 《中华内科杂志》1999,38(8):511-513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可通过下列三种机制:(1)外膜渗透力下降和主动泵出。(2)靶位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改变。(3)产生β内酰胺酶(BLA)。PBP的改变是革兰阳性菌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最主要的机制,而在革兰阴性菌中BLA是最普遍的。染色体型BLA在抗生素应用以前就已存在于细菌中,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大量选择出产酶株,它包括染色体介导和质粒介导的酶。在近半个世纪中,每一个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上市,都会选择出相对应的新突变的产BLA株。目前文献报道的BLA已达190多种[1]。当前最佳的分类法是B…  相似文献   

12.
淋球菌耐药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淋病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于一些非正规治疗手段,淋球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为提高淋病的治愈率,现将近年来淋球菌耐药机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作以下综述。1gyrA和parC基因淋球菌染色体上存在多个位点(gyrA、parC、ponA、penB、mtr、tet、str、fus、spc、sac、mom),都能影响其耐药性的产生,单个或多个位点的突变可引起不同类型与不同程度的耐药性。DNA旋转酶是氟喹诺酮类药物作用的靶位,该酶是一种Ⅱ型拓扑异构酶,由2个A亚基和2个B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分别由gyrA和gyrB编码。gyrA基因突变可导致酶结构的改变,阻止氟喹诺酮类…  相似文献   

13.
细菌耐药的基因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可通过不同机制产生遗传变异,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根据遗传特性,将细菌耐药性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身基因突变;另一类是获得外源基因。本文对细菌耐药基因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Hp的耐药性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根除Hp方案目前推荐PPI或RBC加两种抗生素的三联疗法.与其他细菌相似,Hp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并因此影响根除治疗的疗效.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为原发和继发性耐药两种,本文分别讨论这两种耐药性发生的情况、对疗效的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抗生素耐药性是世界上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如果抗生素失去原有的临床价值,那么我们就失去了治疗感染和控制这些公共卫生威胁的能力。2019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公布了抗生素耐药威胁报告,该报告根据细菌耐药性威胁不同将18种细菌分类为:紧急威胁、严重威胁和令人担忧,以及一些观察名单[1]。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幽门螺杆菌(Hp)根除疗法的应用,Hp对抗生素耐药性日益严重,甚至已影响到部分Hp治疗方案的根除率.对其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甲硝唑耐药机制与rdxA和FrxA基因突变有关;克拉霉素的耐药机制与Hp的23SrRNA的V区上的点突变有关;阿莫西林的耐药机制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突变有关;喹诺酮类的耐药机制与DNA旋转酶亚单位(gyrA,gyrB)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基因突变有关;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与Hp 16SrRNA序列中的突变有关.耐药机制的研究对Hp的诊断和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耐药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具有重大的临床和经济影响.而产生抗生素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耐药菌株的选择,由于医院不合理和/或过度应用抗生素所致.控制耐药性的重要策略包括实施抗生素应用监控和审查及医院內菌株耐药趋势的监测和报告.传统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与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尤其是绿脓、不动和肠杆菌科菌耐药相关.因此在治疗方面,临床需要考虑在充分治疗感染的同时又不增加对细菌的选择性压力的抗生素.抗生素消耗量与耐药率关系的研究显示,厄他培南这个第Ⅱ类碳青霉烯类不会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或其它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的敏感性,对医院细菌生态学有着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中重要的病原菌[1].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快速获得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能力,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不断在医院中出现,已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而对其多重耐药及播散机制的研究也日趋深入[2].鲍曼不动杆菌的固有耐药途径包括:酶的降解作用,靶位修饰或保护,降低对抗菌药物的通透或增加对抗菌药物的主动泵出;获得性耐药的途径为携带耐药决定簇的遗传元件的水平传播,或是由于结构基因的突变导致细菌细胞功能失活或修饰改变.其中多重耐药性的形成主要通过:携带多种耐药基因的可移动元件的水平传播;染色体基因编码的外排泵系统的高表达[3].外排泵也可以在质粒、整合子等遗传元件上存在,即可移动的遗传元件可以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包括外排泵编码基因),使多重耐药性快速传递.现将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及播散机制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痰的细菌分布及耐药率.方法 统计痰中分离的非重复性感染细菌种类并进行耐药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分离354株细菌,革兰阴性细菌占84.18%.分离的肠杆菌科对青霉素和一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非发酵菌对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高;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肺炎克雷伯杆菌ESBLs分离率22.62%,大肠埃希菌ESBLs分离率65.22%,MRSA分离率57.14%.结论 我科下呼吸道感染痰中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各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20.
常见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逐渐出现抗生素滥用现象,导致细菌耐药,从单类耐药发展成多重耐药,使大量本能够有效替代的二线抗生素无效。现对常见革兰氏阴性菌的耐药机制作一简介。1 大肠杆菌的耐药机制1.1 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大肠杆菌耐药主要是获得了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在已发现的75种质粒介导酶中,TEM-1是最常见的一种酶,也是大肠杆菌最主要的酶,主要攻击窄谱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及抗革兰氏阴性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