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变化与糖尿病病程、视网膜病变程度、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索、血糖及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不伴视网膜病变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20例、2型糖尿病伴背景型视网膜病变患者[背景型视网膜病变组(BDrt)]20例、2型糖尿病伴增殖型视网膜病变患者[增殖型视网膜病变组(PDR)]20例和健康体检(健康组)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sVCAM-1水平,微柱法测定HbAle,放免法测定空腹INS,同时测定FBG、血脂等,并收集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直糖、血脂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SNK-q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各组间sVCAM-1水平,sVCAM-1水平与各代谢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PDR组、BDR组和NDR组患者的血清中sVCAM-1的浓度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DR组患者血清sVCAM-1的增高较BDR组、NDR组增高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BDR组与NDR组患者血清sVCAM-1浓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病程呈正相关(r=0.338,P〈0.05),与HbAlc、FBG、CHO、TG、LDL、空腹INS均无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时期血清sVCAM-1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提示sVCAM-1在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监测视网膜病变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不同程度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血管并发症组22例(A组)、微血管病组13例(B组)、大血管病组31例(C组)和同时合并大血管和微血管病组25例(D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5例。采用125^Ⅰ-sICAM-1放免分析(RIA)方法测定血清sICAM-1水平。结果:C组、D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A组、B组和对照组(P〈0.05),A组、B组及对照组之间.C组、D组之间血清sICA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均呈正相关(ra分别为0.210和0.219,t分别为2.392和2.499,P〈0.05)。结论:血清sICAM-1主要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有关。可作为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吴静  万思源  汪扬  姜海峰  吴姝  唐政 《江苏医药》2020,46(12):1248-1250
目的探讨体重减轻对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 60例超重或肥胖的T2DM患者通过饮食及运动控制体重,应用ELISA法检测控制体重前后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结果与控制体重前相比,患者体重减轻后的FBG、HbA1c、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体重减轻可更好地控制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功能,降低血清细胞黏附分子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病程度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把6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38例,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17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例,并检查各组ET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P-选择素(P-sel)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P-sel和ICAM-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P-sel和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肾病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糖尿病无肾病患者高于正常人;治疗后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P-sel和ICAM-1水平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糖尿病肾病患者CRP与P-sel或IACM-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P-sel和ICAM-1水平显著升高,可能是患者体内长期低度炎症反应的结果,检测CRP、P-sel和ICAM-1水平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怡  张美喜  张芳  王锐 《河北医药》2015,(4):519-52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196例,根据下肢动脉病变的判断标准,将其中伴有下肢动脉病变的124例患者作为病例组,不伴有下肢动脉病变的7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确诊的T2DM患者下肢血管进行检测,并测定其身高、腰围、臀围及血压,检测血糖、血脂及ICAM-1。结果 T2DM下肢病变者的年龄、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BP、总胆固醇及ICAM-1明显高于无下肢病变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2DM患者年龄、腰/臀比、HOMA-IR、SBP、TC及ICAM-1水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HOMA-IR及ICAM-1水平是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OMA-IR及ICAM-1水平与T2DM下肢动脉病变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致残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本研究观察 4 2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 (ET)及一氧化氮 (NO)水平及其变化 ,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4 2例患者全部为 2型糖尿病 ,男 2 0例、女 2 2例 ,年龄 5 9.6± 12 .7岁、糖尿病诊断符合 1997年ADA诊断标准。将 4 2例患者分为两组。①无眼底病变组 (NDR组 )2 0例 ,男 8例 ,女 12例。年龄 5 6 .4± 12 .5岁 ;②眼底病变组 (DR组 ) 2 2例 ,男 12例、女 10例 ,年龄 5 9.2± 10 .0 7岁。DR诊断按全国眼底病学组 1985年制定的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152例T2DM患者根据UACR均分为UACR正常(A)组(UACR<30 mg/g)和UACR异常(B)组(UACR≥30 mg/g),根据糖尿病病程再分为病程<10年(C)组(87例)和病程≥10年(D)组(65例).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计算UACR.结果 B组DR患病率53.9%,明显高于A组的28.9% (P<0.05),B组发生DR的危险是A组的2.875倍(95%可信区间为1.471-5.620).C组中,UACR异常患者的DR患病率51.6%,明显高于UACR正常者的26.8%(P<0.05),且前者发生DR的危险是后者的2.916倍(95%可信区间为1.162-7.314).结论 病程较短且UACR异常的T2DM患者发生DR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9.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溃疡性结肠炎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UC患者(UC组)及30例正常者(C组)的血清,分别以ELISA法及免疫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ICAM-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UC组I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C组(P<0.05);同一患者UC活动期ICAM-1高于缓解期(P<0.05);ICAM-1水平升高与UC疾病活动度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UC发生部位无关(P>0.05);ICAM-1与CRP有良好一致性(r=0.8).结论 UC患者血清ICAM-1水平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可作为UC疾病活动度和判断治疗效果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松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0):1498-149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45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ICAM-1含量,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ICAM-1水平急性期组升高,与恢复期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18、24.67,均P<0.01);恢复期组患者下降,但较对照组增高(t=13.72,P<0.05).大、中、小梗死体积三组间两两比较:大梗死灶组血清ICAM-1水平明显高于中梗死组(t=28.52,P<0.01),亦明显高于小梗死(t=34.28,P <0.01);中梗死灶组血清ICAM-1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灶组(t=42.51,P<0.01).伴有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血清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糖患者的脑梗死患者(t=18.54,P<0.01),且脑梗死组血糖水平与血清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315,P<0.05).结论 脑梗死体积越大,血糖水平越高,其血清ICAM-1增高亦明显.血清ICAM-1可作为脑梗死损害程度的一个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CAM-1在大鼠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AP不同时间点(3,6,12h)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急性胰腺炎模型,术后3,6,12h分批剖杀大鼠,每个时间点10只。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检测血清淀粉酶(AMY)、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ICAM-1蛋白表达。结果:AP组各时间点AMY、MPO和肺组织病理评分均较CON组升高(P〈0.05);TNF-α和ICAM-1mRNA表达逐渐升高,均12h达到高峰;同时ICAM-1蛋白表达也逐渐升高,并在12h达到高峰。结论:AP大鼠肺组织中,ICAM-1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呈过度表达,且与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前炎症因子TNF-α在肺组织中ICAM-1的过度表达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浆sTM和sICAM-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和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因子-1(sICAM-1)的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组)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ACS组及对照组血浆sTM及sICAM-1的水平。结果:ACS组sT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AMI组sTM水平高于UA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CAM-1水平AMI组高于对照组和UAP组(均P〈0.01)。AMI组sTM与sICAM-1呈正相关(r=0.656,P〈0.01)。sTM及sICAM-1与肌钙蛋白Ⅰ(Tn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3和0.34,均P〈0.01)。结论:sTM、sICAM-1水平是反映ACS患者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和范围的良好标志。炎症反应、内皮损伤在ACS发生过程中起协同作用,炎症反应促进了急性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3.
达纳康对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达纳康对脑血管内皮的保护性作用及脑血管扩张作用。方法:选用非开颅线栓法造成鼠大脑中动脉缺血,缺血2h后行再灌注术。分别检测再灌注不同时点下的细胞黏附分子-1(ICAM-1)、NO。结果;在不同再灌注时限,对照级3个亚组间ICAM-1有显著变化,尤其是再灌注12h组明显高于再灌注24h和48h组。在相同再灌注时间下,对照组ICAM-1高于服药组,NO低于服药组。结论:达纳康对ICAM-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通过NO释放的增加,增加血管张力,减轻再灌注的又一次损伤。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荣秀  初桂兰  阚璇  赵红 《天津医药》2004,32(5):290-292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与哮喘的关系及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哮喘患儿 (哮喘组 ) ,30例健康小学生 (正常对照组 )的血清sICAM -1。结果 :(1)哮喘组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sICAM -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高 (均P<0.01)。(2)哮喘患儿在缓解期血清sICAM -1水平较急性发作期明显下降 (P<0.01) ;9例服强的松的哮喘患者 ,其血清ICAM -1水平在服药期间低于停用激素1周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1)黏附分子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与发作 ,其水平的高低可能与哮喘的活动度有关。 (2)激素可能通过抑制血清ICAM -1的升高而起到控制及预防哮喘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宝平  杨素霞  吴江  陈芳  时军  赵清 《中国药师》2009,12(3):280-282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sICAM-1含量,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等指标。比较不同UAER患者sICAM-1及血糖、血脂指标的差异,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sICAM-1与UAER及血脂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其浓度随病程的延长和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5),sICAM-1与UAER、TC、TG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与尿白蛋白排泄率关系密切,sICAM-1有望作为判断糖尿病肾病肾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sE-选择素和sICAM-1的水平,研究sE-选择素和sICAM-1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50例;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正常对照组50例。空腹抽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sE-选择素和sICAM-1进行检测,比较各组之间统计学差异以及sE-选择素和sICAM-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A组)和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组)sE-选择素和sICAM-1与对照组(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A组)与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中sE-选择素和sICAM-1呈正相关(r=0.836,P<0.001)。结论 sE-选择素和sICAM-1的测定或许有助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不同肥胖标准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差异。方法:将PCOS患者以体质量指数(BMI)≥24kg/m2为肥胖标准分为肥胖A组和非肥胖A组,以腰臀比(WHR)≥0.8为肥胖标准,分为肥胖B组和非肥胖B组,以BMI≥24kg/m2且WHR≥0.8为肥胖标准分为肥胖C组和非肥胖C组,比较不同组别间的血清sICAM-1水平,并分析sICAM-1水平与BMI、WHR的相关性。结果:肥胖A、B、C组血清sICAM-1水平较对应的非肥胖A、B、C组显著升高(P<0.05);肥胖A、B、C3组之间血清sICAM-1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肥胖A组患者血清sICAM-1水平高于非肥胖B组、C组患者(均P<0.05),而非肥胖B、C组血清sICAM-1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水平与BMI、WHR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04和0.360,均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sICAM-1水平与肥胖有密切联系,PCOS患者sICAM-1水平随着WHR及BMI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肾小球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和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左肾切除后单次腹腔注射50mg·kg-1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羟苯磺酸钙治疗组(100 mg·kg-1·d-1)和正常对照组.用RT-PCR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12周后ICAM-1、VCAM-1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治疗组ICAM-1、VCAM-1表达增加(P<0.01);而治疗组ICAM-1、VCAM-1表达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抑制糖尿病大鼠ICAM-1和VCAM-1的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