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密达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思密达、双黄连注射液联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03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45例,思密达1~3g/次,3次/d,双黄连每日60mg/kg,加入100k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B组34例,思密达1~3g,3次/d;C组36例,双黄连每日60mg/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治疗72h后观察临床症状。结果:A、B、C三组显效率分别为90.1%、61.8%、52.8%,A组与B组及C组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f=9.88、15.30,P〈o.01)。结论:思密达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
双黄连注射液在不同输液中的微粒观察及原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些年来,双黄连注射液广泛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肺炎、扁桃体炎,咽炎等.临床应用时大多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但在实际应用中时有沉淀堵针现象发生,给临床用药带来不便.为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与不同输液混合后的微粒变化情况,探讨其原理,分别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将双黄连注射液稀释成临床常用浓度,测定微粒变化情况,并与<中国药典>注射液控制微粒(D≥10 μm和D≥25 μm)列表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喜炎平注射液及利巴韦林注射液(A组)、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B组)、单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C组)疗效。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比较治疗效果,选择最好的最合适的方法治疗手足口患儿。方法将259例患儿中选择240例病情轻重程度相似的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共3组,A组95例除了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静点治疗,B组93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双黄连口服液口服,C组单用病毒唑行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A组总有效率98.95%,B组总有效率99.13%,C组总有效率88.4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未见喜炎平相关不良反应,B组未见与双黄连口服液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加用双黄连口服液,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效果好,对于轻型患儿,基层医院,及回家隔离治疗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各种制剂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的三精双黄连口服液不但价廉且效果好,喜炎平的效果也不错,但不如双黄连口服液效果明显,此治疗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李虹  叶云  王国俊 《重庆医学》2013,42(6):690-692
目的探讨双黄连粉针、喜炎平注射剂、大蒜素注射剂3种中药制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的抑菌作用,以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在体外研究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双黄连粉针、喜炎平注射剂、大蒜素注射剂3种中药制剂对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突变选择窗(MSW)并计算其选择指数(SI)。结果双黄连粉针的MSW为1.905~14.737mg/mL,SI为7.736;喜炎平注射液的MSW未测得;大蒜素注射液的MSW为5.960~38.500μg/mL,SI为6.460。结论 3种中药注射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强弱为大蒜素注射液大于双黄连注射液大于喜炎平注射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方案.方法:采用L9(4)3正交设计,即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开始应用的时间(A,<3d、3~7d、8~12 d),剂量(B,20 mL、40 mL、60 mL),频度(C,2次/d、1次/d、1次/2 d)和疗程(D,15d、20d、25 d)4因素3水平,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确定最佳方案.结果:因素作用主次为A>B>D>C;A、B因素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A =5.537,PA =0.005;FB =4.436,PB =0.015),最佳水平是A1,B3.而C、D因素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从简化临床和经济学角度考虑,C3和D1作为最优水平;优组合为A1B3C3D1.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方案是发病到开始用药时间<3d,60 mL/次,1次/2 d,15 d为1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注射用双黄连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07年1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149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静滴3d~5d,对照组采用病毒唑静滴3d~5d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双黄连注射液的有效率为100%,未见明显副作用。对照组有效率为79%,且可见明显的副作用。结论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好,副作用小,应用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双黄连粉针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31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用双黄连粉针剂治疗,B组用阿奇霉素注射液+病毒唑注射液治疗,以5d为1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A组疗效优于B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是A组不良反应较多于B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必要的防范措施下治疗使用双黄连粉针剂,能防止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凝胶法鲎实验检测双黄连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双黄连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方法,以减少临床热原反应的发生。方法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的规定,用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检测3批双黄连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结果双黄连注射液经20倍稀释后,对鲎试剂与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未见干扰作用。结论采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可对双黄连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相似文献   

9.
73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中药双黄连注射液临床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机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5月~2007年6月收治的73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对使用该药出现的不良反应报道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是双黄连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的毒性反应、给药方法、制剂的质量及个体差异有关。结论:引起双黄连注射液产生不良反应的因素复杂,临床上应该给予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是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在以高热为主要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儿科门诊以高热为主要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观察双黄连注射液早期退热和减轻症状的疗效,并与抗生素和病毒唑作对照.结果发现双黄连注射液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者3d内原则上不用抗生素,而应用双黄连注射液有利于缩短病程,治疗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可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56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中外医疗》2010,29(7):125-126
目的分析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点,为临床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提供参考,预防和减少该类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2006~2008年内收集的980例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引起不良反应56例病历,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以变态反应最为常见(占98.2%),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休克(占1.8%),。结论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与研究临床双黄连注射液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使用双黄连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35例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总结与分析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其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35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占我院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患者的3.12%,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发热,心脑血管反应,胸闷心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是否合并用药有关。结论:临床在使用双黄连注射剂过程中需注意识别常见不良反应,并注意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治疗效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性乌头碱中毒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治疗组A与对照组B。首先对A、B两组所有患者进行催吐、导泻治疗,然后分别展开治疗:A组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静滴;B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包括镇静、治疗低血压、抗心律失常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病情好转的程度和时间,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B组,包括心律失常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心电图恢复时间等(P0.01)。结论: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急性乌头碱中毒具有优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适宜配伍浓度。方法用10、20、25、30、35、40 m L双黄连注射液,分别与200 m L 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观察其在4 h内的微粒、p H值及紫外吸收的变化。结果 30 m L双黄连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3 h以内,25 m L及以下注射液配伍后4 h以内,微粒符合药典规定;p H值及紫外吸收无明显变化;35 m L及以上配伍液微粒不符合药典规定。结论 25 m L及以下双黄连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在4 h内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应用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间入院分娩有宫缩乏力高危因素产妇200例,随机分为A、B、C、D 4组,A组采用益母草注射液治疗,B组组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C组采用益母草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治疗,D组采用氯化钠注射液安慰治疗,对比4组产妇第3产程及产后2、24 h出血量情况。结果 D组第3产程的时间较其他3组产妇明显缩短(P<0.05),且2、24 h出血量也均少于另外3组。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显著减少产后出血量并加速第3产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黄连注射液3.6g加入0.9%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阿昔洛韦,病毒唑眼水交替点眼,每小时1次,10-14d为1闻程,可重复应用2-3个疗程。结果: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32例,其中浅层型29例,显效28例占96.3%,有效1例占3.7%,深层型3例,显效2例占66.7%,有效1例占33.3%,总效率100%。结论: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效果可靠,治疗方便,疗程短,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和复方丹参注射液在皮肤被动过敏试验(PCA)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SA)中是否有过敏反应。方法: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变态反应)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的试验方法对以上3种注射液进行皮肤被动过敏试验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研究。结果:皮肤被动过敏试验双黄连注射液有过敏反应;清开灵注射液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出现过敏反应,其他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主动过敏试验双黄连注射液有4只动物过敏反应弱阳性,清开灵注射液高剂量组有1只动物过敏反应弱阳性。结论:对于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2种注射液而言,临床用药前均应做皮肤被动过敏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治疗伴有中、重度发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 88例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5 0例以双黄连注射液静脉输入 ,对照组 3 8例以病毒唑联合抗生素静脉输入治疗。比较体温、白细胞总分恢复正常时间 ,症状持续时间及 3日内痊愈、好转、无效例数。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在退热、改善症状、调节免疫方面优于临床常用西药  相似文献   

19.
双黄连注射液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在临床操作中,笔者发现双黄连与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伍用时出现浑浊。在《新编208种注射液理化/治疗学配伍检索表》中,双黄连注射液不在其列,经文献检索,尚未见双黄连与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能否伍用的依据。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方法与结果将哈尔滨制药三厂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1支(20ml)与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1支(0.2g/2ml)直接混合摇匀,立即出现浑浊及渣样沉淀物,颜色稍变浅。放置24小时后仍为浑浊液并可见沉淀现象。将双黄连注射液40ml加入到5%…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92年1月~1995年2月,采用双黄连注射液静点治疗小儿脑炎232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年龄与性别:本组男76例,女56例,年龄:6个月以下者112例,6个月~1岁49冽,1~2岁40例,2~3岁月例。以上为用双黄连治疗组(A),对照组(B):年龄、住院日期、病情严重程度,经统计学处理与A组均无差异,两组情况均衡一致,具有可比性。1.2治疗:A组:常用头捐菌素类(先锋霉素V,头抱唤胯钠,先锋必等),青霉素类1~2种用10%葡萄糖水稀释,同时加入双黄连注射液60mg·kg-1/d,缓慢静点每天一次。疗程7~14天.B组: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