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云:“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历医家大多认为此处的“胸满”为“腹满”之误。如《医宗金鉴》云:“支饮胸满之‘胸’字,当是‘腹’字,若是‘胸’字,无用承气汤之理,是传写之讹。”《金匮要略心典》亦云:“胸满疑作腹满,支饮多胸满,此何以独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辨《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厚朴三物汤方证原文,明确经方方证,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参考《脉经》《小品方》《千金要方》等晋唐医书,厘正《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与厚朴三物汤原文讹误,并结合《伤寒论》《诸病源候论》《肘后备急方》等,探讨二方病机,阐释二方方义。[结果]厚朴七物汤证应为"腹满痛",其病机为冷气搏于肠胃,致饮食不消、肠胃挟实而成之干霍乱,治当行气除满、温中止痛、推陈致新;厚朴三物汤证应为"腹满,发热数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其病机为酒客停饮,或素有痰水停积者饮酒不消、酒与痰相搏于腹而成痞,治当消痰除满、逐饮泻热。[结论]《金匮要略》厚朴七物汤与厚朴三物汤方证错简,应重新审视二方证治,并验之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治喘诸方用药精简,配伍恰当,各具特色,表邪之喘、宜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水饮之喘,宜苓桂术甘汤;表邪未解,内有水饮之喘,宜小青龙汤;表邪未解,里热气逆之喘,宜葛根芩连汤;热实之喘,宜麻杏石甘汤,大承气汤、大陷胸丸;寒实结胸之喘,宜三物白散;阳脱之喘,宜四逆汤。  相似文献   

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首见于《伤寒论》。第一百零七条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原为太阳病失治,误治,邪热内陷所致之“坏病”而设。《医宗金鉴》直接将此条列入“辨坏病脉证并治篇”。并在该条文下注云“伤寒八、九日,邪不解表不尽,不可下也。若下之,其邪乘虚内陷。在上者,轻则胸满,重则结胸。胸满者,热入于胸,气壅塞也。在中者轻则烦惊,重则昏狂。烦惊谵语者,热乘于心,神不宁也,在下者,轻则小便不利,重则少腹满痛。小便不利者热客下焦,水道壅塞也。邪壅三焦则荣卫不利,水无去路,则外渗肌体,故一身尽  相似文献   

5.
饮证最早见于《内经》,如有“水饮”,“积饮”、“溢饮”的记载。《金匮》对饮证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以《痰饮》篇论述甚详,它把饮证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此外还敞见于《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胸痹心痛短气病》、《惊悸吐衄下淤血病》、《呕吐哕下利病》等篇章。《金匮》虽然痰饮混称,但主要是论述饮证。笔者学习体会到《金匮》对饮证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十法,现分述供同道者参考。一、温肺化饮法:适宜于饮在上焦,主要特征有胸满咳喘,咯唾痰涎。“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  相似文献   

6.
大陷胸汤、丸,为《伤寒论》用治热与有形痰水之邪结于胸肋、心下,热实结胸的效方。临床用之取效者,亦不乏报告。但书中条文述证不多,文词简略,理解较难。本文愿就《伤寒论》中所述有关条文,对仲景对大陷胸汤、丸的应用,试予探讨。  相似文献   

7.
泻下法的临床应用源远流长,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医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奠定了治疗杂病之基础,其中泻下法也得到广泛运用。纵观全书,言及下者达35条之多,立方约15首。然条文比较分散,不便研读,今归纳整理为泻下7法,每法就其代表方、证分述如下:1 攻积导滞法代表方大承气汤。《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论述积和胀俱重的里实证治。由于气滞与燥屎内结而致腹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乃实证要点。既是实证,则当用大承气汤攻下里实。方中大黄攻积泻热,芒硝润燥软坚,厚朴消气壅,枳实破气结。除此之外…  相似文献   

8.
《金匮》一书,文字古奥,言简意赅,虽经历代注家考证发微,但仍有一些疑惑之处。兹就笔者学习思考所得,略陈于后,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一、大黄腐虫丸能“缓中补虚”吗? 原文见《金匮·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肌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蜜史丸主之。”本条是论述五劳虚极,内有干血之证治。文中“缓中补虚”四字,历代注家,众说纷纭:《金匮要略直解》(以下简称《直解》)认为:“与大黄蜜虫丸以下干血,干血去,则邪除正旺矣,是谓缓中补虚,非大黄蜜虫丸能缓中补虚也。”《金匮要略选读》(以下简称《选读》)亦谓:“因取其攻补兼施,峻剂丸服,  相似文献   

9.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仲景先生用治“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头眩”,“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诸证的方剂。笔者根据其主证和病机,衍化推广凡属于脾胃阳虚,水湿内停者,无论症状各异,用之均收到满意效果。兹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瘀血病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仲景所总结出的瘀血证的论述对辨证有极大指导意义。“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上引两条原文,一是对瘀血证“满”的辨证方法:一条是对瘀血证“发热”的辨证方法。满分胸满和腹满。胸满症,因胸部无法按诊,故需参照病者是否有“唇瘗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脉微大来迟“等状,  相似文献   

11.
在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 ,“腹满”与“腹痛”的含义基本一致 ,腹满的虚实分类及治疗大法主要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 2条 ,原文为“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 ,可下之。舌黄未下者 ,下之黄自去。”本条虽仅 2 7个字 ,但包含了腹满的虚实分证及治疗法则的运用 ,分别讨论如下 :( 1 )“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明确提出了辨别腹满虚实的关键 ,在于医家触按病者腹部时痛与不痛。腹满属实证的 ,或宿食停滞于胃脘 ,或燥屎积结于肠道 ,便腑气阻塞不通 ,为有形之实邪 ,故按之则痛 ;腹满属虚证的 ,脾经虚寒 ,气虚不运 …  相似文献   

12.
在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中 ,“腹满”与“腹痛”的含义基本一致 ,腹满的虚实分类及治疗大法主要见于“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第二条 ,原文为“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 ,可下之。舌黄未下者 ,下之黄自去。”本条虽仅 2 7个字 ,但包含了腹满的虚实 2证及治疗法则的运用 ,兹分别讨论如下 :1 “病者腹满 ,按之不痛为虚 ,痛者为实。” 明确提出了辨别腹满虚实的关键 ,在于医家触按病者腹部时痛与不痛。腹满属实证的 ,或宿食停滞于胃脘 ,或燥屎积结于肠道 ,使腑气阻塞不通 ,为有形之实邪 ,故按之则痛 ;腹满属虚证的 ,脾经虚寒 ,气虚不…  相似文献   

13.
苓桂术甘汤为著名经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4味药物组成,《伤寒论》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金匮要略》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均为饮停中焦之候。笔者以此为依据,临床用于多种病症,均收到良好效...  相似文献   

14.
《素问·缪刺论》:“■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灵枢·邪客》:半夏汤“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此二段文字中的“治”字,古代注家大多避而不释,现代又多数作为“修治”含义,实则在《内经》成书的时代,尚无“修治”之名,现与古代方书相参考,确证“治”字是经文的错误,应作“冶”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中汤治疗短气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以调中两方治疗短气病,对只有短气而无腹胀满的则以《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诸方加减治之:调中行气,通阳散结;对短气证同时伴有腹胀满、嗳气、呃逆者用《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里的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加味治之:调中行气,健脾消食。结果针对短气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调中汤治疗后,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结论短气往往是冠心病的主要症状,但也经常见于尚未形成冠心病的"平人"。给予短气患者调中汤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金匮·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已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对于条文中“虚者”,“实者”所指历代多有分歧;证之属性寒,热也有值得辨析。在此,笔者结合古今文献及临床体会,讨论如下。 一、虚实所指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太阳、阳明篇中关于喘证的论述有13条,现将其归类辨治如下。1 表证误下 气逆微喘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太阳病,虽经误下,其正气尚能与欲陷之邪气抗争,而为冲逆微喘,说明表证未解有外出之势,所以仍须用桂枝汤辛温解表,但因已有气逆微喘之变证,故治疗中须加厚朴、杏仁以利气降逆定喘。2 宿有喘疾 复感表邪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素有喘病,又感大阳表邪,触动宿疾而喘作,治疗除以桂枝汤辛温解表治疗新感之邪外,再加厚朴、杏仁宣肺降气治宿喘,使标本兼顾,新感宿喘同愈。  相似文献   

18.
许生  黄笛  夏娟娟  谭颖颖 《中医学报》2020,35(7):1408-1411
"水郁折之"原义为水气之运郁滞不畅,当以分利水郁之邪。《伤寒论》六经病中亦多见水郁之证,如太阳外感里饮证和太阳蓄水证;少阳枢机不利,饮停阳郁证;少阴之阳虚水泛证和阳虚有热、水气不利证等。"折之"者,伐而消之也,以分消、疏散水郁之邪。仲景涵水郁证于诸经之中,治法上虽有不同体现,均蕴含"折之"之义,如小青龙证之辛而散水法;五苓散证之化而行水法;真武汤证之温而利水法;生姜泻心汤证及茯苓甘草汤证之和胃消水法;十枣汤证、大陷胸汤证及牡蛎泽泻散证之泻而逐水法;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及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之平冲降水法;猪苓汤证之育阴利水法;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之和解枢机宣水法等。  相似文献   

19.
<正> 通言腹者,有大腹(脐以上)、小腹(脐以下)、少腹(小腹两侧)之分。仲景所论腹满,是指大腹部位。《伤寒论》涉及本证的有24条,《金匮》设有专篇论述。本文试就仲景对腹满证的辨证治疗加以归纳分析。辨证《伤寒明理论》云:“腹满者,俗谓之肚胀是也。”因其病机繁赜杂错,则证有寒热虚实之别。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对病情的预后,多处用“可治”、“难治”、“不治”等词来描述,明确记载“难治”病证治条文共有8条,其中太阳病篇3条;阳明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3条,现不揣浅陋,分述如下。1 脏结证 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伤寒论》第129条曰:“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此条主要论叙脏结的脉证预后。结胸与脏结病主证均为心下硬满,按之痛,然其病理属性却有很大差异。脏结为脏虚寒凝,气血瘀滞所致,是邪结在脏,胃腑无实邪阻滞,受纳尚可,故“饮食如故”。但因脏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