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羊膜腔穿刺及脐血穿刺取样两组的年龄、取材孕周、染色体异常者的临床指征分布及染色体病的检出特点,为产前诊断工作积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至2011年在我院羊水取材的2030例和经皮脐血取样173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对两组的年龄、取材孕周、染色体异常者的临床指征分布特点及染色体病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母年龄,羊水组明显大于脐血组(32.42±4.96vs 29.87±4.91岁,P<0.05);取材孕周,羊水组明显小于脐血组(20.87±1.59 vs 28.52±3.81 P<0.05);指征分布,羊水组以孕母年龄超过35岁为主,其他尚有母血清学筛查高危、孕11~13周胎儿超声筛查NT值≥2.5,而脐血组则以孕中晚孕期胎儿超声异常为主(Z=-4.03,P=0.000);染色体病检出率,脐血组高于羊水组(8.67%vs 0.99%,χ2=60.221,P=0.000)。结论羊水组指征多能在孕早、中期掌握,能较早期地取材及诊断,是目前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而脐血组主要多为中晚孕期超声检查发现异常时取材,但其对染色体病的检出高,是一个很好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解羊水、脐血染色体异常核型发生的频率和类型以及与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对101例有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妊娠16-39w时行羊膜腔或胎儿腔静脉穿刺,采集羊水或脐静脉血,作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101例羊水、脐血染色体核型中检出异常4例,检出率为3.96%,培养成功率100%.结论羊水、脐血染色体检查应用于产前诊断可有效防止染色体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染色体病危害的不断认识及国家对出生缺陷的高度重视,在产前对某些遗传性,先天性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我们对遗传病、先天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尚无更好的方法,但就染色体病而言,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仍是产前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816例羊水核型分析中,发现异常核型19例:其中21-三体12例、平衡易位5例、XXX综合征1例、46,XY女性表型1例;全部异常病例经脐血穿刺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无1例误诊。说明了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妊娠中、晚期高危孕妇羊水细胞及脐血染色体的核型分析,进行胎儿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了解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情况及与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对2001年~2009年来我院遗传门诊就诊的456例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妊娠中晚期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血管穿刺术抽取羊水或脐带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456例孕妇中发现27例染色体异常,占5.92%,数目异常16例(59.26%),其中21-三体7例,18-三体6例,13-三体1例;结构异常11例(40.74%),包括平衡易位6例,倒位4例,缺失1例。结论染色体三体型是妊娠中晚期最常见的染色体病,孕中期母血清学筛查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可提高胎儿染色体病的产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对孕中期(17w-24w)高危孕妇进行产前诊断的必要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产前诊断门诊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采取自愿的原则,抽取20-30ml羊水培养,采用G显带技术进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发现染色体异常15例,其中唐氏综合征4例,特纳氏综合征2例,染色体断裂综合征3例,9号染色体倒位2例,其他嵌合体4例。结论羊水产前诊断是安全可靠的染色体产前诊断方法,不但能检出唐氏综合征等三体病,对其他染色体异常也有很高的检出率,结合脐血、B超产前诊断,能有效地降低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6.
500例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运用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方法,对500例具有不良生育史、高龄孕妇、孕早期有明显致畸因素接触史、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等孕妇进行了临床与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核型11例,并经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证实。证明了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在产前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前诊断是预防出生缺陷儿的一项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对其进行研究,对遗传因素中的染色体病,建立绒毛染色体、胎儿羊水细胞培养及胎儿脐带血染色体检测技术,对常规方法不能辨认者,采用染色体高分辨技术、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进行检测;对单基因病,建立分子遗传学基因检测技术,如Southem blot、RT-PCR、巢式PCR等检测技术;针对环境致畸因素如感染性疾病,我们建立了对母血、羊水及脐血的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体等免疫与基因检测技术,此外还开展了B超、胎儿镜及母儿血型不合的一系列产前诊断技术,有效的避免了缺陷儿出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在复杂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例羊水、3例脐血常规G显带具有复杂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孕妇,应用FISH技术确定其复杂染色体重排及标记染色体的组成.结果 FISH技术证实了G-显带平衡易位的结果,同时明确了3例羊水中衍生染色体的组成、2例脐血中标记染色体的来源.结论 FISH技术具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明确染色体异常重要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工具,其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改良羊水细胞培养在妊娠中晚期产前诊断中应用,与脐血染色体产前诊断对比分析,探讨妊娠中晚期羊水染色体产前诊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近3年来在我院行产前诊断妊娠中晚期羊水标本共135例以及脐血标本80例。采用改良的羊水细胞培养方法以及正常的脐血培养方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35例妊娠中晚期羊水细胞培养全部一次性成功,成功率达100%。135例患者中共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9例(6.6%)、多态性12例(8.9%)。80例妊娠中晚期脐带血细胞培养成功78例,成功率97.5%,检出异常核型8例(10.3%)、多态性8例(10.0%)。结论改良妊娠中晚期羊水染色体培养成功率高,与脐带血染色体在适用孕周、穿刺并发症、报告时限、异常和多态性染色体检出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可较好的满足临床妊娠中晚期孕妇产前诊断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绒毛、羊水和脐血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优缺点,合理选择产前诊断技术,提高产前诊断效率。方法分别进行绒毛、羊水、脐血穿刺和细胞培养,通过G显带分析核型。结果绒毛细胞异常核型比例比羊水和脐血要高,但绒毛穿刺难度大。结论绒毛、羊水和脐血细胞核型分析是分别适用早、中、晚期的产前诊断技术,各有利弊,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地采用哪一种方法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孕中期产前诊断羊水染色体嵌合体的临床指征及妊娠结局。方法对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诊断疑似为染色体嵌合体的24病例进行回顾研究分析。结果 5086份羊水标本中发现嵌合体24例,发生率为0.47%。产前妊娠指征为高龄者8例、唐筛高风险11例、不良孕产史3例及超声结果异常2例。23例行脐血复查,1例拒绝脐血复查失访。脐血复查病例中,13例核型正常,8例为真嵌合体,2例为三体综合征。9例选择终止妊娠,12例已正常分娩婴儿,2例选择继续妊娠。结论羊水染色体检出疑似嵌合体时应进一步脐血复查并结合超声结果,排除假性嵌合,确定胎儿核型,以防漏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羊水检查疑似染色体嵌合体的处理与妊娠结局.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对具有指征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对疑似嵌合体的胎儿再行脐静脉穿刺.对穿刺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合B超诊断进行咨询,并开展出生后随访.结果 在2600份羊水中,共发现嵌合体58例,其中真性嵌合体14例,假性44例.14例羊水检查疑似嵌合体的孕妇中,13人同意复查脐血.复查结果为11例核型正常,2例为嵌合体.其中1例结合B超结果和妊娠史决定引产.除1例低体重儿外,其余出生后随访均正常.结论 羊水中出现假性嵌合体几率较高.在产前诊断中应抽脐血复查,并结合B超结果进行咨询,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具备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术胎儿染色体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产前诊断指征的中期妊娠孕妇进行知情同意羊水或脐血穿刺,孕妇经腹抽取适量羊水或脐血,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879例羊水和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标本中发现异常核型89例,总体异常核型检出率4.7%(89/1879),其中结构异常64.0%(57/89);数目异常36.0%(32/89)。唐氏筛查高风险而进入产前诊断的孕妇中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5.6%(46/816),高龄孕妇胎儿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2.9%(15/513),超声提示胎儿异常伴有染色体异常胎儿检出率9.6%(18/189)。结论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不仅能及时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为孕妇是否继续妊娠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而超声示胎儿结构异常、孕妇血清学筛、父母平衡易位携带及高龄更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羊水细胞培养成功与失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水细胞培养是产前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此法可以检测出染色体异常,同时还可利用羊水进行甲胎蛋白等生化测定。我室自1985年以来,以B超、X线摄影、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分析、甲胎蛋白测定等手段进行产前诊断,预防了一些染色体病和严重的先天畸形儿的出生。由于羊水细胞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故如何提高其成功率实为关键。我室通过800余例的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的制备,摸索出了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妊娠中期高危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的核型分析,防止染色体病患儿出生。方法对859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抽取胎儿羊水,经羊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作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对859例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中,检测出异常核型40例,占4.66%。结论羊水细胞培养进行产前染色体病的诊断是较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检测分析,诊断胎儿染色体病,探讨了高龄孕妇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病率.方法 对孕16~24周的758名高龄孕妇进行羊膜腔穿刺抽取羊水,经过对羊水中胎儿脱落细胞进行培养、收获、G显带核型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结果 758份羊水培养成功757份,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45例,异常率5.9%;其中21-三体17例,18-三体6例,13-三体2例,臂间倒位8例,性染色体异常3例,易位6例,其他异常3例.染色体多态19例,多态率2.5%.结论 对高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能有效的诊断胎儿染色体病,从而有效减少异常胎儿出生.  相似文献   

17.
1175例羊水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羊膜腔穿刺术为当今最常用且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取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羊水细胞培养诊断胎儿染色体病及胎儿畸形.我院自80年代起就开展了羊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现将1175例羊水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和应用羊水细胞培养、进行产前诊断的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2619例高龄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色体病是导致新生儿出生缺陷最常见的一类遗传病,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是预防染色体病患儿出生的重要产前遗传学诊断方法.鉴于高龄孕妇是产前诊断的重点对象,我们分析了2619例高龄孕妇羊水染色体核型,探讨高龄妇女所孕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及染色体异常的主要核型,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产前诊断中羊水嵌合体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羊水嵌合体形成的机制,便于临床医生在遗传咨询中正确处理羊水培养中出现的嵌合现象。方法 2004年1月至2010年4月对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中心因各种产前诊断指征就诊的患者行羊膜腔穿刺术取羊水做染色体检查,从中选取羊水染色体为嵌合体的患者穿刺脐血复查染色体,结合两者的结果探讨羊水嵌合体形成机制。结果羊水嵌合体检出33例,其中25例为假嵌合体,8例为真嵌合体,7例真嵌合体羊水结果与脐血结果一致,1例真嵌合体两者结果不一致。结论正确判断羊水培养中出现的真假嵌合体及其风险,对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染色体病是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具有产前诊断指征得中期妊娠孕妇自愿进行羊水细胞遗传学分析,检查异常染色体胎儿,减少出生缺陷。方法 2148例具有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B超定位下进行羊膜腔穿刺术,抽取羊水细胞进行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在2148例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中,发现异常核型85例,终止妊娠21例。结论孕中期对有产前诊断指的孕妇进行羊水细胞核型分析,可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异常胎儿的出生,提高人口出生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