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交叉韧带(ACL)分成前内束(AM)和后外束(PL),双束重建可模拟正常的ACL结构。该文前瞻性随机研究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双束和单束重建ACL,并比较不同屈曲角度下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本体感觉。108例膝关节单侧不稳伴ACL断裂病人中行单束重  相似文献   

2.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一旦损伤,常导致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到膝关节功能.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镜下重建ACL已经成为当今治疗ACL损伤的主流.但随着关节镜手术例数的增加,目前已有翻修手术的文献报道[1].采用何种方法重建ACL,尤其是在移植物、单双束重建、隧道、内同定物等方面的选择仍有争议[2].为此,本文着重对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结合6股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ACL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利用解剖中心点定位技术结合6股自体腘绳肌腱进行重建,移植物使用悬吊式固定.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价表和Tegner下肢运动能力评价表进行评估,并了解膝关节的稳定性、活动度...  相似文献   

4.
靳丹  郭强  郝大帅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1):834+837-834,837
<正>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前交叉韧带损伤多发生于运动时,尤其方向快速变化和跳跃时,损伤后常致膝关节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近年,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完善,关节镜下微创ACL重建已成为治疗ACL损伤的主要术式。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我们为28例陈旧性ACL损伤患者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与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膝关节双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评估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与后交叉韧带(PCL)联合重建的技术和效果。[方法]自2001年9月~2005年2月,13例病人(13膝)经关节镜检查证实ACL和PCL均断裂,其中5膝伴后内侧角(PMC)、内侧副韧带损伤(MCL),4膝伴后外侧角损伤(PLC),2膝伴外侧半月板破裂,1膝伴内侧半月板损伤,3膝伴腘动脉损伤,2膝伴腓总神经损伤。7例病人于损伤后急性期入院,2膝于急性期行腘血管探查修复,4膝行膝后内侧角、内侧副韧带修复。13例病人于伤后4~12周在关节镜下行自体移植物单束ACL和PCL联合重建术,其中4例同期后1/2股二头肌腱重建后PLC,1例同期阔筋膜PMC、MCL重建。[结果]本组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0~39个月,平均(21.85±9.28)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75~95分,平均(86.54±6.89)分。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IKDC)综合评定由术前显著异常(D级)13例,改进为随访时正常(A级)3例、接近正常(B级)8例、异常(C级)2例。13例病人中,11例恢复至伤前运动水平,2例运动水平较伤前减低。[结论]膝关节双交叉韧带损伤多伴有其它重要结构损伤,需妥善处理合并损伤。关节镜下自体移植物联合单束重建ACL和PCL创伤小、手术操作精细,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手术与常规手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治疗66例膝关节ACL断裂患者,其中采用常规手术方法重建治疗37例,保留残端手术方法重建治疗29例。结果 66例均获随访,时间12~28个月。常规手术组及保留残端手术组术后前抽屉试验和Lachman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ysholm、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两组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残端组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手术与常规手术行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治疗膝关节ACL损伤都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关节镜下保留残端手术有利于移植物的再血管化及本体感受器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主要由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构成,亦有报道发现还存在中间束[1].具有限制膝关节过度前移、限制内外翻以及旋转稳定的生理功能.ACL损伤是膝关节常见损伤之一,关节镜下进行韧带重建已是常规手术治疗措施,治疗效果显著,有关重建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重建ACL时保留韧带残端,且取得了积极治疗效果.本文就保留残端的相关利弊及手术时机等问题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半腱及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及部队高强度训练伤,是一种严重的膝关节损伤,可导致膝关节失稳。自2003年5月~2005年12月,笔者通过关节镜技术,采用自体同侧半腱及股薄肌腱对17例ACL完全断裂患者行韧带重建手术,术后短期随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下采用半腱肌肌腱和微型纽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是膝关节常见损伤。目前关节镜下ACL重建被公认为膝关节外科中常规、经典的微创治疗方法。自2001年1月~2003年6月.笔者在关节镜下采用四股半腱肌肌腱和微型纽扣钢板重建ACL 10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0年4月~2012年12月,笔者对30例单纯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采用保留ACL残迹、关节镜下进行单束解剖重建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3~52岁。术前行MRI检查,均明确诊断ACL损伤。均为单侧损伤,Lachman试验阳性。Lysholm膝关  相似文献   

11.
保留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与残端重建ACL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保留交叉韧带(anterior erueiate ligament,ACL)部分束支与残端纤维对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价值.[方法]前交叉韧带损伤89例,其中运动伤32例,训练伤24例,交通事故伤23例,生活中扭伤10例.关节镜下发现ACL在股骨髁间窝处断裂24例,胫骨髁间止点断裂28例,ACL前内侧束(AMB)断裂14例,后外侧束(PLB)断裂23例.采用保留ACL残端四股胭绳肌腱结嵌压固定法重建32例,自体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腱嵌压固定法重建20例;保留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双股胭绳肌腱结嵌压固定重建37例.胫骨端采用界面钉固定和在胫骨桥上肌腱缝线打结固定.[结果]术后均得到随访,时间14~37个月,平均25个月,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增强,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67.5分,终末随访平均95.2分,术后提高27.7分.Rulermetr测试胫骨位移距离4 mm±3 mm 72例,6 mm±2 mm 17例;Lachman试验阴性79例,弱阳性8例,阳性2例.按膝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76例,良13例.[结论]保留交叉韧带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与残端重建ACL,有助于移植肌腱再血管化及爬行替代和本体感觉建立,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部分重建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不完全断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ACL)不完全断裂的关节镜下诊断及镜下部分蕈建治疗的疗效和意义. 方法 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经关节镜确诊ACL不完伞断裂29例,其中前内侧束断裂21例,后外侧束断裂8例.全部患者于关节镜下重建损伤部分的韧带组织,选用LARS韧带蕈建11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18例,术中完整保留未断裂部分的切带纤维束. 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12~30个月),治疗康复12个月时,门诊进行统一标准膝关节功能评定,膝关节Lysholm评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正常ACL的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对于ACL不完全断裂,准确判断ACL的断裂程度十分重要.有效地重建断裂部分的ACL,能够恢复双束韧带的完整统一,更有益于良好地恢复关节功能,避免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对恢复膝关节稳定和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自体或异体肌腱解剖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的疗效。方法对18例ACL单束损伤患者,在关节镜下保留未损伤的部分ACL、建立骨隧道、穿过移植肌腱、股骨侧用可吸收Rigidfix交叉钉固定,胫骨侧用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6-27个月。术后患者疼痛均消失,关节稳定,恢复关节活动度,固定物无松动。1例出现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经保守治疗后好转。IKDC分级:术前B级5例、C级10例、D级3例,术后A级8例、B级8例、C级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sholm评分:术前(68.34±4.53)分,术后(93.24±3.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交叉钉与In-trafix膨胀挤压螺钉固定自体或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ACL的前内侧束或后外侧束,方法简便、固定确实,恢复其解剖结构,保留的部分束促进韧带愈合,利于膝关节本体觉建立和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4.
前交叉韧带(ACL)分成前内束(AM)和后外束(PL).双束重建可模拟正常的。ACL结构。该文前瞻性随机研究关节镜下腘绳肌腱双束和单束重建ACL.并比较不同屈曲角度下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本体感觉。108例膝关节单侧不稳伴ACL断裂病人中行单束重建(S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平均29.5岁).双束重建(D组)53例(男33例。女20例.平均29.2岁)。把半腱肌折为4股作单束重建.切除撕裂的ACL残端.克氏针从胫骨内侧插入附丽点中央并扩孔,  相似文献   

15.
前交叉韧带重建自体肌腱移植物愈合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损伤后可以产生膝关节不稳,导致膝关节退变的早期发生。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关节镜下ACL重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而移植物良好的生物愈合是ACL重建术获得成功的关键。本文就ACL重建后自体肌腱移植物愈合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保留前交叉韧带残束在重建前交叉韧带中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2006年10月~ 2009年10月保留残束重建前交叉韧带39例,其中运动伤3例,交通事故伤24例,生活扭伤12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8 ~52岁,平均31岁.关节镜下发现前内侧束断裂13例,后外侧束断裂26例;在股骨髁间窝处ACL上止点断裂29例,在胫骨止点断裂10例.采用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单束前交叉韧带,均保留原前交叉韧带残束,胫骨端、股骨端采用可吸收挤压螺钉固定.[结果]本组39例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13 ~28个月,平均24个月,膝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稳定性增强.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平均70.5分,终末随访平均93.8分,术后提高23.3分.前抽屉试验阴性39例;Lachman试验阴性37例,弱阳性2例.按BRISTOL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术后疗效评分,优35例,良4例.[结论]对于前交叉韧带部分纤维束断裂患者行关节镜下保留残束的重建,能够促进移植韧带的再血管化及本体神经感受器的建立,有利于术后膝关节早期的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单束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ACL完全断裂患者13例(不包括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手术前后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在关节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无切151感染、排异病例,均获得10-46个月的随访,13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43.6分;术后10个月后Lysholm评分平均89.3分,优良率达100%。结论关节镜下单束同种异体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避免了供区并发征.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关节镜技术的普及,关节镜下ACL重建的病例在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单束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断裂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ACL完全断裂患者13例(不包括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用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手术前后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在关节镜下完成手术,术后无切口感染、排异病例,均获得10~46个月的随访,13例患者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43.6分;术后10个月后Lyshohn评分平均89.3分,优良率达100%。结论关节镜下单束同种异体跟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避免了供区并发症,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0.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关节内韧带,对膝关节正常的运动和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前交叉韧带损伤发生率随着体育活动的增加而增加。慢性ACL功能不全会导致关节不稳,继发软骨和半月板损伤以及骨关节炎的发生。ACL非常低的愈合能力导致了大部分病人都需要关节镜下ACL移植重建。重建材料包括2种不同类型的移植物:生物材料与合成材料。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的问题。组织工程化ACL有望克服目前问题,使研究者寻找更为理想的韧带替代物成为可能。现就ACL损伤及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