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60例颈椎损伤组及60例正常组的X线征象对照分析,提出了隐性颈椎损伤的概念及一系列颈椎损伤的隐性征象,并指出了投照技术对其诊断的重要性。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损伤组(以下称A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0~70岁。对照组(以下称B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20~70岁。A组:临床表现有外伤史,均有不同程度颈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痉挛,局部压痛点。5例有脊髓受压症状。B组:无明显外伤史。 二、X线测量及观察方法通过A、B组常规中立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颈椎1~2正侧位的…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致骨质疏松症为多因素所致,国内外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我们对36例COPD病人进行了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测定。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依据《现代内科学》COPD诊断标准,将病程在10~20年的COPD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12岁,有吸烟史12例,36例中慢性支气管炎22例,支气管哮喘14例,合并肺心病10例。均常规检查了肝肾功能、血糖、碱性磷酸酶、血钙、血磷、肺功能、胸片等,排除了其他代谢性骨病及治疗干预。对照组40…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治疗眩晕盛举成,张桂仙新药与临床,1995,14(3):118作者用盐酸纳洛酮治疗眩晕36例,男20例,女6例,年龄53±22岁。梅尼埃病13例,脑血栓形成10例,头部外伤性眩晕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肺原性心脏病3例。用法,盐酸纳洛酮0...  相似文献   

4.
刘茜茜 《当代护士》2016,(5):112-113
目的探讨应用耳穴埋籽对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用王不留行籽进行耳穴埋籽及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西药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与眩晕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降压治疗效果与眩晕治疗效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籽对于高血压眩晕患者的降压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颈性眩晕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21例,显效14例,好转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4.47%: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可靠,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眩晕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为中 《临床医学》2005,25(4):80-80
功能性眩晕在临床上较多见,以往对本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缺乏客观依据。近年来,我们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了 208 例功能性眩晕患者,发现本病的 TCD表现有其特殊性,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功能性眩晕患者 208 例,系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排除颅内外和全身其  相似文献   

7.
秦学玲  郑虹 《华西医学》1997,12(2):211-211
从328例眩晕病人中,筛选出假性眩晕44例,进行病因分析及临床检查。发现假性眩晕中50%为精神神经失调,36%为各种中枢系统损害,有中枢系统损害的假性眩晕,多主诉为头昏、行走不稳且常有听力和前庭系统损害。提示对假性眩晕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高胆红素血症是病毒性肝炎病情危重的表现 ,治疗较为棘手 ,对此作者用大剂量654 -2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了36例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2例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为本院1997年11月~2000年10月住院治疗的病人 ,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肝炎防治会议制定的标准 [1]。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6例 ,男20例 ,女16例 ,年龄20~65岁 ,平均年龄33.2岁 ;对照组36例 ,男21例 ,女15例 ,年龄21~63岁 ,平均年龄32.7岁。每个病人总胆红素均>171umol/L ,两组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不同病因所致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评定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分为中枢性眩晕组70例和周围性眩晕组50例,分别行SSR检测评定,并与6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 中枢性眩晕组在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SR总异常率为87.1%(61/70),与周围性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性眩晕组SSR总异常率为18.0%(9/50),潜伏期和波幅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SSR检测评定可作为临床鉴别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对不同病因所致前庭系统性眩晕的临床评定价值.方法 将120例急性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分为中枢性眩晕组70例和周围性眩晕组50例,分别行SSR检测评定,并与60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对照.结果 中枢性眩晕组在急性发作期SSR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SSR总异常率为87.1%(61/70),与周围性眩晕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性眩晕组SSR总异常率为18.0%(9/50),潜伏期和波幅改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交感神经系统功能损害,SSR检测评定可作为临床鉴别前庭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