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涎腺瘤样淋巴上皮病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涎腺疾病 ,以腮腺较多见 ,泪腺次之 ,颌下腺及舌下腺较少见。我科收治 1例 ,发生于颌骨内 ,其中埋伏一磨牙胚 ,术后随访 9年发展为”恶性淋巴瘤” ,报道如下 :患者 ,女 ,16岁 ,1988年 4月第一次入院。检查见 :左侧下颌骨肿大膨隆 ,约 5 .0cm× 4.0cm× 3.0cm ,牙列整齐 ,牙体、牙周正常 ,牙无松动 ,叩诊不适。腮腺、颌下腺区无明显异常 ,X线片示 ,左下颌骨隆起 ,骨质有吸收 ,骨腔内有一牙胚影。行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肿物位于下颌骨中 ,颌骨呈淡灰黑色 ,骨质疏松菲薄 ,其下有一褐黑色囊壁 ,包裹着数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上皮病(lymphoepitheliallesion,LEL)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9例淋巴上皮病病例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淋巴上皮病发病年龄多在40~50岁左右,无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局限性肿块或涎腺弥漫性肿大。肿块界清,直径0.6~4.6cm不等,活动度尚可,多数位于耳垂周围,良性者质地中等,恶性者质地较硬。一般无自发痛及面神经功能障碍,少数有轻压痛。无眼干、口干及关节疼痛等症状。淋巴上皮病可累及双侧腺体,绝大多数发生于大涎腺,腮腺最常见,且常呈多病灶。该病患者血清球蛋白往往升高,白球比下降。结论:淋巴上皮病的临床表现有一定规律性,结合影像学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涎腺淋巴上皮病及恶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淋巴上皮病临床较少见,我们曾收治5例该病患者,其中恶变2例,可疑恶变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2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对25例涎腺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资料和观察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本病的名称和性质,Mikulicz病与Sjoegrer综合征的关系作了讨论,认为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一般为良性过程,但具有肿瘤的特性。临床易误诊,治疗需按涎腺肿瘤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作一较全面的认识,方法 对1980年至今收治的15例涎腺淋巴上皮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一般为良性过程,但具有肿瘤的特性,也有恶变可能,良性的组织学形态基本相同,恶变则有上皮成分恶变和淋巴成分恶变两种可能。结论 涎腺淋巴上皮病变应按涎腺肿瘤的原则进行手术,恶变者术后给予化疗和放疗,以防复发。  相似文献   

6.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变一种少见的肿瘤,对于其是否来自于良性淋巴上皮病恶变尚有争论。本文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光镜、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诊断与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综述。该肿瘤对放射线照射敏感,因此正确的病理诊断在指导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MLEL)是涎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的种族特性,好发于南部中国人。本文对12例MLEL(其中10例有随访资料)进行Keratin,S-100,GFAP,CEA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发现Keratin免疫组化染色反应强者预后好,染色反应弱者预后差。以上四种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尚提示MLEL的癌细胞具有与正常腺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及鳞状上皮细胞相似的抗原特性,提示该瘤来自涎腺导管上皮,常有鳞状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8.
良性淋巴上皮病恶变为淋巴瘤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淋巴上皮病变中淋巴成份恶变即为涎腺内或涎腺外的恶性淋巴瘤,而上皮成份可恶变为恶性淋巴上皮病。类肿瘤型良性淋巴上皮病如发生恶变,其间隔时间可长达20年,平均为05~29年,其发生率国外资料为016%,国内报道为031%。近期本院涎腺专科门诊有二例确诊为良性淋巴上皮病患者最后演变为恶性淋巴瘤。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病例1:女性,71岁,5年前发现口咽鼻眼干燥,日渐加重,同时右腮腺区逐渐弥漫性肿大。3月前偶然发现右侧耳下一蚕豆大小肿块,唇腺活检示良性淋巴上皮病。给予SS糖浆、氯喹、地塞…  相似文献   

9.
良性淋巴上皮病表现为单、双侧单腮腺无痛性、进行性的肿大。本文通过对8例该病的临床分析认为,单侧腮腺部分受累,易误诊为混合瘤,双侧腮腺肿大,多件有其他小涎腺肿大和干燥综合症。涎腺的碘油造影是一个简便易行、早期诊断本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岚  胡济安 《口腔医学》1996,16(2):96-97
涎腺肌上皮肿瘤(附2例报告)浙江医科大学口腔病理教研室张岚,胡济安涎腺肌上皮瘤(Myoepithelioma)于1443年首先由Shelclon报告并命名。恶性者为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myoepithelioma)或肌上皮癌(Myoepi...  相似文献   

11.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损是涎腺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明显的种族特性。本文对27例恶性淋巴上皮病损进行了临床病理学分析和随访调查,探讨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的病理因素,发现间质中纤维结缔组织多,玻璃样变明显者预后较差,本文还着重对MLEL的命名、诊断、鉴别诊断、病理组织学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上皮 -肌上皮癌 (epithelial myoepithelialcarcinoma)是一种极少见的双细胞型、低度恶性涎腺肿瘤[1] ,目前对其临床学研究尚少 ,对其生物学行为认识不甚明了。本文就我院诊疗的 5例涎腺上皮 -肌上皮癌的临床资料 ,进行临床生物学特点及治疗的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  相似文献   

13.
良性淋巴上皮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性淋巴上皮病表现为单、双侧单腮腺无痛性、进行性的肿大。本文通过对8例该病的临床分析认为,单侧腮腺部分受累,易误诊为混合瘤,双侧腮腺肿大,多伴有其他小涎腺肿大和干燥综合症,涎腺的磺油造影是一个简便易行,早期诊断本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口腔淋巴上皮囊肿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病理科(100081)余文斌,吴奇光,贲呈瑞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是少见的一种良性病变,国内报道极少。本文就此病的临床、病理及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一、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了我科近2年手术切除的标本22例,所有标本均经10...  相似文献   

16.
17.
儿少期涎腺上皮性肿瘤的诊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对66例发生于16岁以下的儿童及少年的涎腺上性肿瘤进行了临床分析,此66例占同期涎腺上皮性肿瘤的3.6%。其中25例为良性肿瘤,占37.9%,以多形性腺瘤最多见;41例为恶性肿瘤,占62.1%,以粘液表皮样癌居首位。10岁以上组50例,占全部病的3/4以上。5岁以上组仅6例,其中恶生肿瘤5例,表明患者年龄越小,患恶性肿瘤的可能性越大,且肿瘤分化程度低,恶性度高。2例腮腺患者曾因同侧腮腺区管瘤而  相似文献   

18.
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4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部涎腺上皮性肿瘤43例临床分析CLINICALANALYSISOF43CASESSALIVARYEPITHELIALTUMORINPALATE王益华周东升郑家伟近年来,有关大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报道较多,对于小涎腺肿瘤的研究报道则比较少。我科自198...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淋巴上皮囊肿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10年治疗的120例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部位、症状、体格检查、治疗和预后。结果:120例患者中,男37例,女83例;年龄2~75岁,平均44.1岁。病程2个月~10a,平均8个月,75.8%的患者少于6个月。病变常发部位是舌(50%)和口底(38.3%)。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2a,无复发病例。结论:口腔淋巴上皮囊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例 1,吴某 ,男 ,5 4岁。因左颌下包块 9个月 ,无口干症状。查体 :左颌下一包块 ,无压痛 ,直径约 2 .0cm ,质地中等 ,表面光滑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临床诊断 :混合瘤 ,行手术摘除颌下腺及瘤体。术后病理报告 :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例 2 ,陈某 ,女 ,5 0岁。因左耳下包块 6个月 ,有口干症状。查体 :左腮腺浅叶有一直径 2 .5cm大小 ,质地中等包块 ,表面光滑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临床诊断 :混合瘤。行手术摘除腺体浅叶及瘤体。术后病理报告 :黏膜相关组织淋巴瘤。例 3 ,汤某 ,男 ,5 6岁。因右腮腺包块 3个月 ,无口干症状。查体 :右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