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弱反应结果确认方法。方法34例HBsAg弱反应结果血清标本,用双份复检、中和试验和随访检测,对HBsAg结果进行确认。结果34例HBsAg平均水平(S/N)为4.28(2.12~8.07);双份复检HBsAg全部阳性;中和试验阳性31例(91.2%),阴性3例(8.80%);2次随访HBsAg均阳性30例(88.2%),均阴性4例(11.8%);中和试验和随访结果均阳性28例(82.4%),均阴性1例(2.94%),另5例中和试验和随访结果不符。结论HBsAg弱反应结果大部分可确认HBsAg阳性,几类确认方法对于明确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灰区再确认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挑选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阳性120例;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阴性120例;对研究样本做双份复检,复检双孔均阴性且小于或等于0.7确认为阴性,复检双孔均阳性且双孔S/CO均大于1.3确认为阳性,其余实验对象6个月后复检。复检同初检一样对处于灰区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但确认后仍为灰区的样本加做HBV-DNA检测。HBV-DNA>1 000copies/mL确认为阳性,其余样本仍判定灰区。结果样本抗-HBc阳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9例(15.8%),抗-HBc的S/CO值为0.0~0.3时真阴性为2例(2.6%),抗-HBc阴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10例(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HBc阳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为34例(28.3%),抗-HBc阴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4例(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c阳性时HBsAg灰区53例(45.2%),抗-HBc阴性HBsAg灰区114例(95.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Bc尤其是其高滴度或阴性的结果来判断HBsAg灰区的真阳性或真阴性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作为消化性内镜前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四个项目快速检测方法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4月13日~4月20日共561例急诊筛查传染性指标四项的住院门诊患者,同时用免疫层析法和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平行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对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阳性结果用ELISA方法复检,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561例标本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标本数HBsAg11例(1.96%),抗-HCV11例(1.96%),抗-TP19例(3.39%),抗-HIV-1/2 5例(0.89%),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阳性标本数HBsAg11例(1.96%),抗-HCV4例(0.71%),抗-TP8例(1.43%),抗-HIV-1/2 3(0.53%)例。两种方法阳性标本经ELISA方法复检后阳性标本例数分别为:免疫层析法HBsAg11例(100%),抗-HCV2例(18.18%),抗-TP8例(42.11%),抗-HIV-1/2 0例(0),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HBsAg11例(100%),抗-HCV2例(50%),抗-TP6例(100%),抗-HIV-1/2 0例(0)。结论在临床快速筛查HBsAg、抗-HCV、抗-TP、抗-HIV-1/2时,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法较免疫层析法复检率低,复检后阳性率高,相对更为经济、高效、准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前S1抗原(前S1抗原)、HBV e抗原(HBeAg)及HBV核酸定量检测(HBV DNA)相关性。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5月对97例HBsAg阳性肝硬化住院患者和50份HBsAg阴性的健康体检者血清进行前S1抗原、HBV血清标志物检测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7份HBsAg阳性肝硬化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HBeAg及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3.6%(52/97)、22.7%(22/97)及61.8%(60/97)。22例HBeAg阳性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18例(81.8%),HBV DNA阳性20例(90.9%)。75例HBeAg阴性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34例(45.3%),HBV DNA阳性40例(53.3%),两者的前S1抗原与HBV DNA结果间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HBV DNA含量与前S1抗原及HBeAg阳性结果显示: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阴性率为38.1%(含量<103 copies/mL),而阳性检出率HBV DNA含量主要集中在103~105 copies/mL,占81.7%(49/60),HBV DNA含量>105 copies/mL占18.3%(11/60)。结论 HBsAg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主要以HBV非HBeAg阳性血清学模式为主,HBV DNA阳性检出率的含量主要集中在103~105 copies/mL。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血清中与其含有HBsAg病毒及HBeAg阳性患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在HBeAg阴性血清中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时HBsAg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苷酸(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同时阳性对HBV宫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 532例分娩孕妇及其对应新生儿1 545例(双胎13例),检测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DNA,复查1月龄时HBsAg,计算HBV宫内感染率,分析HBsAg与HBVDNA同时阳性对HBV宫内感染初步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 545例新生儿中,HBsAg和HBV-DNA 同时阳性者36例(2.33%).至1个月龄时剔除失访148例后,随访婴儿出生时HBV-DNA阳性36例中32例持续HBsAg阳性,而出生时HBsAg阳性、HBV DNA阴性婴儿中10例HBsAg持续阳性,HBV宫内感染率2.72%(42/1545);与出生时HBsAg和HBV-DNA同时阳性率2.33%相近.结论: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时HBsAg和HBV-DNA同时阳性可作为HBV宫内感染的初步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病毒性感染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1035例住院患者在术前、输血前常规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的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IV总阳性1197例(2.35%),其中HBsAg阳性1060例(5.21%),抗-HCV阳性131例(0.85%),抗-HIV阳性6例(0.039%),内科系统的总感染率(8.58%)显著高于外科系统(0.99%)。结论对住院患者在术前、输血前常规进行HBsAg、抗-HCV和抗-HIV1/2)的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老年肺癌患者肝功能损伤及乙肝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方法选取HBsAg阳性老年肺癌患者72例为HBsAg阳性组,其中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30例为干预组,未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42例为对照组;另选择同期未合并HBV感染的老年肺癌患者72例为HBsAg阴性组。比较干预组、对照组及HBsAg阴性组肝功能损伤情况及HBV再激活情况。结果干预组肝功能损伤率为20. 00%(6/30),对照组肝功能损伤率为57. 14%(24/42),HBsAg阴性组肝功能损伤率为22. 22%(16/72)。干预组、HBsAg阴性组肝功能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组HBV再激活发生率为10. 00%(3/30),低于对照组的33. 33%(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HBsAg阳性老年肺癌患者安全、有效,能降低肝功能损伤的发生风险,预防HBV再激活。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1月在我县某家医疗单位进行婚前医学检查的972对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分析其传染病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血样采集,每人取3ml血样,将血清分离后待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测定采取HBsAg诊断盒进行,快速血浆反应试验检测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采取HIV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结果男性HBsAg阳性103例(10.60%),梅毒9例(0.93%),HIV1例(0.10%);女性HBsAg阳性61例(6.28%),梅毒8例(0.82%),HIV1例(0.10%)。男性HBsAg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婚前医学检查能够及时发现传染病,通过对患者进行婚育指导,实现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儿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定量、乙型肝炎5项、前S1联合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该院12岁以下维吾尔族患儿128例,HBV-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乙型肝炎5项和前S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128例患儿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模式阳性88例(68.75%),其中病毒载量10~5 IU/mL者占97.72%,(10~3~10~5)IU/mL占1.14%,10~3 IU/mL占1.14%,前S1阳性83例(94.32%),HBs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HBcAb模式阳性24例(18.75%),其中病毒载量10~5 IU/mL,占12.5%;(10~3~10~5)IU/mL,占20.83%;10~3 IU/mL,占66.67%;前S1阳性18例(75%)。HBsAg+HBeAg模式阳性11例(8.59%),其中病毒载量10~5 IU/mL占100.00%,前S1阳性11例(100.00%)。HBsAg+HBcAb模式阳性5例(3.91%),其中病毒载量10~3 IU/mL占100.00%,前S1阳性5例(100.00%)。结论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患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大多数处于HBV-DNA高病毒载量期,应作为重点监测与治疗的对象,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的关系及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前S1抗原的检测,探讨与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五项标志物(乙肝五项)的关系及检测前S1抗原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和HBV标志物,并将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的十种不同模式进行比较.结果 176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抗原阳性113例,而176例HBsAg阴性血清前S1抗原全部阴性;HBsAg阳性的三种模式,即模式1:HBsAg( )HBeAg( )HBeAb( ),模式2:HBsAg( )HBeAb( )HBcAb( ),模式3:HBsAg( )HBcAb( ),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71.43%(15/21),63.50%(87/137),61.11%(11/18),经χ2检验,P>0.05,三种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BsAg阳性血清中,HBeAg阳性率为11.93%(21/176),前S1抗原阳性率为64.20%(113/176),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前S1抗原与HBV五项标志物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只存在于HBsAg阳性血清中,其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是反映HBV复制的重要指标,因此,检测前S1抗原在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上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中和确认试验对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结果进行确认,并对确认结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荧光法(ME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对从中筛选出的118例低水平HBsAg阳性标本进行中和确认试验,并对确认结果进行评价。结果118例HBsAg低水平阳性(2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灰区再确认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挑选 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阳性120例;HBsAg检测为灰区且抗‐HBc阴性120例;对研究样本做双份复检,复检双孔均阴性且小于或等于0.7确认为阴性,复检双孔均阳性且双孔S/CO均大于1.3确认为阳性,其余实验对象6个月后复检.复检同初检一样对处于灰区的样本进行确认试验,但确认后仍为灰区的样本加做HBV‐DNA检测. HBV‐DNA>1000 copies/mL确认为阳性,其余样本仍判定灰区.结果样本抗‐HBc阳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9例(15.8%),抗‐HBc的S/CO值为0.0~0.3时真阴性为2例(2.6%),抗‐HBc阴性HBsAg灰区真阴性为110例(9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抗‐HBc阳性HBsAg灰区的真阳性为34例(28.3%),抗‐HBc阴性 HBsAg灰区的真阳性4例(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c阳性时HBsAg灰区53例(45.2%),抗‐HBc阴性HBsAg灰区114例(95.0%),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Bc尤其是其高滴度或阴性的结果来判断HBsAg灰区的真阳性或真阴性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ELISA两步法、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定量技术对HBsAg阴性及弱反应性标本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为提高临床检测准确率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医院门诊和住院受检者经ELISA一步法检测的乙肝两对半4种模式标本(模式1:仅HBeAb阳性;模式2:仅HBcAb阳性;模式3:HBcAb阳性和HBeAb阳性;模式4:HBsAg均为弱反应性的标本),用ELISA两步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再对经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结果为阳性的标本用FQ-PCR检测乙肝病毒DNA载量。结果仅HBeAb阳性的标本,共2例,ELISA两步法结果显示HBsAg均为弱反应性,化学发光法结果为阴性;仅HBcAb阳性的标本121例,ELISA两步法结果示HBsAg呈弱反应性者为26例(占21.5%),化学发光法结果阳性8例(占16.7%);HBcAb阳性和HBeAb阳性的标本55例,ELISA两步法HBsAg结果呈弱反应性的为25例(占45.4%),化学发光法结果阳性14例(占25.5%),其中7例用常规PCR方法检测结果拷贝数均小于5.0*102;HBsAg为弱反应性的标本59例,ELISA两步法弱反应性的结果均在临界值附近,化学发光法结果均为阳性。结论对于HBsAg阴性及弱反应性的临床标本,最好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或者进行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永宁县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对2003~2008年宁夏永宁县食品及公共场所27762名从业人员肝功能、两对半和肠道致病菌等项目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年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总检出率为3.04%(844/27762),其中HBsAg阳性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有51例,占HBsAg阳性总数的6.04%(51/844),检出肝功能异常246例,占总人数的0.89%(246/27762),肠道致病菌大便检查阳性41例,占总人数的0.15%(41/27762)。结论 HBsAg阳性检出率和便检阳性人数均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sAg、HBV-DNA定量与前S1(Pre-S1)检测结果间的关系及对乙肝患者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0例乙肝患者,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为"小三阳"组(120例),以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为"大三阳"组(80例),同时检测HBV-DNA、HBsAg定量和Pre-S1水平,并对2组定量检测结果及阳性率加以比较。结果 "大三阳"组患者HBsAg定量、HBV-DNA定量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小三阳"组(P均<0.01),Pre-S1阳性率亦高于"小三阳"组(P均<0.01)。HBsAg定量和HBV-DNA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9329,P<0.05)。144例HBV-DNA阳性患者中,HBsAg定量阳性为144例(100.0%),Pre-S1阳性为122例(84.7%)。结论用于乙肝患者感染状态的判断和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评价,HBsAg定量与HBV-DNA检测有较好的相关性;Pre-S1检测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HBV-DNA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ELISA法定性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cut-off值进行确定,并将确定结果应用于低水平HBsAg阳性标本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 021例乙型肝炎HBsAg血清学标志物,对从中筛选出的195例低水平HBsAg阳性标本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并对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95例HBsAg低水平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阳性190例(97.4%),阴性1例(0.5%),不确定4例(2.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ELISA检测HBsAg的A值在0.11时,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例较为合适,特异度为97.1%,敏感度为98.6%,用0.11作cut-off值对195例低水平HBsAg阳性标本重新判读结果,与应用试剂盒本身根据公式计算的cut-off值判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LISA实验目前广泛使用的根据公式计算cut-off值判读结果的方法是可行的,能够满足临床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17.
8176例输血与手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术前、输血前检查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方法在需手术或输血的患者进行手术或输血前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感染性疾病标志物,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抗-HAV-IgM)、丙型肝炎病毒IgG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型)抗体[抗-HIV(1+2)型]、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共计9项。结果 HBsAg阳性390例,占4.8%;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61例,占总数的0.7%;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247例,占总数的3%,占HBsAg阳性的63.3%,为HBsAg阳性携带者中的主要模式。抗-HBs阳性1 977例(24.2%)。抗-HIV阳性2例(0.02%)。抗-HCV-IgG阳性37例(0.5%),抗-HAV-IgM阳性18例(0.2%);抗-TP阳性39例(0.5%)。结论对择期手术和/或输血的患者进行感染疾病指标检测,是对患者、医院和供血单位3方同时负责,对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使用非生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7月在我科就诊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RA患者非生物DMARDs治疗后的随访情况。结果 (1)共18例患者,平均随访(27±18)个月,其中7例(39%)在非生物DMARDs治疗4~38个月后发生HBV再激活(6例HBV-DNA载量升高,1例HBsAg转为阳性),5例伴肝炎活动,其中3例为黄疸性肝炎(1例死于急性肝衰竭,1例发展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1例肝炎好转),2例为无黄疸性肝炎且经治疗后肝炎好转。(2)多元回归模型示合并慢性HBV感染的RA患者发生HBV再激活受使用来氟米特、激素的影响(F=21.386,P<0.001),两者可使HBV再激活的风险增加约70%(调整的确定系数:0.706)。(3)甲氨蝶呤(MTX)联用来氟米特治疗后,患者HBV再激活和(或)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为80%,显著高于MTX联用其他非生物DMARDs患者(17%,P=0.035)。结论 RA患者在DMARDs治疗前必须筛查乙型肝炎两对半和HBV-DNA载量。HBsAg阳性和(或)HBV-DNA阳性的RA患者应避免联合使用MTX和来氟米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临床检测中少见的HBsAg和抗-HBs双阳性结果 进行分析.方法 对ELISA法检测的HBsAg和抗-HBs双阳性的68份血标本进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方法(CMIA)复检,仍为双阳性的标本定量检测其HBV-DNA.结果 经复检有45例(66.2%)仍然为双阳性,其中32例为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阳性率71.1%(32/45),13例HBsAg、抗-HBs、HBeAg、抗-HBc 阳性,阳性率28.9%(13/45),45例样本中有25例血清HBV-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55.6%.结论 HBsAg和抗-HBs双阳性原因较多,操作或ELISA试剂是原因之一,抗-HBs阳性患者 HBV-DNA往往存在复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孕产妇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对孕产妇乙肝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并探讨HBV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 067例孕产妇进行血清HBV前S1抗原(PreS1-Ag)、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sAg阳性211例,阳性率10.21%。在211例HBsAg阳性血清中,PreS1-Ag阳性138例(65.40%),HBeAg阳性71例(33.65%),经χ2检验,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阳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小三阳模式为HBsAg(+)、抗-HBe(+)、抗-HBc(+)的PreS1-Ag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0.39%、75.00%和64.04%,经χ2检验,3种模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71例HBeAg阳性血清标本,PreS1-Ag检出56例(78.87%);HBeAg阴性140例,PreS1-Ag检出82例(58.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阴性血清中未检出PreS1-Ag。结论 PreS1-Ag检测比HBeAg更敏感,是HBV复制的可靠指标之一,与乙肝相关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更准确反映HBV感染与复制状况,及时对孕产妇采取相关措施,对减少母婴传播乙肝,降低新生儿乙肝传播,提高优生优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