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液能够促进组织的血供,但在治疗黄斑变性的同时是否加速翼状胬肉的生长却不清楚。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纳入同时有黄斑变性和翼状胬肉的患者26例,一眼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点眼,随访时间为3,6,12,18和24个月,每次皆收集翼状胬肉图像并观察其翼状胬肉侵蚀角膜面积变化。最后8例行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切除的组织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ELISA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9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的表达。同时找年龄匹配的未用药的8例初发翼状胬肉组织作对照,并与年龄匹配的正常结膜组织对比。结果与结论:患者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后翼状胬肉侵蚀角膜的面积生长速度明显加快(P〈0.01),而且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水平较对照组和正常结膜组织均增加(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高了52.7%(P〈0.01)。结果提示,七叶洋地黄双苷能促进翼状胬肉的增长,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翼状胬肉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分泌,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3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体外人眼翼状胬肉组织块培养成纤维细胞的方法,为翼状胬肉体外治疗实验提供大量的细胞.方法 手术分离人眼翼状胬肉组织并切碎至1×1 mm3,置37℃、体积分数为50 ml/L CO2、950 ml/L空气饱和湿度下培养.利用该实验培养方法获得大量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免疫组化S-P法染色鉴定细胞种类.结果 用该方法能获得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并且纯度高,成纤维细胞呈梭形生长,单个核并且波形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该实验方法培养人翼状胬肉组织块可获得大量稳定的成纤维细胞,方法简便,操作性强,为进一步体外研究翼状胬肉治疗提供大量稳定的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3.
翼状胬肉的新手术方法广东惠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王家祥,周蕙贞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外眼病,在沿海地区发病率更高 ̄[1]。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主,手术种类繁多,但术后复发率仍很高。为解决这一课题,我们从1990年1月起,采用翼状胬肉切除、结膜瓣旋转移植合并...  相似文献   

4.
背景:翼状胬肉与阳光、风尘等各种外界因素的慢性刺激和局部慢性炎症反应有关。目前关于翼状胬肉发病机制有多种理论和学说,但均未得到公认。目的:观察翼状胬肉组织病理学特征,探讨多能干细胞在翼状胬肉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材料:实验于2006-09/2007-01在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218例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翼状胬肉的石蜡标本均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病理室。方法:对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标本进行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翼状胬肉形态学变化及CD34、波形纤维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100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结果:①形态学变化:纤维组织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为翼状胬肉的主要病理改变。增生的纤维组织不同区域变化不一,主要呈现两类变化:一为排列致密,类似巩膜纤维组织:另外就是疏松区:仅见一些梭形、多角形、星状具有一些突起的纤维母细胞样的细胞,疏松排列,之间无明显的胶原纤维存在。②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一些增生活跃的纤维母细胞明显表达CD34,成熟的纤维组织内的纤维细胞CD34则为阴性。波形纤维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大部分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壁及周细胞呈阳性反应。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显示嗜碱性的小团状、梭形或不规则形的细胞束呈阳性反应,证明为平滑肌,218例中56例显示了平滑肌的存在。S-100染色神经纤维丝及脂肪细胞均呈阳性反应,218例中44例有脂肪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证明增生活跃的细胞为阳性反应,呈现为苹果绿色。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的纤维组织源自于间充质干细胞,并可向平滑肌及脂肪组织分化。  相似文献   

5.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滴眼液能够促进组织的血供,但在治疗黄斑变性的同时是否加速翼状胬肉的生长却不清楚.目的:观察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纳入同时有黄斑变性和翼状胬肉的患者26例,一眼给予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点眼,随访时间为3,6,12,18和24个月,每次皆收集翼状胬肉图像并观察其翼状胬肉侵蚀角膜面积变化.最后8例行翼状胬肉手术治疗,切除的组织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ELISA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9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 mRNA的表达.同时找年龄匹配的未用药的8例初发翼状胬肉组织作对照,并与年龄匹配的正常结膜组织对比.结果与结论:患者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后翼状胬肉侵蚀角膜的面积生长速度明显加快(P < 0.01),而且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水平较对照组和正常结膜组织均增加(P < 0.01),基质金属蛋白酶3 mRNA的表达比对照组高了52.7% (P < 0.01).结果提示,七叶洋地黄双苷能促进翼状胬肉的增长,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翼状胬肉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分泌,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3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目前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较高,达30%[1]。作者近年来在对48例56眼翼状胬肉患者手术切除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胬肉切除断端进行接触抑制,以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2]。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48例56眼,男19例,女2  相似文献   

7.
董仰曾 《临床医学》2002,22(8):32-32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作用。方法:对24眼翼状胬肉患者行翼状胬肉切除术,术中应用0.4mg/ml MMC4分钟,用20ml生理盐水冲洗,结果:随访6-12个月,未见翼状胬肉复发和角膜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MMC能有效抑制结膜纤维组织增生,对角膜和巩膜无损害,可防止翼状胬肉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的疗效。方法翼状胬肉术后患者148例(148眼),男66例(66眼),女82例(82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4眼。试验组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对照组用妥布霉素眼液,比较角膜刺激症状、结膜瓣愈合、角膜上皮修复情况及胬肉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角膜刺激症状更轻,结膜瓣愈合更快,角膜上皮修复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试验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用于翼状胬肉术后,对减轻角膜刺激症状,促进结膜瓣愈合,促进角膜上皮缺损修复,预防胬肉复发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用CTGF shRNA表达质粒转染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筛选质粒与脂质体的最佳比例,确定最佳转染方案.方法 组织块法培养人眼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经细胞免疫组化法(SP法)鉴定,取2~3代细胞,将CTGF shRNA表达质粒与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 2000以不同的比例进行转染,24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率.测定各组的转染效率,筛选出质粒与脂质体的最适比例.结果 质粒与脂质体的转染比例为1∶2.5时,转染效率最高,达(56.7±1.5)%.结论 本实验为有效地进行体外胬肉成纤维细胞转染及进一步研究重组质粒CTGF shRNA对翼状胬肉干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丁炎娥 《护理研究》2006,20(6):1657-1658
翼状胬肉是球结膜及其下组织增生,似翼状侵入角膜的一种眼科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增生性疾病。它不仅造成眼的刺激症状,影响美观,还不同程度的影响视力。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单纯切除后复发率很高,1999年Coroneo提出其发病的两阶段学说,由此我科开展了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术式,以提供健康的角膜缘干细胞和结膜组织,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2004年6月-2004年10月,我科应用自体角膜缘结膜移植术治疗15例(18眼)翼状胬肉病人,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背景:作者前期研究发现翼状胬肉组织中存在平滑肌成分,但此平滑肌的来源并不清楚。目的:探讨翼状胬肉组织中平滑肌成分的起源。方法:组织块法对26例翼状胬肉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及鉴定。生长状态较好的原代细胞传代后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分别置于含或不含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下对比观察两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免疫荧光染色波形纤维蛋白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在两组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所有细胞均表达波形纤维蛋白,鉴定为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对照组细胞呈长梭形,编织状排列;诱导组细胞饱满,胞体增大,呈"峰-谷样"生长。共焦显微镜观察:对照组细胞均表达波形纤维蛋白,不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诱导组细胞除表达波形纤维蛋白外,还不同程度地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胞浆内可见伸向细胞两极的肌动蛋白丝,证实为平滑肌细胞。结果表明翼状胬肉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可以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转移术中局部应用丝裂霉素C(MMC)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翼状胬肉患者共68例(68只眼),随机分成对照组,MMC组,观察术后角膜愈合、角膜缘新生血管及球结膜是否有结膜翼状胬肉样组织增生。结果:随访6个月-27个月,对照组34例11例复发(32.3%),MMC组34例3例复发(8.6%),两组问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O.Ol。结论:单纯的手术切除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翼状胬肉的复发,翼状胬肉转移术中使用MMC手术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是处理翼状胬肉复发的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活动期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翼状胬肉组织(包含26例活动期、26例静止期)和20例正常结膜组织中SDF-1及VEGF的表达量,使用IPP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测定SDF-1、VEGF的光密度值。结果 SDF-1和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的上皮全层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有阳性表达。活动期翼状胬肉组织中SDF-1和VEGF的表达量均高于静止期的胬肉组织。VEGF和SDF-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r=0.54,P<0.05)。结论 SDF-1和VEGF协同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活动期翼状胬肉具有更高的血管增生性。  相似文献   

14.
1翼状胬肉病理学特征翼状胬肉是角巩缘上皮干细胞起源的增生和炎症,而非结膜组织变性性疾病[1-2]。其主要为上皮层及基质浅层成纤维细胞增殖,同时伴有新生血管形成及炎性细胞浸润以及球结膜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3]。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弹性纤维与胶原纤维的增生和变性及基质退变是翼状胬肉较为突出的病理改变[4-6]。2 TGF-β12.1 TGF-β1的生物学活性TGF-β家族是一组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蛋白质家族。在哺乳动物中至少发现有4个:TGF-β1、TGF-β2、TGF-β3、TGF-β1β2[7]。其中在眼表组织中以TGF-β1表达为主[8]。TGF-β1是细胞…  相似文献   

15.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在24%到89%不等[1,2]。虽术后配合放疗或抗代谢药物应用 ,但仍难免复发 ,且有一定并发症[3]。近年我们采用常规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翼状胬肉47例59眼 ,其中男22例 ,女25例 ,年龄 :30岁以下5眼 ,31至50岁21眼 ,51至70岁16眼 ,70岁以上17眼 ,双眼12例24眼 ,单眼35例35眼 ,其中初发50眼 ,复发性9眼 ,所有患者局部均无活动性炎症 ,无睑球粘连 ,胬肉头部进入透明角膜内2mm至同侧瞳孔区边缘。二、手术…  相似文献   

16.
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 ,单纯的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复发率20%~30 % [1]。近3年来 ,笔者依据角膜缘干细胞的理论学说 ,采用自体角膜缘上皮移植术治疗53例(60眼 )初发或复发性翼状胬肉 ,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1996年2月~1999年8月我院门诊翼状胬肉患者 ,共53例 (60只眼 )。其中男31例36只眼 ,女22例24只眼。年龄35~70岁。初发43例 ,复发10例。1.2手术方法均在局麻和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沿胬肉颈体部上下两侧及离角膜缘3mm处剪开球结膜 ,游离胬肉体部 ,在角…  相似文献   

17.
陈炜  王毅 《浙江临床医学》2007,9(8):1047-1047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睑裂区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膜样增生及变性侵犯角膜,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散光、视力下降、眼部不适感及美容问题。行翼状胬肉切除术,部分患者术后自诉有眼干燥、异物感和视疲劳等不适症状。为此,作者对翼状胬肉手术前、后泪膜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郑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7):6732-6733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及其表面变性结膜广泛切除后制作上方带有角膜缘干细胞蒂状结膜瓣和下方穹隆结膜瓣移植的疗效。方法:对50例(56眼)翼状胬肉患者,在显微镜下将胬肉组织及胬肉区域的变性增生的结膜一并切除。制作上方带有角膜缘干细胞的邻近健康蒂状结膜瓣和下方邻近穹隆部的蒂状结膜瓣,将两个结膜瓣旋转移植于相应部位。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6%。愈合后局部平滑无皱折,眼球运动无影响。结论:手术彻底切除了翼状胬肉和其表面变性增生的结膜组织和变异的角膜,改变了翼状胬肉基底部病变基础,阻止了异常结膜源性组织增生。手术取材方便,无排斥,血供好,愈合快。简便易行,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9.
郑华  周晓佳 《新医学》2021,52(8):584-589
目的 阐明翼状胬肉伴发干眼时,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纳入103例原发性翼状胬肉(76例胬肉伴干眼组、27例单纯胬肉组)为实验组,30例干眼者为干眼对照组以及30名正常人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实验对象的基础分泌泪液10 μl、采用液相芯片测量泪液中6种细胞因子[(IL-6、IL-8、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量。结果 VEGF在胬肉伴干眼组升高,泪液中IL-6、IL-8、MMP-1、MMP-9在胬肉伴干眼组、单纯胬肉组中较正常人组表达升高,bFGF在胬肉伴干眼和单纯胬肉组较两个对照组均升高(P均< 0.05/6)。泪液IL-6表达量与干眼严重度呈正相关,泪液VEGF、bFGF、MMP-1和MMP-9浓度与胬肉活动性呈正相关(P均< 0.05)。讨论 干眼与翼状胬肉的致病性细胞因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能是导致两者具有共同高发病率的原因和重要病理机制;及时控制眼表炎症可提高2种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自怵结膜移植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对51例翼状胬肉患者在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结膜移植。结果51例,60只眼,其中初发性翼状胬肉41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19只限,术后结膜移植片平整、光滑、愈合良好。全部病例植片均成活,无感染,无脱落,随访3~12个月,初发性翼状胬肉2例复发,复发性翼状胬肉3例复发:结论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一次性运用低浓度丝裂霉素C(0.02%)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防止其复发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