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创伤急救体系相关因素对患者住ICU时间的影响,并找出导致住ICU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浙江省5所三级医院急诊室首诊并入住ICU的1361例创伤患者,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导致患者住ICU时间延长(≥15 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共有192例住ICU时间≥15d,占14.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ISS≥16分、GCS≤7分、钝性伤、院前急救、急诊室滞留时间≥4 h、机械通气和中心静脉压监测与创伤患者住ICU时间延长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院前急救是创伤患者住ICU时间≥15 d的保护因素,机械通气、急诊室滞留时间≥4 h、ISS≥16分是创伤患者住ICU时间≥15 d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院前急救以及ICU救治对患者住ICU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缩短患者在急诊室的滞留时间有助于减少患者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延长(≥14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ICU、最终生存的834例多发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可能影响或延长患者入住ICU时间的11个变量[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感染、院前急救、手术、致伤类型、急诊室处理时间、昏迷、机械通气]进行分析,找出导致入住ICU时间延长(≥14d)的关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96例被确定为入住ICU时间延长病例,在各种相关因素中,ISS评分、致伤类型、急诊室处理或滞留时间、机械通气4个变量是导致患者入住ICU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伤救治链中,应高度关注ISS≥16分、高能量损伤的严重创伤患者;同时,加快严重创伤患者在院内各个环节的处理速度,优化急救流程,简化入院手续,在最短时间内使严重创伤患者得到确定性治疗,努力缩短严重创伤患者入住ICU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重症创伤是急诊常见疾病类型,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救治,致残率、病死率极高,急性重症创伤患者多并发创伤性凝血病(TIC),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是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成功救治的关键~([1-2])。因此分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急性重症创伤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对于早期准确诊断与治疗、预后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相关文献报道并不多见。鉴于此本研究针对笔者医院收治的重症创性患者,监测凝血功  相似文献   

4.
加强急诊ICU建设提高创伤急救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危重创伤患者生命支持的技术水平,直接反映着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危重患者的医疗单元,是“对因创伤或疾病而导致危及生命或处于危险状态并且有一种或多个器官衰竭的患者,进行多学科和多功能监护医疗的领域”,出于严重的创伤对全身系统功能产生严重的损害,使患者到达医院时往往处于生理功能耗竭状态,而现存的创伤急救模式使得创伤院内复苏与确定性治疗中间衔接期过长,直接影响危重创伤的救治,因此如何加强急诊ICU的建设.是目前创伤急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影响腹部创伤患者损害控制手术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实施损害控制手术(DCS)腹部创伤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实施DCS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病人的术前一般情况、ISS、手术方式、治疗情况及各种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器官功能变化情况,最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影响DCS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包括年龄、ISS、术前体温和碱剩余(BE)值、估计失血量、ICU入室体温以及住院时间(P〈0.05);其中,年龄增长、术前BE绝对值增加和ICU入室体温降低是预测DCS术后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DCS有助于提高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术后生存率,年龄增长、术前BE绝对值增加和ICU人室体温降低是影响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ICU内严重创伤患者死亡和自动出院的变化趋势,进一步提高严重创伤的救治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2011年急诊ICU内死亡及自动出院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动出院的状况分为濒死出院(病死人群)、病情恶化出院及好转出院,分析每年转归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同时比较2003-2005年、2006-2008年和2009-2011年三个阶段的上述情况及总病死组、恶化出院组及总病死+恶化出院组的特征变化. 结果 (1)9年共有3 343例严重创伤患者收住急诊ICU,其中死亡231例(6.91%),包括院内死亡135例(4.04%)和濒死出院96例(2.87%);自动出院221例(6.61%),包括病情恶化出院175例(5.23%),好转出院46例(1.38%).最终452例纳入分析.(2)9年间院内病死率、濒死出院率及总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恶化出院率呈上升趋势(x2=15.305,P>0.05),但总病死+恶化出院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03-2005年、2006-2008年和2009-2011年三个阶段分别收治687例、1 143例和1 513例,其中总病死组、恶化出院组、总病死+恶化出院组的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升高,GCS下降.总病死率从11.06%降至4.63%(x2=31.174,P<0.01),恶化出院率从2.77%升至6.35%(x2=12.203,P<0.01),总病死+恶化出院率由13.83%下降至10.97%(x2=4.09,P>0.05). 结论 2003-2011年医院急诊ICU的严重创伤救治水平呈提高趋势,恶化出院的比例增加且伴有年龄增大现象.自动出院对创伤救治效果的评价有较大影响,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控措施,为降低发生率和病死率做好临床预防工作.方法 抽取45例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VAP的发生情况分为VAP组和对照组患者,通过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观察,分析VAP危险因素,并制定出合理的防控措施.结果 VAP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平均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意识障碍发生率、 机械性误吸、抗生素联合使用、H2受体拮抗的使用以及意识状态均有一定的联系.结论 导致重症医学科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复杂,应采取全面综合的防控措施,针对相关的危险因素加强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保证ICU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尽管近十年来对严重多发伤的救治策略有明显的提高,但多发伤引起大出血而导致的死亡率仍高达40%[1].凝血功能紊乱是创伤失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2].创伤后凝血功能紊乱与创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创伤后肾功能损伤、创伤后ARDS等密切相关.创伤性凝血病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严重创伤本身引起的早期、原发性严重凝血功能障碍,1/3严重创伤患者到达急诊室时凝血功能已出现严重障碍[3],这些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重度交通伤患者中多达20%的患者被诊断有严重腹部创伤,并且有高达20%的病死率。严重出血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医疗技术及设备的发展,目前腹部创伤引起的出血被认为是潜在的可预防性死亡。本研究以“战伤救治理念体系”为依据,集合了包括创伤重点超声评估、腹腔内止血复苏、院前输血等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诊疗干预措施,制定院前集束化救治策略,更好地指导严重腹部交通创伤患者的院前急诊救治,以期望延长其有效救治时间窗,为后续的院内治疗创造条件,并且提高患者在院内手术时的耐受力,从而降低创伤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良好,乳酸清除时间短,凝血功能恢复快,DIC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DCR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为其他类型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